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 第189章 龙旗召万邦,火种动西风

海风如刀,割裂晨雾。

萨摩海岸的石碑仍冒着青烟,火灰在风中打着旋,像亡魂最后的呜咽。

赵构立于高崖,龙袍猎猎,眸光未收。

三十艘铁甲舰静默停泊在近海,炮口低垂,却如蛰伏的猛兽,随时准备撕碎一切反抗。

赵鼎立于其侧,手中《东瀛全境布防图》已被海风吹得哗哗作响。他目光沉静,却掩不住眼底一丝疲惫。

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回荡:“‘东瀛平定’任务已开启,当前积分:9872。”

“差一百二十八分,便可登顶巅峰。”赵构轻声道,仿佛自语,又似对天立誓,“相父,你说,这一百二十八分,值不值得一场万邦来朝?”

赵鼎微微一笑:“若只为积分,官家不会立碑于神社旧址,也不会带回一捧黄土。您要的,从来不是征服,而是——信。”

“信?”赵构挑眉,“信比火炮更难打出去。”

“所以,”赵鼎缓缓展开一道黄绢诏书,“该让天下人亲眼看看,大宋之强,不在杀戮,而在——立约。”

话音未落,林九娘已从营帐疾步而出,黑衣如夜,腰佩绣春刀,眉宇冷峻如霜。

她单膝跪地,声如寒铁:“启禀官家,八百里加急已发往突厥、高丽、大理、占城。臣亲率皇城司三十人,护送国书至泉州大食商馆,确保阿拉伯使节亲收。”

“去吧。”赵构点头,“记住,不卑不亢。他们若问大宋何以号令四海——你就说,朕不靠刀,靠信。”

林九娘领命而去,身影如电,消失在海岸烟尘之中。

七日后,汴京城外。

这座曾被金人铁蹄踏碎的旧都,如今已是万邦瞩目的中心。

断壁残垣早已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驰道、整齐的坊市、高耸的旗杆。龙旗猎猎,直指苍穹。城门上“万邦归心”四字金光闪闪,由赵鼎亲笔题写,笔力千钧。

然而,城外却非一片祥和。

阿史那·铁木尔率三千突厥铁骑驻扎郊野,铁甲如林,战马嘶鸣。他拒入城门,只遣使者传话:“宋人火器惊天,若以粮技为饵,诱我入彀,何以自明?”

与此同时,高丽王子李承焕乘舟抵岸,面色凝重。他连夜密见赵鼎,低声道:“我国与倭国仅一海之隔,若参盟,恐遭报复。官家仁德,可高丽百姓何辜?”

而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使节穆罕默德·萨利赫,则在泉州总馆冷笑:“大食不参战。若宋军不清剿马六甲海盗,若不许我商队免税通航——恕难结盟。”

消息传入垂拱殿,群臣震怒,纷纷请斩使节以立威。

赵构却笑了。他站在殿前玉阶,望着东方初升的朝阳,淡淡道:“疑则不聚,信则不战。他们不信我们,是因为没见过真正的‘强而不霸’。”

“传旨——南郊设‘兴邦演武台’,三日会盟,不演刀枪,只展火器与农技。”

第一日,演武台外人山人海。

火蛟营将士列阵百人,手持震天雷炮,炮口对准百步外三丈高石墙。

鼓声三响,炮火齐发——轰!轰!轰!

三轮齐射,地动山摇。石墙如纸糊般轰然坍塌,碎石飞溅,烟尘冲天。

各国使节脸色煞白,阿拉伯商人下意识后退,突厥骑兵紧握刀柄,眼中惊疑不定。

可就在这硝烟未散之际,农工署推来新式犁田机,牛力驱动,铁铧翻土,焦黑土地如浪花般层层翻开。随即,工匠撒下占城稻种,覆土压实,动作行云流水。

“此机一日可耕五十亩,稻种三月成熟,亩产六石。”赵鼎立于台前,声如洪钟。

第二日,纺纱机阵列启动。

水力驱动,齿轮嗡鸣,棉线如溪流般穿梭。半日之间,百匹细绢织成,雪白柔滑,轻若云雾。

赵构命人当场分赠各国使团,李承焕抚摸绢面,指尖微颤——这般精密度,高丽织坊需十日才能织出一匹,而大宋竟能流水线作业。

第三日,重头戏登场。

赵构亲登演武台,龙袍加身,目光如电扫过全场。

赵鼎展开《盟约九条》,朗声宣读:

“一、盟国自主其政,宋不驻军、不征税、不干涉内务;

二、战后所得,按功分配,不得私吞;

三、共设‘海防联军’,清剿海盗,护航商路;

四、宋供占城稻种、纺纱机图、火器基础技术,助各国自强;

五、市舶司向盟国开放通商权,关税减半……”

一条条念下,使节们神色渐变。震惊、犹疑、动容、最终化为敬畏。

阿史那·铁木尔抚刀而立,久久不语。直至赵鼎念完最后一条,他忽然仰天长啸,拔刀向天,用突厥语高喝一句——那是“以狼神之名立誓”的古老誓言!刹那间,突厥营地狼烟冲天而起,那是可汗宣誓结盟的信号!

穆罕默德·萨利赫摘下头巾,深深一躬:“大食愿签盟约,唯请官家兑现马六甲之诺。”

李承焕沉默良久,终是上前一步,朗声道:“若真如盟约所言,高丽愿为东海水道之屏障!”

赵构立于高台,望着四海归心之景,嘴角微扬。系统提示悄然响起:“‘外交联盟’任务开启,当前进度:5%。”

他望向赵鼎,轻声道:“相父,你说得对。火炮能破城,但只有信,才能破心。”

赵鼎含笑点头,却掩不住一丝咳嗽。他袖中藏着一张“国运提升卡”,已用去三张,寿命勉强续了三年。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而赵构也看见了。他转身,望向殿外一筐金黄稻穗——那是昨夜从汴京农坊送来的新种,尚未命名,却已穗大粒满,金光灿灿。

“明日……”他低声自语,“该让一个人,亲眼看看什么叫‘粮安天下’。”

夜色如墨,汴京西市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赵构并未回宫,而是缓步走入农工署特设的“春耕陈列馆”。馆内陈列着犁田机、水车、风谷器,还有那一筐尚未命名的金黄稻穗——穗长如掌,粒粒饱满,仿佛凝结了大地最厚重的馈赠。

他凝视良久,忽而转身,对内侍道:“召高丽王子,朕设私宴,只谈五谷,不论刀兵。”

消息传去,李承焕心头一震。自登岸以来,他步步谨慎,唯恐沦为大宋征伐的炮灰。可此刻官家亲召,不议军机,反论农桑?

他犹豫片刻,终是换上素袍,独自赴宴。

殿内无乐无舞,唯有一桌素菜、两碗糙米。

赵构亲自为他盛饭,笑道:“尝尝,这便是‘汴京一号’所出之米。”

李承焕低头一嗅,香气扑鼻,入口软糯回甘,竟比高丽贡米更胜三分。“此稻……真能亩产六石?”他声音微颤。

“明州三百亩试田,上月已收割。”赵构轻敲案几,侍从立刻呈上账册,“风灾虫害皆历,依旧亩产五石八斗。若无意外,明年可推至淮南、京东诸路。”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但良种需良田。辽东有一处平原,黑土千里,本属女真残部,如今荒芜无人。朕愿划出三百里,许高丽屯垦。战后十年免税,官府代建水渠、粮仓,甚至派农技师随行指导。”

说着,他展开一张舆图,指尖稳稳圈住辽水以北那片广袤之地——正是高丽历代梦寐以求的北境沃土!

李承焕呼吸一滞,双拳紧握。他不是没想过被利用,但他从未想过,有人愿以实利换忠诚,而非以大义逼牺牲。

“殿下……”他嗓音沙哑,“若真如此,非是高丽勤王,而是——重生!”

言罢,他猛然起身,整衣正冠,长揖至地:“承焕愿为先锋,率水师五千、战船百艘,随官家踏平倭寇!此志若违,天地共弃!”

赵构扶他起身,眼中笑意深沉:“朕不要你死战,只要同耕同战,共分天下。”

那一夜,高丽使团彻夜未眠。《勤王书》以朱砂为印,连夜送往临安行宫。

而远在仁川港,战船已开始集结,渔民放下渔网,披甲登船——为的不再是生存,而是未来。

与此同时,泉州港浪涛拍岸。

林九娘立于码头高台,黑袍猎猎,目光如刀:“萨利赫先生,请看。”

一艘新式货船正缓缓靠岸,舱门开启,一箱箱火油、硫磺、精铁如流水般卸下——皆是从萨摩缴获的倭国战略物资。

穆罕默德·萨利赫瞳孔微缩。这些本该被海盗劫掠的财富,竟被大宋完整掌控?

更令人震撼的是,港口巡逻舰列队出海,旗帜鲜明,号令如一,马六甲以东海域,竟已清道!

“贵商所惧海盗,朕已派‘海防联军’三十六舰,每旬护航。”赵构不知何时现身,立于月光之下,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凡挂宋旗者,关税减三成,遭劫者,国库赔偿七成。”

他又递出一纸密约:“若大食愿在战时供粮十万石、驼马三千匹,朕许尔在临安、广州设‘大食坊’——自治其民,仅纳地租,官府不得擅入。”

萨利赫双手微颤。这不是结盟,这是立国于国中!他一生走遍七海,见过无数君王,或残暴,或虚伪,或贪婪……但从无人,以规则换信任,以利益筑同盟。

“大宋官家……”他缓缓摘下头巾,单膝跪地,行商人最高礼,“非君王也,乃海路共主。”

当夜,阿拉伯商船纷纷降下旧旗,升起绘有龙纹的宋旗。

海风浩荡,帆影如林,仿佛一条条金色血脉,正悄然连接起东西大陆。

赵构立于城楼,望向四海升平之景,却忽然蹙眉。

他转身问林九娘:“突厥那边,可有动静?”

林九娘低声:“阿史那·铁木尔未入城,但昨夜派人送来一匹狼皮,内藏密语——‘风起时,蹄声将至’。”

赵构凝视北方夜空,乌云压境,星月无光。

他轻抚案上那筐金黄稻穗,低语如誓:

“粮安天下,信动四海……可这天下,终究还欠一场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