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185章 御驾亲征

三日后。

金陵城德胜门外,旌旗猎猎,甲光向日,刀枪如林,战马嘶鸣。

三万御营精锐,甲胄鲜明,背负火铳,肃立整齐,透着一股摄人心魄的森然杀气。

这是崇祯皇帝亲自训练的精锐之师,是承载着大宋中兴希望的铁血劲旅。

德胜门外,百官相送。

左丞相李纲、右丞相孙傅、工部尚书赵鼎、枢密使姚友仲、兵部尚书张叔夜等文武大员,皆是身着朝服,肃穆而立。

城门外汇集了大量的百姓,他们是自发前来为皇帝送行的。

许多人手中捧着香烛,眼中噙满了泪水。

他们大声地呼喊着“陛下万岁”、“大宋万岁”,声音在空中回荡,传向远方。

崇祯皇帝身披赤色战袍,头戴金盔,坐下是一匹高大神骏的乌骓宝马,勒缰立于阵前,目光如炬,扫过万千将士和百姓。

此刻的他,精神饱满,斗志旺盛,意气风发。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成就,便是其北伐大业,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由南方的政权发起,并最终实现了全国统一的北伐。

作为太祖的后代,崇祯皇帝内心深处也渴望能像太祖那样,从南到北,完成中原统一,重振华夏雄风。

御驾亲征之事,他早已思虑甚久,反复权衡,绝非一时冲动。

两年前的诛仙镇之战,崇祯所能调动的兵马不过三千,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一点也未能尽兴。

那种无力感,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

而今,他手中握有三万精锐御营军,更可调动全国二十余万大军,感觉自己终于行了,完全可以和金人一决高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三军将士,随朕北伐!”

随着崇祯皇帝一声令下,御营大军缓缓开拔,旌旗招展,军乐激昂。

三万大军头顶铁盔红缨,如同一条红色巨龙,浩浩荡荡地向北开进。

......

七日后,崇祯皇帝御驾驾临濠州城。

濠州,这片古老的土地,曾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家之地,扼守淮河,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此时,濠州城内城外,宋军重兵集结,气氛肃杀。

负责镇守濠州的是濠州刺史张俊,原本受刘光世节制。

自刘光世溃逃后,东京开封府周边的宋军溃兵,纷纷南下,在濠州结集,暂时由张俊收拢并节制,约有万余人。

得知皇帝御驾亲临,张俊早早前来见驾。

其身形魁梧,面色凝重,行礼后,崇祯皇帝劈头便问:“张将军,淮河战况如何?金军可有异动?”

张俊回禀道:“启禀陛下,金军的中路军和东路军已完成会师,在淮河以北肆虐,声势浩大,韩世忠将军和王渊将军,已在淮河防线布下重兵,严防死守,与金人形成对峙。如今金军在淮河北岸来回游动,似乎在寻找我军防线的薄弱环节。”

崇祯皇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第一时间视察淮河防线。

淮河防线长达数百上千里,防守起来十分吃力。

好在两年前,李纲就提出了守江必守淮的策略,在淮河沿线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纵深的防御体系。

朝廷将整个淮河及长江下游防线,划分为三个主要战区,每个战区设一位刺史,专司防务。

首先是两淮东路,其指挥中枢设在楚州;

再者是两淮西路,总兵力集结于庐州;

还有荆襄战区,虽不直接在淮河畔,却与淮西战区紧密联动,总部设在襄阳。

如此划分,使得各防区责任明确,又能相互支援策应。

宋军在淮河防线的布局,可概括为‘点’与‘面’的结合。

所谓‘点’,是指那些经过堡垒化改造的城池和山水寨。

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淮上三镇。

楚州,它扼守淮河入海口,是整个东路防线的核心支柱;

濠州,即陛下驾临之处,地处淮河中段,是重要的水路咽喉;

还有庐州,虽不临淮河,却是淮西战区的总后方和指挥中心,更是整个淮河防线的战略支撑。

一旦金军突破淮河前沿,庐州坚城便可作为第二道防线。

二人沿着淮河岸边巡视,张俊手指前方,向崇祯皇帝详细解说:

“陛下,除了淮上三镇作为支柱,臣等亦善用淮水之利,沿河广筑山水寨以为屏障。”

“此等寨堡,平日可兴修陂塘堰坝,以利屯田;一旦战事开启,则可决堤放水,淹没坦途,化平地为泽国,以迟滞金人铁骑驰突之势。”

“若逢地势低洼之处,我等便预先修筑堤坝,待敌军逼近,便开闸决口,使其陷入泥沼之中。而于山川险要之地,则依山筑寨,囤积粮草,驻扎精兵,可为游兵袭扰之据点,与主阵互为掎角之势。”

崇祯皇帝闻言,微微颔首。

这山水寨之法,以水为城,以山为寨,确是南渡以来的一大创举。

在平川旷野之地,此法无疑是克制敌方骑兵的上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