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与杨明宇立下那个关于“秘籍”的赌约后,林天变成了一个严苛、高效、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魔鬼教官”。14班教室后排的那个角落,俨然成了全班最引人注目的中心。
“张伟!这道辅助线的作法我讲了三遍了!你的脑子是被铅球砸过了吗?”林天用笔杆“笃笃笃”地敲着张伟面前的练习册,眉头紧锁,语气里满是压抑不住的烦躁。
体育生张伟满头大汗,高大的身躯在小小的课桌前显得格外局促。他看着那道复杂的几何题,感觉那些线条和字母在他眼前跳舞,变成了一团无法理解的乱麻。“我……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从这个点作垂线,而不是从另外一个点……”
“因为这样可以构造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这是最基本的思路!”林天几乎是吼出来的。
小组里其他几个成员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能理解林天的急切,因为杨老师出的模拟题他们已经看过了,难度极高,处处是陷阱。以他们现在的水平,别说达到杨老师设定的平均分线,恐怕连及格都困难。而张伟,无疑是整个团队里最薄弱的环节。
林天的教导方式,充满了天才的思维跳跃。他能一眼看透问题的本质,却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看不到。他的讲解,对于基础尚可的学生来说是醍醐灌顶,但对于张伟这种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学生而言,无异于听天书。
压力之下,团队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凝重。张伟的愧疚和自责与日俱增,他甚至开始躲避林天的目光。而林天的耐心,也正在被一点点消磨殆尽。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陈静看在眼里。
作为“总工程师”,她这几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她不仅要将自己脑中的知识体系转化成清晰的笔记,还要根据杨老师的提点,标注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她的小小座位上,铺满了草稿纸和各种颜色的记号笔。
她能听到林天的咆哮,也能看到张伟的窘迫。
她看到林天烦躁地抓着头发,放弃了对张伟的辅导,转而去检查其他人的作业。而张伟则像一只流浪狗,垂着头,默默地盯着那道题,眼圈微微泛红。
陈静的心,被轻轻地刺了一下。
她看到张伟那笨拙的努力,看到林天气急败坏下的无助。她想帮忙,可是她不敢。让她主动走到一群人中间去讲解,比让她去参加奥运会百米赛跑还要难。她的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发不出任何声音。
可是,她又是“总工程师”。杨老师把那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她。她的“秘密武器”如果连自己人都无法使用,那还有什么意义?
强烈的使命感和根深蒂固的恐惧,在她内心激烈地交战。
最终,她选择了一种独属于陈静的方式。
她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她只是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全新的、画着精美图表的笔记草稿。然后,她将这张草稿上写写画画,对折,再对折,折成了一个小小的纸飞机。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中萌生。她深吸一口气,心脏“怦怦”直跳,手心紧张得全是汗。她犹豫了很久,最终,那份源自“总工程师”的使命感,战胜了她内心深处的胆怯。
她的后桌,一个叫李萌的普通女生,正要去上厕所。陈静鼓起平生最大的勇气,用笔尖轻轻地戳了戳李萌的胳膊。
李萌回过头,看到陈静满脸通红,递过来一个折得整整齐齐的纸飞机,用细若蚊吟的声音说:“麻……麻烦你,把这个……给张伟。”
李萌愣了一下,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点点头,接过纸飞机,走过去,轻轻地放在了正垂头丧气的张伟桌上。
张伟疑惑地抬起头,打开了那个小小的纸飞机。
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篮球场。篮球场的禁区里,画了一个小人,代表球员,旁边标注着“你”。在篮筐下,她画了一个叉,标注着“防守者”。
张伟愣住了,不明白她什么意思。
图上从“你”的位置,画出两条进攻路线。一条是直线冲向篮筐,这条路线上,正好对着那个代表“防守者”的叉。另一条,则是先向侧面运球一步,绕开防守者,再上篮。
张伟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他不是笨,他只是无法将抽象的几何逻辑和现实联系起来。但现在,有人用他最熟悉的篮球战术,为他作了一个无比生动的类比。
作辅助线,就像为了避开防守而多跑一步!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进攻”条件——在篮球里是得分,在几何里就是构造出可以解题的图形!
“我……我好像……懂了!”张伟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他拿过铅笔,在另一道类似的题目上,迅速地画出了正确的辅助线,并用刚学会的定理,磕磕绊绊地写出了求解步骤。
虽然过程依旧不熟练,但他那张愁苦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茅塞顿开的笑容。
林天和组员们立刻围了过去,当他们看到那张草稿纸时,全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林天转过头,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个依旧把头埋在臂弯里,肩膀却在微微发抖的身影。他什么也没说,但眼神里,充满了复杂而真诚的敬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