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 第202章 鲸波藏龙骨,遗诏启北征

血月褪去,天光未明。

赵构立于御帐之外,手握那枚尚带余温的白玉佩,指尖仍能触到昨夜渗出的血痕。它如今已恢复通体莹白,仿佛昨夜异象不过幻觉——可他胸口的闷痛未消,梦中那一行篆字如烙铁刻心:“鼎寿虽延,劫难将至。”

他转身步入内殿,目光落在病榻之上。

石川忠雄终于醒了。这位曾随东海水师远征倭地、身负重伤侥幸生还的副将,此刻双目紧闭,面色青灰,唯有唇间微动,吐出几个含糊古音:“龙骨岛上……青铜门开……里面有座城,城里有支军队……等着主人回来。”

声音极轻,却如惊雷炸响在赵构耳畔。

他俯身靠近,忽见石川后背衣衫裂开一道缝隙,露出皮肤——其上竟浮现出层层叠叠的暗青色疤痕,形如鱼鳞,隐隐泛着金属光泽,随着呼吸微微起伏,似活物般蠕动。

“这……不是寻常伤痕。”赵构瞳孔一缩。

就在此时,赵鼎缓步而入,披着厚氅,面色略显苍白,但眼神清明如刀。

他凝视石川背脊片刻,低声道:“此非人力所伤,倒像是……海噬之印。”

“海噬?”

“渤海老渔民传言,极北深处有‘黑龙碛’,乃沉龙葬骨之地。凡擅闯者,或被巨浪吞没,或归航后疯癫呓语,背生鳞纹,七日而亡。他们称那地方为‘扶桑龙宫’——神灵禁地。”

赵构眉峰骤起:“可有人真正见过?”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脚步声。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渔夫被引入,颤抖跪下:“老奴祖辈捕鱼于登州至库页岛一线……确有此岛!四面环礁如锁链,潮退方现礁牙,形如囚笼。百年前,我族曾有一船误入雾中,归来者只剩一人,背脊尽覆黑鳞,临死前只说三字:‘门开了’……”

帐内一片死寂。

赵鼎缓缓取出一幅绢图,正是他咳血当晚,血迹与墨痕巧合绘成的地图。与老渔夫口述方位分毫不差。

“这不是巧合。”赵鼎抬眼,望向赵构,“官家,龙骨岛存在。而石川所言‘城中有军’,或许并非虚妄。若真有遗世之兵,或可为北伐大业添一奇锋。”

赵构目光渐炽,正欲开口,忽听外头急报:“林九娘求见!”

皇城司统领踏雪而入,玄甲未卸,眉梢结霜。她双手捧着一只铁匣,表面覆满冰碴,匣角铭文依稀可见“藤原秘藏”四字。

“启禀官家,臣率人掘开藤原氏京都秘库,在一口冻井底部得此物。开启时需以火烤化封蜡,内藏半卷焦黄绢书。”

她将绢书徐徐展开。

赵构接过,一眼便认出那瘦金体笔迹——清峻冷冽,孤傲如寒梅。是太上皇赵佶!

他指尖微颤,逐字读来:

“朕北狩十载,幽囚五国城,每夜遥望南天,泪尽血枯。然志未泯也!若后世子孙得复燕云,必循渤海而上,穿白山黑水,直抵北海之岸。彼处有我赵氏祖陵,亦藏强秦所遗‘机关巨城’。得之,则天下可一。切记!切记!勿使胡尘再染中原!”

风穿帘幕,吹动残卷。

赵构伫立良久,忽然单膝跪地,将遗诏贴额叩首,热泪滚落于焦黄绢面。

“太上皇……您至死不忘故土,儿孙岂敢安眠于江南?”他抬头,眼中燃起烈焰,“燕云已复,金廷已灭,倭寇已平——但朕的北伐,才刚刚开始!”

他霍然起身,喝令:“传旨工部,即刻调集全国能工巧匠,依‘万物兴邦系统’遗留图纸,赶制‘冰橇炮车’!配装雷霆炮,可在雪原驰骋奔袭!另命户部征调粮草,兵部点选精锐,组建‘北海远征军’——朕要亲征极北,寻回祖陵,掘出机关巨城!”

赵鼎轻咳两声,却未劝阻,反而提笔疾书:“臣请拟‘双线并进’之策:一路由突厥可汗阿史那·铁木尔领三千雪骑,沿陆路穿越女真旧地,牵制沿途部族;主力舰队则由登州出海,破冰北上,直扑黑龙碛!趁冬海封冻,冰层承重,正可为战车开辟通途!”

正说话间,又有使者飞马入营,呈上一封狼皮卷信。

赵构展信,朗声大笑:“好!阿史那果然不负朕望!”

众人围看,只见信上写道:

“草原诸部已平,铁骑无用武之地。今闻官家将踏雪寻龙,臣愿率改良突厥马三千匹,皆配羊毛蹄套、防霜面罩,耐寒攀岩,如履平地。愿随官家踏破极北,再建不世之功!”

赵鼎抚须颔首:“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只是……”他望向窗外阴沉海面,“那龙骨岛诡异非常,又涉海噬之咒,恐非寻常兵马所能攻克。”

赵构沉默片刻,忽然转身看向昏迷中的石川忠雄,低声自语:“你说‘军队在等主人回来’……那你,到底是谁唤醒的?”

帐内一时寂静。

唯有风卷残雪,拍打旌旗。

就在这时,角落里一道纤影悄然起身。

藤原千夏一直静坐抄录军令,此时放下笔,低头看着自己写下的“本出华夏,源流同宗”八字,指尖轻轻摩挲纸面。

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将毛笔洗净,收入袖中。

夜深人静,她独坐灯下,取出一枚小小的家徽玉符,轻轻吻了一下,然后放入枕下。

翌日清晨,她主动求见皇帝,声音平静如水:

“官家,若要真正平定东瀛人心,须得从根祭起。”【千夏焚家庙】

京都,藤原氏宗祠。

雪落无声,覆满青瓦飞檐。

千年古木在寒风中肃立,仿佛见证着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祭礼。

藤原千夏身披素白祭服,赤足踏过冰阶,一步步走入那座曾囚禁她半生魂魄的殿堂。

香烟缭绕,祖先牌位森然排列,金漆篆字映着烛火,透出冷峻威压。

她跪于主位之前,双手奉上三杯清酒,动作恭敬如仪——可眼底却无半分虔诚,只有决绝如刃的清明。

“列祖列宗听真。”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整座祠堂,“你们以血祭之名,窃神权、控国政,三百年间献祭三千无辜少女,只为维持‘神裔’虚名。而今,大宋正统临照东瀛,天道昭昭,岂容尔等继续欺世盗名?”

话音落下,她猛然掀开供桌下方暗格,取出一卷泛黄皮册——《血祭名录》。

封面上猩红如血的符文早已褪色,可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却触目惊心,每一笔都似在泣诉亡魂之冤。

她站起身,捧册而出,直入庭院。

积雪未扫,火盆已备。

藤原千夏将族谱与名录一同投入烈焰,火光冲天而起,映得她面容如铸青铜。

“今日我以藤原之血,洗清百年污名!”她仰首高呼,声震四野,“从今往后,再无藤原氏!唯有归化之民,愿附华夏正统,垦荒辽东,重造新生!”

火焰吞没最后一片残页时,她取出砚台,将灰烬混入墨汁,研磨成漆黑浓墨。

随即铺纸挥毫,一气呵成写下《东瀛归化疏》。

字字如刀,句句泣血,既揭旧罪,亦陈新志。

数日后,奏章呈至赵构案前。

他读罢久久不语,指尖轻抚纸面,似能感受到那份焚尽过往的炽热。

良久,提笔朱批:“准。赐藤原千夏汉姓‘赵’,号‘靖倭子’,随军北征,参修《北海风物志》。”

那一刻,不只是一个女人的觉醒,更是一个民族裂旧重生的开端。

【北风起时】

正月初七,江户湾。

海面冻结如镜,百万军民列阵岸边,旌旗连绵百里,铁甲映日生辉。

龙旗猎猎指向北方极地,仿佛要刺破苍穹。

赵构立于高台之上,身披玄金龙袍,左手握遗诏,右手持白玉佩。

寒风吹动他的衣袂,眼神却比烈火更灼。

“昔者相父六出祁山,未能饮马中原;今朕既平江南、灭金虏、定倭奴,当继其志,北上极寒,寻我华夏失落之根!”

话音未落,天穹骤变!

北极方向,一道极光撕裂云层,如巨龙腾跃,尾扫长空,紫绿交织的光流奔涌倾泻,照亮整片海域。

万众屏息,将士跪拜,以为天佑中华。

唯有赵鼎伫立帅旗之下,凝望那奇异天象,眉头微蹙。

他低声喃喃:“龙行非为庆……此光太妖。”

林九娘悄然靠近,低声道:“官刚才掷玉佩祭天时,海底似有回响。”

没人注意到,在那无人窥探的深渊底部,一块布满古老刻痕的石碑正缓缓渗出血迹。

裂纹蔓延,终至崩碎——

一道覆盖着青铜铠甲的手臂,自漆黑裂缝中徐徐伸出,五指张开,似在触摸这久违的尘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