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数学考试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整个高一年级的考生。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大家都觉得那并非解脱的福音,只能算是中场休息的号角,让哀鸿遍野的学生们有一个短暂喘息的机会,去迎接后面更加残酷的考试。
午休时间,食堂里弥漫着绝望的氛围。
尖子一班的餐桌区域空气好像凝固了。好几个女生趴在桌上肩膀微微耸动,将哭声死死地压在臂弯里。男生们则大多面色灰败,眼神空洞地戳着餐盘里早已冰冷的米饭,食之无味。那米饭的口感在舌尖上显得异常粗糙,每一次吞咽都像在吞咽石子,堵得人心慌。
这时刘峰也打好了饭,将端着的餐盘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的“哐当”一声,周围的学生都吓一跳。
“哭什么哭!像什么样子!”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显得有些尖锐,这尖锐的声音刺激着学生们本就脆弱的神经,“天塌下来了吗?不过是一场考试!难,是对所有人都难!你们是尖子班,你们的基础比他们好,底子比他们厚!就算都考得差,你们也一定是分数最高的那一批!”
他的话语很不好听,非但没能点燃学生们的斗志,反而让那几个女生的啜泣声更大了些。一个男生终于忍不住,带着哭腔道:“老师,那根本不是难不难的问题,那题……那题就不是给人做的!最后那道题,我连题目都读不懂!”
“读不懂也要写!写解,写已知条件,写公式!每一分都要去抠!你们平时的训练都忘到哪里去了!”刘峰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筷子指着那个男生,手都在发抖。
他越是咆哮,学生们的头就埋得越低。一堵无形的墙在师生之间悄然竖起。刘峰感受到的,不是同仇敌忾,而是畏惧、埋怨和疏离的沉默。这让他心中更加烦躁。
而在食堂的另一角,十四班的氛围同样凝重,却截然不同。
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没人说话,但都在默默地吃饭。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后怕,但眼神里没有崩溃,只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杨明宇没有多说什么大道理,他只是提着一个大塑料袋,走到学生们中间,从里面拿出一罐罐还带着温热的旺仔牛奶,挨个放在每个人的餐盘旁。
“喝点热的,暖暖胃,也暖暖脑子。”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股暖流,流淌每个人的心里。
王昊拿起那罐小盒的红色牛奶插上吸管。温热香甜的液体顺着喉咙流入到胃里,驱散了早上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而带来的寒意。他看到周围的同学,无论是林天、赵敏,还是体育生张伟,都在默默地喝着牛奶。那甜味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他们从上午那场噩梦般的考试中暂时拉了回来。
“上午的考试已经结束了。”杨明宇看着所有人都喝了一口,才缓缓开口,“现在,它是一张被收走的废纸,上面的对与错都与你们无关了。你们的战场在下午。英语,理综,这才是你们现在唯一需要思考的敌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忘了分数,忘了难度,忘掉一切。记住我们的策略:拿到每一分你能拿到的分。下午两点我们重新开始。”
没有激昂的口号,没有严厉的斥责。杨明宇的话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然而,正是这份平静给予了学生们最强大的定心丸。他们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班主任,那份劫后余生的惶恐渐渐被“专注”的情绪所取代。
他们默默地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咀嚼声清晰而有力。吃完饭没有人再讨论上午的数学,而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拿出英语单词卡,开始利用最后的时间进行最后的记忆。
这截然不同的两幅画面,被不远处巡视的教导主任王海德尽收眼底。他看着刘峰那边失控的压抑和杨明宇这边诡异的平静,眉头紧锁,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深思。
心态的博弈从踏入考场的那一刻起,胜负的天平似乎就已经在悄然倾斜。
下午两点,英语考试的铃声准时响起。
刘峰主动申请,与另一位老师调换了巡考楼层,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死死盯住十四班的学生。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游荡在走廊里,锐利的目光透过一扇扇玻璃窗,搜寻着他眼中的“猎物”。
英语,在他看来是最考验积累的学科。词汇量、语法、语感,这些都不是靠一两次投机取巧就能弥补的。十四班或许能在数学上靠着一两个天才出奇制胜,但在英语这块硬骨头面前,他们的平均分必然会被打回原形。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那个叫张玲玲的话痨胖妞。他记得很清楚,这个女生的英语成绩,常年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听力考试开始,标准的伦敦腔通过广播传遍校园。刘峰看到张玲玲的脸上,果然露出了吃力的表情。她的笔尖在A、B、C三个选项之间犹豫不决,眉头紧锁,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刘峰的嘴角,勾起冷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