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 第64章 汴梁风云·暗潮涌动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第64章 汴梁风云·暗潮涌动

作者:依山而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2:51:10

七月的洛阳城,槐花香悠悠飘荡。赵构在御书房的檀木案前缓缓铺开地图,指尖重重地按压在“汴京”二字之上。

烛火摇曳,映照得他眉峰如刀刃般锐利,身后赵鼎轻摇羽扇,扇风带起案角一卷《东京梦华录》的边角。

“相父,”赵构的声音低哑,指腹轻轻摩挲着地图上已然褪色的朱雀门标记,“当年宋太祖于汴梁城大庆殿接受朝贺之时,金殿的琉璃瓦熠熠生辉,能映出半条汴河的波光。可如今……”他猛地攥紧地图,绢帛在掌心发出细碎声响,“朕前日翻阅内库旧档,看到宣和年间的商税记录——单是汴河上的货船,一日便多达三千艘。然而如今的汴梁,连一个像样的粮市都寻不见。”

赵鼎将茶盏轻轻推到他手边,青瓷与檀木相碰,发出清脆而笃定的声响:“官家所想,臣早已在筹谋之中。”说罢,他从袖中抽出一卷密报,展开后露出几行蝇头小楷,“臣安插在汴梁的暗桩传回消息,伪齐旧臣王仲文勾结原金廷通事,在城南的废宅里藏匿了三百甲兵。他们以为官家忙于洛阳的修缮,无暇顾及旧都……”羽扇在“王仲文”三字上轻点,“臣已安排梁兴的游奕军伪装成商队,三日前便已渡过黄河。”

官家突然抬头,眼底似有星火在燃烧:“今夜子时,朕要身着便服潜入汴梁。”

赵鼎的羽扇猛地顿住,目光扫过他腰间那枚刻着“汉”字的玉坠——那是赵构前日在洛阳旧市淘来的,说是要“沾沾王气”。他的眉峰微微一蹙,却终究是轻叹一声,点头应允:“臣陪官家走这一遭。”

月上柳梢时分,两辆青布篷车缓缓驶出洛阳东门。

赵构身着粗布短打,坐在车夫身旁,能隐隐闻到赵鼎身上那淡淡的沉水香——赵鼎虽特意换上百姓常用的皂角味,却到底难以掩去骨子里的书香气。

汴梁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尽,两人牵着毛驴拐进御街时,赵构的脚步陡然顿住。

曾经宽达二百步的御街,如今满目皆是碎砖烂瓦,道旁的樊楼仅剩下半截烧黑的木梁,墙角蜷缩着几个裹着草席的乞丐,其中一个小乞儿正用树枝在地上画圈,嘴里念叨着记忆里的“樊楼三层,珠帘十里”。

“客官买个炊饼?”斜刺里突然钻出个挎竹篮的老妇,脸上皱纹里嵌着泥灰,“刚出炉的,可香了。”她掀开盖布,露出几个硬得如同石块的黑面饼,“两文钱一个,管饱。”

赵构的喉结动了动,刚要伸手去摸钱袋,赵鼎已抢先一步递出五贯钱:“婆婆,这钱买你一上午的话。”老妇的手微微颤抖,铜钱串子碰出清脆声响:“客官要问啥?这汴梁城啊,自打上回金军屠城,能跑的都跑了。剩下的……”她指了指街角用破席子搭成的窝棚,“都是走不动的。王知府倒是常来,可他的马车从来不走御街——”老妇突然压低声音,“前儿夜里,我瞧见他的马队往城南乱葬岗去了,车轱辘印子深得很,像是拉着铁家伙。”

赵构与赵鼎对视一眼,后者不着痕迹地摸了摸腰间——那里别着他特意暗藏的火铳。

两人又漫步至大相国寺,曾经香火鼎盛的山门如今只剩半尊残破的弥勒佛,佛前的功德箱被撬得只剩个铁框,箱底压着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金人走了,王大人来了;王大人走了,谁来救救我们?”

赵构伫立在断壁之前,指尖轻轻抚过墙缝里生长的野蔷薇。这花他在成都见过,是相父当年从南中带回的品种。

风裹挟着尘土扑面而来,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赵鼎赶忙扶住他的背,却触到龙袍下硬邦邦的软甲——这孩子,竟偷偷穿上了防身的铠甲。

“相父,”官家凝望着远处冒着青烟的民居,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当年相父在汉中修筑山河堰,让八万百姓有饭可吃;如今朕在汴梁,定要让八百万百姓有房可住。”他转身之时,晨光恰好掠过他眼角的泪花,“三日后,举行祭天大典。”

赵鼎手中的羽扇“唰”地展开,恰到好处地遮住了眼底的笑意:“臣已让杨沂中调了三千禁军,扮作杂役混入大庆殿。王仲文的死士若敢前来,正好将他们瓮中捉鳖。”

祭天大典当日,汴梁城上空飘着罕见的晴云。

赵构身着玄色祭服,昂首站在丹墀之上,目光扫过阶下跪了一地的官员,最后在王仲文身上稍作停留——那人身着簇新的绯色官服,额头的汗水却已将乌纱帽浸得湿透。

“祭天,起乐——”

太常寺卿的唱喏刚落,殿外突然传来兵器相互撞击的脆响。

王仲文猛地跳起身来,腰间的玉牌“当啷”一声坠地,他扯着嗓子大喊:“反了!反了!”却见殿门“轰”地被撞开,三十几个持刀壮汉如猛虎般冲了进来,为首之人正是他前日在城南乱葬岗见过的“马队头目”。

“拿下!”赵构的声音如淬冰之剑,他抬手扯下冕旒,露出腰间明黄的龙纹,“杨沂中,还不动手?”

藏在廊下的禁军如潮水般汹涌涌出,火铳的轰鸣声惊飞了檐角栖息的乌鸦。

王仲文瘫倒在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死士被缴了兵器,突然尖声叫嚷:“官家饶命!臣是被吕颐浩那老匹夫逼迫的!他说只要拥立傀儡,便送臣去江南做转运使——”

“住口!”赵构甩袖打断他,目光冷冷扫过阶下颤抖的官员,“凡从逆者,赦免其罪;首恶者,诛其三族!”他手指向被按在地上的王仲文,“你,便是首恶。”

午门外行刑鼓敲响之际,沈该捧着一卷图纸匆匆赶来。

他的官服上沾着泥点,脸上却泛着兴奋的红光:“官家!您的《汴梁城整体规划图》,还有水系疏浚方案——”他展开图纸,汴河、蔡河的走向在绢帛上清晰可见,“赵相说‘先民生,后宫室’,臣已让人在陈州门附近划出民居区,明日便有两万块青砖运到!”

赵鼎轻抚长须,微笑道:“官家请看,这是臣让人统计的汴梁青壮数目。只要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工钱,不出半年,御街便能再次通行马车,汴河也能再次停泊货船。”

夜色降临,官家站在汴京城楼上。

新修的灯笼挂在残柱之上,照亮了城下百姓排队领取青砖的场景,有个小乞儿举着一块砖,冲他喊道:“官爷爷,这砖上刻着‘大宋’!”

“官家。”赵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中捏着一封尚未拆开的信,烛火映照下,他眉间笼着阴云,“江南来的。”

官家接过信,拆开的瞬间,裴季安的名字如针般刺痛了他的双眼。

信中详述了裴季安如何联络“忠义军”旧部,如何利用市舶司的商船运送兵器,最后一句更是让他捏碎了信笺:“他们要在官家北征之时,血洗临安城。”

“江南不稳,则全局皆危。”赵鼎的声音低沉,“臣已让刘锜的八字军往江南调动,但是……”

“不必说了。”赵构凝望着南方的夜空,那里闪烁着几点星火,不知是流萤还是狼烟,“朕明日便回临安。”他摸了摸腰间的玉坠,那是今日百姓所赠,刻着“国泰民安”四个字,“相父,你留在汴梁督管重建事宜。这次,朕要亲自断了他们的念想。”

夜风呼呼吹起他的龙袍,城楼下的更鼓声中,隐隐传来百姓的歌声:“汴水汤汤,皇恩荡荡;重建家邦,共守汉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