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 > 第26章 喧嚣缝隙:寝室夜话与学海微光

大一下学期的学业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缰绳,勒得陆宇几乎喘不过气。局部解剖学的三维迷宫、病理学显微镜下的斑斓世界、药理学的复杂通路、微生物学的庞杂族群,再加上如同两座大山般压在远处的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考试,他的每一天都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宿舍之间高速旋转。

时间被切割成以分钟计算的碎片,每一刻都显得弥足珍贵。在这种高强度的负荷下,人的精神就像一根始终紧绷的弦,需要偶尔的松弛,否则便有断裂的风险。对于陆宇而言,这种难得的松弛,并非来自远足或娱乐,而是隐藏在宿舍夜晚熄灯前后,那短暂而喧闹的“八卦时间”。

通常,引爆话题的是刘波。这家伙似乎天生自带雷达,总能捕捉到班级乃至年级里各种或真或假的小道消息。当陆宇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图书馆晚自习归来,推开412宿舍门时,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刘波盘腿坐在床上,唾沫横飞;赵俊一边打着游戏,一边竖着耳朵听,偶尔插科打诨;连一向高冷的陈浩,虽然通常还在书桌前看他的书,但嘴角偶尔会泄露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显示他并非完全隔绝于世。

“哎哎哎,你们听说了吗?”某天晚上,陆宇刚洗完脸准备上床,刘波就迫不及待地开了腔,声音里充满了发现新大陆的兴奋,“三班那个孙鹏,就是老跟咱们宇哥不对付的那个,今天在病理实验课上出大洋相了!”

陆宇原本不想理会,正准备戴上耳塞,但“孙鹏”和“病理实验课”这两个关键词还是让他动作顿了一下。他不动声色地躺下,假装闭目养神,耳朵却不由自主地竖了起来。

“啥洋相?快说快说!”赵俊立刻来了兴趣,游戏角色死了都顾不上。

“就今天下午,他们组看那个慢性肺淤血的切片。”刘波绘声绘色地描述,“韩教授巡视到他那儿,问他看到了什么。你们猜他怎么说的?他指着肺泡腔里那些心衰细胞(吞噬了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信誓旦旦地说那是‘炭末沉积’,还说是城市空气污染导致的!我的天,炭末沉积和心衰细胞都分不清,颜色形态差那么多!韩教授当时脸就黑了,当着全班的面把他狠狠批了一顿,说基础不牢,概念混淆,以后怎么当医生!”

“噗——”赵俊直接笑出了声,“炭末沉积?他咋不说是外星人入侵呢?这下脸丢大发了!”

连陈浩都轻轻合上了书,似乎觉得这个话题比外文文献更有趣一点。

陆宇闭着眼,心里却也是暗流涌动。他当然记得慢性肺淤血的切片,那些充满金黄色颗粒的心衰细胞是重要特征。孙鹏犯的这个错误,确实很低级,但也侧面反映了病理学入门之难,显微镜下的世界对初学者来说充满了陷阱。他并没有多少幸灾乐祸的感觉,反而有点兔死狐悲的警觉——自己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未被发现的误解?学医之路,真是容不得半点马虎。

“还有还有,”刘波谈兴更浓,“听说咱们班学习委员王静,好像跟基础医学院的一个研一师兄谈恋爱了!有人看见他们周末一起去图书馆,还共用一副耳机听歌呢!”

“真的假的?王静眼光可以啊,那师兄我见过,挺帅的,还是学霸!”赵俊啧啧道。

“这下好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后问问题都方便了。”刘波调侃道。

这类“桃色新闻”是寝室夜话的经典主题。听着室友们对各种蛛丝马迹的分析和调侃,陆宇感到一种奇异的放松。这些青春期的悸动、朦胧的情愫,与他日常面对的疾病、死亡、药物机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仿佛是两个平行世界。但正是这种世俗的、充满烟火气的八卦,让他恍惚间觉得自己还是个普通的二十岁青年,而不是一个被沉重知识包裹的“学习机器”。他会想起林小雨,想起他们之间那种温暖而默契的交流,心里会泛起一丝微澜,但很快又被理智压下去——现在,还不是时候。

有时候,八卦也会涉及到老师。

“听说下个月药理学期中考试,是新来的那个海归李博士出题,据说是‘地狱难度’,特别喜欢考药物相互作用和临床案例分析,死记硬背的没用!”刘波的消息总是很灵通。

“完了完了!”赵俊立刻哀嚎,“我最怕这种题了!浩哥,到时候靠你划重点了啊!”

陈浩淡淡回应:“把机制理解透,以不变应万变。”

这种“预警”性质的八卦,虽然增加了紧张感,但也起到了提醒和导向的作用。陆宇会默默记在心里,调整接下来的复习侧重点。

更多的时候,八卦是琐碎而无聊的:谁和谁因为占座发生了口角,哪个食堂窗口出了新菜品,学校后门哪家小吃摊被城管抄了……这些看似毫无营养的闲聊,却像齿轮间的润滑油,让宿舍这个小型社会单元得以顺畅运转,也给了陆宇高度紧张的大脑一个短暂的“放空”时间。

他通常不会主动参与讨论,多是作为一个安静的倾听者。但偶尔,当话题涉及到他熟悉或感兴趣的领域时,他也会忍不住插上一两句。

一次,刘波说起隔壁寝室有人买了一种号称能“增强记忆力、抗疲劳”的保健品,价格不菲。

赵俊很感兴趣:“真的有用吗?我也快熬不住了。”

陆宇忍不住开口,引用了刚学的药理学知识:“这种东西成分不明,药理作用缺乏严谨临床试验验证,很多都是心理安慰效应。还不如保证睡眠、均衡饮食来得实在。是药三分毒,别乱吃。”

他这番话带着医学生特有的严谨,顿时让宿舍安静了几秒。

刘波愣了一下,然后拍腿笑道:“看看!这就是专业!宇哥一发话,直接科学辟谣!赵俊你还是老老实实早点睡觉吧!”

赵俊讪讪地笑了。

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陆宇偶尔也会分享一点自己的见闻,比如在图书馆看到某本有趣的书,或者听林小雨说起她们支教时的趣事。他会省略掉那些深沉的思考和压力,只分享那些轻松愉快的片段。这种有限的分享,让他感觉自己并未完全脱离集体的脉搏。

熄灯铃响后,八卦时间通常会告一段落。宿舍陷入黑暗和寂静,只有窗外路灯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些许微光。刘波和赵俊的鼾声渐渐响起,陈浩那边也传来均匀的呼吸声。

陆宇却常常难以立刻入睡。白天的疲惫和八卦的喧嚣过后,是更深沉的宁静。他会躺在床上,任由思绪飘散。那些八卦消息像水面上的涟漪,很快平息,但沉淀下来的,是对学业更清醒的认识,对人际关系更细微的体察,以及对自身状态的反思。

他发现,这些看似无用的闲聊,并非全然是浪费时间。它们是他窥探外部世界的一扇小窗,是维系宿舍情感的粘合剂,更是他高压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心理调节阀。通过倾听他人的喜怒哀乐,他仿佛也参与了一种更“正常”的大学生活,从而避免了因过度沉浸于学术世界而可能产生的孤立感。

当然,他始终清楚,这些只是学海生涯中的点缀和调剂。当第二天的晨光透过窗帘,他依然会是那个第一个起床,匆匆赶往图书馆或教室的陆宇。他的主战场,永远在那些厚重的教材、复杂的图谱和精密的仪器之间。

但正是这些宿舍夜话里的喧嚣缝隙,透进了生活的微光,让他得以在漫长的医学苦旅中,偶尔探出头来,呼吸一口带着烟火味的空气,然后带着一丝被理解的慰藉和重新充实的电量,再次潜入那浩瀚而深邃的知识海洋。这微光,虽不耀眼,却足以温暖他独自前行的夜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