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离婚后,我用针灸打脸AI前夫 > 第21章 公益课加场!老人带孙子来学按摩

周三的清晨,老城区的巷口还没散尽晨雾,“苏记针灸馆”的门就被推开了。张阿姨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踩着露水快步走进来,布袋里装着她连夜赶制的小布偶——每个布偶的手掌位置都用红笔标着“板门穴”,是特意给今天来学小儿推拿的老人准备的教具。

“苏医生,我来啦!”张阿姨把布偶放在诊桌上,笑着擦了擦额头的薄汗,“昨天跟老姐妹们一说公益课加场教小儿推拿,大家都高兴坏了,好些人说要带孙子来,我连夜做了这些布偶,省得大家记不住穴位。”

苏砚刚把新打印的“小儿积食推拿图解”贴在墙上,闻言转过身,看着桌上憨态可掬的布偶,眼眶微微发热:“张阿姨,您太费心了,这些布偶比我画的图还清楚。” 她拿起一个布偶,指尖抚过红笔标注的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处,是小儿推拿里调理积食的常用穴位,母亲以前教她时,也总用这种“实物标注”的方法,说“看得见的才好记”。

正说着,巷口传来一阵喧闹声,李大爷牵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七八个老人,有的怀里抱着熟睡的婴儿,有的手里牵着蹦蹦跳跳的孩子,像是一支“祖孙小分队”。

“苏医生,我们来啦!”李大爷把男孩往前推了推,“这是我孙子小远,总不爱吃饭,昨天听你说今天教小儿推拿,我一早就把他拉来了,你可得好好教教我,让他多吃点饭,长高点!”

小远躲在李大爷身后,探出个脑袋,好奇地打量着中医馆里的穴位图和布偶,小声问:“爷爷,这里是看医生的地方吗?会打针吗?”

苏砚蹲下身,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熊形状的穴位模型,递给小远:“我们今天不打针,就教爷爷怎么给你揉手手,揉完手手,你就能多吃饭,长高高,好不好?”

小远接过模型,眼睛一亮,立刻不害怕了,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等着“上课”。老人们也纷纷找位置坐下,有的拿出笔记本,有的打开手机录音,连怀里抱着婴儿的奶奶都特意找了个靠前的位置,生怕漏听了重点。

上午九点,公益课准时开始。苏砚站在诊桌前,手里拿着小熊模型,先给老人们讲解:“今天我们学的是‘揉板门穴’,调理小儿积食、不爱吃饭特别管用。板门穴就在手掌的大鱼际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心肉最多的地方’,大家可以先摸摸自己的手掌,找到这个位置。”

老人们立刻互相摸着对方的手掌,有的还拉起身边孩子的手,仔细辨认:“是这里吗?肉鼓鼓的这块?”“我家孙子的手心肉多,肯定好找!”

苏砚笑着点头,拿起小远的手,示范给大家看:“大家看,揉的时候要用拇指指腹,顺时针轻轻按揉,力度要像摸棉花一样,不能太用力,不然孩子会疼。每次揉5分钟,每天揉2次,坚持几天,孩子的食欲就会好很多。” 她一边说,一边轻轻揉着小远的板门穴,小远舒服地眯起眼睛,还忍不住哼起了儿歌。

【剧情诊疗提示】:本书中小儿积食推拿、揉板门穴为剧情设定,现实中儿童体质差异大,推拿手法需根据年龄、症状调整,力度控制不当可能损伤儿童娇嫩皮肤或关节,建议在持执业医师证的专业儿童推拿师指导下操作,切勿自行模仿,儿童出现持续积食、食欲不振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苏医生,我家孙女才一岁,手太小了,怎么揉啊?”一位抱着婴儿的奶奶举手提问,语气里满是担忧,“我怕我力气没轻没重,伤到她。”

苏砚走到奶奶身边,接过婴儿的小手,用自己的拇指指腹轻轻覆盖在婴儿的板门穴上,动作轻柔得像一片羽毛:“小宝宝的皮肤和骨骼都没长好,揉的时候可以用拇指指腹的一半,力度再轻一点,每次揉2分钟就够了,主要是通过轻柔的刺激,促进肠胃蠕动,不是要‘用力按’。” 她一边示范,一边让奶奶跟着学,“您试试,就像摸宝宝的脸蛋一样,轻轻的,宝宝不哭闹就是合适的力度。”

奶奶小心翼翼地跟着揉了几下,婴儿不仅没哭闹,反而咯咯地笑了起来。奶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这么简单,我以前总怕揉坏了,现在知道了,谢谢苏医生。”

旁边的一位姥姥也举手提问:“苏医生,我家孙子不仅不爱吃饭,还总爱拉肚子,揉板门穴管用吗?要不要再学别的穴位?”

苏砚拿出一张小儿推拿穴位图,指着“足三里穴”的位置:“拉肚子的话,可以配合揉足三里穴,在膝盖下面三指宽的地方,也是顺时针揉,每次3分钟。不过要注意,如果孩子拉肚子超过3天,或者有发烧、呕吐的情况,一定要先去医院,不能只靠推拿,推拿只是辅助调理,不能替代治疗。”

老人们认真地记着笔记,有的还互相提醒:“记住了,拉肚子超过3天要去医院!”“力度要轻,像摸棉花!” 中医馆里的气氛既热闹又认真,孩子们的笑声和老人们的讨论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小曲子。

苏砚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暖暖的,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母亲教她小儿推拿的样子。那时候她才十岁,母亲也是这样拿着她的手,一点点教她认穴位、练手法,还说“小孩子是纯阳之体,推拿调理比吃药更温和,能少让孩子受点罪”。现在她把母亲教给她的东西,教给这些老人,让更多孩子受益,就像母亲还在身边一样。

“苏医生,你看我揉得对不对?”李大爷拉着小远的手,按照苏砚教的方法揉着板门穴,虽然动作有点笨拙,却格外认真。小远也很配合,乖乖地把手伸着,还时不时地跟爷爷说:“爷爷,再轻一点,有点痒。”

苏砚走过去,轻轻调整李大爷的手势:“大爷,拇指指腹再往下一点,对准大鱼际的中心,顺时针转的时候速度慢一点,这样刺激更均匀。” 李大爷跟着调整,小远立刻说:“爷爷,这样舒服多了!”

老人们都笑了起来,纷纷说:“还是苏医生教得好,我们一下子就学会了!”“以后再也不用逼着孩子吃药了,揉揉手就行,多好!”

就在这时,中医馆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快递服的小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包装严实的纸箱,问:“请问谁是苏砚?有您的快递。”

苏砚愣了一下,她最近没买东西,是谁寄的快递?她接过快递单,上面的寄件人信息是空的,只有一个模糊的发件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她心里疑惑,却还是在快递单上签了字,接过纸箱——箱子不轻,摇了摇,里面像是装着一些硬邦邦的东西。

“苏医生,是谁寄的啊?是不是你买的推拿教具?”张阿姨好奇地问。

苏砚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寄件人信息是空的。” 她找了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箱——里面装的竟然是十几个小儿推拿穴位模型,有手掌形状的,有膝盖形状的,每个模型上都清晰地标注着穴位名称和位置,甚至还附带了一本彩色的《小儿推拿图解手册》,手册的扉页上没有署名,只有一行手写的小字:“教学用,希望能帮到孩子们。”

苏砚拿着模型,心里一阵疑惑——是谁会寄这些东西给她?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姜瑶,但姜瑶昨天还跟她说没买到合适的模型;难道是陈默?可陈默远在深圳,怎么会知道她需要推拿模型?还是……顾晏辰?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苏砚压了下去。顾晏辰昨天还放狠话威胁她,说她会后悔,怎么可能会匿名寄教具给她?一定是她想多了。

老人们围过来看模型,都笑着说:“这模型真好用,比我们画的图清楚多了!”“苏医生,你真是好人有好报,有人专门给你寄教具,以后我们的公益课就能教得更好了!”

苏砚笑了笑,把模型分给老人们:“这些模型咱们轮流用,以后教推拿就更方便了。” 她把那本手册放进抽屉里,心里却还是忍不住疑惑——到底是谁寄的这些东西?

公益课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老人们带着孩子,拿着模型和手册,开开心心地离开了中医馆。小远临走前,还特意跑到苏砚面前,说:“苏医生,谢谢你教爷爷揉手手,我以后会好好吃饭的,长高高,保护爷爷!”

苏砚笑着摸了摸小远的头:“好,阿姨等着看你长高高。”

送走最后一位老人,苏砚坐在诊桌前,看着桌上的推拿模型和那本手册,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她拿起手册,仔细翻看——手册里的内容很专业,甚至还标注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推拿力度差异,不像是普通的商品手册,更像是有人特意为她准备的。

她突然想起昨天顾晏辰离开时的眼神,虽然满是威胁,却似乎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难道……真的是他寄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想弥补,还是另有所图?

苏砚摇了摇头,不管是谁寄的,这些模型确实能帮到公益课,能帮到更多孩子,这就够了。她把模型整齐地放进纸箱里,又拿出母亲的青铜罗盘——罗盘的指针安静地停在那里,像是在无声地告诉她,不要纠结于过去,专注于眼前的事,专注于帮助更多人,才是最重要的。

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开始整理今天的公益课记录,每一笔都写得认真。桌角的阳光渐渐西斜,照在模型上,泛出淡淡的光,像是在为她指引着方向。她知道,公益课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事要做——找到陈默,拿到数据备份,为母亲洗冤,这些都需要她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而此时,顾氏集团的总裁办公室里,顾晏辰正看着助理发来的照片——照片里,苏砚和老人们围着推拿模型,笑得格外开心。他拿起桌上的《小儿推拿手册》样本,指尖轻轻抚过扉页上的字迹,心里五味杂陈。他不敢署名,不敢让苏砚知道是他寄的,只能用这种方式,默默地帮她一把。

他不知道这样做能不能弥补过去的错误,不知道苏砚会不会原谅他,但他知道,他必须这么做。为了苏砚,为了母亲的错误,也为了他自己心里那点残存的良知。

窗外的阳光渐渐落下,将办公室染成了暖黄色。顾晏辰看着照片里苏砚的笑容,心里暗暗决定:不管苏砚会不会原谅他,他都会一直帮她,直到她为母亲洗冤,直到她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