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明几净的玻璃在14班的教室里洒下斑驳的光影。
当杨明宇领着王莉走进教室后门时,原本有些嘈杂的教室,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这位气质不俗的陌生来客。
“大家不要紧张,这位是省里来的王老师,来咱们班听一节课。”杨明宇简单介绍了一句,便示意王莉在最后一排空着的座位上坐下。
王莉拿出笔记本和钢笔,做好了记录的准备。她看着这个传说中的班级,学生们的坐姿算不上多么的标准,但每个人的眼神都亮的,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和她之前在其他学校听课时,看到的那种昏昏欲睡或者麻木的神情截然不同。
“上课!”
“老师好!”
问好声洪亮而整齐,显示出了学生们中气十足的精气神。
“同学们好,请坐。”杨明宇站在讲台上,环视一圈,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今天我们不讲新课,我们来聊一首老词。苏轼的《定风波》。”
他在黑板上写下那句着名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王莉的眉头微微一挑,这首词,太经典了,也太容易讲得陈词滥调了。她倒想看看,这位杨老师能讲出什么花样来。
杨明宇没有急着分析词句,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穿林打叶’的时候?就是那种,你感觉全世界都在跟你作对,倒霉事一桩接一桩的时候?”
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有啊!我期中考试前一天,打游戏连跪了十把!那感觉,简直了!”一个男生哀嚎道,引来一阵哄笑。
王昊举起了手,一本正经地说:“杨老师,这在商业上叫‘系统性风险’,就是你喝凉水都塞牙的时候,说明你该停下来,复盘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了!”
他这番发言,再次让全班笑得前仰后合。
坐在后排的王莉,也忍不住莞尔。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字:课堂氛围松弛,引导方式生活化,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说得很好。”杨明宇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那苏轼是怎么做的呢?‘何妨吟啸且徐行’。他被贬官,被朋友背叛,风雨交加,狼狈不堪,但他心里想的是,多大点事儿啊,下就下吧,我正好可以一边唱歌,一边慢慢走。”
他话锋一转,看向体育生张伟:“张伟,我问你,你们打篮球,上半场大比分落后,中场休息的时候,教练是会骂你们,还是会鼓励你们?”
张伟站起来回答:“都有。先骂我们打得跟屎一样,然后再告诉我们,下半场还有机会,一个球一个球地追!”
“对!这个‘一个球一个球地追’,就是‘吟啸且徐行’!”杨明宇一拍手,“天要下雨,躲是躲不过去的,上半场输了,事实也改变不了。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态。是哭丧着脸,觉得完蛋了,还是像苏轼一样,觉得‘多大点事儿’,然后调整心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王莉的笔尖在纸上飞速滑动。她被震撼了。杨明宇完全跳出了传统的字词句段篇的分析框架,他在教的,不是一首词,而是一种面对困境的人生态度。他巧妙地将文学、生活、体育、商业,融为一炉,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世界里找到与这首千年古词的共鸣点。
接着,杨明宇又看向了陈静:“陈静,你来分析一下,‘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个‘任’字,好在哪里?”
如今的陈静,早已不是那个不敢抬头的小透明。她站起身逻辑分明的道:“我觉得,这个‘任’字,体现了一种从被动承受苦难,到主动拥抱人生的境界转变。风雨是我无法选择的,但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风雨,是我可以说了算的。所以,不是风雨‘打’在我身上,而是我‘任’由这风雨来去,我才是生活的主人。”
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见解深刻。
王莉在笔记本上,重重地画下了一个圈,旁边写道: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王莉感觉像只过了十分钟。下课铃响时,她甚至有些意犹未尽。她看着学生们下课后,没有立刻冲出教室,而是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继续讨论着刚才的话题,甚至还有几个学生围到了杨明宇的讲台边追问着关于苏轼的其他故事。
这一刻,她无比确定这绝不是“表演”,这是良性的教学生态。
课后,王莉没有立刻离开。她婉拒了周校长共进午餐的邀请,而是请求在校园里自己走走,并希望能和几位14班的同学聊一聊。
她在操场边,找到了正在和同学炫耀新球鞋的王昊。
“王昊同学,你好。”王莉微笑着走过去。
“王……王主编好!”王昊显然有些受宠若惊。
“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王莉说,“你觉得,杨老师给你们班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