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
“快!快扶住他!”
离他最近的几个老师惊呼着手忙脚乱地将他扶住,才避免了他后脑勺与地砖的亲密接触。有人掐他人中,有人大声呼喊他的名字。办公室的喧嚣,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教导主任王海德的脸黑得像锅底。他快步走上前,看着双眼紧闭,脸色煞白如纸的刘峰,眉心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挥了挥手,对几位老师低声喝道:“快!把他扶到隔壁休息室去!打电话叫校医过来!”
混乱之中,几位老师七手八脚地将瘫软的刘峰架了出去,办公室里这才稍微安静了一些,但成绩带来的震撼气氛却愈发浓烈,在办公室继续发酵。
王海德站在原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膛剧烈地起伏了几下。他没有去看被架走的刘峰,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杨明宇。他的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震惊,有好奇,有难以置信,甚至还有一丝……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敬佩。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最后,他对着电脑前的小张和小李老师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地说道:“把……把14班的各科平均分,还有……还有尖子班的,都调出来,并排放在一起。”
这个命令,让刚刚缓和的气氛再次绷紧。如果说总分排名是宏观战役的胜负,那么各科平均分的对比,就是微观战场上的“战损报告”,那将是最直观、最**裸的较量。
小张老师不敢怠慢,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很快,一张新的对比表格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高一(1)班(尖子班)各科平均分】
语文:105.2
数学:95.5
英语:110.8
物理:70.1
化学:75.7
生物:75.0
历史:83
(地理和政治不参加高考不算分)
【高一(14)班各科平均分】
语文:91.3
数学:89.8
英语:86.5
物理:61.2
化学:64.1
生物:68.9
历史:74
(地理政治不参加高考不合算)
当这两列数据并排出现时,办公室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响亮,都要整齐。
“天啊……这……这怎么可能?!”一位教英语的老师指着屏幕,声音都在发颤,“14班的英语平均分快九十了?我记得他们期中考试距及格还差不少呢!”
“看数学!看数学!”数学组组长激动地拍着大腿,“1班的平均分虽然还是高,但他们是从高分掉下来的!14班是从刚开学垫底冲上来的!一进一退,这差距缩小的速度太恐怖了!”
最激动的人,莫过于物理组、化学组和生物组的老师们。
“看见没有!物理平均分不足10分!”物理组长指着那两个数字,激动得满脸通红,“我们教了这么多年,最清楚想把一个差班的物理平均分拉到及格分以上是什么概念!那不光是要有几个尖子,而是意味着全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基础的力学和电学模型!这……这简直是神迹!”
“还有生物!”钱老师,这位年轻的生物老师此刻成了半个焦点,他指着那个刺眼的“68.9”,又指了指尖子班的“75.0”,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尖锐,“只差6分左右!我们的生物平均分,只比尖子班差6.1分!我们……我们快要追上他们了!”
是的,快要追上了。
这个念头,像电流一样窜过在场每一位老师的心头。
如果说,之前14班的进步还只是一个“差生逆袭”的励志故事,那么此刻,在这份**裸的数据对比面前,故事的性质变了。
这不再是逆袭,这是……挑战!
是对尖子班,对一中传统优势地位的正面挑战!一个由入校成绩最差的学生组成的班级,在一个学期之内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在某些战线上甚至已经和王牌军团展开正面PK了!
王海德看着屏幕,感觉自己的喉咙也干涩了起来。他扶了扶眼镜,试图掩饰自己的震惊。他缓缓地转过身,再一次看向杨明宇,这一次,他的语气里已经没有了上级的审视,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平等的口吻。
“杨老师……你……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问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所有的呼吸,所有的心跳,都聚焦在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平静的年轻人身上。他们渴望一个答案,一个能解释眼前这一切超自然现象的答案。
杨明宇迎着所有人的目光,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自己的教学理念,也没有炫耀自己的方法有多么高明。
他只是环视了一周,看着那些曾经或嘲讽、或质疑、或同情他的同事们,然后笑着用平静的语气缓缓地说道:
“王主任,各位老师。其实我什么都没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