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收获二十八臣子的我成为千古一帝 > 第242章 谁偷走了我的钱?

“钱?什么钱?我的钱?”秦泽猛地看向天幕,本来无所事事的态度秒变,恨不得来来回回的将天幕上上下下都扫视一眼。

“谁坑走了我的钱?”

秦泽目光如炬,群臣看到这一幕都恨不得将自己给埋进土地里,或是隐藏自身,要是今日告假就好了。

不用在这里备受折磨,群臣本来是愤怒的,他们是坚决不同意文帝改变土地分配制度的,想着下一步天幕该讲述这个话题了。

谁知道天幕不按照套路出牌,怎么讲起来了他们的避税套路,这下完蛋了。

这种套路本来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皇帝知晓,他们大臣也知晓,属于是一种默认的规则。

但秦泽不属于其中一卦的,贪财是他的本性,更何况这个人他是属饕餮的,只进不出的人的。

“天幕,你可真的是害苦了我等啊,你这个后世人,又岂能读懂我们大梁的规则?这都是应该的”

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股怒火,光是听着太子殿下这相当严肃相当愤怒的发问,众人只觉得嘴里心里泛起苦涩之味。

“咋滴,就变成你的钱了?那还没到你手上呢”

不过他们又想起秦泽那套对景帝的无耻言论,“你的即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有这番思想,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好像这反应也不例外哈。

“老王,你别告诉我,你不会也干这事了吧?”秦泽站定在王相身前,眼神严肃的看着他,虽是疑问的话语却是用肯定的语气说出。

王相绷着一张脸,怎么被选中的又是他?他怎么就这么倒霉?早知道就躲后面点了。

这问题,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竟让王相陷入两难境地。

但很显然王相是属于脑子转的快的那一档,很快就想出一个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方式。

“臣为大梁兢兢业业,从不敢触犯大梁律法,也从未做过贪赃枉法之事,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啊,殿下可真的是冤枉了臣。

臣的家财也仅仅只有陛下所赐的良田以及俸禄罢了,万万是不敢贪图不义之财的”

这番回答让其他人在心底默默的给王相点了个赞,不愧是能辅佐两位帝王的丞相,六啊。

就这回答堪称滴水不漏啊,现在太子殿下还小,这种事估计也不太懂,只是被弹幕上所说的税钱给吸引,还是好忽悠的。

真正不好忽悠和糊弄的是他身后的这位啊,不过有句话天幕说的对,他们确确实实没有触犯任何的大梁律法,凭借这点能活。

秦泽极其不优雅的翻了个白眼,这王相当自己是三岁小奶娃不成?

这话甚是敷衍,真当他看不懂天幕?

“王信啊,你,框我!我问你东,你回答我西,看来就是有了!天幕肯定还会继续的,我倒是要看看尔等的好手段!”

顺便的瞪了一眼在场的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估计都用这样的手段。

无非是利用了义田、学田,既然能排在最前面,肯定是转换了田地性质,从而达到免税的效果。

秦泽还想着叭叭,但被景帝一把捂住嘴。

秦泽:“??”

行吧,嫌我太烦了?

【义田与学田属于是特殊用途的公田,期间收入用于教育或者是救济,因此得以免税。

这可不就让这群达官贵族的找到了途径,以宗族的名义买田,再通过手中的权力改变其田地的性质。

义田与学田在建立之初是主要用于帮助救济的,就像是文帝登基初期的大旱,天灾等,其中义田与学田就贡献了不少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义田与学田可谓是利大于弊,但随着发展,其中也有不少借着义田、学田捞金的。

虽然在名义上归当地的官府使用,但实际上还是由其宗族掌控,包括义田、学田的所有收益还是归宗族所有。

愿意捐钱的时候就捐点,还能得到名声,其实要按照景帝时期的税收,那收归国库的钱是远远超过他们所捐的钱的。

等同于变相用着大梁国库的钱给自己赚好名声,甚至于在买卖田地的时候,都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到官府所组织的开荒地。

美其名曰是为仁慈之心的优惠。

制度是个好制度,但到最后不免的被利益熏心的人用来谋取私利。

这也就是为什么文帝即便是想要改变种植方式反而先从土地分配上下手的原因。

不然即便是改变了种植方式,普通的大梁百姓获利不多,反倒是这群达官贵族获利的最大。

据说本来文帝没想到这事的,但奈何文帝大方,改了税收,从土地方面获得的税收几乎是锐减。

按照文帝的计算那怎么也不应该这么少,结果一查,什么几千亩地都变成了义田、学田,那他还能收上来才怪。

真正的大头都是不交税的。

当然税只是一点,还有就是教育,科举取士之后,知识打破阶级,底层人数众多,自然也不缺少那万里挑一的人才。

只是苦于无钱无门路读书,而现在门路解决了,就剩下钱,即便是读书不要钱,可县学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这个时候学田就发挥了他的作用,资助天资聪慧之人科举,一旦中举,这类的学子在朝廷无人可靠。

而资助他的宗族自然是他最好的依靠,两者达成利益团体。

你加入我,我帮你提供资源,人脉,你发达后继续反哺宗族。

如此反复,才有千年世家之称】

{还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打的就是一个“合理”}

{嗯,这也算是帮了朝廷了吧?}

{才怪!景帝时期的税那是众所周知的重,但这群人凭借着手中得特权,免税了。

大头免税,小头重。

这免税的钱交上来,这些事朝廷也能干。

应该是一定程度的少收税,而不是不收。

今天这个少收几千亩,那个少收几千亩,还有可以收的地吗?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知识教育,就像是天幕说的,一些的家境普通的考中了,那相当是十万天兵之一。

皇帝凭啥赏识你?难道就因为考中了?

从小官做起,外放,没点政绩和关系想回来?

利益是永恒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