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离婚后,我用针灸打脸AI前夫 > 第101章 身无分文当司机!苏砚默默留热饭

凌晨五点的巷口还浸在墨色里,只有中医馆门口的路灯亮着,昏黄的光把顾晏辰的影子拉得老长。他靠在租来的二手电动车上,指尖捏着个凉透的馒头——是昨天便利店打烊前买的特价品,硬得能硌出牙印,就着半瓶冰矿泉水咽下去,胃里一阵发紧。手机屏幕亮着网约车软件,“今日接单0,在线时长1小时23分”的字样刺眼,他揉了揉熬出红血丝的眼睛,把副驾上的小盒子又裹了裹软布——里面是给苏砚买的0.25mm细针灸针,她之前总说这种针进针时患儿疼感轻,昨天花光了他最后一笔“私房钱”,连押金都是跟网约车平台分期付的。

“师傅,去清溪村卫生院!孩子烧到39度,求您开快点!”早上七点,顾晏辰终于接到第一单。乘客是个穿碎花裙的女人,怀里的小男孩脸蛋通红,呼吸都带着热气,小手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顾晏辰没多问,猛拧车把往清溪村冲,路过早餐摊时突然停住——他摸出兜里仅有的五块钱,买了杯热牛奶塞给女人:“给孩子垫垫,别渴着。”女人要多给钱,他却摆手:“按平台价算就行,您赶紧带孩子看病。”看着母子俩冲进卫生院的背影,他想起上次义诊时乐乐扶着墙站的模样,心里软得发疼,却忘了自己连口热粥都没来得及喝。

上午的单子大多是赶地铁的上班族,有人嫌他车旧,皱眉往后缩;有人催他“再快点,要迟到了”,语气里满是不耐烦。顾晏辰都耐着性子应着,手把拧得稳,生怕急刹让乘客不舒服。中午在路边吃了碗素面,加蛋的两块钱都没舍得花,却在路过药店时停了三分钟——橱窗里的烫伤膏明晃晃的,他想起苏砚前几天给患儿扎针,酒精灯燎到手腕,起了个小水泡,她笑着说“没事”,却在没人时偷偷用凉水冲。可摸了摸兜里只剩三块钱,他还是转身走了——这点钱要留着给电动车充电,要是没电,晚上就接不了单,连明天的饭钱都没着落。

下午三点,顾晏辰准时把车停在中医馆门口。苏砚正送一个老奶奶出门,看到他,眼睛瞬间亮了,手里还攥着个刚剥好的橘子:“今天怎么这么早?”“刚好在附近接单,过来看看。”他把副驾的小盒子递过去,指尖还带着电动车把的凉意,“昨天路过医疗器械店,看这针不错,你试试。”苏砚打开盒子,里面的针灸针排列得整整齐齐,针身光滑发亮——是她常用的“华佗牌”,一盒要两百多,她攥着盒子的手紧了紧,没问钱从哪来,只说:“刚好我之前的针快用完了,谢谢你。”

“对了,”顾晏辰挠了挠头,故意装得随意,“我最近没地方去,要是你不嫌弃,我当你司机吧?每天帮你接接患者,管饭就行。”苏砚看着他袖口磨出的毛边,还有鞋子上没擦干净的泥点,心里早就清楚他的窘迫,却没戳破,只是笑着点头:“好啊,刚好我有时候要去义诊,有个司机方便。”

顾晏辰立刻凑到AI针灸定位仪旁,掏出手机——屏幕上存着他昨晚熬夜查的“设备调试教程”,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偶尔会顿一下,不是忘了步骤,是长时间握车把,指关节僵得发疼。以前在顾氏,他是动动手指就能让技术部跑前跑后的副总裁,现在对着台小设备,却要逐字看教程,可当苏砚端来杯菊花茶,杯底还沉着两颗枸杞,他突然觉得这点落差不算什么。

傍晚的中医馆渐渐忙起来,顾晏辰帮着招呼患者,给排队的人倒热水,还会帮苏砚记病历——他的字还是以前练的楷书,工整得很,患者看了都夸“这个小伙子细心”。有熟客认出他,小声议论:“这不是以前顾氏的顾总吗?怎么在这儿帮忙?”顾晏辰听到了,却只是笑着帮老人把轮椅推到阴凉处:“以前是,现在就想做点实在事。”

晚上九点,顾晏辰送完最后一个乘客,回到中医馆时,发现灯还亮着。苏砚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怀里抱着个印着“福”字的保温桶,脚边还放着个搪瓷碗。“等你半天了,饭还热着。”她把保温桶递过来,掀开盖子的瞬间,香味飘了满巷——番茄炒蛋的酸甜,蛋炒饭的焦香,最底下还藏着个溏心蛋,“知道你爱吃溏心蛋,特意多煮了一个,还有冬瓜排骨汤,我温在锅里。”

顾晏辰拿起勺子,第一口饭刚咽下去,眼眶就热了。自从离开顾家,他吃的不是便利店的冷食,就是路边摊的速食,好久没吃过热乎的家常菜了。苏砚坐在旁边,没多说话,只是看着他吃,偶尔递张纸巾:“慢点吃,不够还有。”他嘴里塞着饭,含糊地说:“够了够了,太好吃了。”

吃完饭后,顾晏辰帮着收拾碗筷,刚走到巷口,突然瞥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拐角——车窗半降,里面的人正对着中医馆拍照,车灯的红光在夜色里闪了一下,像极了之前跟踪他去工厂的那辆车。他心里一紧,悄悄退回来,对苏砚说:“你早点关门,我明天早上来接你。”苏砚看着他的神色,知道有问题,却没多问,只是点头:“你路上小心。”

顾晏辰骑着电动车往出租屋走,后视镜里,那辆黑色轿车不远不近地跟着。他攥紧车把,心里清楚——顾母没放弃,这次是冲他来的,或许,更是冲中医馆里的证据来的。可想到保温桶里剩下的排骨汤,想到苏砚递来的菊花茶,他又握紧了拳头——就算身无分文,就算面对危险,他也绝不会让顾母再伤害苏砚,再毁掉那些孩子的希望。

第102章:卫健委调研!认可“传统 科技”模式

早上七点,顾晏辰准时出现在中医馆门口,手里还提着个塑料袋——里面是刚买的热豆浆和包子,是给苏砚带的早饭。推开门时,苏砚正蹲在地上整理患儿档案,晨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把“清溪村辐射患儿康复记录”的封面照得发亮。

“早啊,刚买的豆浆,还热着。”他把豆浆递过去,目光落在档案上——最新一页写着“乐乐,可独立行走10米,肌力恢复至4级”,嘴角忍不住上扬,“乐乐恢复得这么快?”“嗯,昨天他妈妈还发来视频,说孩子能跑着追蝴蝶了。”苏砚喝着豆浆,眼睛弯成了月牙,“多亏了你调试的AI设备,定位准,扎针效果也好。”

两人正说着,巷口突然传来一阵汽车引擎声,三辆印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商务车停在中医馆门口。为首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个文件夹,身后跟着几个穿白大褂的人,还有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请问是苏砚医生吗?我们是国家卫健委的,来调研‘传统中医 AI科技’的应用情况。”

苏砚和顾晏辰都愣了一下,赶紧把人请进馆里。中年男人自我介绍是卫健委科技教育司的李处长,他翻着手里的文件夹:“我们在网上看到#AI辅助针灸救面瘫#的热搜,还收到了清溪村患儿家长的感谢信,特意来看看实际应用情况。”

顾晏辰立刻走到AI针灸定位仪旁,打开设备:“李处长,这是我研发的AI定位仪,能通过红外热成像和穴位数据库,30秒精准定位穴位,误差不超过0.5毫米,目前已经录入了面瘫、腰痛、关节炎等28种病症的穴位模型。”他一边说,一边调出之前给面瘫患者治疗的视频——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穴位定位、进针角度和深度,李处长看得频频点头。

“能现场演示一下吗?”李处长提出要求。刚好有个腰痛患者来复诊,苏砚点头同意,让患者趴在治疗床上。顾晏辰打开设备,两个探头轻轻贴在患者腰部,屏幕上瞬间跳出“肾俞穴”“大肠俞穴”的绿色光点,还标注着“进针角度60°,深度0.5寸”。苏砚拿起0.35mm的针灸针,按照定位精准刺入,患者立刻说:“就是这个位置!之前疼得直不起腰,现在扎进去就觉得松快了。”

李处长凑近屏幕,看着实时显示的穴位数据,又翻了翻苏砚手里的“辐射患儿诊疗记录册”——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孩子的初诊症状、辐射值、针灸方案和康复进度,最后几页还附了家长签字的感谢信。“太好了!”李处长合上文件夹,语气激动,“传统中医讲究‘辨证施治’,AI科技能解决‘穴位定位不准’的痛点,你们这种‘传统 科技’的模式,正是我们要推广的!”

他顿了顿,看向苏砚和顾晏辰:“我们决定支持你们申报‘中西医结合创新项目’,一旦获批,会给予200万元的专项补贴,用于设备升级和患儿康复治疗。另外,我们还会把你们的案例纳入全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目录,让更多基层中医馆受益。”

“真的吗?太谢谢您了!”苏砚激动得声音发颤,顾晏辰也握紧了拳头——有了这笔补贴,不仅能升级AI设备,还能免费给辐射患儿做康复治疗,母亲的冤案翻案,又多了一份官方助力。

旁边的摄像机一直在拍摄,工作人员还采访了正在复诊的患者:“以前去大医院扎针,要排队半天,还总担心穴位不准,现在在这儿,用机器定位,又快又好,苏医生还不收贵钱!”患者的话让李处长更坚定了支持的决心:“基层医疗就需要这样的创新,既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又传承了传统中医,你们做得好!”

调研持续到中午,李处长临走前,特意把苏砚拉到一边:“关于康泰路由器辐射的事,我们也会和市场监管部门对接,后续会开展专项调查,你们收集的患儿记录和设备检测数据,都是重要证据,一定要保管好。”苏砚点头答应,心里清楚——有了卫健委的关注,顾母和康泰的罪行,再也藏不住了。

送走李处长后,中医馆里的患者都围过来道喜,有人说“苏医生终于熬出头了”,有人说“以后孩子看病更放心了”。顾晏辰看着苏砚笑得灿烂的样子,悄悄走到门外,掏出手机——他想给赵警官发个消息,告诉对方卫健委调研的事,却发现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陌生短信:“顾母知道调研的事了,她在康泰工厂藏了东西,让你别多管闲事。”

短信没有署名,发件人号码也是虚拟号。顾晏辰攥紧手机,心里一沉——顾母果然还在盯着,康泰工厂里藏的东西,说不定就是销毁辐射数据的证据。他回头看向中医馆里的苏砚,她正给患儿贴耳穴,脸上满是温柔,他默默握紧拳头:不管康泰工厂藏着什么危险,他都要去查,绝不能让顾母再毁了这来之不易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