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接连几日,李沐白果然称病闭门不出,谢绝一切访客。暗地里,姜玖璃的密信已通过暗使送至谢翎手中。谢翎得信,立刻寻机向太子姜弘毅进言,言语间透出赵康在江南贪墨横行、已引发民怨,若再不加以约束,恐被成王抓住把柄,殃及东宫。太子本就因水患之事焦头烂额,听闻此言,对赵康更是催逼甚紧。
赵康这边,杀人灭口一计不成,反惹得李沐白这边戒备森严,如同铁桶。眼见太子催促日急,他如坐针毡,只得硬着头皮,率领一众地方官员,亲自到李沐白临时官邸门前,摆出极低的姿态,恳请李大人赏光赴宴,名为“接风洗尘,商议治水大计”。
姜玖璃听闻,黛眉微蹙,对李沐白道:“宴无好宴,只怕是鸿门宴。我与你同去。”
李沐白看着她眼中的担忧,心头一暖,却执意摇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语气温和却坚定:“不必。赵康如今已是惊弓之鸟,众目睽睽之下,他不敢对我这钦差如何。你安心在此等候,相信我,可以应付。”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狐狸般的狡黠,“我也准备了好戏一出。”
阿哲和陆八还是不放心,一同前往,以作护卫。
马车行至赵府,未及停稳,便见赵康率领大小官员早已躬身等候在门口,态度谦卑至极,与之前的倨傲判若两人。府内更是张灯结彩,珍馐美馔,极尽奢华。
席间,丝竹管弦,觥筹交错。官员们轮番上前敬酒,言辞谄媚,试图探听李沐白的口风与底线。
李沐白来者不拒,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浅笑,绝口不提公务,只与赵康等人闲话风月,品评诗词,俨然一副沉醉于声色、不通世务的文人模样,让赵康等人心中稍定,以为他或许只是虚张声势,或可利诱。
酒过三巡,众人心神渐懈。李沐白执起玉箸,似是无意地点了点盘中精致的鱼脍,目光落在赵康脸上,语气依旧慵懒,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江南水患,百姓失家离散,食不果腹,赵大人这的江鱼倒是肥美,只是……不知赵大人名下那几艘以‘运载赈灾粮’为名离港的漕船,如今泊在何处避风头呢?听说……船上装的并非米粮,而是……啧啧,”他话音刻意一顿,欣赏着赵康瞬间僵硬的笑容和额角渗出的冷汗,又慢悠悠地转向旁边一位面色已经开始发白的官员,“还有王通判,听闻令郎在黎昭城豪赌,欠下了三万两银子的巨债?不知这亏空,是从何处弥补的?若是让御史台的诸位大人知晓,恐怕……”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精准地敲打在每个人最脆弱的神经上。他比这些贪官更懂他们的软肋、恐惧和那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一番连敲带打,恩威并施,既展示了手中掌握的证据,又留下了“可以商量”的余地。
不过一夜之间,风向骤变。那些原本还想阳奉阴违、甚至暗中给李沐白使绊子的官员,纷纷“主动”献出巨额银钱,美其名曰“乐捐”,以求破财消灾,保命保官。
李沐白照单全收,却将这些钱全部纳入赈灾公账,并由双方官员共同选派人员管理,每一笔支出都张榜公布,干净透明,让人无话可说。
赵康见他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如同一块啃不动的铁板,心中又恨又惧。他一方面紧急推出王通判作为替罪羊,希望能平息李沐白的怒火;另一方面,连夜修书送往东宫,恳求太子看在乳母的情分上,务必保全他。
与此同时,谢翎在京城不断向太子施压,陈明利害:“殿下,赵康贪得无厌,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如今证据确凿,民怨沸腾,若再姑息,成王必定借机发难,将火烧到东宫!为大局计,舍弃一赵康,可保东宫无恙!”太子姜弘毅权衡再三,虽有不忍,但眼看火势即将蔓延到自己身上,终究还是狠下心来,默许了舍弃赵康这枚棋子。
收到谢翎传来的确切消息,姜玖璃心中大定,对李沐白道:“黎昭城已无碍,你可放手施为。”
赵康见太子那边迟迟没有回护的明确指示,心中已知不妙,迫于压力,不得不放出一部分权力,配合李沐白的调查。李沐白顺势而为,迅速拿到了王通判等人贪墨河工银两的铁证。
不过三五日,他便以雷霆手段,直接绕开地方官府层层包庇,以钦差名义拿下了督造堤防的一名工部主事和两名协同作恶的州府佐官,其中便包括王通判。
公审之日,校场之上,灾民闻讯而来,围得水泄不通。李沐白高坐堂上,面色如常,眼神却锐利如冰刃,不怒自威。他不与阶下囚犯多费唇舌,直接命随行的“账房”上前,将查出的每一笔亏空、每一处巧立名目的假账,条分缕析,当众高声宣读,证据确凿,字字诛心。
王通判面如土色,犹自不甘,试图抬出太子背景狡辩。李沐白只是微微倾身,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全场:“王大人莫非以为,将侵吞的八千两官银,熔铸成寻常银锭,藏于外室胭脂铺的地窖之中,便能瞒天过海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