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 > 第232章 备战考试

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 第232章 备战考试

作者:穷酸半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7:20:24

虽然最终李浩家的判决还要走流程,但结局已经出现了曙光。对于14班而言,耗费了巨大心血和时间的“阳光伙伴”课题行动取得了成功。

然而,学校却没给大家太多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时间。

就在“14班模式”总结后没几天,高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通知就已经通过年级主任向班主任传达了。看着黑板上距离期末考试冰冷的倒计时天数,瞬间将所有人拉回了现实中。

班级里凝聚起来的温情脉脉也悄然被紧张和焦虑所取代。毕竟,上次联考他们虽然追回了三十多分,但总平均分依然被隔壁1班压着一头。那13.2分的差距,仍旧在提醒他们不可以放松,但又告诉他们一切皆有可能,他们或许还能继续创造神话。

“行了,都别唉声叹气了,搞得跟天要塌下来一样。”杨明宇抱着一摞刚印好的复习资料走进教室,啪的一声扔在讲台上了,讲桌上的粉笔灰被扬起不少,第一排的同学纷纷拿出课本或本子删粉笔灰。

“前段时间,咱们又是搞辩论,又是当律师,又是做社会调查,一个个都跟小社会精英似的,怎么一看到考试通知就怂了?”杨明宇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的意味。

体育生张伟有气无力地趴在桌子上回答道:“杨老师,那不一样啊。搞活动那是咱们的长项,考试……那是1班的长项啊。咱们前段时间为了李浩的事,落了多少课,少刷了多少题啊。”

这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是啊,为了一个人,耽误了那么多学习时间,现在马上就要期末考了,心里没底是正常的。

“哦?”杨明宇眉毛一挑,“你的意思是,咱们搞活动是‘长项’,学习是‘短项’?咱们帮助同学和考出好成绩,是两件相互矛盾的事?”

杨明宇停顿了一下,然后提高声音道:“我告诉你们,这压根就不是选择题!一个真正强大的集体,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力度!一个真正牛逼的学生,不仅能仰望星空,更能脚踏实地!上次联考,咱们是输了,输了13.2分,这没什么好说的,输了就认。”

“但是!”他话语一转,“这次期末考就是我们的复仇之战!我们要向所有人,尤其是向隔壁班,更要向我们自己证明一件事——”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唰唰唰”写下几行大字:

“一个有情有义的班级,可以比一个冷冰冰的刷题机器更有效率!我们仍然可以继续创造神话!”

“一颗懂得思考和共情的大脑,可以比一双只会抄写答案的手更富有力量!”

“我们耗费在李浩身上的每一分钟,都将转化为我们答题时更坚定的信念和更清晰的逻辑!”

这几句话让教室里颓丧之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燃烧不息的战意。

“所以,从今天起,”杨明宇扔掉粉笔头,拍了拍手,“收起你们那些不必要的担心和焦虑。咱们前段时间怎么打赢那场官司的,现在就怎么打赢这场考试。把期末考试当成我们‘14班模式’的又一个项目来做!”

“我们要继续创造神话,超越一班!”

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紧接着,整个教室都沸腾了。

“干!继续创造神话!”张伟把书本拍得山响。

“必须把那13.2分赢回来!还得是连本带利!”

看着群情激昂的学生们,杨明宇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知道,这群学生的战斗之心已经被他彻底点燃了。

接下来的两周备考时间,江城一中的高二年级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家都在比着学。

隔壁1班,依旧是孙伟老师那套熟悉的题海战术。教室里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每个学生头也不抬,面前仍旧是堆积如山的试卷和练习册里。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卫冕冠军,保持无可争议的第一。然后尽量和其他的班级拉开差距。

题海战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是通往高分最稳妥的路径。它就像士兵一样,一板一眼,稳扎稳打的操练,靠着日复一日的操练形成肌肉记忆,只有这样到了战场上才能不慌,才不会操作变形。

而14班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的教室仍旧如同高一一样咋咋呼呼的,有时候热闹得像个菜市场。

杨明宇并没有像孙伟那样搞题海战术,他发的卷子甚至比平时还少了一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全班按照不同学科的强弱项,重新分成了十几个“项目攻坚小组”。

这便是“14班模式”在备考中的具体应用——将一场大型考试拆解成无数个可以被团队协作攻克的小型“项目”。

数学和物理,这两个最需要逻辑思维的硬骨头自然由林天负责。他领着几个理科尖子,组成“尖刀排”,专门负责研究近期各大名校模拟卷里的压轴难题。他们不是一道一道地做,而是把十几套卷子的最后一题全都抄在小白板上,寻找共性,归纳题型,总结题目的共同之处。

“你们看,这道解析几何看着吓人,其实内核还是韦达定理和点差法,换了个壳而已。”林天一边在白板上画着辅助线,一边给组员讲解,“出题老头的心思就那么点,无非就是想用复杂的计算来掩盖简单的原理。我们的任务就是看穿他的伪装,直捣黄龙。”

这种从出题人的视角来审题目让小组成员们大开眼界。他们不再是畏惧地仰望难题,而是学会了像一个出题者一样去思考为什么出这道题,想要考察哪些知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