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离婚后,我用针灸打脸AI前夫 > 第12章 她念母亲口诀扎针!团队看愣

顾氏AI的商务车没开出多远,就被巷口的早市堵住了。小李坐在副驾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平板边缘,刚才老人们围着苏砚说“中医比AI靠谱”的画面,像根刺扎在他心里——他做AI医疗三年,一直坚信“数据即真理”,可今天亲眼看到那些老人对苏砚的信任,又忍不住怀疑:难道机器真的少了点什么?

“组长,要不咱们先等等?”开车的同事突然说,“我刚才从后视镜看到,苏医生好像要给人扎针了,要不看看她到底会不会?”

小李心里一动。他昨天接到任务时,顾总反复强调“苏砚是江湖郎中,没真本事”,可刚才张阿姨和李大爷的话又不像假的。他咬了咬牙,对司机说:“靠边停,别熄火,咱们看看再说。”

商务车悄悄停在巷口的老榕树后,透过车窗,能清晰看到中医馆里的场景——苏砚正站在诊床旁,手里拿着一个暗红色的针盒,盒盖上刻着“苏氏针灸”四个字,边缘已经被磨得发亮。诊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闭着眼睛,眉头皱得紧紧的,正是昨天说“AI测不出失眠”的赵奶奶。

“赵奶奶,您放松点,别紧张。”苏砚的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心尖,“咱们今天扎安眠穴,治您的失眠,就像我昨天跟您说的,针很细,不会疼。”

她打开针盒,里面整齐码着几排银色的银针,针身细得像发丝。小李眯起眼睛,借着晨光看清了针盒上贴的标签:“0.35mmx40mm 无菌银针”——这是临床常用的规格,不是市面上随便能买到的“三无产品”,他心里的怀疑又淡了几分。

苏砚拿起一根银针,指尖捏着针尾,对着光线轻轻转动。她突然低声念了一句:“扎针先定心,稳、准、轻。” 声音不大,却透过敞开的窗户,飘进了商务车里。

小李愣了一下——这句口诀他好像在哪听过?哦,上次张诚总监提到《针灸学》时,提过一句“传统针灸操作讲究‘稳准轻’,是老辈传下来的经验”。他赶紧掏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想把苏砚的操作都录下来,万一她操作不规范,也好当证据。

只见苏砚先用75%的医用酒精棉,反复擦拭赵奶奶耳后的皮肤——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婴儿,连酒精棉的角度都保持着45度,避免酒精流进老人的耳孔。擦完后,她左手拇指轻轻按住赵奶奶耳后凹陷处,右手捏着银针,对准那个点,以30度角缓缓斜刺进去。

“这是安眠穴,位于耳后乳突与风池穴之间的凹陷处,《针灸学》(第十版)教材里明确写过,这个穴位主治失眠、头痛,进针深度0.3-0.5寸,斜刺角度30-45度最合适。”苏砚的声音带着几分专注,手里的银针已经进去了小半寸,赵奶奶的眉头不仅没皱,反而慢慢舒展开了,“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酸胀的感觉?”

“有……有点胀,但是不疼。”赵奶奶睁开眼睛,语气里满是惊喜,“苏医生,我之前在大医院扎针,总觉得疼得慌,你这针进去,我都没怎么感觉。”

“因为进针的时候要‘稳’,不能晃,晃了就容易碰到周围的神经。”苏砚一边说,一边用指尖轻轻捻转针尾,动作慢而均匀,“我妈以前教我,扎针就像跟穴位‘对话’,你越急,它越‘不配合’,得慢慢来。”

【剧情诊疗提示】:本书中安眠穴针灸操作、进针角度及银针规格为剧情设定,现实中失眠需结合体质辨证施治,针灸操作需由持执业医师证的专业人员进行,禁止自行模仿操作,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遵医嘱。

商务车里的三个人都看呆了。小李的同事小声说:“组长,她这手法……好像挺专业的啊,比我上次在中医院看到的医生还熟练。” 另一个同事也点头:“你看她进针的角度,刚好30度,跟教材里写的一模一样,不像瞎扎的。”

小李没说话,手指却点开了相机,悄悄对着苏砚的动作拍了段视频。屏幕里,苏砚的侧脸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她捏着针尾的手指很稳,连指节的弧度都没怎么变——那不是“江湖郎中”的慌乱,是日复一日练习才有的熟练。

他想起自己刚进顾氏时,导师说“AI能模拟千万种进针角度,却模拟不出医生的‘手感’”,当时他还不服气,觉得“手感”是最不靠谱的东西。可现在看着苏砚扎针,他突然懂了——那是对患者的在意,是“怕疼着、怕伤着”的小心,是冰冷数据永远算不出来的温度。

“好了,留针20分钟,您闭目养神一会儿,别想太多事。”苏砚帮赵奶奶盖好薄毯,又拿起旁边的艾草包,“这个是温灸包,我给您敷在膝盖上,您不是说膝盖凉吗?敷着能舒服点。”

赵奶奶笑着点头,眼睛里满是信任:“哎,好,听你的。苏医生,我跟你说,我这失眠快五年了,吃了多少安眠药都不管用,昨天你给我贴了耳穴,我居然睡着了三个小时,今天要是再能睡好,我就给你送锦旗!”

“您别这么客气,能帮到您就好。”苏砚笑着把温灸包插好电,又转身去整理诊桌——桌角放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正是母亲留下的那本,她随手翻开,指尖落在一页写着“安眠穴:乳突下凹陷,0.3寸斜刺,忌过深伤神经”的字迹上,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穴位图,图角有一点暗红色的朱砂印,像颗凝固的血珠。

她的动作顿了顿,心里突然涌上一阵酸楚——母亲当年教她认安眠穴时,也是这样一笔一画地画图,还特意用朱砂标上“禁忌”,说“扎针是救人,不是冒险,每一步都得记牢”。可就是这样谨慎的母亲,最后却被安上“误诊”的罪名,连清白都没能留下。

“苏医生,你怎么了?”赵奶奶的声音拉回了她的思绪,“是不是累了?要不歇会儿?”

“没事,赵奶奶,我就是想起我妈了。”苏砚合上笔记本,把它轻轻放进抽屉深处,“我妈以前也是中医,她也常给人扎安眠穴。”

“那你妈肯定也是个好医生!”赵奶奶感叹道,“现在像你们这样踏实的医生不多了,不像有些人,拿着个机器就敢说自己是‘专家’。”

这话像是说给商务车里的人听的。小李的脸烧得慌,他赶紧拿出手机,把刚才拍的视频发给张诚,附了条消息:“张总监,苏砚好像真有真本事,她扎安眠穴的手法很专业,还念了传统口诀,患者反应也很好,没发现非法行医的迹象。”

消息发出去没两分钟,张诚就回了电话,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知道了,你们先回来吧,别再盯着了。刚才顾总问过情况,我把你拍的视频发给顾总了,他没说话,只让你们先撤。”

小李心里松了口气,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他好像第一次觉得,顾总说的“中医是封建迷信”,可能真的错了。

商务车缓缓驶离巷口,小李回头看了一眼中医馆——苏砚正站在门口,帮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开门,阳光落在她身上,像给她镀了层金边。他突然想起刚才苏砚念的那句口诀:“扎针先定心,稳、准、轻。” 或许,不管是中医还是AI,“定心”才是最重要的——定下心来为患者着想,而不是为了数据、为了利益。

中医馆里,苏砚送走最后一位老人,才来得及喝口水。她坐在诊桌前,拿起手机,看着昨天“前员工”发来的短信——“明天下午3点,天河公园西门‘时光咖啡馆’”,指尖轻轻敲着桌面。

她不知道明天等待她的是什么,是真相,还是陷阱?但她知道,她不能退缩。母亲的冤屈、中医的尊严,都等着她去守护。她打开抽屉,拿出母亲的笔记本,指尖抚过那点朱砂印,轻声说:“妈,明天我可能就能找到线索了,你放心,我一定会还你清白。”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巷子里传来早市摊贩的吆喝声、老人们的谈笑声,还有偶尔路过的自行车铃声,一切都那么平常,却又充满了希望。苏砚把笔记本放回抽屉,拿起青铜罗盘——罗盘的指针安静地停在那里,仿佛在为她指引方向。她深吸一口气,开始整理今天的诊疗记录,每一笔都写得认真,就像母亲当年那样。

她知道,明天会是艰难的一天,但只要她坚持下去,只要她还记得母亲的口诀、母亲的教诲,就一定能走下去。而她不知道的是,此刻顾氏集团的总裁办公室里,顾晏辰正盯着小李发来的视频,手指死死攥着手机,屏幕里苏砚专注扎针的样子,像一道光,劈开了他心里对“AI绝对权威”的执念,也让他第一次,对母亲说的“中医害人”,产生了怀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