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清晨来得格外早,也格外清冷。14班的学生们在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哈欠声中揉着惺忪的睡眼,开始了他们在这里的最后半天。
气氛有些微妙。
没有了刚来时的抱怨和不适,也没有了前几天热火朝天的兴奋。
男生宿舍里王昊双手叉腰,指挥着乱成一锅粥的收尾工作。
“哎哎哎,那边那个,对,就是你!你那包辣条是不是还剩半包?别藏了,我看见了!赶紧的,上缴充公!”他指着一个正偷偷往自己书包里塞零食的男生。
“还有你,张伟!”王昊的目光又锁定到了正在打包行李的体育生身上,“把你那件签了名的篮球背心收起来!我警告你,你要是敢把这件原味战衣捐出去,我保证山里的小朋友们三年之内都不会再想闻到城市的味道!”
张伟涨红了脸反驳:“这……这可是我的宝贝!我想留给那个叫虎子的小子,他篮球打得不错……”
“得了吧你,”林天在一旁叠着自己的薄被,头也不抬地吐槽道,“你那是送温暖还是送生化武器啊?咱们是来支教的,不是来搞异味入侵的。把你那几本没开封的《灌篮高手》漫画捐了比啥都强。”
在一片善意的哄笑和打闹声中,学生们将自己带来的尚未用完的物资一件件地汇总到了教室中央。
那场面颇为壮观。
五颜六色的文具盒堆成了小山,旁边是成捆的练习本和作文本。另一边,是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零食,薯片、饼干、糖果、方便面……挤在一起,馋得旁边围观的山里孩子直咽口水。
陈静拿着她那个宝贝记账本进行着最后的盘点。
“笔芯,三百二十六支。”
“橡皮,一百零八块。”
“方便面,二十四包,其中红烧牛肉面十二包,香菇炖鸡面六包,老坛酸菜面……咦,王昊,你不是最讨厌吃酸菜面吗?怎么还带了六包?”
王昊闻言难得地老脸一红,眼神有些飘忽,含糊道:“我……我那是带来批判性品尝的!懂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在,我决定化干戈为玉帛,把它们赠予山区的和平事业了。”
看着他这副嘴硬心软的模样,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当所有的物资清点完毕,杨明宇带着王昊、陈静和几位班委代表,郑重地将这些“资产”移交给了张校长。
张校长站在那堆小山似的物资前有些手足无措。他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用他的手挨个拍了拍王昊和陈静的肩膀,眼眶红红的,反复只说:“好……好娃……”
这比任何华丽的感谢词都更有分量。王昊觉得,原来被人真诚地夸一句“好娃”比听到一百句“王总牛逼”都更让他心里熨帖。
移交仪式结束,学生们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准备踏上归途。
就在这时,一阵喧闹声从院子外面传了过来。
起初大家都不以为意,紧接着有人对杨明宇喊道:“杨老师,杨老师!快,快出来看看!乡亲们……乡亲们来了!”
14班的学生们好奇地涌出教室,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操场不知何时已经站了二三十号人。来的不只是一些孩子,还有许多他们从未见过的村民。他们大多是这些孩子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
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些什么东西。
一个看上去跟张伟一样壮实的中年汉子,是虎子的父亲。他有些局促地走到张伟面前,将一个沉甸甸的布口袋塞进他怀里,嘿嘿笑道:“大个子老师,俺也没啥好东西。这是俺自家树上打的核桃,听说你们城里娃读书费脑子,这个补脑!”
张伟抱着那袋少说也有十来斤的核桃,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想起了王昊嘲笑他捐“原味战衣”的事,再看看怀里这袋据说是能“补脑”的核桃,一张脸憋得通红,半天才挤出一句:“谢……谢谢叔!我……我一定多吃!”
兰兰的奶奶,在兰兰的搀扶下,也颤巍巍地走了过来。她提着一个竹篮子,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二十几个土鸡蛋。她拉过赵敏和陈静的手,不由分说地将篮子塞了过去说道:“闺女,拿着。这是俺家鸡下的……最有营养的蛋。你们你们是好人,是俺们家的大恩人。”
赵敏捧着那篮子鸡蛋想象到每天清晨兰兰的奶奶是如何佝偻着身子,一个一个地从鸡窝里将这些蛋捡出来的。她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又掉了下来。
这样的场景,在操场的每一个角落上演着。
富二代王昊,人生中第一次收到了一份如此“接地气”的礼物——两大捆刚从地里拔出来的大葱,和一个装着土豆的网兜。送礼的是一个腼腆的小男孩,他告诉王昊,这是他家今年种得最好的葱和土豆。
王昊提着葱,拎着土豆站在原地,表情极其复杂。他想起了自家别墅里那个一尘不染的冰箱,里面塞满了包装精美的食材。可他觉得,那些东西加起来似乎都没有眼前这捆沾着泥巴的大葱来得有分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