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54章 丛林血战

1800年之龙腾四海 第54章 丛林血战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19

事实上,第二舰队的主力早在十天前就已经悄然启程了。这是因为他们在槟城的贸易公司传来了重要的情报,促使他们提前行动。

然而,尽管他们已经提前出发,但要到达坤甸港仍然需要二十五天的时间。在这段漫长的航程中,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走向。

此刻,钢铁号上的气氛异常凝重,牛野和姚耀祖的脸上都写满了严肃。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因为陈阿生手中仅有十条飞剪船,面对一支强大的战列舰编队,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牛野要求舰队再次提速。

“蒸汽机的功率已经推到百分之八十,不能再往上推了”,陆机长说道。

姚耀祖也提醒牛野:“牛野,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战争,而不是一次战斗!这是我们唯一的战列舰,不能没有蒸汽机。”

牛野很着急,他继续说道,“我乘坐快递蒸汽三体船先去兰芳国,阿生需要我。”

姚耀祖一把按住牛野的肩头,“要不我们一起去?”

“不行,舰队需要指挥!”

“你他娘,知道舰队需要指挥,你还要去兰芳国?牛野,真正的战斗在这里,在这里啊!这里赢了,兰芳国就活,这里输了,兰芳国就死!”,姚耀祖喊道。

牛野坐了下来,他轻声说道:“我只想提醒他们,兰芳国要整体向后撤离,一定要向后方撤离,不要和英国人死磕啊!”

姚耀祖说道:“他们会的,他们不是傻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个道理,他们知道!”

牛野此时抬头,对着姚和一群军官说道:“我们错了!”

他猛地站起来,大声说道:“我们他娘的,错了!早就应该和英国佬摊牌,警告他们别碰兰芳,别碰澳洲。可我们一直躲藏,一直隐藏实力,一直以为自己聪明。其实,我们全是傻子!跟这群西方人,早该亮剑,早该轰他娘!早该两支舰队合体,和他们打一场堂堂正正的硬战!”

钢铁号的指挥舱里,众人皆沉默,或许真的错了。

兰芳共和国 · 加里曼丹雨林

雨水顺着巨大的蕨类叶片滴落,汇成细流,沿着盘根错节的树根淌入腐殖土中。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血腥与火药的气味。高大的热带乔木遮蔽了天空,只偶尔透下几束微弱的光线,照亮这片幽暗而致命的战场。

这里,是加里曼丹雨林深处——英国远东舰队登陆部队意图从坤甸港后路包抄兰芳共和国的一处战略丛林地带。而此刻,这片本应属于野兽与昆虫的密林,却成了两个时代、两种战术与两种武器激烈碰撞的修罗场。

“传令各哨,按计划分散隐伏,听号令开火!”

兰芳陆军总长刘铁山伏在一块长满苔藓的巨石后,举起望远镜,紧盯着远处泥泞小道上缓缓行进的一列纵队。

那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一营,约1200人,作为英军远征部队的前锋,他们奉命从坤甸港侧翼登陆,穿越雨林,迂回包抄兰芳守军后方,目标直指兰芳临时首都与后勤中枢。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这片对他们而言不过是“陌生绿色地狱”的丛林,对兰芳陆军来说,却是家园,是猎场,更是埋伏与杀敌的天堂。

刘振铁山手下有整整3000名陆军步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不是欧洲那种排成密集线列、靠齐射与勇气硬拼的旧式军队,而是依托本土丛林作战经验、结合西方军事思想组建起来的新型陆军。

更重要的是——

他们拥有线膛枪,还有线膛炮!

而他们的敌人,依然停留在上一个时代。

英军士兵手持的是标准的褐贝斯滑膛枪(brown bess musket),有效射程不过百米上下,装填繁琐,精度极差,士兵们必须排成密集队形,依靠集体齐射形成压制火力。

而兰芳陆军主力步兵,则普遍装备了国产改进型线膛步枪(Rifled musket),枪管内刻有螺旋膛线,子弹旋转飞行,射程可达200米以上,精度极高,穿透力更强。

更致命的是——

兰芳陆军还配备了四磅与六磅线膛炮,这些火炮可以快速在丛林和山地间移动,同样采用膛线设计,炮弹旋转飞行,不仅射程更远,而且命中精度远超英军所依赖的老式滑膛炮。

当英军的滑膛炮还在努力瞄准一片模糊的林海,试图以大面积轰击逼出敌军时,兰芳的线膛炮已经悄然在千米外的密林高地架设完毕,用爆炸弹精准地轰向英军指挥所与炮兵阵地。

“打!放!”

一声低沉的口令从林间响起,紧接着是一连串精准的枪声。

英军前锋部队刚踏入一处溪流交错的林间谷地,便突然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射击。子弹从树冠层、灌木丛、岩石后飞来,精准地命中士兵胸膛与头部。

他们甚至看不清敌人——只听到子弹呼啸,看到同伴一个个倒下。

兰芳陆军没有选择与英军正面硬拼,而是将3000人分成近百个小队,每队20~50人,以班排为单位,在丛林中灵活穿插、设伏、骚扰、狙杀。

他们熟悉每一条小径、每一处水洼、每一棵倒下的大树可以作为掩体。他们像猎人一样观察、潜行、开火,然后迅速转移,消失在密林深处。

英军指挥官惊恐地发现:他们的敌人不是在打仗,而是在狩猎他们。

“他们仿佛无处不在!”一名英军上尉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排成队列前进,却总在转弯处遭遇伏击;我们试图用齐射压制,却连敌人影子都看不到;我们的炮兵根本找不到目标,而他们的炮弹却总能精准地落在我们头上!”

英军的滑膛炮轰击时,炮弹飞出后弹道不稳,经常偏离目标,甚至有时打进了密林深处却只炸断几根树枝。

而兰芳的四磅与六磅线膛炮,却能从远距离外,以极高的精度轰击英军集结点、炮兵阵地与后勤车队。

一门隐藏在山脊后的六磅线膛炮,在不到半小时内,连续命中英军三处临时营地与一处弹药车,引发连环爆炸,炸死炸伤近百人。

“该死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怪物?”英军前线指挥官怒吼着,却得不到答案。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十天十夜。

英军投入了1200名海军陆战队员、十门六磅滑膛炮与若干轻型迫击炮,试图撕开兰芳陆军的丛林防线,却始终未能突破那片由树影、火光与死亡编织的死亡地带。

而兰芳陆军以不到200人的伤亡代价,成功击毙英军超过400人,伤者近600,俘虏20余人,并迫使英军残部在第三天黄昏仓皇撤退。

这是英国自组建海军陆战队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一种战斗方式:

不是排队枪毙,不是正面冲锋,而是灵活机动、精准狙击、小队作战、依托地形、以弱胜强的全新丛林战争模式。

当英军残兵败将逃回海滩,向远征军指挥官报告这场“诡异的失败”时,那位曾在欧洲战场上屡建奇功的将军沉默良久,最终只喃喃道:

“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他们用的不是我们熟悉的战争方式。”

而在兰芳陆军临时指挥部,刘铁山站在一幅简陋的地图前,看着雨林深处的硝烟渐渐散去,低声对身旁的副官说道:

“这不是胜利,这只是开始。让他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旧时代的军队,已经打不赢新时代的战争。”

远处,丛林依旧幽暗、潮湿、神秘。

但在那层层叠叠的绿叶之下,兰芳的战士们依然潜伏着,注视着,等待下一次出击——

用线膛枪的精准,用线膛炮的火力,用丛林的智慧,用民族的意志,扞卫他们的家园。

坤甸港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灰蓝色的海面上漂浮着细碎的浪沫,几只海鸥在低空盘旋,发出尖锐的鸣叫。港口外不远处,几艘挂着米字旗的小型打捞船正缓缓靠近一片被木栅和浮标围起来的海域——那里,静静地躺着三艘自沉的飞剪风帆舰残骸。

那是兰芳共和国海军在主动弃守海港前夕,为防止港口设施与舰船落入英军之手,而自行凿沉的三艘高速武装炮舰。它们曾肩负着运输与近海防御的任务,是兰芳海军“第二舰队”的一部分。

而此刻,英国远东舰队特别打捞与技术调查组,正小心翼翼地试图从这三艘沉船中,找出兰芳人“神秘战斗力”的蛛丝马迹。

“长官,左侧是普通货舱结构。”一名戴着防水镜的潜水员浮出水面,向停泊在附近的英国海军指挥艇报告。

“继续探查,小心水雷与未爆弹。”英军打捞指挥官约翰·格雷厄姆上尉皱眉下令,他是皇家海军后勤与技术调查部的资深军官,专门负责战利品与敌方装备研究。

几个小时后,在半潜式吊车的牵引下,第三艘飞剪船的左舷船体被缓缓吊出水面,露出了一个被厚重木板与铁皮包裹的舱室结构——它并不属于普通货仓,而更像是某种……改装设备舱。

当工兵们用斧头与撬棍打开那层加固过的盖板后,一股带着海盐与机油味道的潮湿空气扑面而来,紧接着,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里面,是一台完整的蒸汽机。

不是模型,不是零件,而是一台结构完整、似乎还能运转的小型船用蒸汽机,约20马力,带有铜制管道、气缸、活塞与传动轴,虽然已经被海水浸泡多日,但核心部件依然清晰可辨。

“我的上帝……他们居然在船上装了这个?”格雷厄姆上尉喃喃道,“看来传言是真的,他们是蒸汽动力战舰”

就在技术组围着那台蒸汽机啧啧称奇时,另一组潜水员从沉船右舷底部打捞出了一个圆柱形金属构件——它外表乌黑,带有明显的膛线刻痕,一端还残留着烧灼与火药爆炸的痕迹。

“这……这是炮管!”一名炮兵出身的海军陆战队员惊呼,

众人凑近一看,这才发现——

这门线膛炮的尾部,并没有焊接或固定在传统炮架上,而是通过一组复杂的螺栓结构,连接在一个可以旋转与俯仰的独立基座上!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他们将这门炮与旁边打捞出的其他零部件拼合后,赫然发现:

这是一座被拆卸下来的、可移动的“独立炮塔”部件——炮管与炮架是分离的,炮塔本身是一个可以调整角度与方向的独立战斗单元!

“我的天……他们的炮,为什么能打得那么远、那么准?”格雷厄姆上尉瞪大眼睛,声音有些发抖,“我们一直以为是他们的炮手特别厉害,或者是火药配方特殊……可现在看来——”

“他们的炮,根本就不是装在舰体固定炮位上的。”一名技术军官低声说道,“他们是把炮做成了可移动的炮塔,甚至可能实现了某种‘脱离舰体’的独立操作!”

经过数日的研究与拼合,英国技术组终于还原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1. 兰芳人在这三艘飞剪船上,秘密装备了早期形式的“船用蒸汽动力装置”

虽然这些蒸汽机功率不高,但可以推动船只加速。

2.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制作线膛炮和移动式炮架。

炮不再固定死在船体某处,而是可以调整射击角度与高度;

炮管为线膛设计,炮弹旋转飞行,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整套系统可能被集成在一个可移动的基座或装甲箱中,甚至可以临时安装于不同舰船或岸防工事上!

“怪不得他们的炮弹能打到我们根本看不到的位置,而且每次命中都那么精准。”一名皇家海军炮术军官面色凝重,“他们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弹线……这是技术上的代差。”

一条战舰快速带着这些回去巴达维亚。

当这一发现被快速层层上报至英军巴达维亚远东舰队司令部,印度总督府,乃至伦敦海军部时,整个英国海军高层都为之震动。

“他们用的是线膛炮——而且不是装在舰炮上,而是某种可移动的独立装置?”

“他们已经将蒸汽机用于舰船辅助动力?”

“这些兰芳人,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一位海军大臣在秘密会议上沉声道:

“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在装备与技术上遥遥领先东方。但现在看来,在某些领域,他们或许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只是我们从未注意。”

而对于英国人来说,这场从沉船中获得的发现,不再只是一次普通的战利品研究——

它是一次警醒,一次对“技术代差”的重新认知,也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在东方的那个小国——兰芳共和国,他们所面对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顽强抵抗的对手,而是一个正在悄然崛起、拥有自己技术与战术革命的海上力量。

巴达维亚,这座坐落在爪哇岛西北海岸的殖民名城,此刻却被一层凝重的气氛笼罩着。高大的殖民地风格官邸矗立在绿荫与炙热空气之间,墙壁上爬满了热带藤蔓,然而屋内的空气却比窗外的阳光还要灼人。

进攻发起后的第二十五天,英国驻巴达维亚总督,正站在宽大的办公桌前,双手紧握一份刚刚从战地送回的加密报告。他的面色铁青,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不是因为这南洋的湿热,而是因为报告上那触目惊心的一连串战况描述。

报告来自英军远东舰队前线指挥官与登陆部队指挥官的联合汇报,内容简短,却字字如刀:

“……我军三艘战列舰于马六甲海峡遭兰芳共和国海军第二分舰队十艘‘飞剪船’顽强拦截,虽最终突破封锁,但损失惨重,被迫放弃强行突袭坤甸计划……

坤甸港守军依托海岸炮台与飞鹰船残部,迟滞我军行动,拖延达三日之久,为敌军争取了宝贵的防御与撤离时间。

登陆部队于加里曼丹雨林遭遇兰芳陆军主力约三千人,对方装备射程极远的枪和炮,以及某种榴弹,战术灵活,依托丛林伏击,我军伤亡超过五百人,被迫撤退……

更为严重的是,在昆汀港打捞起的三艘兰芳自沉飞剪船中,发现其装备有独立可移动线膛炮塔结构与小型船用蒸汽机装置,技术来源不明,战术思想先进,远超我军对‘东方海军’的认知……”

克劳福德的手微微颤抖着,将报告重读了一遍,每一行字都像烧红的钉子,扎进他的心脏。

“他们不是野蛮人……他们不是落后的土着政权……他们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拥有现代武器与战术思想的国家!”

他猛地抬头,望向窗外远处那片被夕阳染红的海面——那是通往兰芳共和国的海路,也是大英帝国在南海与印度洋的战略命脉所在。

他不仅是英国驻巴达维亚的总督,更是大英帝国在整个荷属东印度与东南亚海域的首席战略协调官。他的职责,不仅是管理殖民地行政,更是确保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海上霸权不受挑战。

而如今,这个突然崛起于南洋群岛之间的兰芳共和国,却像一颗深埋在帝国战略版图中的钉子——

它扼守马六甲海峡南翼与加里曼丹贸易航线;

它拥有自己的海军、陆军、工业体系与技术创新;

它的军队不仅敢于与英军正面交战,还在战术、火器与装备上让英军吃了不止一次亏;

更可怕的是,它还处于上升期——如果让它继续成长,让它的武器流传到南亚各国,它将成为英国在整个南海与印度洋霸权的巨大威胁!

“不能再等了。”总督低声自语,声音冷得像铁,“绝不能让这个共和国继续存在下去……它必须被扼杀在摇篮里!”

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抓起羽毛笔,毫不犹豫地在一份标有“绝密·紧急军事指令”的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即刻起,从巴达维亚驻军中抽调至少一个整编步兵旅(约2000人)、一个炮兵连(六门12磅滑膛炮)、以及一个海军陆战队加强连,组成‘清剿特遣队’,由驻巴达维亚英军司令官威廉·费舍尔少将全权指挥,于七十二小时内启程,目标——兰芳共和国核心控制区,重点打击其政治中心与军事枢纽。”

他在文末,用粗重的墨水添上了这样一句话:

“目标只有一个:彻底摧毁兰芳共和国的军事与政治力量,绝不能让这个南方国家成长起来。它若存活,必将成为大英帝国在南海与印度洋霸权的最大威胁。”

他盯着那行字,眼神锐利如刀,仿佛穿透了南洋的密林与海浪,看到了那个尚在成长中的南方国度——兰芳共和国。

当夜,巴达维亚港口灯火通明,码头上军鼓齐鸣,士兵列队,火炮被套上挽具,军需物资装船,一支规模不小的远征军正在紧急动员。

命令如野火般传遍驻巴达维亚英军各部:

“增兵!绞杀兰芳!绝不容忍任何新兴势力挑战帝国权威!”

而在总督府的书房里,总督站在窗前,手中握着那封刚刚发出的命令副本,低声呢喃:

“你们或许有先进的枪炮,有灵活的战术,有顽强的士兵……但你们面对的,是大英帝国。我们不会允许任何新兴国家,在我们的海洋与贸易命脉上崛起。”

“兰芳共和国……你若成长,我便将你扼杀在摇篮之中。”

夜色笼罩着巴达维亚,海浪拍打着殖民地的码头,远处的军舰开始升起锚链。

一支满载着士兵、火炮与杀意的英国远征军,正悄然拔锚起航,他们肩负的,是大英帝国的意志。

而此刻的兰芳,也正在紧急动员,只要是15岁以上的男子,从现在起就要学习搏杀和武器,他们已经退无可退,唯有和英国侵略者死战到底。

风暴,即将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