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 > 第39章 观望者的动摇

物理老师和杨明宇前脚刚踏出教室,后脚整个班级就如同一锅烧开了的水,彻底沸腾了。学生们不再是趴在桌上补觉或是无所事事地发呆,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教室中央那个高大的身影——张伟。

“我靠!伟哥,你牛逼啊!物理学霸啊!”

“什么牛顿第二定律,我他妈听了半节课没懂,你跟杨老师聊跑步两分钟我就懂了!”

“真的假的?压个线还有这么多道道?难怪你比我快那么多!”

几个和张伟关系好的体育生,以及平时爱起哄的男生,一窝蜂地围了上去,你一拳我一腿地捶打着他,言语间充满了惊奇和毫不掩饰的羡慕。

张伟被这突如其来的“众星捧月”弄得有些手足无措。他那张涨红的脸还没有完全褪色,但此刻的红色,早已从羞愧转为了亢奋。他咧着嘴,嘿嘿地傻笑着,挠着头,一遍遍地重复着:“没…没啥,我就是瞎说的……”

可他的眼睛,却前所未有地明亮。那种光芒,源于一个长期被定义为“头脑简单”的人,第一次在“头脑”这个领域,获得了最直接、最震撼的公开认可。

物理老师并没有走远,他站在走廊上,看着教室里这片罕见的、因学术讨论而引发的热闹景象,眼神复杂。他推了推老花镜,走到同样站在门口、面带微笑的杨明宇身边,用一种近乎研究的目光打量着他。

“杨老师,”老教师的声音很低,却充满了诚恳,“我教了三十年物理,一直信奉严谨和规范。我总觉得,知识就应该是它本来的样子,精确,不容更改。今天我才发现,或许我错了。”

“李老师,您没说错,”杨明-宇谦逊地回答,“知识的内核自然是严谨的。我只是觉得,通往内核的道路,可以有很多条。对于张伟这样的学生,从操场跑道上铺一条路过去,可能比从书本上铺路要近得多。”

物理老师沉默了良久,最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声叹息里,有释然,也有几分英雄迟暮的感慨。“后生可畏啊。14班,交给你,或许真能弄出点名堂来。”说完,他拍了拍杨明宇的肩膀,转身离去,背影显得有些萧瑟,却也多了一份解脱。

杨明宇知道,他又在学校里赢得了一位老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但他的目光,很快就穿过喧闹的人群,落在了教室的另一个角落。

那里,林天正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书本,但他收拾的动作很慢,眼神却一直有意无意地瞟向被人群包围的张伟。杨明宇在张伟身上点燃的那把火,同样也照亮了林天未来的道路。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自己成为“高手”,他第一次开始思考,如何让身边的人也变强。这是一种从“玩家”到“团队领袖”的思维跃迁。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同桌陈静,这个胆小的女孩此刻也正用一种混杂着惊讶和羡慕的眼神看着张伟,手里无意识地转着笔。

林天深吸了一口气,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他站起身,径直穿过人群,走到了张伟面前。

围着张伟的同学们看到林天走过来,下意识地安静了一些,让开了一条路。毕竟,林天是月考中创造了第一个奇迹的人,他在班级里已经拥有了特殊的“地位”。

“喂,大个子。”林天开口了,语气还是带着他特有的那种冷淡和疏离感。

“啊?林……林天?”张伟看到他,有些紧张,不知道这位“真学霸”找自己有什么事。

“今天晚上晚自习,理科攻坚组活动,”林天言简意赅地说道,“你过来。我给你讲讲,你每次做深蹲和卧推的时候,那些力是怎么分解的,还有,杠铃的力臂和力矩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番话,再次让周围的同学陷入了震惊。

如果说杨明宇是用百米赛跑讲物理,那已经是神来之笔。那么林天现在,竟然准备用健身房里的撸铁动作,来给张伟讲解更复杂的力学模型!

张伟的嘴巴张成了“o”型,他完全没想到,自己平时最自豪的力量训练,居然也和物理有关系。他愣愣地点了点头:“好……好的!”

林天没再多说,转身就走回了自己的座位,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他这个举动,在14班内部投下的,不亚于一场小型地震。它清晰地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信号:在14班,学霸帮助学渣,不是施舍,而是责任,而且,他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外人无法理解的“黑话”和“教学体系”。

这一切,都被教室后排的赵敏,冷冷地看在眼里。

她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在她看来,无论是杨明宇的故弄玄虚,还是林天的自我表现,都只是一场热闹与自己无关的闹剧。

改变命运?靠几句鼓励和一次漂亮的课堂秀?太天真了。

对于赵敏来说,命运是医院里母亲苍白的脸,是催缴费用的账单,是父亲喝醉后无休止的咒骂。这些东西,是物理公式和同学的喝彩解决不了的。她唯一能信的,只有自己。

她的同桌,那个叫张玲玲的微胖女孩,显然不这么想。

张玲玲是班里最普通的那一类学生,成绩中下,性格温和,没什么主见,但胜在听话。从期中考试后,她就成了杨明宇最忠实的“信徒”,上课听讲的态度比以前认真了十倍不止。

此刻,张玲玲正埋着头,奋笔疾书。她没有去围观张伟,也没有参与讨论,而是在一个崭新的笔记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认真地记录着什么。

赵敏的目光扫过她的笔记本,上面画着一个粗糙的火柴人,摆出跑步的姿势,旁边标注着“力的分解”、“F合=F1 F2”之类的字样。很显然,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复习巩固刚才物理课上的知识点。

那股认真劲,让赵敏感到了一丝莫名的烦躁。

“喂,”赵敏终于忍不住,用笔尖戳了戳张玲玲的胳膊,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刻薄,“这么用功,是准备考清华还是考北大啊?”

张玲玲被她戳得一个激灵,抬起头,看到是赵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露出一对小小的梨涡。她没有听出赵敏话里的讽刺,或者说,她习惯了赵敏这种带刺的说话方式,早已自动免疫。

她扶了扶有点滑落的眼镜,用一种非常认真的、甚至带着几分憧憬的语气,小声地回答道:

“考清华北大我不敢想啦……但是,杨老师在班会上说过,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班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考上本科的。我……我想试试。”

说完,她又补充了一句:“考上本科,我爸妈就会很高兴了。我妈说,我们家还没出过大学生呢。”

她的声音很轻,很平淡,没有丝毫的豪言壮语。但就是这份平淡,这份简单到近乎卑微的愿望,像一根看不见的针,猝不及防地,刺进了赵敏的心里。

本科。

大学生。

多么遥远,又多么熟悉的词。

赵敏沉默了。她再也说不出任何一句讥讽的话来。

她看着张玲玲那张没什么特点、但此刻却因为一个朴素的愿望而显得有些发光的脸,再想想自己。

张玲玲想考上本科,是为了让父母高兴。

而自己呢?自己如果考上本科,如果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又会怎么样?

母亲的病,是不是就能得到更好的治疗?那个破败的家,是不是就能有一线生机?自己是不是就不用再偷偷摸摸地去网吧找那些不靠谱的兼职,去面对那些轻视和拒绝?

这些念头,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她被现实的阴霾笼罩已久的天空。她一直认为,读书是无用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可张玲玲的话,让她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或许……读书才是那口最深的井,虽然挖起来很辛苦,但只有它,才能掘出真正能解救一切的甘泉。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

14班的教室,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割裂而又和谐的奇妙景象。

教室的后半部分,依旧有学生在小声聊天,在看小说,在打瞌睡,懒散的惯性依然强大。

但在教室的前半部分,尤其是以“理科攻坚组”为核心的那个角落,却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林天真的在给张伟“上课”。他没有用黑板,而是直接按着张伟的肩膀,让他做一个深蹲的起势动作。

“你往下蹲的时候,感觉到屁股和大腿后侧在发力没?这就是你身体的力矩在变化,膝盖是支点,你感受一下……不对,腰挺直!核心收紧!你这动作不标准,力都散了!”林天的教学方式粗暴而直接,充满了游戏指挥官的口吻。

张伟被他说得满头大汗,却不敢有丝毫反驳,像个听话的小学生一样,努力地调整着自己的动作,去感受那玄之又玄的“力矩”和“支点”。

旁边,小组的其他成员围成一圈,探着头,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发出恍然大悟的“哦”声。他们或许听不懂专业的物理名词,但他们看得懂深蹲。

而陈静,就坐在他们旁边,低着头,飞快地在她的“官方知识库”上记录着。她的笔下,林天的“大白话”和课本上的专业术语,正在被神奇地结合在一起。

——“深蹲发力点 = 臀大肌 股后肌群协同做功。”

——“杠铃下放过程 = 克服重力做负功,考验核心稳定性。”

整个场面,看起来有些滑稽,甚至有些不伦不类,但那种投入和专注,那种知识以一种野蛮而原始的方式被理解、被吸收的生命力,却充满了动人心魄的力量。

赵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假装在看窗外。可她的余光,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那个角落。

她看到林天脸上那种不耐烦却又无比认真的神情,看到张伟那副憨厚却求知若渴的模样,看到周围同学眼中闪烁的好奇之光。

她甚至看到,自己的同桌张玲玲,也鼓起勇气,拿着一个化学方程式,小声地去请教他们小组的另一个成员。

一种难以言喻的、被排斥在外的孤立感,悄然攫住了她的心脏。

这个班级,正在发生着某种她无法理解、却又真实存在的剧变。它像一列呼啸的火车,开始缓缓加速,而自己,却像是一个站在铁轨旁的旁观者,固执地不肯上车。

火车会去向哪里?

是杨明宇口中的“本科大学”,是张玲玲期盼的“父母的笑容”,还是林天和张伟正在探索的那个“新世界”?

而自己呢?如果不上车,自己又将留在哪里?

留在那个只有药水味和无尽账单的家里?留在那个充满着对未来的恐惧和迷茫的黑夜里?

晚自习结束,赵敏像往常一样,第一个冲出教室。她要赶在末班公交车之前回到家,给母亲喂药、擦洗。

昏暗的公交车上,她靠着冰冷的车窗,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灯火,脑子里一片混乱。张伟得到表扬时发光的眼神,张玲玲说起“本科”时认真的表情,林天指挥小组时专注的侧脸,这些画面,如同电影镜头一般,在她脑海里反复播放。

回到家,推开门,依旧是那股熟悉的、混杂着药味和潮湿气息的空气。母亲躺在床上,已经睡着了,呼吸很轻,眉头却微微皱着,似乎在睡梦中也被病痛折磨。

桌上,放着半个冷掉的馒头,是她留给自己的晚饭。

赵敏拿起馒头,狠狠地咬了一口,干硬的口感磨得她喉咙生疼。她就着凉白开,将馒头咽了下去。

她坐在床边,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月光,久久地凝视着母亲的睡颜。

她想起了杨明宇。

那个看起来有些神秘的年轻老师。他第一次见面就点破了自己照顾母亲的辛劳,他在物理课上为张伟那样的“差生”正名,他支持林天那看似“不务正业”的爱好。他所做的一切,都像是在告诉他们——你们很重要,你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本科……”

赵敏的嘴里,无声地咀嚼着这个词。

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开始具象化。它意味着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意味着能把母亲接到有暖气的大医院里,意味着自己可以挺直腰杆,靠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去赢得尊严。

而这一切的起点,是什么?

是那些她曾经不屑一顾的、满是灰尘的课本。

赵敏站起身,走到自己那个破旧的书桌前。她拉开抽屉,从最底层,翻出了一本高一的生物课本。书的封面已经有些卷边,上面落着一层薄薄的灰尘。

她伸出手,用袖子,仔-细地、一遍又一遍地,将封面上的灰尘擦拭干净,仿佛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

然后,她打开了台灯。

那束昏黄但温暖的光,瞬间照亮了书桌这一个小小的角落,也照亮了书本上的那一行字——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赵敏拿起笔,深吸了一口气,翻开了课本的第一页。

这一夜,14班观望的“孤狼”,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第一次向着集体的篝火,悄悄地、试探性地,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