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宇正式起航的命令引爆了阶梯教室里积蓄已久的热情。原本还算整齐的座位被瞬间打乱,整个空间被迅速分割成了四个风格迥异热火朝天的作战指挥部。
杨明宇没有介入,他抱着双臂好整以暇地靠在门框边,像一个审视着自己作品的导演,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片由他一手导演的“有组织的混乱”。
黑板的左侧区域,很快就被“数字文心”组占领。林天几乎是抢过一支粉笔,完全进入了“程序员”状态。他无视了粉笔灰染白了袖口,龙飞凤舞地在黑板上画起了复杂的程序框架图和数据逻辑关系图。
“看这里,”他指着一个方框,对身边的王昊和李磊说,语速快得像在扫射,“这是主数据库,存放《全唐诗》的全部文本。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索引对每个字进行编码。然后,这里是算法模块,我打算用‘TF-IDF’算法来计算关键词权重,这样匹配‘灵魂共鸣器’的结果会更精准……”
王昊和李磊听得云里雾里,那些陌生的英文缩写和箭头符号,在他们看来和天书无异。
“停,停一下,林大神!”王昊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这个务实的富二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最核心的问题,“你说的这些,我一个字都听不懂。但我懂一件事——你要做数据分析,你首先得有‘数据’吧?你那个什么《全唐诗》的‘主数据库’从哪来?天上掉下来吗?”
林天在黑板上飞舞的手猛地一顿,他脸上的兴奋之色凝固了。
这是一个极其现实,也极其致命的问题。在2003年,互联网远不如后世发达,要找到一份经过校对格式规整没有错漏的《全唐诗》纯电子文本,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网上流传的版本,大多是爱好者手打的,错字、乱码、格式混乱,根本无法直接用于程序分析。
“我……我可以在网上找找……”林天的底气明显不足了。
“网上找的那些,你敢用吗?一个错字,可能就导致你整个词频分析都跑偏了。”王昊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实,“没有可靠的数据源,你画的这些东西,就是空中楼阁。我的‘市场分析报告’,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刚刚还意气风发的林天,此刻像被戳破的气球,蔫了下来。他第一次发现,再牛的技术,也会被最基础的“原材料”问题给卡住。
一直沉默的李磊,这时默默地拿出一个小本子,在上面写着什么。他抬起头,对两个组员说:“我想到两个办法。第一,市图书馆的资料库里,可能有学术用的光盘版资料,我们可以去问问。第二,我们市大学的中文系肯定有这方面的专家和资源,我可以去打听一下有没有门路。死办法是我们自己对照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录入和校对。”
李磊的话,给陷入僵局的小组带来了转机。林天看着这个平时不起眼的班长眼神里多了一丝佩服。王昊也点点头:“行,兵分两路。李磊负责找资源,我去找我爸,看他能不能通过关系问到出版社。林天,”他拍了拍林天的肩膀,“数据源的问题我们来解决。你的任务就是先把你的‘空中楼告’设计得完美无缺,别等米下锅了你连锅都还没造好!”
林天重重地点头,重新拿起粉笔,眼神再次变得锐利。一个看似纯技术的难题在团队的协作下迅速转化成了一个可执行的多线任务。
教室的后方空地,则成了“沙场兵魂”组的“演武场”。张伟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他时而做出弯弓射雕的姿势口中念念有词:“‘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这感觉,就是比赛最后一秒,全场的呼吸都停了,你必须出手!”
时而他又模仿着冲锋的动作,大吼道:“‘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得多累啊!跟打完全场加时赛的感觉差不多!浑身都散架了,但还得顶住!”
另外两个体育生,孙鹏和马飞,也兴奋地在一旁出谋划策。孙鹏已经找来了几本历史画册,指着上面的图片说:“伟哥,你看,唐朝的‘甲’是明光铠,得有三十多斤重!穿着这玩意儿打一天,我的天!”
他们的讨论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和画面感,但负责执笔的马飞却急得抓耳挠腮。
“伟哥,鹏哥,你们说的这些感觉都太棒了!”他苦着脸,摊开空无一字的稿纸,“可……可这没法写啊!我总不能在演讲稿里写‘这感觉,就像打加时赛’吧?台下那些评委哪懂这个啊!”
这就是他们小组的困境:如何将最直观的身体感受,转化成既能保持那份热血,又具有文学性的语言?他们拥有一座情感的富矿,却找不到合适的工具去开采和提炼。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杨明宇踱步了过来。他听了一会儿他们的讨论,笑着说:“谁说一定要写成演讲稿?”
三人都是一愣。
杨明宇拿起马飞的笔,在稿纸的顶端写下两个字:“剧本。”
“你们不要把它当成一篇稿子,”杨明宇点拨道,“把它当成一部微型舞台剧。张伟,你是主演。孙鹏,你是旁白和PPT解说。马飞,你是编剧。你们把要讲的每一句诗,都设计成一个场景。有动作,有独白,有背景音效。比如,讲‘将军夜引弓’,灯光可以暗下来,PPT上放出星空图,音响里响起风声,然后张伟你再做出那个动作,念出那句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