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掠食者在星网无形的利刃下无声湮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在“归零者”那冰冷意识中激起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随即便被更庞大的运算逻辑吞没。对那个高维存在而言,这或许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试探性攻击失利,一次需要被记录和优化的战术参数。但对星火联盟而言,这场兵不血刃的胜利,却如同刺破漫长寒夜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一条以规则对抗规则,以秩序挑战秩序的道路。
胜利的余波尚未平息,“希望之光”号舰桥内已进入了一种更高强度的运转状态。没有欢呼,没有庆祝,只有一种沉淀下来的、混合着谨慎乐观与紧迫感的专注。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在主屏幕上汇聚成不断刷新的星图与参数表。梁熠与林雪的融合意识如同网络的绝对核心,冷静地处理着海量信息,评估着刚才的战斗数据,优化着网络的每一个细节。
“规则之刃能量利用率提升百分之七点三,凝聚速度加快零点零五秒。对同类型目标毁灭效率预估提升至百分之九十八点五。”陈骏的声音带着技术狂人特有的兴奋,语速极快,“敌方单位核心逻辑节点崩溃模式与我们的理论模型吻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七!这证明我们对‘归零者’底层规则架构的逆向工程是正确的!”
灰隼站在战术星图前,目光锐利如鹰隼,手指在虚拟界面上快速划动,标记出数个关键坐标。“防御反击成功,证明我们有了初步的自保之力。但被动防御终是下策。根据梁熠指挥官的感知,归零者的主力如同阴影中的巨兽,随时可能扑来。我们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喘息时间,将战略纵深向外推进。”
他的提议,正是“星网扩张”计划的核心思想。将格利泽星系打造成铁桶固然重要,但若始终龟缩一隅,无异于坐以待毙。必须将眼睛和触角伸出去,在敌人到来之前发现它们,在远离家园的地方建立缓冲区和预警阵地。
“目标区域筛选完成。”导航官报告,“优先选择三个位于星系外沿、具有战略价值的引力平衡点。这些区域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且位于几条可能的超空间航道交汇处,适合建立长期哨站。”
“工程方案同步生成。”工业部门负责人接口,“基于‘逆熵共振’网络,我们可以采用‘规则编织’技术,直接利用虚空中的物质和能量,‘生长’出哨站结构,无需大规模运输建材,建设速度和隐蔽性将远超传统方式。”
“批准执行。”梁熠的意念简洁而有力,“启动‘锋芒’协议。第一阶段:哨站雏形构建。”
命令下达,整个联盟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高效运转起来。这一次,不再是仓促的防御,而是有条不紊的主动出击。
在距离格利泽星系数亿公里外的第一个目标点——一片看似空无一物的虚空,逆熵共振网络的能量开始以极高的精度汇聚。这不是蛮力的轰击,而是如同最顶级的微雕艺术家,用无形的刻刀在空间的基底上作画。肉眼不可见的规则弦被拨动、引导、重新编织。虚空中稀薄的氢原子、星际尘埃,乃至更基础的量子泡沫,在一种超越常规物理的力量作用下,开始遵循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数学规律进行自组织。
起初,只是一点微光,如同宇宙背景辐射中一个不起眼的涨落。但很快,这点微光迅速扩大、延展,勾勒出复杂的几何轮廓。物质从虚无中被“召唤”出来,能量从时空结构中被提取、转化。一座通体由流转着幽蓝色光泽的“逆熵合金”构成的小型空间站,如同加速播放的植物生长记录片,从无到有,从虚幻到真实,在短短数个小时内,便赫然成型!它没有焊接痕迹,没有拼接接口,整体浑然天成,仿佛本就是这片虚空自然孕育的结晶。哨站表面能量纹路明灭,与远在格利泽的星网主节点遥相呼应。
“一号哨站‘了望塔’,结构稳定性百分之百,能量回路畅通,规则锚定完成!”工程频道传来确认信号。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外两处选定的引力平衡点,也上演着同样的奇迹。“哨站‘前驱’,哨站‘坚盾’,同步构建完成!”
三座前哨站,如同三颗钉子,牢牢楔入了格利泽星系的外围防御圈。它们不仅是眼睛和耳朵,更是星网力量的延伸节点。一旦建成,星网的感知范围、反应速度和规则控制力都将得到指数级提升。更重要的是,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逆熵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归零”力量的侵蚀,为未来的远征舰队提供补给和庇护。
然而,联盟的锋芒所向,终究是触及了“归零者”默许的边界。
就在三座哨站完成初步激活,开始向深空释放扫描波束的瞬间,异变陡生!
并非来自遥远的深空标记源,而是来自……更近的地方!来自那些被联盟初步修复、但尚未被星网完全覆盖的、规则结构依旧脆弱的边缘星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