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292章 剧烈反弹

“家主,此事非同小可啊!”

一个中年人忧心忡忡地说道:“我家的田地,自靖康之后,扩了何止三倍?其中大半,都是那些南逃泥腿子的,如今朝廷要清查,还要追究来源,这……这可如何是好?”

另一人也附和道:“是啊!这李纲老儿,是铁了心要拿我们开刀,去填那四百多万流民的无底洞!我们若是不反抗,这百年的基业,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

他们的财富和权力,正是建立在这些广袤的土地之上。

李纲的政令,无疑是直接挖他们的根基,断他们的命脉。

张德坤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慌什么!他李纲想清查,也得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我张家在朝中经营数代,岂是他说动就能动的?”

他看向自己的长子,沉声道:“立刻修书一封,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交给王御史!告诉他,就说李纲此举,乃是与北方士绅为敌,意图动摇国本!北方刚刚光复,人心不稳,若再行此等酷政,必将激起民变,届时金人再度南下,谁能负责?!”

“是,父亲!”

“还有!”张德坤又看向另一位族人,“传信给山东的刘家、河南的郑家,告诉他们,唇亡齿寒!今日是李纲清查河北,明日便是山东、河南!让他们立刻发动在朝中的关系,一同上奏,弹劾李纲!务必要让官家看到,这清田之举,是何等的‘天怒人怨’!”

这些盘根错节的士绅地主,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他们的子弟、门生、姻亲,遍布朝野。

当他们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这张无形的大网,便会迅速启动,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不出数日,京师的朝堂之上,风云突变。

早朝时分,一名御史手持笏板,自队列中走出,正是与太康张家有姻亲关系的王御史。

他躬身一拜,随即朗声奏道:“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参!臣要弹劾左丞相李纲,乱政虐民,意图动摇国本!”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李纲乃是当朝首相,北伐功臣,德高望重,竟然有人敢当朝弹劾他,而且用词如此激烈!

崇祯帝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说道:“王卿有何话说,讲来便是。”

王御史深吸一口气,慷慨陈词:“陛下,李相推行‘归正人安置’,本是善政,臣亦无异议。然其后颁布之‘清查土地令’,却操之过急,手段酷烈,实乃祸国之策!”

“北方诸省,历经战乱,百废待兴,最需休养生息,稳定人心,而清田之举,无异于对刚刚安定的地方,再行骚扰!丈量田亩,清查地契,必将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侵扰百姓,使民不聊生!”

“再者,靖康之时,金贼南下,朝廷南渡,北方士绅并未随之南逃,而是结寨自保,抗击金兵,保境安民!他们是于社稷有功之臣!如今朝廷光复失地,不思奖赏,反要清算其田产,此举与卸磨杀驴何异?必将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

“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即刻下旨,废除‘清查土地令’,并严惩左丞相李纲,以安抚北方民心,稳固我大宋江山!”

王御史一番话说得是义正辞严,声泪俱下,仿佛他才是那个真正为国为民的忠臣。

他话音刚落,又有数名御史和官员出列,纷纷附议,历数清查土地的种种“弊端”,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一时间,整个奉天殿内,风向大变。

弹劾李纲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纲静静地站在文官之首,面无表情地听着这一切。

苍老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早就料到了今日。

早在北伐期间,他对士绅大户加税,便已经看透了这帮人本性,贪得无厌!根本不把国家社稷放在眼里!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龙椅之上的崇祯帝身上。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这位年轻的中兴之君,会如何抉择。

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铁血宰相,还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选择妥协?

大殿之内,静得落针可闻。

龙椅之上的崇祯,面色平静地听着这一切。

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声响。

今日这一幕,早在预料之中。

清查土地,困难重重,古来有之。

远的不说,就在他前世的大明万历年间,一代名相、铁腕首辅张居正,便曾力推“一条鞭法”和全国土地清丈。

那一次改革,虽然极大地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边防压力,却也触动了整个帝国士绅阶层的核心利益。

最终,张居正身故之后,便被政敌反攻倒算,抄家削爵,差点被开棺戮尸,其改革成果也大多付诸东流。

强人如张居正,尚且落得如此下场,可见此事之艰难。

崇祯很清楚,自己身为皇帝,想要亲自推动如此得罪天下士绅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皇帝需要维持朝局的平衡,需要依靠士大夫阶层来治理天下。

若他亲自下场,必将引火烧身,使自己陷入与整个官僚集团对立的境地。

也正因如此,当中书省颁布法令之前,李纲深夜入宫面圣,将清查土地的完整计划提前告知崇祯时,崇祯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举双手赞成。

那夜,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李纲将清查土地的利弊、可能遇到的阻力,以及应对之策,一一向崇祯剖析。

“陛下,此事一旦推行,老臣必将成为天下士绅之公敌,朝中弹劾奏疏,定会如雪片般飞来。”

“但若不行此事,四百万归正人便无田可耕,北方民生便无法恢复,我大宋中兴之业,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为国为民,老臣愿担此骂名,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事,崇祯如何能不赞成?

看着眼前这位须发皆白、却风骨依旧的老臣,心中充满了敬意。

有李纲这样的铁血宰相愿意站出来,为这个国家,扛起这副最沉重的担子,是崇祯之幸,亦是社稷之幸。

“李相放心去做!”崇祯当场表态,“凡事有朕在!朕虽不能亲自下场,但朕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无论朝中掀起多大的风浪,朕都为你顶着!”

如今,风浪来了,李纲正被众人围攻,崇祯又如何能食言,如何能落井下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