城市的另一端,一个普通工人小区的居民楼里,林天的世界正发生着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
窗外是属于整个城市的春节喧嚣。空气中充斥着家家户户的饭菜香,亲戚朋友间的谈笑声,以及孩子们在楼下追逐打闹、燃放“甩炮”时发出的“噼啪”脆响。这些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声音透过窗户的缝隙渗进来,却像是被一道无形的墙壁隔绝开来,无法侵入书桌前那个少年的领地。
林天的整个寒假,几乎都是在这张不足两平方米的书桌前度过的。
这里是他的战场,他的实验室,也是他的圣殿。
那台由杨明宇“争取”来的崭新的电脑,因为寒假需要用的缘故,杨明宇让林天把它带会自己的家中。此刻它正发出低沉而平稳的“嗡嗡”声,像一头温顺的小动物忠诚地陪伴着它的主人。屏幕上,幽蓝色的光芒映照着林天略显苍白的脸和他那双因为长时间聚焦而布满血丝却又亮得惊人的眼睛。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敲击声清脆而富有节奏,像是在演奏一首激昂的只有他自己能听懂的交响乐。一行行、一串串在常人看来如同天书般的代码,在他的指尖下,如流淌的溪水般不断地生成、汇聚、奔腾。
对于林天而言,这个寒假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创世之旅”。他的卧室就是那片混沌的虚空;那台嗡嗡作响的电脑就是他的创世神台。而他的目标,远比任何游戏里的最终BOSS都更具诱惑力——创造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活着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名字,他早已在心里想好,叫——“勇者斗史莱姆”。
……
春节前的十几天,是林天为这个世界打地基的日子。他明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完整的游戏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他的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目标是“创造生命”。
他要创造两个“生命体”:一个代表玩家的“勇者”,和一个作为敌人的“史莱姆”。
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要抽象和困难。他面对的不再是游戏里那些华丽的角色建模,而是一行行冰冷的代码。他翻开那本厚重的《C Primer Plus》像一个虔诚的学徒,在学习传说中的“造物术”。
他能清晰地闻到,那本书上散发出独特书香,那味道让他上瘾。他学到了一个全新的让他着迷的概念——“对象”(Object)。
他尝试着,用代码定义一个名为Hero的“对象”。他为这个Hero赋予了最基本的属性:
int HP = 100; (生命值)
int Attack = 10; (攻击力)
int Defense = 5; (防御力)
紧接着,他又创造了第二个“对象”——Slime。
int HP = 50;
int Attack = 5;
int Defense = 2;
当他第一次在屏幕上通过指令成功打印出Hero和Slime的各项属性数值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包围住了他。他知道虽然屏幕上空空如也,但在电脑的内存里两个看不见的“生命”已经被他注入了灵魂。
接下来,是赋予它们“形态”。他打开了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用鼠标笨拙地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点出了两个极其简陋的形象:一个手持“木棍”(其实就是一条棕色直线)的火柴人,和一个蓝色的果冻状的圆形团块。
他将这两张图片保存下来,学习了如何将图片资源加载到程序中。经过无数次的路径错误,格式不支持的失败后,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午后,他的屏幕上终于第一次,同时显示出了那个简陋的“勇者”和同样简陋的“史莱姆”。
它们静静地待在屏幕的两端一动不动。
但在林天眼里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的雏形。有英雄,有怪物,一个史诗故事的舞台已经搭建完成。
这个除夕夜,林天没有玩任何游戏。他在窗外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将这个只能“看”的静态的程序,作为自己的第一个“作品”,郑重地存进了软盘。
他给它命名为——“世界 V0.1”。
短暂的春节假期,成了林天思维发酵的温床。他躺在床上,天花板在他眼里就是“勇者”与“史莱姆”对峙的战场。一个疯狂的想法在他脑海里盘旋:必须让它们“活”起来,必须让它们之间产生“联系”!
大年初三,他迫不及待地再次坐回电脑前,开始了他的第二阶段挑战——实现“第一次互动”。
他的目标很明确:当他按下键盘上的某个键时,“勇者”的Attack数值要能够对“史莱姆”的HP数值产生影响。
这是这个世界里因果律的第一次书写。
他学习了如何监听键盘的输入。当他第一次成功地实现“按下空格键,屏幕上就打印出一行‘Hello, World!’”时他兴奋得像个孩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