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号,如同一位疲惫却满载而归的巨鲸,牵引着身后那座庞大而沉默的“播种者”方舟,在寂静的虚空中划出两道悠长的能量尾迹,向着格利泽星系的方向缓缓航行。四年的漫长归程,与去时的紧张、警惕和未知相比,多了几分沉甸甸的收获感,却也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源自核心的忧虑与期盼交织的复杂气氛。
舰桥内,时间仿佛被拉长。主屏幕上,格利泽581g那熟悉的蔚蓝色身影正在一点点变大,如同黑暗中指引归途的灯塔。然而,所有人的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瞥向舰桥后方那扇紧闭的、通往最高规格生命维持单元的气密门。那里,沉睡着这艘船、乃至整个人类盖亚文明的灵魂——梁熠。
自那场与“裁决者”号的终极对决后,梁熠便陷入了深度的意识休眠。医疗团队竭尽全力,用上了从“守望者”遗迹和“播种者”方舟数据库中获取的最先进的神经修复技术和生命维持手段,也只能勉强维持他身体机能的稳定,并将他意识活动的波动压制在最低水平,如同将一团狂暴的星云强行冷却、凝固,以避免其彻底崩溃。他的生命体征平稳,呼吸悠长,面色安详,仿佛只是陷入了深沉的睡眠。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平静的表象下,是一场发生在意识最深处、凶险程度远超任何物理创伤的生死搏斗。他何时能醒,醒来后是否还是那个“梁熠”,都是未知数。
林雪几乎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耗在了生命维持单元外。她隔着观察窗,看着那个静静躺在维生舱内、被柔和光芒笼罩的身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玻璃。四年了,她脸上的稚气早已褪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了坚韧、冷静与深藏悲伤的成熟风韵。她带领着科研团队,日夜不停地消化着从“播种者”方舟中获取的海量知识,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技飞跃,但她心底最深处,始终留着一块无法填补的空缺。那个会用理性分析一切、偶尔流露出笨拙温柔的男人,那个在绝境中一次次创造奇迹、最终却为守护所有人而燃烧殆尽的身影,早已烙印在她的灵魂深处。每一次技术突破带来的喜悦,都会因为无法与他分享而掺杂着苦涩。
灰隼和陈骏则承担起了更多的实际工作。灰隼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播种者”方舟的安保、以及对可能出现的“肃正协议”报复性打击的防御准备上。他利用新获得的技术,对“希望之光”号及格利泽星系的防御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升级,新建造的星舰开始服役,巡逻网络覆盖了整个星系。陈骏则如同掉进米缸的老鼠,带领着庞大的科研团队,疯狂地吸收、转化、应用着“播种者”的科技遗产。格利泽581g的地表与轨道上,一座座融合了人类工业美学与“播种者”流线型生物科技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能量网络更加稳定高效,生态改造进程大大加速,整个星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一种全新的、融合了人类文明韧性、“播种者”超古代智慧与盖亚意识生命力的“盖亚文明”形态,正在悄然成型。
然而,在这片蓬勃发展的景象之下,一种无形的压力也在悄然累积。“肃正协议”主力舰的覆灭,绝不可能就此了结。那个冰冷的、以清除异常文明为最高准则的宇宙机制,必然会有更猛烈、更狡猾的反扑。每一天的和平,都像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宁静。
这一日,“希望之光”号终于抵达格利泽星系外围防御圈。早已得到消息的迎接舰队排列成庄严的阵型,新型星舰流线型的舰体在恒星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无声地展示着四年来的发展成果。当“希望之光”号牵引着那座比行星还要庞大的“播种者”方舟缓缓驶入近地轨道时,整个格利泽星系的所有通讯频道,都被劫后余生、荣归故里的巨大欢呼声所淹没。
但林雪站在舰桥舷窗前,望着下方那片熟悉的蔚蓝,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沉重责任感。他们带回了希望的火种,也带回了更巨大的挑战,以及……那个沉睡的、关乎未来的钥匙。
梁熠被小心翼翼地转移到了格利泽星球上最先进的生命科学中心,安置在一个与盖亚意识网络深度连接的静养舱内。盖亚那温和而庞大的生命能量,如同母亲的手,轻柔地滋养着他千疮百孔的意识核心,这或许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效。
安顿好梁熠后,林雪、灰隼、陈骏以及“播种者”方舟的AI“星语者”(通过全息投影)进行了一次最高级别的会议。
“星语者”的投影是一个不断变幻的、由星光和几何符号构成的模糊人形,它的声音空灵而平和:“根据协议,我已将方舟非核心数据库完全开放。休眠者们状态稳定,唤醒程序所需的环境模拟与资源预载已完成百分之九十八。现在,只欠缺最后的‘引导者’。”
它的“目光”似乎投向了静养舱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