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68章 为民书和西非海战

1800年之龙腾四海 第68章 为民书和西非海战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19

北半球的冬,是南半球的夏南半球,巴黎的寒风夹着雪粒子呼啸,夏日的热风夹杂着海的气息,吹拂在澳洲铁矿港的码头上。

这里曾是荒芜的海角,而如今,随着一船又一船的移民、物资与设备抵达,它正悄然蜕变为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港口城市。

在船厂码头边的一片简陋居民区里,有一栋低矮却整洁的小房子,它是雨儿和她的研究生小组最初落脚的地方。这栋房子原本只住着她和另外四位师生——都是从广州妈祖水手学校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带着知识、理想与一腔热血,远渡重洋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

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建设复仇者级,以及研究如何让这个新兴的自治领,成为未来澳洲发展的核心之一。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两年时间,这些原本安静的小房子,就变得热闹非凡。

广州妈祖水手学校,每年都会选拔最优秀的毕业生,派往铁矿港参与建设与实践。这些年轻人,有的学习造船,有的研究矿物,有的专攻贸易与航海,还有的——是科学方向的女生。

两年前,妈祖水手学校破天荒地开始招收女生,虽然她们主要学习的是科学、数学、地理与资源管理,而不是直接成为水手,但她们带来的新思想、新视角,却如春风一般,吹进了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移民社会。

雨儿她们的研究生小组,原本只有十五人,可现在,加上每年不断涌入的优秀毕业生,小小的房子里,又挤进了四十多人。最后实在住不下了,大家商量后决定:四个人一间房。

条件虽然艰苦,但没人抱怨。因为年轻人的心里都燃烧着一团火,他们是来建设一个未来的澳洲。

1814年年初,在铁矿港生活、工作了一整年的七十名的研究生小组,共同完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议书。

他们给它取了一个朴素却有力的名字:《为民书》。

这份建议书,不是空想,不是空谈,而是这七十人用整整一年的时间,走遍铁矿港与周边矿区、农场、移民村落,与工人、农民、商人、移民家庭深入交流后,总结出的思考与蓝图。

他们把这份《为民书》,郑重地递交给了铁矿港管理中心。而负责接收与审阅这份建议书的,正是铁矿港的副总督——李海潮。

当李海潮翻开那本厚厚的《为民书》时,起初只是抱着“了解情况”的心态,可没看几页,他的眉头便渐渐舒展,眼中开始闪烁着震惊与思索的光芒。

建议书开篇,便直指问题核心:

第一,一百亩耕地的分配制度不可能持续太久。土地有限,而人口不断增长,必须发展工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真正养活每一个人。“重要的不是土地,而是收入,每个人都能获得满意的收入才是关键点!”

第二,财富的核心是交易,而海洋运输业,将是未来百年财富的核心。必须建立强大的海权,保护商路,开拓市场,才能让财富流动起来。

第三,澳洲矿产丰富,不应只满足于出口制成品,更应该直接销售铁矿、煤矿、金矿等资源。这样能更快积累财富,改善移民生活,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正向循环,吸引更多人移民澳洲。

李海潮不由得点头:“有见地……这是真正懂得经济循环的人才能写出来的。”

他继续往下翻:

第四,根据各地汇报,澳洲可承载至少一亿人口。应开放全世界移民,迅速扩大人口规模,增强国力。特别是妈祖军自治领,可作为移民政策与资源开发的实验地。

李海潮合上书页片刻,又重新打开:

第五,教育是根基。从三年免费教育开始,让所有孩子识字。设立七大专业技术学校——钢铁、蒸汽机、造船、纺织、军械、农业、牧业。小学三年,技术学校三年,但技术学习必须与工厂实践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第六,发展交通。以海运为主干,公路与铁路为分支,把内陆与沿海连接起来,把城市与乡村、华人聚居点与原住民村落连接起来,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血脉网络。

第七,在条件允许时,可出口船只与铁路设备,尤其是面向南美洲的利马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他们缺乏工业,但有银矿、铜矿和海运需求,这是我们的机会。

第八,税制必须简化,立法封顶税率,税权是民权之根本,绝不可动摇。

李海潮缓缓合上《为民书》,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远处,铁矿港的船坞里,几艘新船正在建造;港口边,一队队移民正背着行囊走下码头;街道上,孩子们跟着老师念书识字,工人们在矿场与工厂间穿梭不息。

他明白——

这不仅仅是一份建议书。

这是一份蓝图,一份梦想,一份属于未来的宣言。

那天晚上,李海潮亲自去雨儿与她的小组,还有参与撰写《为民书》的主要师生代表。他看着他们——这些平均年龄不到十八岁的年轻人,眼里满是坚定与热忱。

“你们写的这些东西,我看了很久。”他缓缓说道,“有些想法,大胆得让我吃惊;有些规划,深远得让我敬佩。”

陈砚秋微微一笑:“副总督,我们只是……把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写了下来。”

“不。”李海潮摇头,“你们写下的,是澳洲的未来。”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港口的灯火,坚定地说道:

“我会把这份《为民书》,呈递给总督,呈递给自治领最高会议,以及兰芳议会。但更重要的是,自治领有自决权我会让它,先在铁矿港,变成现实。”

窗外,夏日的风吹拂过李海潮的面庞,海浪拍打着码头,潮起潮落,远处,一艘刚刚建成的货轮正拉响汽笛,缓缓驶向远方。

问题来了,总督在那哪里?

1814年2月初,牛野正在非洲西海岸,靠近安哥拉以西的位置。

可此时,第二舰队正在向南撤退,他们屁股后面跟着杀气腾腾的六十艘英国战舰,其中有六条是三级战列舰。

原因。。。很简单,他们试着抢上风位,又对射了两轮,才突然发现,英国佬居然开始装备蒸汽机和线膛炮了!对方的六条战列舰居然全都是蒸汽机和线膛炮,这下第二舰队有点头大!

这个时候,蒸汽机英国的水平还是高一些的。而且他们还在兰芳的坤甸港获得了一条飞剪船的全部资料,英国人学会了螺旋桨。现在这些英国佬的战列舰,居然跑的比他们的战列舰还要快一点点。

但是,英国其他的战舰还没有安装蒸汽机,害怕受到围攻,这导致对方不敢全速追赶。

某种程度,牛野非常敬佩英国人,这个国家在海军事业上的投入,远超任何帝国。

第二舰队能打吗?当然能打!

可这样的炮战,双方都必然会伤亡惨重!

现在第二舰队在撤退,一群人在琢磨,怎么能够阴了这些英国战舰,而且还不用死太多人!

姚大人已经发现,对方战舰的前方水线部分居然有一个钢铁做的分水盾?

这等于把船头的水线部分,用钢铁先前延伸了两米,英国人居然把防水雷的东西也搞出来了?

姚大人站在船头大骂:“垃圾,一看就没有镀锌,这玩意两年就变废铁!”

牛野幽幽道:“我们先要活过两年!”

郑一嫂倒是提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既然研发了防水雷钢盾,那他们是不是也有水雷?”

牛野和姚大人对视了一眼,意思很明显,没有才奇怪了!

郑一嫂已经明白了,“所以,我们以后追击要非常小心,他们也可能有水雷。”

这绝对是一个好的建议,但现在好像不是他们追击,而是被追击啊!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最多退到开普敦!再往后,一旦绕过好望角,就是我们的大印度洋经济区了。英国佬这六条战列舰只要开到任何一个港口的外海,都不用开炮,现在投靠我们的当地政府会立马跪下!”,姚大人指着地图上的好望角位置说道。

牛野突然问了一个奇葩的问题,“我们有多少备用蒸汽机?”

“你要那玩意做什么?”,姚大人总是屁话特别多。

郑一嫂行动力飞快,她识字,所以拿出一个本子,翻了两页,说道:“出发时,共备有十五套小型蒸汽机,以备万一,可以临时替补使用。现在,已经用了两台,还有十三台!”

“你要做什么?”,姚大人就一直就是个好奇宝宝,嘴不会停。

“做什么?”,牛野嘿嘿的笑,感觉特别阴险。

“老子要做人工智能鱼雷!”,牛野说道。

郑一嫂和姚大人脑袋全是小星星,同时问道:“人工。。。智能。。。那是什么?”,“鱼雷。。。是什么?”

牛野嘿嘿笑,“等我琢磨清楚,画个图给你们看看,绝对大杀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现在所有人都习惯了,这货有妈祖保佑,什么怪思路都有,是一个奇异的人类!或者说,非普通人类!简称。。。非人类!

这往南,第二舰队和英国佬,每天都用船尾炮和船头炮相互对轰,牛野只有一个目的,不能让英国佬跑的太快!

要让他们知道,有一个大舰队,一直在他们旁边,每天都要来打个招呼!

英国人也头疼,追吧,怕孤军深入。不追吧,这群恶心的苍蝇每天都来骚扰他们,整个舰队的速度慢了一半不止!

而牛野也拿出了他的神作,所谓的人工智能鱼雷!

姚大人一看,就骂道:“切!就是一条细长的小艇,后面装了一台蒸汽机。”

郑一嫂也说:“没看出什么人工,智能和鱼雷!”

牛野掏出一根烟杆,装入在印度购买的烟丝,用煤油打火机点燃,想吐出一个烟圈,可吐出来的就像一个屁。

“你们懂什么?仔细看船头”,他提醒道。

于是,郑一嫂先发现了,“船头破浪首的水线下面有一坨黑的,有些像撞角,好像有些黑刺”

“你不会想用六米长的小船,去撞战列舰吧?你在胡搞吧!”,姚大人觉得这就是作孽。

牛野点了点,那一坨黑的,“一百公斤火药!”

这下两个海佬都明白了,这是要把一百公斤黑火药,钉进战列舰的侧舷!因为前面的破浪首有钢盾,只能钉侧面。

郑一嫂觉得这威力确实够了,“这等于是五个水雷捆在一起炸,炸上去,会是一个很大的洞!”

姚耀祖疑惑的看向牛野,“一百公斤火药?你这么搞,我们的船员不是也死定了吗?”

“我估摸着,隔一百米跳水,应该不会死吧?”,牛野有点点心虚,他只是估摸,并不确定。

郑一嫂倒是有经验,“知道红旗帮的火攻船吗?”

两个男人都点头。

郑一嫂继续说道:“火攻船的船员,点燃小船以后,不是自己游回大船的。他们身上都拖着一根浮筒细绳,最远能拉长到千米,然后由大船上的人给拖回来的。”

这绝对是一个好点子,可以用。

现在,姚大人问了,“鱼雷,我大概清楚了,船就是鱼,前面顶着一个雷!可人工智能是什么?”

“一个人,开着工业制造的蒸汽机,人肯定有脑子,有能力,所以这就是人工智能!”,牛野再次吐出一个烟屁。

郑一嫂和姚大人同时给了牛野一个白眼,按照他的说法,哪个不是人工智能了?

郑一嫂还有问题,“这船没有帆,能有多快?”

“我不知道!”,牛野毫不惭愧,“试一试就知道了!”

于是,木工倒霉了,在战列舰上动手,用备用木料做一条六米长,一米宽细长的快艇。装上一台蒸汽发动机,就跟着舰队跑起来。这小玩意居然能跑出7节的速度,大约是13公里每小时。

“唉!它追不上蒸汽战列舰!”,郑一娘叹息道,她其实觉得这是个好东西,可惜追不上战列舰。

牛野问姚耀祖,“你怎么看?”

姚耀祖此时的眼睛发光,他只说了两个字:“夜战!”

然后,身边另外两个人,眼睛也亮了!

是的,这个年代,夜晚会停航,或者极慢速度航行,那时候,就是这小东西的菜!

可姚耀祖也有问题,“就是蒸汽机这玩意太吵了,隔着两里地就在喊,我来了,我来了。估计会被炮轰死!”

于是,非人类的牛野开始放大招了,这货先是把排气管给改到船尾的海水里,然后给蒸汽机的底座垫上软木垫子,最后还做了一个竹筐把发动机罩起来,竹筐外面捆了一圈棉被,再去捆上防水帆布。

众人闭上眼睛听,在海浪的背景音里,三百米左右才能听到声音。

“7节速度,跑过300米,需要83秒,最多轰击一轮,看命了?”,牛野最后总结。

可郑一嫂却非常非常有经验,“我们的火攻船是黑色的,这样看见的距离会很短。把它盖上黑色的油布,我估计就算听到声音,也要到百米以内才能看清楚。”

牛野抽烟的手停了一下,“海洋迷彩?”

这又是一个新词汇,“啥是海洋迷彩?”,另外两个人同时问。

“夜晚的海面,是什么颜色?”

这问题对于两个海佬,不是问题,“深蓝和黑”。

牛野说道:“那就搞成颜色,把深蓝色和黑色混起来,拼起来的颜色就是迷彩”

“到哪里去搞深蓝色?”,姚耀祖问道。

可他发现,另外两个人好像盯着他看。

他看了看自己,于是猛地一拍脑壳,“我们的海军服,就他娘是深蓝的!”

于是,这一天傍晚,一群人搞测试,姚耀祖的衣服和裤子都不见了,穿着背心和短裤蹲在那里画圈圈。

水兵把衣服撕烂,撕裂成条状,然后粗糙的缝合在黑色的桐油布上,还别说真的有点味道了。

结果,夜晚的测试简直绝了。

你大约在三百米能听见,但是要仔细听,可就算你听见,也看不见!

这一天半月,你必须死命盯着,要到一百米以内,你才能看见一个模糊的影子。

可七节的速度,跨越100米,只需要28秒,但其实没有二十八秒的反应时间,因为只需要十五秒,这小东西就到船舷最下方的死角,此时最底层的大炮也完全没有射击角度了!

反正今天夜里,所有的水兵全部就位,就在牛野他们眼前,明明知道就在右侧过来,全都假装全部都已经装好炮弹,可就是没有一个炮位能真的秒上。

问过才知道,其实炮机朝下射击的可调角度很小,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短短五秒,要调节两个角度,他们完全来不及!

接着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这群英国舰队,在西非海岸的一个港口停泊,他们可能需要补给物资。

夜晚,英军有五条海船在外海巡逻,船上有灯,结果妈祖军的十一条蒸汽小快艇隔着他们五百米就这么大大方方的开进去了。

再后来,一条快艇盖着迷彩油布,关掉发动机,就漂浮在港外,十条快艇拖着十根浮筒绳索,就直接开进了港口里。

这一夜,绝对是载入人类历史的经典战术,十声巨大的爆炸,将整个港口都震动了。

反正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六条战列舰全部倾斜在码头上,全部都嗝屁了!

然后。。。英国佬在拼命抢救战列舰。

然后,四艘妈祖军的战列舰来了。。。他们将海港堵的死死的,线膛炮开始点名!

港口的出海口只能并排开出五条海船,而外面的海面上,横向摆开的海船有上百条。

冲出海港的英国战舰被上千门排炮集火攻击,恐怖的32磅线膛重炮,成片的发射爆炸弹,在这个西非的小港口外,掀起死亡的火焰风暴。

2月11日,经过四个小时的炮战,英国印度洋远征军彻底消失。

牛野看着龙骨断裂的四条战列舰,悲愤异常,他觉得自己装的一百公斤水下炸药有点过分了!

可姚大人却很高兴,“把这四条船都给老子搬空了,连画都别留下。还有炮,虽然进水了,那可是铜的,回去融了能做船皮啊!唉唉,你叫人去把风帆也给降了,风帆全手工的,老贵了,小心点!”

郑一嫂正在清点英国水兵,把4200人,全部装上海船,运回澳洲开矿三年。

这一战,第二舰队搞到两条战列舰,五艘四级战舰,十艘五级战舰,十五艘武装运输船,简直收获满满。

牛野发现一个问题,他好像必须回去一趟,否则这两艘船底勉强修补的战列舰没有船队保护,而且人员一旦分散到这些海船上,自己的舰队人数又不足,完全不足以发动海上会战。

最后,第一次远征直布罗陀的行动,到此结束,这货为了两条战列舰在四月底回到了加尔各答。

李海看了之后,直接说话了:“牛野啊!咱们。。。”

牛野直接打断,“战列舰免谈,其他您随意!”

李海也怒了,好歹人家是第一舰队好不好!他直接说道:“那我自己造了!”

牛野好奇的看着他,“你他娘,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十万两一条,你从哪里搞钱?”

李海反正豁出去,“加尔各答一半的税金,足够造两条!”

牛野气不打一处出,“那钱都是有计划的!你表瞎搞。”

李海直接来浑的,“要么你给一条,要么老子自己造,你选!”

最后,牛野忍痛割肉,用一条战列舰换了两条飞剪船,把李海乐的简直要在地上打滚子。

牛野此时已经开始大规模订购“人工智能鱼雷”,直接用缴获英**舰的金条,换购了一百台小型发动机和细长船壳。嗯。。。还有火药,油布和军装。

可等到这些全部交货,还需要两个月,反正战列舰大修和改造也需要两个月时间。

这两个月,奇妙的印度生活,开始了。。。牛野在印度吃坏了肚子,直接在军营里躺了十五天。

姚大人和他吃的一模一样,可这货完全冒得问题,隔日就在牛野面前活蹦乱跳,看着就烦。

郑一嫂却提出了一个真正的远征解决方案,正式组建远征运输舰队,专门负责运送俘虏和战舰。

这个舰队就用这次缴获的战舰,修理完毕后直接就地组建。船员从第一舰队调动一批,就地招募一批,从新来的广州学生里再调进来一批。

嗯,牛野同意了,于是第二舰队第一补给舰队正式成立,郑一嫂成为了这支舰队第一位指挥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