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 > 第108章 二次进行创作

杨明宇那“电影剧本”般的构想,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笼罩在14班头顶的瓶颈迷雾。学生们那因为挫败而略显黯淡的眼神重新被一种名为“顿悟”的光芒所点亮。

他们不再是四个各自为战的施工队,而是一个围绕着共同蓝图,协同作业的“电影制作团队”。整个阶梯教室的气氛瞬间从沉闷的研讨会切换到了热火朝天的“片场”。

杨明宇再次退回到了他“导演”的位置,抱着双臂,含笑看着他的“主创们”开始了充满激情的二次创作。

“不行,这个开场动画太生硬了!”王昊现在彻底代入了“产品总监”的角色,他指着林天电脑屏幕上一个简单的Flash开场动画,毫不留情地提出修改意见,“主角‘小明’的形象就是一个火柴人?太敷衍了!而且这个‘灵魂共鸣器’的界面,科技感是有了,但缺少温度!”

林天这次没有反驳。在“故事线”的框架下,他开始理解王昊所谓的“用户体验”是什么意思。他不再固执于代码的优雅,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技术更好地为“故事”服务。

“那你说该怎么改?”林天难得地虚心请教。

“首先,主角‘小明’不能是火柴人!”王昊在纸上迅速地画着草图,“他应该是一个剪影,坐在堆满书本的窗前,窗外是黄昏。这样才有‘迷茫’的氛围感!其次,‘灵魂共鸣器’的界面不应该是冰冷的蓝色科技风,而应该是一个古朴的像羊皮卷轴一样的界面。当用户输入关键词后,匹配到的诗人名字应该像用毛笔字一样‘唰’地一下显现出来!这叫沉浸式体验!”

“羊皮卷轴……毛笔字效果……”林天嘴里念叨着,手指已经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他想到了可以用特定的图片素材和动态遮罩效果来实现。技术的壁垒在清晰的创意需求面前似乎变得不堪一击。

班长李磊也凑了过来,提出了他的想法:“我觉得,在匹配出诗人之后,能不能配上一段音乐?比如匹配出李白,就配一段豪迈的古琴曲;匹配出李清照,就配一段婉约的笛声。这样,听觉、视觉就统一了。”

“这个好!”王昊和林天异口同声地赞道。

就这样,“数字文心”组的创作重心,从单纯的“功能实现”,彻底转向了如何为观众营造一种“迷茫的少年偶遇奇妙网站,开启时空之旅”的神秘氛围和代入感。他们的作品开始有了“灵魂”。

“沙场兵魂”组的排练场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不对,张伟,你这个冲锋的动作太‘现代’了!”负责“编剧”的马飞,此刻正拿着一本《中国古代兵器图谱》,一脸严肃地对“主演”张伟进行着“动作指导”,“你看书上画的,唐朝的陌刀是长柄的讲究的是‘劈’和‘砍’,你刚才那个动作更像是现代拼刺刀的‘突刺’,年代感不对!”

张伟愣了一下,随即虚心地接受了批评:“有道理!那我再试试!”他调整姿势,模仿着书上的图画一招一式地演练起来。

另一个组员孙鹏则彻底迷上了古代军事。他不仅找来了兵器图谱,还从图书馆翻出了一本关于“府兵制”的介绍。

“伟哥,我发现一个巨牛的切入点!”他兴奋地对张伟说,“杜甫的《兵车行》里写‘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这活脱脱就是府兵制的写照啊!我们可以把这个制度用最简单的话解释一下,这样观众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些士兵会‘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了。这不光是热血,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和宿命!”

这个发现,让他们的“剧本”瞬间多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张伟听完,激动地一拍大腿:“太棒了!那我在表演的时候,就可以加入一个细节——在喊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后,我可以有一个短暂的停顿,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对家乡的思念。这样,人物就更立体了!”

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演”出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开始深入地挖掘诗句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性。他们的表演开始有了“厚度”。

两个女生小组的融合,则进行得更为深入和细腻。

“陈静,你这张历史坐标图,能不能把‘安史之乱’那一段的时间轴,用红色加粗标注出来?”赵敏拿着自己的讲稿,来到陈静面前,轻声地商量着,“因为我的演讲,将会以杜甫的人生轨迹作为核心案例。我希望,当我在讲述杜甫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壮志,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中年悲歌时,你身后的大屏幕上,能同步放大那一段血色的历史。我要让观众直观地看到,一个伟大的诗人是如何被一个残酷的时代所塑造的。”

陈静听着赵敏那充满情感的叙述,重重地点了点头。她立刻在草图上,用红笔将那一段历史圈了出来,并标注上“配合‘广厦仁心’组,做重点动态效果”。

这时,一直负责搜集诗人故事的刘月,也跑了过来,她拿着一份资料,兴奋地说:“赵敏姐,陈静,我查到一个冷知识!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他年轻的时候穷到什么地步?每天只能把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就是‘划粥断齑’这个成语的由来!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加到你的演讲里,更能体现他人格的伟大!”

“这个素材太好了!”赵敏的眼睛一亮,“陈静,我们可以在范仲淹的坐标点旁边,加一个小小的图标,点击后可以弹出这个典故的动画解释吗?”

“可以!”这次回答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凑过来的林天。他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一脸自信地说,“这个交互效果,用Flash的脚本语言ActionScript就能实现。包在我身上!”

一场围绕着“杜甫”和“范仲淹”的跨组联动创作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赵敏的演讲稿因为有了陈静的历史图景作为支撑显得更加宏大;陈静的坐标图因为有了赵敏的情感故事作为点缀变得更加鲜活;而林天的技术则像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准备将这一切完美地融合呈现。

他们的创作开始有了“温度”和“联动”。

杨明宇站在教室的最后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内心充满了欣慰。

他最初设定的四个小组,像四个独立的发动机。而他抛出的“电影剧本”故事线,则像一条精密的传动轴,将这四个发动机的能量,完美地耦合在了一起,驱动着“14班号”这艘大船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全速前进。

学生们已经不再需要他的步步引导。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主动地思考、碰撞、协作、互补。他们正在从被动的“功能实现者”,蜕变为主动的“故事讲述者”。

而他们共同讲述的这个故事,不仅是关于诗词,更是关于他们自己的成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