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陆氏集团总部大楼,林微光有一种奇异的疏离感。这里的一切依旧冰冷、高效、秩序井然,与中东那充满风沙、激情与不确定性的战场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的不是沙土与香料,而是消毒水、咖啡因与无形的权力压力。
她的临时办公室被安排在项目组所在的楼层,窗外是熟悉的城市钢铁森林。桌上已经堆满了周景明提前准备好的、关于董事会成员背景、过往提问风格、以及可能关注焦点的分析资料,详尽得令人咋舌。显然,陆时砚授意了最高级别的信息支持。
韩峥没有跟她一起回来,他留在中东坐镇,确保项目在汇报期间不出任何纰漏。林微光知道,这是陆时砚的安排,让她独自面对董事会的风雨,既是考验,也是锤炼。
她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几乎不眠不休地准备汇报材料。这不仅仅是一次进度汇报,更是一次扞卫,一次向陆氏最高权力层证明她林微光、以及她所代表的这个高风险文化项目价值的战斗。她必须将中东那片土地的复杂性、项目的战略意义、以及她已经克服和正在应对的挑战,清晰、有力、且极具说服力地呈现出来。
她反复修改PPT,打磨每一句措辞,预判每一个可能刁钻的问题。疲惫到极致时,她会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想起陆时砚在迪拜那句“保护好自己”,想起他指尖那转瞬即逝的触碰,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复杂的力量,支撑着她继续下去。
汇报前一天深夜,周景明送来一个密封的档案袋。“林小姐,这是陆总吩咐,在您汇报前需要阅知的补充信息。”
林微光打开档案袋,里面只有一页纸。上面是手写的、凌厉熟悉的字迹,列出了三位董事的名字,以及简短的备注:
「赵董,中短期ROI(投资回报率),可用能源基金及旅游衍生收益数据切入。」
「钱董,关注政策风险,强调项目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目标契合度,已获底层支持。」
「孙董,技术与文化平衡,重点阐述考古发现融入设计与本土叙事部分。」
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是精准地指出了三位关键人物的命门和应对策略。这分明是陆时砚的亲笔!他再次在她最关键的时刻,递来了最致命的武器。
林微光握着那张薄薄的纸,指尖微微颤抖。他明明远在千里之外,却对董事会内部的派系和偏好洞若观火。这份情报,价值连城。
她将这张纸上的内容牢牢刻在心里,然后将其放入碎纸机。有些帮助,只能存在于阴影之中。
第二天,陆氏集团顶层董事会会议室。巨大的椭圆形红木桌旁,坐着十数位掌控着庞大商业帝国的男男女女,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个个气场强大,眼神锐利。空气凝滞得能拧出水来。陆承宗坐在主位,面无表情,不怒自威。沈清音作为基金会代表列席,坐在稍远的位置,神色平静。陆时砚坐在陆承宗右手边第一个位置,穿着深黑色西装,面容冷峻,自她进来后,未曾看她一眼。
林微光穿着沈清音提前为她准备的一套剪裁极佳的藏蓝色西装套裙,长发一丝不苟地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她站在演示屏前,能感觉到那些如同X光般试图将她从里到外剖析清楚的目光。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汇报。
她没有从枯燥的数据开始,而是首先展示了几张精心挑选的照片——哈立德长老讲述传说时的沉肃面孔,古老市集中流转的光影,那片刚刚发现考古遗址的沙地,以及在“镜廊”落成典礼上人们沉浸在光影中的惊叹瞬间。
“各位董事,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向大家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建筑项目的数据和进度,”她的声音清晰而稳定,带着一种经过沙海淬炼过的陈静力量,“我想向大家呈现的,是一个关于文化对话、土地记忆与未来可能性的故事。”
她巧妙地将项目的商业价值(能源基金、旅游收益、品牌提升)与文化价值、战略意义(深耕中东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编织在一起。她详细阐述了如何化解部落土地争议,将危机转化为“文化共生”的机遇;她展示了如何应对供应链攻击和苏氏的暗中破坏,强调了团队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执行力;她重点介绍了将考古发现融入设计的巧妙构思,使其成为项目独一无二的文化深度标签。
当那位注重短期ROI的赵董质疑项目回报周期时,林微光立刻调出与欧洲能源基金谈判的最新进展和预期收益模型,数据扎实,逻辑清晰;当关注政策风险的钱董提出疑问时,她展示了与当地部落的牢固协议以及与政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契合文件;当追求技术与文化平衡的孙董发问时,她深入讲解了参数化设计如何转译传统纹样,以及光影叙事如何承载地方情感,专业度令在座不少技术背景出身的董事微微颔首。
她的汇报,有温度,有深度,更有硬核的数据和策略支撑。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庇护的年轻设计师,而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在复杂环境中开疆拓土的将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