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104章 任命丞相

“肃静!”崇祯帝一声怒喝,将殿中所有不和谐的声音压下。

他目光转向左侧队列,落在了宰相李纲身上。

“朕决意,将中书省原本的尚书左仆射,改称左丞相,尚书右仆射,改称右丞相!皆设一员,为正一品!丞相总领百官,辅佐天子总领全国政务!”

崇祯直视李纲,语气中充满了信任与器重:“朕命你,李纲,为我大宋左丞相!”

李纲闻言,身躯一震。

他深知此次改制之阻力,然而皇帝将这改制第一刀,如此果决地劈下,又委以他如此重任,这不仅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托付。

李纲压下心头万千思绪,郑重拱手,声音激昂:“臣李纲,领旨!陛下圣明,此乃大宋中兴之基!”

接着,崇祯帝的目光又转向孙傅:“孙傅,你为我大宋右丞相!”

孙傅亦是激动万分。

自皇宫建设以来,他深感冗官之弊,正苦于无力回天。

如今陛下雷霆出手,又将他推上如此高位,他早已是心悦诚服。

“臣孙傅,领旨!陛下此举,实乃千古未有之魄力,大宋之幸!”

两位丞相领命,殿中群臣虽心有震动,却也无人再敢出言反对。

“在丞相之下,增设平章政事四员,为从一品,掌机务,贰丞相!”

崇祯帝继续宣布新的人事任命:“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此番改制,便是要将朝堂官僚体系,彻底精简,将权利集中,将效率提升!”

目光再次扫视群臣,语气冰冷而决绝:“朕言出必行!今日之大宋,已无退路可言!若再有阻碍改制,阳奉阴违之徒,休怪朕刀下无情!此乃救国之举,更是立国之本!望诸卿,体朕之意,共襄盛举,为我大宋中兴,开万世之基!”

殿中鸦雀无声。

所有官员都明白,这位官家,并非说说而已。

一场席卷整个大宋官僚体系的狂风暴雨,已然来临。

在废除门下、尚书两省,确立中书省作为核心中枢,并任命李纲为左丞相、孙傅为右丞相之后,崇祯帝又将目光投向了六部尚书的人选。

这六部,是国家行政的根本,其职能的重塑与人员的选定,直接关系到新政的推行与大宋的未来。

紫宸殿中,崇祯帝召见了他心中已定的人选。

“诸卿!”崇祯帝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今日起,六部尚书之职,不再是‘寄禄官’,不再是‘空头衔’!自今而后,六部尚书品秩定为正二品,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对朕负责!尔等身负重任,当恪尽职守,为国效力!”

殿中被点名的官员无不精神一振。

正二品!这不仅意味着更高的俸禄,更是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宋朝历来重文抑武,但为了制衡相权,又将行政权力层层分散,导致六部尚书虽有其名,却往往无其实权,许多职能被其他机构瓜分。

如今,陛下直接提升其品级,并明确其权力,这无疑是对旧制度的彻底颠覆,亦是对其自身地位的巨大提升。

崇祯首先看向一人,语气沉稳地宣布:“吏部尚书,何栗!”

何栗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他曾任宰相,却因能力不足,在靖康之变中未能挽狂澜于既倒,幸得陛下天恩,才得以为宰相。

论才干,何栗自觉难以胜任吏部这等重任。

然而,他亦深知,陛下看重的是他那份“从龙之功”。

毕竟,在北方危局之时,他曾是少数几个坚定支持官家抗金的旧臣。

官家此刻任命自己为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官的选拔、任免、考核,是在告诉天下,忠心,官家是看在眼里的。

何栗恭敬道:“臣何栗,必不负陛下厚望!”

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陛下既然将这重担交给他,他便只能兢兢业业,将吏部事务处理好,尤其要严格执行陛下关于“官、职、差遣”合一的改革,确保官员能人善任,不再有尸位素餐之辈。

接着,崇祯的目光转向另一位官员:“礼部尚书,李若水!”

李若水,这位曾经刚直不阿,因不满崇祯重视武将而死谏上奏的文官,此刻已然变了模样。

他被崇祯罚去守城,亲眼目睹了金军攻城的惨状,已老实。

李若水深刻认识到,一味空谈儒雅,而无铁血武备,何以保家卫国?

那种文人清高的傲骨,被残酷的现实撕得粉碎。

如今的他,眼神中多了几分沉稳与内敛,也少了当初的迂腐。

李若水颤声出列:“臣李若水,谢陛下隆恩!臣知罪!往日之过,臣定当痛改前非,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他明白,官家这是在给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同时也是在向天下文人展示,即便是曾忤逆过圣意者,只要真心悔过,亦可重用。

礼部掌管国家礼仪、科举、外交,在战时,尤其需要灵活变通,而非固守旧制。

“户部尚书,吕颐浩!”崇祯继续宣布。

吕颐浩,曾任河北都转运使,靖康之变中参与勤王,对钱粮调度、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金军压境之时,户部职能从日常赋税转向战时军需筹集,加征赋税、摊派粮草,甚至变卖官产皇室私产以充军饷。

“臣吕颐浩,领旨!”

“兵部尚书,张叔夜!”

张叔夜,这位在崇祯帝南渡初期便鼎力支持的旧臣,其功劳自不必说。

他长期在军中,对军事行政、武官任免了如指掌。

兵部虽无实际兵权,但在崇祯推行强军政策的背景下,其协调军队编制、武官考核、军备制造等职能将大大强化。

张叔夜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有神:“臣张叔夜,肝脑涂地,亦不负陛下所托!”

他深信,在陛下的领导下,大宋的武备定能重振。

“工部尚书,赵鼎!”

赵鼎,靖康年间任开封府士曹参军,能力不俗。

历史上,他在宋廷南渡后,逐步升迁,后于绍兴年间拜相,成为南宋初年“主战派”重臣,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崇祯看重的正是赵鼎的主战立场和务实能力。

工部掌管全国工程建设与物资制造,在战时,其核心职能转向城防与军需制造,需要一个既懂技术又坚决主战的人来领导。

赵鼎身躯微震,没想到陛下会如此器重自己,当即叩首:“臣赵鼎,愿为陛下效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