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修道与星海 > 第54章 日志体系建立

修道与星海 第54章 日志体系建立

作者:季风那个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1:50:16

东陆联邦,西北,鼎新空军基地,01 号招待所,一楼会议室。2989 年,深秋。

戈壁的夜风裹着沙砾,狠狠砸在会议室的玻璃窗上,发出 “噼啪” 的声响,像在为刚刚过去的 “风洞惊魂” 敲打着余韵。会议桌上摊满了文件,风洞测试报告、数据日志、事故分析草稿,还有几个空了的泡面桶 —— 从风洞停机到现在,“磐石” 小组三人还没顾上吃一顿正经饭。

周正国总工程师离开前,特意拍了拍付华飞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赞许:“华飞,这次你们立了大功。要是没有你们发现谐波干扰,我们恐怕真要被‘设备老化’这个结论蒙在鼓里。以后风洞的安全监控,我信得过你们。” 石毅总飞也难得多说了两句,他看着赵建军布满血丝的眼睛,递过去一瓶矿泉水:“小伙子,数据看得细,有耐心。但也别熬坏了身体,后续查内鬼,还需要你这双‘火眼金睛’。”

可这些认可,并没有驱散三人脸上的凝重。付华飞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落在那份 “设备老化” 的初步检测报告上,眉头拧成了疙瘩:“我们赢了这场遭遇战,但赢得太侥幸了。”

赵建军刚灌下一口凉水,听到这话,忍不住放下瓶子,懊恼地抓了抓头发:“是啊!那个‘幽灵’数据包太贼了,完成任务就跟水滴进大海似的,没影了!我查了一晚上网络日志,只找到个模糊的 Ip 痕迹,还被加密过,根本解不开。” 他说着,还用力捶了下桌子,“都怪我!之前只盯着‘祝融’的数据流,没注意维护端口的异常,不然也不会让它钻了空子!”

何飞推了推眼镜,把刚整理好的复盘笔记推到两人面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画着红色的标注线:“我刚才梳理了整个测试流程,发现我们的记录太零散了。‘祝融’发出预警的时间、电机转速异常的节点,都是事后凭记忆补的,很容易出错。比如这里,” 他指着其中一行,“我记的是‘10 点 03 分 15 秒发现应力异常’,但建军的数据流里显示是‘10 点 03 分 12 秒’,差了 3 秒,要是真要当证据,根本站不住脚。”

付华飞拿起笔记,逐行翻看,指尖划过那些红色标注,轻轻叹了口气:“何飞说得对。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套完整的‘痕迹’体系。敌人在跟我们打‘无痕战争’,而我们连自己的行动轨迹都记不全,怎么跟他们斗?”

他突然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上面重重画了一个问号:“如果下次敌人破坏的是‘灵气涂层’的核心数据呢?如果他们篡改了我们的实验参数,让试飞员陷入危险呢?我们拿什么证明是他们干的?拿什么保护我们的技术,保护那些信任我们的人?”

赵建军和何飞都沉默了。会议室里只剩下窗外的风声,还有付华飞敲击马克笔的 “笃笃” 声,每一下都敲在两人心上。

“所以,‘磐石计划’必须再次升级。” 付华飞转过身,在白板上用力写下四个大字 ——“日志体系”。黑色的马克笔在白纸上划出清晰的痕迹,像在为他们的新方向刻下烙印。

“我要建立的不是简单的实验记录,而是我们‘磐石’小组的‘黑匣子’。” 他指着这四个字,语气坚定,“这个‘黑匣子’要记录我们的一切:从一个小目标的确立,到实现目标的每一个行动,再到行动产生的每一组数据,以及我们对结果的每一次反思。”

赵建军眼睛一亮,瞬间来了精神,他凑到白板前,指着 “行动” 和 “数据” 两个词:“你是说,要把我们的工作流程,变成可追溯、不可篡改的数据链?就像给技术装了‘监控’,给敌人的破坏留‘证据’?”

“对!” 付华飞点点头,还拍了拍他的肩膀,“而且这个体系必须是‘闭环’的 ——‘目标 — 行动 — 结果 — 反思’,一个都不能少。比如这次风洞测试,我们的目标是验证‘祝融’的极限性能,行动是注入湍流、模拟风险,结果是风洞异常停机,反思就是发现敌人的谐波干扰。这些都要详细记下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何飞也站起身,走到白板旁,若有所思地说:“这样不仅能对抗敌人,还能帮我们自己进步。比如下次遇到类似的风险,我们翻日志就能知道之前是怎么应对的,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而且,反思环节能逼我们想清楚‘为什么这么做’,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没错。” 付华飞看向赵建军,眼神里满是信任,“建军,你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加密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必须有‘时间戳’和‘区块链’的双重特性 —— 每一条数据写入时,都要打上精确到毫秒的时间烙印;任何对历史数据的修改,都会留下痕迹,而且只有我们三个人的私钥同时授权,才能访问或修改。”

赵建军猛地一拍桌子,兴奋地跳了起来:“这个我熟!之前我研究过区块链技术,知道怎么构建不可篡改的数据库!” 他说着,还掏出笔记本,飞快地画起了架构图,“我可以分三层设计:底层是分布式存储,存在基地服务器、我的私人硬盘和何飞的云盘里,就算一个被毁了,另外两个也能恢复;中层是加密算法,用国密 Sm4,比国外的 AES 还安全;顶层是访问控制,除了我们仨的私钥,再加个指纹验证,双重保险!”

付华飞看着他眼里的光,忍不住笑了:“看来你早就有想法了?那就好,这个数据库就交给你了,我相信你的技术。”

赵建军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之前就觉得我们的数据记录太乱,想整理一下,没想到这次刚好用上。放心,我一定把它打造成‘铜墙铁壁’,任何人都别想动里面的一根汗毛!”

接着,付华飞又转向何飞:“何飞,你负责设计‘结构化反思模板’。我们的复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口说说,必须按模板来 —— 比如‘决策依据是什么’‘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犹豫’‘是否守住了安全边界’‘下次如何改进’。这些问题要具体,要能逼我们深入思考。”

何飞拿起笔,在纸上飞快地写着,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沙沙作响:“我可以分三个维度来设计:技术维度记录参数调整的原因,比如‘为什么选择 173 赫兹作为监控重点’;安全维度检查是否违反红线,比如‘这次测试是否超出了翼段的结构极限’;伦理维度评估对试飞员的影响,比如‘如果技术失控,会给试飞员带来哪些风险’。”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每次复盘后,我们都要在模板上签字确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反思负责。这样既能保证记录的真实性,也能让我们更有责任感。”

付华飞看着两个伙伴忙碌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走到白板前,在 “日志体系” 下面画了一条横线,然后写下 “磐石计划 4.0”:“从今天起,‘磐石计划’进入 4.0 时代,核心就是‘记录’—— 用最严谨的记录对抗最狡猾的敌人,用最深刻的记录完成我们自己的修行。”

赵建军抬起头,笑着说:“等我把数据库建好,咱们就把之前的实验数据都补录进去。以后不管是‘灵气涂层’的参数调整,还是‘祝融’的代码优化,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就算敌人再想搞破坏,也能留下证据!”

何飞也点点头,把刚画好的反思模板初稿递给付华飞:“你看看这个模板行不行,要是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们再一起调整。明天咱们就用它复盘这次风洞事件,说不定还能发现之前忽略的细节。”

付华飞接过模板,仔细看着,嘴角慢慢扬起:“很好,这个模板很全面。明天复盘的时候,我们再把‘谐波干扰的应对预案’加进去,争取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能更快反应。”

窗外的风还在吹,但这一次,它不再是恐惧的象征,而是奋斗的号角。三个年轻人围在会议桌前,借着台灯的光,讨论着日志体系的细节 —— 赵建军在电脑上画着数据库的流程图,何飞在纸上修改着反思模板的问题,付华飞则在白板上补充着日志体系的应用场景,偶尔还会互相调侃两句,驱散了熬夜的疲惫。

“对了,” 赵建军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三包饼干,分给两人,“刚才在机房顺手拿的,垫垫肚子,别一会儿饿晕了,还得麻烦何飞给我们做急救。”

何飞接过饼干,无奈地笑了:“就你话多。不过确实得吃点东西,不然一会儿没力气讨论了。”

付华飞咬了一口饼干,看着两个伙伴,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建立日志体系只是第一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 内鬼还没找到,敌人还在暗处,技术的边界还需要不断探索。但只要他们三个并肩作战,用严谨的记录守护技术,用深刻的反思完善自己,就一定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守住属于他们的 “磐石”。

那一夜,会议室的灯亮到了凌晨。白板上写满了日志体系的细节,电脑里存着数据库的初步架构,笔记本上记着反思模板的修改意见。三个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争,写下了最坚实的序章 —— 就像付华飞最后在白板上补充的那句话一样:“凡有过往,皆为序章;凡有记录,皆为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