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 第142章 倭影初现,官家怒斩浪人

夜色如墨,海风卷着咸腥扑面而来,城东的滩涂上,七具黑衣尸体横陈于碎木残桅之间,像七块从深海浮出的礁石,死寂而阴森。

官家踏着泥泞而来,龙靴沾满湿沙,却不曾停步。

他身后,赵鼎执灯随行,眉心微蹙,目光如针般扫过每一具尸身;岳云按剑立于侧,甲胄未解,杀气隐现;李承焕紧随其后,脸色苍白,手指微微发抖。

“官家……真要亲自查验?”赵鼎低声问道,语气里藏着担忧。

“朕若不看,谁来替朕看清这天下暗流?”官家声音冷峻,目光已落在最近一具尸体上。

他蹲下身,伸手掀开那人的衣襟,袖口内侧赫然绣着一道暗纹——一只狰狞的鹰隼,爪下踩着波浪与刀锋。

他瞳孔一缩,随即从尸体腰间抽出一把短刀。

刀柄精铁铸成,刀鞘漆黑,刃口寒光流转。

他用指腹轻轻一擦,刀脊上一行细如蚊足的铭文浮现而出:“萨摩·源氏锻”。

“萨摩藩……”李承焕倒吸一口凉气,声音发颤,“那是倭国西南最凶悍的武士集团,专出浪人刺客,曾屠尽一城僧侣只为夺一口名刀!”

官家缓缓站起身,手中短刀在月光下泛着冷芒。

他抬头望向大海,漆黑的海面仿佛裂开一道口子,从中伸出无数双贪婪的手。

“他们不是流民,不是误闯。”他声音低沉,却字字如锤,“你看他们的尸位——头北脚南,间距一致,右手皆搭刀柄,连倒下的姿势都像演练过百遍。这是死士,是精锐,是冲着朕来的!”

赵鼎点头,神色凝重:“七人同船,无文书、无户籍、无商货,却携利刃、备快舟、择夜潜行。若非风浪毁船,此刻他们早已埋伏于归途山道。官家所料不错,此乃刺驾之局。”

“幕后之人……”官家冷笑,“崔忠献虽死,余党未尽。高丽内乱刚平,他们便勾结倭人,妄图借刀杀人?好一个借刀杀人!”

他猛然转身,目光如电射向李承焕:“你说,若朕今日未留,按原计划启程回京,这一路上,会有多少‘意外’等着朕?”

李承焕浑身一震,冷汗涔涔而下,扑通跪地:“臣……臣险些误了大事!”

“不怪你。”官家抬手扶起他,语气忽缓,“是你报讯及时,才让朕看清这盘棋。但现在——”他眼神骤冷,“该轮到朕落子了。”

翌日清晨,开京南门。

七具尸体被铁链穿肩,悬于城门两侧的木架之上,黑衣猎猎,面目狰狞。

城墙上贴出黄榜,朱砂大字触目惊心:

“此七人皆倭国萨摩浪人,受高丽叛臣崔氏余党重金雇佣,图谋刺杀大宋官家于归途。天怒人怨,罪不容赦!凡藏匿倭奸、通敌卖国者,一律族诛!”

百姓围聚,议论如潮。

“倭人?他们竟敢来刺杀官家?”

“听说昨夜风浪毁了他们的船,真是老天开眼!”

“我家隔壁那卖鱼干的倭商,昨夜偷偷烧东西,该不会……”

消息如野火燎原,不过半日,又有三名形迹可疑的“商贩”被邻里举报,押至官衙。

审讯之下,三人熬刑不过,终于吐露实情——他们确为萨摩浪人,受一名自称“崔氏旧部”的神秘人招募,藏身济州岛某处隐秘港湾,只待宋帝归途必经的海道,便发动突袭。

主犯被押至官家面前时,仍昂首冷笑,用生硬汉话道:“天皇神裔,武士无畏!杀我一人,还有百人!百人尽灭,还有千人!尔等南朝懦夫,终将葬身东海!”

大堂死寂。

官家静静看着他,忽然笑了。

他抬手,一名亲卫立刻呈上一支乌黑短铳——火器局最新打造的“雷鹰手铳”,一击可穿牛腹。

“你说对了一半。”官家缓缓举铳,枪口对准那人额头,“我们不是懦夫。”

火光炸裂,血雾横飞。那人头颅炸开,尸体轰然倒地,满堂惊呼。

余下两名倭探面无人色,当场瘫软,嚎哭着将济州岛据点、接头暗号、资金来源尽数招出。

官家收起火铳,拂袖起身,声音如寒铁落地:

“传令岳云——轻骑三千,即刻登船。目标:济州岛。鸡犬不留。”

三日后,战报送至。

岳云率背嵬精骑乘快舟夜袭,火攻据点,斩首四十七级,焚毁藏船十七艘,俘获倭奴十余人,崔党首领自刎于洞窟之中,临死前咬破手指,在石壁写下“天诛”二字。

官家阅毕,只淡淡一句:“烧了。”

他站在行宫高台,望着东方海平线,手中握着那把萨摩短刀。

刀光映着朝阳,如血。

“相父说得对,海疆不稳,则中原难安。”他低声自语,“这一次,不是寇边劫掠,而是直取朕命。若朕退一步,他们便会踏进一步;若朕仁慈一次,他们便会得寸进尺。”

他将短刀插入案上木牍,刀锋直指东瀛方位。

“从今日起,大宋的海,不容一叶倭船擅入。”

风起云涌,四海将动。

而在开京某处校场,一群年轻的高丽士子正悄悄聚集,望着城头飘扬的宋旗,眼中燃起从未有过的光。

第144章 恩威并施,万民归心

朝阳如金,洒在开京城头的飞檐之上,宋旗猎猎,猎风如鼓。

城南校场鼓声震天,三千高丽青年列阵而立,身披新制皮甲,肩扛“雷鹰手铳”,眼神炽烈如火。

官家立于点将台上,龙袍猎猎,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

他没有说话,只是缓缓举起手中那把从倭人尸体上缴获的萨摩短刀,猛然劈下——

“轰!”

一声巨响,火铳齐发,硝烟腾空而起,百步外的草靶应声炸裂,木屑纷飞。

围观百姓惊呼后退,旋即爆发出震天欢呼。

“好!大宋神火,竟传我高丽儿郎之手!”

“听说只要入营训练,战时便可编入背嵬军,立功授爵,田宅赏赐皆有!”

人群中,李承焕望着这一幕,眼眶微热。

他曾是高丽王廷一介儒生,亲眼见证过权臣乱政、外敌压境、百姓流离。

可今日,官家亲授火器,设营练兵,不以藩属视之,反以义士待之——这哪里是征服?

分明是立国于人心!

他忍不住低声喟叹:“昔日只闻官家威严,今方知何谓‘恩威并施’。诛七寇,立三军,安民心,慑四方……此非霸道,乃王道也。”

百姓们早已按捺不住。

自倭人刺驾之事传开,举国震动,而官家非但不迁怒高丽,反设“边防义勇营”,招募本地青年,教以火器战法,许以军功爵位。

一时间,民心如潮归海。

当夜,城中数十里长街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门前摆香案、供米酒,妇人蒸饼、老者挑担,自发前来劳军。

一筐筐稻米、一坛坛腌菜、一匹匹粗布,堆满了军营外的空地。

“官家为我们除奸,我们岂能坐视?”一位老农颤巍巍地放下粮袋,眼中含泪,“我儿死于北地金兵之手,若能执火铳杀敌,老朽愿再献一袋米!”

官家站在营门高处,望着这浩荡民情,心中翻涌如浪。

他穿越而来,本只为完成相父遗愿,北伐中原,收复河山。

可如今,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兴邦,不在铁骑千里,而在万民心向。

就在此刻,脑中忽响一声清鸣:

【叮——】

【任务“肃清倭患”完成!】

【奖励:国运提升卡x1(可延长赵鼎寿命一年)】

【系统提示:当前积分 800,累计积分已达6230,解锁高阶功能——国家政策与跨海战略模块】

官家眼神一亮,握紧了袖中那张温润如玉的金色卡片。

相父,这一次,我不再只能看着您燃尽生命。

三日后,官家启程返汴。

高丽王率百官跪送十里,百姓夹道焚香,呼声如雷:“圣君南归,万世安康!”

车驾行至半途,快马疾驰而来,一名亲卫翻身下马,双手呈上密信:“丞相急报!”

官家拆信一看,眸光骤冷。

“倭国遣使来朝,自称‘遣宋修好使’,携贡品三船,欲入明州港。然其使团中多武士装扮,贡物夹藏刀甲,行踪诡秘。臣疑其名为修好,实为刺探虚实,望官家慎之。”

风卷信纸,猎猎作响。

官家缓缓捏紧信笺,指节发白,唇角却扬起一抹冷笑:“好啊,既然来了……那就别走了。”

他回头望向开京方向,那里,火铳的硝烟尚未散尽,少年们的呐喊仍回荡在耳畔。

他低声自语,如刀锋划过寒铁:

“相父,倭国这笔账,咱们迟早要算。”

车驾继续北行,沿途州县闻风而动。

百姓扶老携幼,提前数日清扫道路,设香案于道旁,焚香祷祝。

然而,当官家途经登州外郡时,异象突起——

驿道两旁,竟已有无数百姓跪伏于地,香火如林,哭声隐隐。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捧着一方染血布包,额头触地,嘶声高呼:

“官家——!若不伐倭,我等……死不瞑目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