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奇袭”的成功,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星火联盟的每一个角落。潜航舱“探针一号”的牺牲没有白费,它带回来的数据碎片,经过陈骏团队不眠不休的解析,拼凑出了一幅令人震撼且不安的图景。“归零者”并非一个简单的、游荡在宇宙中的清道夫程序,它的背后,连接着一个庞大、古老、且结构精密的超维信息网络。这个网络的节点遍布已知宇宙的各个角落,如同一个无形的神经系统,监控并维持着某种绝对的“秩序”。而更关键的是,通过对被“自指悖论”扰乱的局部节点进行逆向追踪,梁熠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的信息回流坐标——一个仿佛是整个网络“心跳”起源的源头。
这个坐标,指向一片连“播种者”古老星图都标记为“绝对虚无区”的深空。那里,根据所有常规探测手段,空无一物,连暗物质密度都趋近于零,是真正意义上的宇宙空洞。然而,在规则层面,那里却是一个巨大的、不断散发着冰冷秩序波纹的“信息奇点”。仿佛整个“归零者”网络,都源自那个点,如同蛛网的中心。
“溯源之心”计划,在最高决策层近乎一致的决绝中,被提上日程。这不再是试探性的奇袭,而是直捣黄龙的斩首行动!目标:抵达那个坐标,直面“归零者”可能的“心脏”或“控制中枢”,寻找其终极弱点,甚至……尝试从根本上瓦解其存在基础!
风险是显而易见的。那可能是“归零者”防御最森严的禁区,是真正的龙潭虎穴。一旦行动失败,不仅参与行动的精英将全军覆没,更可能彻底激怒“归零者”,招致其对格利泽星系的瞬间毁灭性打击。但坐以待毙,同样是死路一条。唯一的生机,就在于主动出击,在“归零者”从“悖论炸弹”的干扰中完全恢复并发动更猛烈报复之前,找到制胜的关键。
行动的载体,不再是单一的潜航舱。基于对“规则奇袭”数据的消化和“逆熵共振”网络的进一步深化,一艘代号“破晓之心”的专用舰船被紧急改造出来。它融合了“播种者”方舟最顶级的超空间引擎技术、人类工程学的适应性设计、以及盖亚生命能量编织的“活性护盾”。其核心,是一个小型的、但功率更强的“逆熵共振发生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创造稳定的、对抗“归零”规则的“秩序绿洲”。更重要的是,它搭载了基于“自指悖论”升级而来的、“逻辑崩解矩阵”的试验型武器系统。
行动的成员,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梁熠亲自领队,他的意识是导航和对抗规则层面威胁的核心。林雪虽然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但她的意识与盖亚网络的深度连接,是维持舰船生命护盾和提供“存在锚点”不可或缺的力量。灰隼挑选了最顶尖的陆战队员和飞行员,负责应对可能存在的实体威胁和舰船操作。陈骏则带领一个精干的技术小组,负责实时分析环境数据、操作“逻辑崩解矩阵”以及尝试破解可能遇到的信息屏障。
这是一次赌上文明命运的远征。
“破晓之心”号静静地悬浮在格利泽星系最外围的跳跃点,流线型的舰体在星光下闪烁着幽蓝色的光泽,表面流动的能量纹路如同呼吸般明灭。舰桥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每个人都穿着特制的、能够一定程度上隔绝规则层面干扰的作战服,面色肃穆。
“最终系统自检完成,所有参数正常。”陈骏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紧张。
“航线已锁定,逆熵护盾最大功率待机。”舰长,一位经验丰富的播种者苏醒者,沉稳地汇报。
“外部环境监测,无异常……但‘归零者’网络背景波动出现周期性低谷,可能是最佳潜入窗口。”负责传感器的军官补充道。
梁熠站在舰桥中央,目光扫过每一张坚毅的脸庞,最后与林雪的目光交汇。无需言语,彼此的决意已然相通。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启动引擎,‘破晓之心’,出发!”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空间被极度压缩、扭曲时发出的低沉嗡鸣。“破晓之心”号舰首前方,虚空如同被无形之手撕裂,展开一个不断旋转的、由复杂几何光纹构成的超空间通道。舰身化作一道流光,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瞬间消失在常规宇宙的视野里。
超空间航行不再是之前那种混沌的信息洪流冲击。在梁熠的精确引导和“逆熵共振发生器”的庇护下,舰船仿佛航行在一条由秩序之力强行开辟出的、相对稳定的“隧道”中。舷窗外不再是光怪陆离的乱流,而是如同透过毛玻璃观看的、不断变幻的宇宙底层代码景观。时而可见巨大的、如同晶体般规则的信息结构体缓缓飘过,时而又有冰冷的、如同血管般搏动的能量流在远处蜿蜒。这是规则层面的风景,美丽而致命。
航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数次遭遇了强大的规则乱流和疑似“归零者”网络巡逻节点的扫描,都被梁熠凭借高超的规则驾驭能力和“逆熵护盾”的韧性险险避开。有一次,甚至与一个庞大的、如同水母般的半透明规则实体擦肩而过,那实体散发出令人心智冻结的绝对秩序感,让所有人冷汗直流,所幸它似乎并未将“破晓之心”识别为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