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 > 第8章 解剖台上的烛光

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 第8章 解剖台上的烛光

作者:阎王手下抢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1:36:16

答谢宴的温情与喜悦,如同给陆宇充满挑战的大学生活注入了一股暖流,但这份轻松并未持续太久。星城医科大学的学业压力,如同渐渐收紧的绳索,随着课程的深入,愈发清晰地显现出其真实的重量。

临床医学专业,素有“大学里的高三”之称,其课业负担之重,远非其他专业可比。大一上学期看似只是基础,但《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用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课程,每一门都内容庞杂,信息量巨大,犹如一座座需要攀登的高山。而这,还仅仅是理论部分。

真正的挑战,来自一个陆宇早有耳闻却从未亲身体验过的课程——晚上的解剖实验课。

理论课上,教授早已将人体206块骨骼、数百块肌肉、复杂的神经血管走向讲得清晰透彻。陆宇凭借着他的“笨办法”和刻苦,理论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自信对书本知识已经掌握得相当牢固。然而,当理论照进现实,尤其是照进那间充满福尔马林气味、庄严肃穆得令人心悸的解剖实验室时,一切都有了不同的意味。

第一次解剖实验课安排在周二晚上。傍晚,天色渐暗,基础医学院形态学楼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寂静而神秘。陆宇和同学们换上干净的白大褂,怀着紧张、敬畏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感,走进了位于大楼底层的解剖实验室。

实验室宽敞而阴凉,空气中弥漫着浓烈、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这是保存尸体标本的必备试剂,也是医学生们习以为常却又永远无法真正习惯的味道。屋顶的日光灯发出冷白的光,照射着房间中央一排排不锈钢制成的解剖台。每张台上,都覆盖着白色的防尘布,勾勒出下方不言而喻的、人体的轮廓。

实验室里异常安静,只能听到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和同学们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即使是平时最活泼的刘波,此刻也收敛了笑容,表情严肃。赵俊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似乎想抵挡那无处不在的气味。陈浩则一如既往地平静,但他的眼神中也流露出一种专注的肃穆。

授课的是解剖教研室的副主任,一位姓秦的教授,头发花白,神情严谨,眼神锐利如鹰。他站在实验室前方,声音洪亮而沉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

“同学们,晚上好。欢迎来到解剖实验室,这里将是你们未来一两年内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你们作为医学生的第一堂真正的‘临床’课。”秦教授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而紧张的面庞。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大体老师’(注:医学生对捐献遗体用于教学的无语良师的尊称)。紧张、害怕、甚至不适,都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请记住,”他加重了语气,“躺在这里的每一位,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或他们的家人,怀着对医学事业的崇高敬意和对未来医生的无限期望,做出了伟大的捐献决定。他们是我们无声的老师,是引领我们探索人体奥秘、掌握医学技能的领路人。尊重他们,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医学本身。”

秦教授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新生的心上。陆宇原本因紧张而微微颤抖的手,渐渐平稳下来。一股混杂着敬畏与责任的暖流,取代了最初的恐惧。他望向不远处那张被白布覆盖的解剖台,眼神变得坚定。

“今天晚上的任务,是复习和辨认上肢骨、肩带骨以及相关的主要肌肉、神经和血管走向。四人一组,每组一台。现在,请各组同学到指定位置。”

陆宇、刘波、陈浩和赵俊自然分到了一组,走向靠窗的一张解剖台。秦教授和几位助教在实验室中巡视指导。

站在台前,四人互相看了一眼,深吸一口气。在秦教授一声令下,大家同时伸手,轻轻揭开了覆盖着的白布。

一具经过妥善处理的、呈黄褐色、皮肤略显干燥的男性大体老师呈现在他们面前。尽管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真实的人体毫无遮掩地出现在眼前时,视觉和嗅觉的巨大冲击力还是让陆宇的心脏猛地一缩,胃里一阵翻涌。他强迫自己移开目光,做了几次深呼吸,才勉强压下那股不适感。

刘波的脸色也有些发白,赵俊直接扭过头去,干呕了两下。只有陈浩,虽然眉头微蹙,但目光已经迅速而专业地开始审视起来,他戴上手套,轻声说:“开始吧。按照实验指导手册,先确认骨性标志。”

陆宇定了定神,也戴上手套。冰冷的乳胶触感让他更加清醒。他拿起放在台边的解剖器械——解剖刀、镊子、剪刀、探针,感觉手心有些出汗。

“首先是锁骨。”陈浩指着颈部下方那根横着的长骨,熟练地报出名称和位置,“胸骨端,肩峰端。”

陆宇凑近,对照着脑海中的图谱,仔细辨认。理论是平面的,而现实是立体的。锁骨的弯曲弧度、与周围组织的连接关系,远比书上画的要复杂。

“然后是肩胛骨。”陈浩的手指向后背那块三角形的扁骨,“喙突、肩峰、关节盂…”

刘波也缓过劲来,拿出实验手册,一边看一边对照:“对,对对,冈上窝、冈下窝…哎,这肌肉覆盖着,看不全啊。”

“所以需要解剖。”陈浩拿起解剖刀,动作精准而轻柔地在皮肤和浅筋膜上做切口,小心翼翼地分离组织,暴露出深层的结构。他的手法稳定、利落,完全不像一个新生,显然家学渊源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陆宇看着陈浩的操作,心中佩服,也拿起镊子和探针,帮忙牵拉和辨认。福尔马林的气味更加浓烈了。随着组织的分离,肌肉的纹理、神经的银白色光泽、血管的走向逐渐显露出来。

“这是三角肌。”陆宇指着覆盖在肩部最外层的那块大肌肉。

“深面是冈上肌、冈下肌…”刘波接着说道。

“注意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它们从四边孔穿出,支配三角肌。”陈浩用探针轻轻挑起一根细小的神经和伴行的血管。

理论知识与实物对应上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最初的恐惧和不适,在专注的探索中慢慢消散。陆宇发现,亲手触摸、亲眼所见,远比只看图谱和死记硬背要印象深刻得多。一块块骨头、一条条肌肉、一根根神经血管,不再是枯燥的名词,而是构成了精密、复杂、充满智慧的人体机器的一部分。

然而,困难也随之而来。有些结构位置深在,周围组织粘连紧密,难以分离;有些神经血管非常纤细,容易损伤或与结缔组织混淆;长时间的站立、低头、精细操作,对体力和专注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轮到陆宇尝试分离辨认前臂的桡神经深支和浅支时,他因为紧张,手微微颤抖,解剖刀一下划偏,不小心切断了一根细小的伴行血管,虽然无关紧要,但还是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内心充满了懊恼和对大体老师的愧疚。

“没关系,第一次都这样。”旁边巡视的助教看到了,温和地安慰道,“动作要更轻柔,顺着组织的间隙和走向来,不要用蛮力。记住,你们是在探索,不是在破坏。”

助教的话让陆宇平静下来。他调整呼吸,放慢动作,更加小心地操作。时间在指尖悄然流逝,三个小时的实验课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当结束的铃声响起时,陆宇才感到脖子和肩膀传来阵阵酸麻,眼睛也因为长时间聚焦而干涩难受。

但看着台上被他们初步解剖、结构愈发清晰的上肢,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对生命奥秘的深深敬畏,油然而生。他和小组成员一起,仔细地清理了台面,用湿布覆盖好暴露的组织,最后郑重地重新为大体老师盖上白布,并集体鞠躬致意。

走出实验室,深夜的凉风扑面而来,洗刷着满身的福尔马林味和疲惫。四个人都沉默着,似乎还沉浸在刚才那庄重而奇特的体验中。

“我的天…”刘波第一个打破沉默,长长吐出一口气,“感觉像打了一场硬仗。浩哥,你刚才那手法,太专业了!跟你一组真是我们的福气!”

赵俊也感叹:“是啊,看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太难了。我手都快抽筋了。而且那味道…我现在感觉连头发丝儿都是福尔马林味的。”

陈浩淡淡地说:“多练习就好了。解剖是外科的基础,也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

陆宇没有说话,但他心里清楚,解剖实验课,将是未来学习道路上的一座重要关隘。它不仅仅考验记忆力,更考验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耐心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今晚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复杂的中轴骨、内脏、神经系统等着他们。

回到宿舍,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但没人立刻休息。陆宇摊开解剖学图谱和笔记本,根据今晚的实践,重新修正和补充笔记,将立体的印象与平面的知识对应起来。刘波也在对着书本回忆肌肉的起止点。赵俊则瘫在床上,嚷嚷着需要缓一缓。陈浩依旧安静地看着他的书。

从那天起,陆宇的学习生活节奏变得更加紧张。白天是繁重的理论课,晚上常常是解剖实验课或者需要消化白天内容的晚自习。他不得不进一步优化时间管理,送外卖的兼职被压缩到了周末的特定时段和午间极短的空隙。

解剖实验课成了每周的固定挑战。每一次进入实验室,都需要克服最初的不适,都需要全神贯注数小时。他们从上肢到下肢,从中轴骨到胸腹腔,一步步深入探索着人体的奥秘。陆宇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慢慢提升,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小心翼翼,到后来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器械,准确地辨认结构。他和陈浩、刘波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然而,学习的压力是全方位。解剖学只是其中之一。《生物化学》的代谢通路越来越像一团乱麻,《生理学》的机制抽象难懂,《组织学》需要在高倍镜下辨认各种细胞和组织的细微结构,考验着眼力和记忆力。

陆宇感到时间永远不够用。他像一只上紧了发条的陀螺,疯狂地旋转着。台灯下的夜晚越来越长,咖啡和浓茶成了提神标配。有时候,在图书馆学着学着,他会因为极度疲惫而短暂地趴着睡着,但很快又会惊醒,继续奋战。

他偶尔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焦虑,担心自己跟不上进度,担心辜负了父母和帮助过他的人。每当这时,他会看看手机里和父母的聊天记录,会想起湖边陈浩冷静的话语,会想起苏晚晴学姐鼓励的眼神,会看看身边同样在咬牙坚持的室友们。

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深厚的羁绊,成了他疲惫时最有效的强心剂。

一天晚上,解剖实验课的内容是探查复杂的盆腔结构,操作难度很大,气氛格外凝重。实验结束后,大家都筋疲力尽。回到宿舍,刘波连澡都没洗就瘫倒在床。赵俊表示需要一顿夜宵回血。陈浩虽然依旧沉稳,但眉宇间也带着倦意。

陆宇坐在书桌前,却感觉大脑因为过度兴奋和疲惫而一片空白,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席卷了他。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苏晚晴学姐发来的消息:“学弟,听说你们今晚是盆腔解剖?怎么样,还扛得住吗?[笑脸]”

看着这条简单的问候,陆宇的心头一暖。他回复道:“学姐,刚回来。有点累,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好像永远也学不完。”

苏晚晴很快回复:“非常理解!我大一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特别是解剖实验课后,身心俱疲。没关系,这是每个医学生的必经阶段。允许自己偶尔的疲惫和情绪低落,但不要被它打倒。记住,知识是学不完的,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培养临床思维。早点休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加油!”

学姐的话语总是如此温暖而充满力量。陆宇放下手机,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寂静的校园和零星的灯火。是啊,这是必经之路。每一个优秀的医生背后,都曾有过无数个在实验室、图书馆里挑灯夜战的夜晚。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回到书桌前。他没有强迫自己继续啃难啃的生化书,而是拿出了解剖素描本,凭着记忆,勾勒起今晚看到的盆腔血管神经丛。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内心的焦躁也随着线条的流淌渐渐平复。

医学之路,道阻且长。但此刻,他仿佛看到,在充满福尔马林气味的解剖实验室里,在堆满书籍的图书馆里,在每一个挑灯夜战的深夜里,都亮起了一盏盏不灭的烛光。那是求知的光,是责任的光,是无数像他一样的医学生,用青春和汗水点燃的,照亮未来、守护生命的光。

而他,陆宇,愿意成为这亿万烛光中,坚定而明亮的一束。他重新铺开生化书,眼神恢复了专注与平静。挑战接踵而至,但他已准备好,迎难而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