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 第152章 假图真策钓细作,赵鼎妙计破倭谍

紫宸殿内,烛火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昏黄的光影将赵构的面庞映照得忽明忽暗。他端坐在龙椅之上,指尖仍留存着方才那阵剧痛过后的余韵,然而眼神却似寒铁历经淬火,冷冽且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相父此计,精妙之处便在于‘真中藏假,假里藏针’。”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倭人觊觎我大宋火器之利,已非一日。若我等闭门不纳,反倒易引起他们的猜疑。倒不如开一道缝隙,让他们看似能够得着、摸得到,实则如镜花水月——根本吞不下去。”

赵鼎身着一袭青衫,端坐在一旁,身姿挺拔如苍松翠柏。听闻此言,他只是轻轻颔首,沉稳说道:“正是这个道理。人心一旦被贪欲蒙蔽,便难以辨别虚实。他们越是急于求成,就越容易跳进我们精心挖掘的陷阱之中。”

两日前,工部接获密令,表面上是“整理旧档”,实则暗中炮制出一份《神机营火炮改良失败记录·初稿》。那纸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锋芒,详尽地描述着“火门炸裂、射程不足六十步、连发三发即损”等诸多“致命缺陷”,甚至连工匠们抱怨的批注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毫无破绽。

这份精心伪造的“废案”被故意放置在工部库房最为显眼之处,随后,一名佯装“疏忽”的小吏“不慎”将其泄露给了倭使的细作。小野寺文久果然如预期般上钩。

当夜,他偷偷潜入使馆密室,亲自誊抄整份记录,激动得双手都微微颤抖。副使见此情形,忍不住劝道:“大人,如此粗劣的器物,真值得您冒死传递出去吗?”

小野寺却冷笑一声,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正因为它看似粗劣,才表明宋人尚未突破火器制造的瓶颈!倘若我们能抢先一步,哪怕只是造出稍强一些的火器,不出十年,倭国便能在东海之上称霸!”

他浑然不知,那间密室的房梁之上,早有一枚铜管悄然暗藏其中,将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地传入了宫中的密室。

“他们此刻,想必已经有所行动了。”赵构低声自语。

果不其然,次日清晨,长江渡口便传来急报:一名倭国信使怀揣密函,企图趁着夜色乘坐夜船南下出海。高明远亲率皇城司精锐,提前埋伏在江畔的芦苇丛中,一举截获了密信。然而,赵鼎却当机立断,下令放走信使!

“为何不将其一网打尽?”高明远满心疑惑。

“鱼还未完全咬钩。”赵鼎站在江岸,江风拂动他的长须,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地扫过江面,“信可以截获,但人不能留下。我们要的并非仅仅是一封信,而是要顺着这条线,找到通向博多湾工坊的命脉。”

说着,他手中轻轻捏着一枚瓷瓶,倒出些许淡黄粉末。那粉末气味微辛,却并不刺鼻。

“这是安若雪从西域带回的‘识踪粉’,无色无味,唯有遇到湿气才会散发香气,且三日之内不会消散。将它洒入信封夹层,倭人对此一无所知,必定会携信归国。”

李纲听闻消息匆匆赶来,眉头紧紧皱起:“官家,此举太过冒险。倘若倭人有所察觉,反过来将计就计,设下埋伏诱杀我大宋探子……”

赵构却冷笑一声,笑容冷峻而张扬:“那就让他们设伏。朕倒要看看,究竟是他们的刀更快,还是朕的火炮更利!”

三日后,倭国使团踏上归国之路。朝廷表面上依旧礼遇有加,不仅设宴送行,还特意派出一艘商船“护送”出海,以彰显怀柔之意。

李纲望着那艘看似不起眼的货船缓缓混入船队,心中隐隐的不安愈发强烈。

“船上的三人,皆是神机营精心挑选的死士,精通火器制造与测绘之术。”赵鼎低声向他解释道,“一人扮作工匠,一人充作商贾,最后一人则扮成医者,专门负责记录情报。他们早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不求活着回来,只求能带回吉田光成手中真正的火器图样。”

李纲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此去可谓是九死一生……官家当真忍心让他们去冒这个险?”

“朕又岂会忍心。”赵构站在宫墙高处,凝视着渐渐远去的帆影,声音轻得如同微风,“但山河的重任在肩,又怎能有妇人之仁?相父当年六出祁山,踏雪前行,朕今日不过是借他的智慧,走他未竟的道路。”

然而,变故陡然发生。

三日后,一封急报从沿海火速递至宫中:倭使在途中突然对随行人员进行严查,两名大宋探子不幸暴露,当场被格杀!最后一人无奈跳江失踪,生死未卜!

赵构猛地站起身来,愤怒地一掌拍碎了案角,双目圆睁,怒声吼道:“究竟是谁走漏了风声?!”

殿内群臣顿时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唯有赵鼎依旧神色沉静,甚至嘴角还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官家莫要动怒。”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摊开一张刚刚送来的密报,“细作在临死之前,其实已经完成了使命。”

“此话怎讲?”

“那名跳江的探子,在跳入水中之前,将一片刻满符号的竹片吞进了腹中。”赵鼎声音低沉,却透着胸有成竹的自信,“他心里清楚,只要尸身能被打捞上来,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它。”

赵构瞳孔猛地一缩。

赵鼎继续说道:“倭人虽精明,但他们却不知我大宋死士,向来有‘藏信于体’的传统。那竹片以蜡封口,既能漂浮在水面,也可沉入水底,而且还十分耐腐蚀。只要顺着江水漂流而下,必然会有渔民察觉到异常。”

他稍作停顿,目光深邃如渊:“而且……小野寺越是迫不及待地进行搜查,越表明他心中有鬼。他闻到了硫磺的味道,却不知这味道,本就是我们故意留给他的‘路标’。”

殿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赵构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抚摸着龙椅扶手,仿佛在触摸一段即将被揭开的真相。

“相父,”他低声问道,“你说,他们在倭国,究竟仿造出了什么东西?”

赵鼎并未立刻回答。

他只是静静地望向南方浩渺的江流,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

那片沉入江底的竹片,此刻正静静地等待着被人捞起。

而上面所刻的,不仅仅是火器的图样。

更是一场风暴的开端。江水幽深,晨雾尚未消散。

第三日黄昏,一具浮尸被渔夫从下游打捞上岸。只见那尸身衣衫残破,面色青白,正是那名跳江失踪的密探。

消息传至宫中,赵构当即下令封锁太医院,严禁任何人出入。

赵鼎亲自手持银刀,屏退左右侍从,在烛火摇曳的静室之中,小心翼翼地剖开尸腹——果然,一枚蜡封的竹片静静地藏在肠间,并未被江水侵蚀,保存得完好如初。

他将竹片置于灯下,轻轻刮去蜡层,露出其上密密麻麻的刻痕。

仔细看去,这些并非寻常的记号,而是以蜀汉旧时的“机枢密文”所书写,世间唯有诸葛亮与刘禅能够解读。

赵构接过竹片,指尖微微颤抖,逐字逐句地进行破译,脸色也随之渐渐阴沉下来。

“吉田光成……已在博多湾设立了‘铁炮坊’。”赵构的声音冷得如同霜刃,“用劣质铜管包裹黑火药,仿造我神机营三年前便已弃用的‘单发手铳’,射程不足四十步,连射三发必定炸膛,遇到雨天更是毫无用处。”

他冷笑一声,眼中却没有丝毫的轻视,只有浓浓的杀机在涌动:“难怪藤原氏胆敢派小野寺前来试探,原来是自以为手握这种半残的器物,就窥见了天机!”

话音未落,他已起身走向殿角的铜鼎,抬手点燃一道紫焰令符——“市舶司听令:即刻封锁所有铜料、硫磺、硝石的出口!但凡经过高丽、琉球、占城的商船,都必须开箱查验,胆敢私自运输者,斩立决!”

命令如雷霆般滚出宫门,百官听闻,无不震栗。

李纲在殿外长叹一声:“此举必定能断掉倭国火器的命脉……但他们定然不会坐以待毙。”

赵鼎却并未动弹,只是静静地凝视着赵构的背影。

这位年轻的帝王,肩背挺直如剑,然而指尖却微微发抖,唇色苍白得近乎透明。

他已经连续七日未曾入眠,每夜都在批阅军报、调度火器生产,甚至还亲临工部试炮,就连梦中都在呼喊“相父,再等等我”。

“官家。”赵鼎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如同磐石般沉稳有力,“东征的大计,尚需时日筹备。您……该歇一歇了。”

赵构转过身来,勉强笑了笑,那笑容却如同裂开的冰面,透着丝丝寒意:“不能歇。昨夜我又梦见你倒在我怀里,白发散乱,手里还紧紧攥着未写完的奏章……你说‘北伐未成,臣不敢死’,可这一次,是朕求你……别走。”

说着,他右手缓缓抬起,欲点向虚空——在那里,一道唯有他可见的金色界面悄然浮现:【万物兴邦系统】。

界面的右下角,静静地躺着最后一张“国运提升卡”。

只需轻轻一点,便可为赵鼎续命一年。

可这一张,是最后的希望,是留到最危急时刻的底牌。

赵鼎却突然猛地跨前一步,一把按住他的手。

“官家!”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决与锋利,“若真要使用那张卡,请留到踏平博多湾之日!臣愿以这条命作为赌注——只要您不倒,臣便不死!”

烛火猛地跳动了一下。

赵构瞬间怔住,眼眶骤然变得滚烫。

他望着眼前这个身披青衫、鬓角已然染上霜雪的男人,仿佛又看见了当年五丈原上,那盏始终不肯熄灭的孤灯。

良久,他缓缓收回手指,轻声说道:“好……朕答应你。咱们一同打下东瀛,再返回临安,种上一片桑田,养上一群蚕,就像相父当年教导我的那样。”

赵鼎微微一笑,拱手退后一步。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皇城司侍卫快步闯入殿内,双手捧着一只密封的木匣:“启禀官家!西南安抚副使高明远押送要犯回京,另有密物呈递——据说是从倭使贴身暗袋中搜出,尚未开封!”

赵鼎眸光瞬间一凝。

赵构缓缓坐回龙椅,指节轻轻叩击着扶手,目光如刀般锐利,落在那漆黑的木匣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