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 > 第69章 感染科:无形的战场

感染科,一个在医院里相对独立却又无处不在的科室。它所在的病区有着更为严格的隔离标识和手卫生要求,空气中似乎都凝结着一种看不见的警惕。与之前轮转的科室不同,这里没有特定的人体系统归属,它的“敌人”是形形色色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这是一个与无形之敌交锋的战场。

带教老师是位姓何的主任医师,一位目光冷静、逻辑清晰、对微生物学和抗菌药物有着近乎偏执严谨的中年医生。他见到陆宇等实习生的第一句话就是:“欢迎来到感染科。在这里,你们的对手是自然界最古老、最狡猾、繁殖最快的生命形式。我们的核心武器不是手术刀,而是‘思维’和‘证据’。精准的诊断,合理的用药,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也是避免助长‘敌人’(耐药菌)的底线。”

感染科的晨间查房,更像是一场关于“侦探游戏”的案情分析会。何主任拿着病历,会逐字逐句地分析病人的发热热型、伴随症状、流行病学史(有无疫区旅居史、接触过什么动物或病人)、以及所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这个病人,发热伴寒战,体温呈稽留热,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着升高,cRp和降钙素原也异常增高,”何主任指着一份病历,“你们首先考虑什么?”

“社区获得性肺炎?或者急性肾盂肾炎?”有实习生回答。

“方向没错,”何主任点头,“但不够。要思考,是什么病原菌?常见的肺炎链球菌?**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还是其他?他的基础病、年龄、生活环境,都是线索。我们需要痰培养、血培养、甚至尿培养来寻找证据,在结果出来前,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要覆盖最可能的病原体。”

他们管理的病人中,有一位因“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入院的年轻人,流行病学史追问得知其发病前有野外露营史,曾被蜱虫叮咬。何主任立刻警觉,安排了相关病原体检测。

“警惕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何主任强调,“详细的流行病学史,有时比昂贵的检查更有指向性。”最终,检测结果证实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种蜱传病毒性疾病)的诊断。陆宇深刻体会到,在感染科,医生的视野必须超越医院围墙,投向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最让陆宇感到冲击的,是进入负压隔离病房,接触那些患有呼吸道传播烈性传染病(如肺结核、水痘等)或耐药菌感染(如mRSA,VRE)的病人。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每一次进入都是一次小小的体能考验和精神洗礼。与病人的交流隔着一层屏障,操作也因手套而变得笨拙,但这套流程是对自己、对其他病人、也是对公共卫生安全的绝对负责。

“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更多人。”何主任在穿戴防护装备时,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个人的密封性,语气不容置疑。

他们也参与了一次针对“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疑难病例讨论。一位重症监护室的老年患者,在长期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了新的发热,肺部影像学出现新的浸润影,痰培养反复提示为“鲍曼不动杆菌”,且为多重耐药菌。

“这是一个典型的医院内感染、耐药菌定植与致病判断的难题,”何主任组织讨论,“是定植还是真正的感染?如果是感染,根据药敏结果,我们还有哪些有限的、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选择?用药的剂量、疗程如何把握?如何评估疗效与肾毒性、耳毒性等副作用之间的平衡?”

讨论激烈而深入,涉及微生物学、药理学、重症医学等多个领域。陆宇听着上级医生们抽丝剥茧的分析,感受到抗感染治疗如同一场精密的排兵布阵,一步走错,可能满盘皆输,甚至催生出更强大的“超级细菌”。

在感染科,陆宇系统学习了如何解读血培养、痰培养等微生物学报告,如何根据药敏结果(ASt)精准选择抗生素,理解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耐药菌防控”的重要性。他也第一次独立完成了关于“发热待查”病人的病史汇报和初步诊断分析,虽然稚嫩,但得到了何主任“思路尚可,继续细化”的点评。

轮转期间,他们也接触了一些hIV感染者。何主任在诊疗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专业、尊重和非评判的态度,专注于他们的机会性感染和抗病毒治疗本身。

“疾病本身没有道德标签,”何主任私下对实习生们说,“作为医生,我们的职责是治疗疾病,减轻痛苦,给予所有患者同等的医疗关怀和人格尊重。”

离开感染科的前一天,何主任对他们说:“感染科医生,是医院的‘守门人’和‘侦探’。我们不仅要解决个体病人的感染问题,更要具备公共卫生的视野,警惕 outbreaks (暴发流行),防控耐药菌传播。在这个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任何角落的疫情都可能与我们相关。这份工作,需要持续学习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对手’——微生物,一直在进化。”

陆宇脱下白大褂,最后一次在感染科病区的洗手池前,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着双手。水流冲刷着泡沫,也带走了可能存在的看不见的风险。他回想起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窥见的微生物世界,它们既是人类某些疾病的元凶,也是自然界生态平衡和生命演化的推动者。与它们打交道,需要的是智慧、策略与敬畏,而非单纯的征服。

他的笔记本里,增加了关于常见病原体、抗菌谱、耐药机制、感染性疾病诊断思路的大量笔记。这片“无形的战场”,锤炼了他的临床思维,让他对微观世界与宏观健康之间的联系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大四的实习轮转,至此全部结束。从内科到外科,从妇儿到五官,再到这最后的感染科,陆宇如同完成了一次漫长而系统的医学地图测绘。每一处疆域的风土人情、险关要隘,都已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站在实习结束的门槛上,回望来路,崎岖而充实;眺望前方,毕业、考研、规培……人生的下一座大山已巍然矗立。但他知道,手中已握有这一路攀登磨砺出的地图与工具,内心也积累了足够的勇气与定力。

攀登,永无止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