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修道与星海 > 第4章 邮局的祝福

修道与星海 第4章 邮局的祝福

作者:季风那个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1:50:16

东陆联邦,西南行省,青岩镇。2988年,冬。

接连几日的晴好天气,让青岩镇从冬日的萧索中,透出了一丝难得的暖意。屋檐下的冰凌融化成水,滴滴答答地落在青石板上,敲打出清脆的、富有生机的节奏。镇上的居民们也纷纷走出家门,在墙根下晒着太阳,聊着东家长西家短,暂时忘却了生活的艰辛。

然而,这份难得的惬意,却与付华飞无关。

对他而言,时间,是他此刻最稀缺、也最宝贵的资源。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自从那晚在后山夜跑中,意外地将“御气”法门与空气动力学结合,找到了破局的钥匙之后,他便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自我压榨式的学习状态之中。

白天,他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研读那本已经快被他翻烂的《空气动力学基础》。借助“定息”带来的、超乎常人的专注与洞察力,他将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表,都在脑海中,重新用“活”的、动态的、三维的方式,进行了一遍遍的推演与重构。

夜晚,当母亲睡下后,他便会雷打不动地出门,在后山的夜风中,进行那场属于他一个人的、独特的“修行”。他不再仅仅是跑步,而是将自己的身体,当成了一个移动的风洞实验室。他不断地尝试,用自己身体表面的那层“灵气边界层”,去感知、去影响、去“驾驭”不同方向、不同强度的风。他甚至开始尝试,在奔跑中,通过细微地调整身体姿态,去主动地、有意识地,制造出小范围的、可控的“涡旋”。

这是一种极其耗费心神的、高难度的练习。每一次,他都必须将自己的精神与气息,都维持在一种极限专注的巅峰状态。往往一场夜跑下来,他的身体虽然不觉得累,但精神上的疲惫,却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但效果,也是显着的。

短短几天之内,他对“气”的理解与掌控,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甚至有信心,如果现在就让他回到航校的风洞实验室,他至少有七成的把握,能用这种“御气”的手法,将那个该死的、让他屡次失败的“涡振”,给硬生生地“压”下去!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他的草稿纸,用完了。

顿悟和推演,带来了雪崩般的灵感与心得。他需要大量的纸张,去记录下这些转瞬即逝的火花,去画下那些在他脑海中不断涌现的、更加复杂、更加精细的气流图谱。但对于这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来说,专门去买一沓崭新的、昂贵的稿纸,无疑是一种奢侈。

这天下午,付华飞在送走前来为母亲复诊的镇卫生所的老中医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给远在山城航校的导师——那位虽然严厉、却也曾在他身上寄予厚望的林教授,写一封信。

他不能在信里,透露任何关于“劝退警告”和家庭困境的窘迫。他只想用一种学生的、纯粹的、探讨学术的口吻,将自己这几天对于“边界层控制”和“涡振抑制”的一些全新的、大胆的想法,汇报给导师。他希望能从导师那里,得到一些专业的、哪怕是批评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这封信,向导师传递一个信息:我,付华飞,没有放弃。我还在努力。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他从母亲的针线笸箩里,小心翼翼地找出了一张被压在最底层的、已经微微泛黄的信纸。这是家里仅剩的、最体面的一张纸了。他研好墨,一笔一划,用他所能达到的、最工整的楷书,将自己的想法,条理清晰地写了下来。

写完信,封好信封,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他身上,连一张八分的邮票钱,都掏不出来了。

母亲的药费,已经耗尽了家里最后一点积蓄。他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母亲的房间。

苏玉兰正靠在床头休息。看到儿子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她立刻就明白了什么。她没有多问,只是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用手帕包裹得整整齐齐的小包。打开手帕,里面是几张毛票,和一堆零零散散的钢镚。这是这个家,最后的流动资金了。

她数出两毛钱,递给儿子。“去吧。给老师写信是正事。顺便看看,邮局有没有过期的旧报纸卖。你爹以前就常说,报纸上的字,也是知识。”

付华飞接过那两枚沉甸甸的硬币,感觉自己的鼻子有些发酸。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转身快步走出了家门。

青岩镇的邮局,很小,只有一个窗口。窗口后面,通常坐着的是一位五十多岁、总是板着脸的孙大妈。但今天,当付华飞走到窗口前时,却意外地发现,孙大妈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年轻的、陌生的脸庞。

那是一个约莫十**岁的姑娘。她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作服,梳着两条乌黑油亮的麻花辫,垂在胸前。她的皮肤,不像镇上其他姑娘那样,因为常年的风吹日晒而显得粗糙黝黑,而是呈现出一种细腻的、如同瓷器般的白皙。她的眼睛很大,很亮,像两泓清澈的泉水,瞳孔里,仿佛映着窗外冬日里,那片湛蓝的天空。

在这样一个被贫困与萧索包裹的小镇上,这样一张干净、明朗、充满了青春气息的脸,就像一株突然在墙角石缝里,绽放出的一朵小小的、迎着太阳的野花,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也不由得,跟着明媚了几分。

付华飞的心跳,没来由地漏了一拍。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有些不敢去看那双过于清澈的眼睛。他感觉自己身上这件打着补丁的旧棉袄,在这样一双眼睛的注视下,显得格外寒酸,格外刺眼。

“同……同志,我寄一封信。”他将信和那两枚硬币,从窗口下方的石台面上,有些局促地推了过去。

“好的。”姑娘的声音,也如她的长相一样,清脆、干净,像山涧里流淌的溪水,叮咚作响,“寄到哪里?”

“山城,航空工业专科学校。”付华飞低声回答。

“航校?”姑娘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好奇。她抬起头,第一次认真地打量起眼前这个穿着朴素、神情拘谨,但眼神深处,却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倔强光芒的少年。她注意到了他手中,那本被磨得边角卷曲的《空气动力学基础》。

“你是航校的学生?”她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羡慕与敬佩。

在青岩镇这样的地方,能考上专科学校,尤其是像“航校”这样听起来就“高精尖”的学校,那绝对是凤毛麟角、光宗耀祖的事情。

“嗯。”付华飞含糊地应了一声,脸颊有些发烫。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即将被劝退”的尴尬处境。

姑娘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窘迫,没有再继续追问。她麻利地找出邮票,沾了沾浆糊,仔细地贴在信封的右上角,然后盖上邮戳。整个过程,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像是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好了。”她将找零的钱和信,一并推了回来,“平信,估计要一个星期才能到。”

“谢谢。”付华飞接过信和零钱,转身就想走。

“等一下!”姑娘突然叫住了他。

付华飞停下脚步,疑惑地回头。

只见那姑娘,脸上带着一丝腼腆的、如同春风般温暖的微笑。她从柜台下,拿出了一支小小的、崭新的钢笔,和一张空白的便签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折好,连同那支笔一起,从窗口递了出来。

“这个……送给你。”她的脸颊,微微有些泛红,“我看你的书,一定读得很好。我刚从县里调来,也没什么能送人的。这支笔,就当是……就当是我对读书人的敬意吧。”

付华飞彻底愣住了。他看着那支在冬日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的英雄牌钢笔,又看了看姑娘那双真诚而清澈的眼睛,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不……不用了,同志,我不能要……”他连忙摆手拒绝。这支笔,至少也要一两块钱,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你就收下吧。”姑娘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少女式的执拗,“你要是觉得过意不去,以后……以后就多写几封信,让我多赚点邮票钱,不就行啦?”

这是一个有些笨拙,却又无比可爱的理由。付华飞的心中,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地撞了一下,软软的,暖暖的。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伸出手,接过了那支笔和那张便签纸。他的指尖,在不经意间,轻轻触碰到了姑娘的指尖。那是一种柔软的、带着一丝凉意的、却又仿佛蕴含着电流的触感,让他浑身一颤,脸瞬间就红到了耳根。

“谢谢……”他几乎是低不可闻地说道。

“不客气。”姑娘的笑容,愈发灿烂了。她将双手背到身后,微微歪着头,看着他,用一种极其认真、也极其郑重的语气,一字一顿地说道:

“祝你好运。”

祝你好运。

这四个字,像一道和煦的春风,瞬间吹散了付华飞心中,最后那一丝因为贫穷和自卑而残留的阴霾。它不像母亲的叮嘱那样,带着沉甸甸的责任;也不像王队长的提醒那样,充满了紧张的危机感。它就是一句最简单、最纯粹、最美好的祝福。

来自于一个素不相识的、善良的陌生人。

在这一刻,付华飞感觉,自己这段时间以来,一直紧绷着的、沉重的心,仿佛被这句轻飘飘的祝福,温柔地托举了起来。

他看着姑娘那双清澈如泉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想要去守护这份美好的冲动。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将那支笔和便签纸,紧紧地攥在了手心,然后转身,快步走出了邮局。

一直到走出很远,他才敢停下脚步,靠在墙角,平复自己那颗狂跳不已的心。他缓缓地摊开手心,那张小小的便签纸上,是几行娟秀而有力的字迹:

“赠给一位搏击长空的英雄。”

“——林溪”

林溪。原来她叫林溪。一个像她的名字一样,清澈、干净的姑娘。

付华飞将这张便签纸,小心翼翼地折好,像收藏那枚航徽一样,郑重地放进了贴身的衣袋里。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心中,又多了一件需要用尽全力去守护的东西。

他忽然想起了母亲让他打听旧报纸的事情。他转身,重新向邮局的方向走去。但走了几步,他又停了下来。他不想再回到那个让他心跳加速的窗口前。

他想了想,转身走向了镇子另一头,那个小小的、几乎被人遗忘的废品收购站。

收购站里,堆满了各种废铜烂铁、旧书报纸,散发着一股混杂着霉味和墨水味的、独特的气息。一个头发花白、正在打盹的看门大爷,在收了他五分钱后,便指着墙角那一大堆积满了灰尘的旧报纸,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让他自己去挑。

付华飞如获至宝。他蹲下身,在一堆《西南日报》《青岩镇通讯》里,仔细地翻找着。他不在乎报纸上的内容,他只在乎,那些新闻与文章之间,是否留有足够的、可以用来写字的空白边缘。

最终,他用那枚找零的硬币,换来了沉甸甸的一大捆旧报纸。

回家的路上,他的脚步,前所未有的轻快。他的左手,抱着那捆沉重的、散发着墨水味的旧报纸;他的右手,紧紧地攥着那支崭新的、还带着那个名叫“林溪”的姑娘体温的钢笔。他的胸口,贴着那枚冰凉的、承载着父亲牺牲与责任的航徽,和那张写着“祝你好运”的、温暖的便签纸。

冰凉与温暖,沉重与轻快,责任与希望,这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奇异地交织在一起的感觉,在他的心中,构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平衡。

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

回到家,他将那捆旧报纸,一张张地摊开,铺满了整个桌面,甚至地面。

他拧开那支崭新的钢笔,笔尖划过粗糙的报纸边缘,发出“沙沙”的、令人心安的声响。他不再画那些基础的、教材上的示意图。他开始凭借自己的想象,去设计、去创造。

他画出了一架战斗机的机翼剖面图。然后,他用虚线,在机翼的表面,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他想象中的“灵气边界层”。他用箭头,标注出气流如何顺着这层“边界层”,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无分离的状态,向后流动。

他甚至开始尝试,计算这层“灵气边界层”的“厚度”与“能量密度”,应该与来流的速度、密度、以及他自身的“御气”输出功率,构成一种什么样的数学关系。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空气动力学基础》的范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无人涉足的未知领域。

这是一个天才般的、疯狂的构想。如果被任何一个传统的、严谨的工程师看到,恐怕都会斥之为“痴人说梦”的玄学。

但付华飞,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他的眼神,亮得惊人。他的笔尖,在他的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

因为他知道,他所画下的每一笔,所计算的每一个参数,都是在为一个更加宏大、更加光辉的目标,添砖加瓦。

那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能亲手设计并制造出一架,能够将“修行”与“科技”完美融合的、真正属于“云端卫”的、能够翱翔于九天之上、守护这片天地灵脉的——

无双战机。

而这一切,都始于这个冬日的午后,始于邮局窗口后,那个女孩一句简单的、温暖的——

“祝你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