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201章 年底的美国和美国海军

1800年之龙腾四海 第201章 年底的美国和美国海军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19

1820年的美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它既是一个刚刚摆脱欧洲殖民阴影的新兴国家,也是一个即将迎来大规模西进运动和领土扩张的时代前夕。这一年,美国人口约1000万,疆域北至五大湖,南抵佛罗里达边界,西达密苏里河,东临大西洋,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仍在不断演变。

1820年,美国政治舞台上的联邦党(Federalist party)已彻底衰落,自1816年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总统以来,民主共和党(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几乎垄断了联邦政府。这一年,门罗正寻求连任,而他的竞选几乎未遇挑战,1820年的总统选举被称为“感觉良好的时代”(Era of Good Feelings),因为联邦党瓦解后,美国政坛罕见地呈现出团结表象。然而,这种表面和谐之下,民主共和党内部已开始分化,为未来的杰克逊民主(Jacksonian democracy)和辉格党(whig party)的崛起埋下伏笔。

1820年的美国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导,南方种植园经济依赖奴隶劳动,主要生产棉花、烟草和稻米,而北方则以小农场和手工业为主。新英格兰地区开始出现早期的工厂,尤其是纺织业,得益于水力驱动的机械比如弗朗西斯·洛厄尔仿制的英国纺织技术。然而,工业革命尚未全面展开,大多数美国人仍生活在农村,交通主要依靠马车和河流航运。

1820年,伊利运河(Erie canal)尚未完工(1825年才通航),但纽约州已在筹备这一工程,它将成为连接五大湖与东海岸的关键贸易通道,彻底改变中西部的经济格局。与此同时,蒸汽船(如罗伯特·富尔顿的“克莱蒙特号”)已开始在哈德逊河和密西西比河流域运营,大幅缩短了内陆运输时间。

1820年,奴隶制仍是美国极其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南方各州,尤其是南卡罗来纳、佐治亚和路易斯安那的经济完全依赖奴隶劳动,而北方虽然多数州已废除奴隶制,但仍大规模参与奴隶贸易并依赖南方棉花工业。

这一年,密苏里妥协案(missouri promise)刚刚生效,允许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同时缅因作为自由州加入,以维持参议院的平衡,并划定了北纬36°30′以北禁止奴隶制的界限。这一妥协暂时缓解了南北冲突。

在文化上,1820年的美国仍处于启蒙思想与浪漫主义交织的时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虽已退休,但他的民主理念仍影响着美国政治;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等超验主义者尚未崭露头角,但宗教复兴运动(第二次大觉醒)正在南方和西部蓬勃发展,强调个人救赎和社会改革。

1820年,美国奉行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1823年正式提出)的前奏,即避免卷入欧洲战争,同时警惕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1820年,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如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正纷纷独立,美国虽未直接干预,但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门罗的国务卿)已在酝酿一项政策,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防止欧洲君主制国家重新控制新独立的拉美国家,美国开始用武装支持和资金输入,开始试着影响南美洲的事务。

此外,美国继续向西部扩张,1820年,密苏里领地的人口增长迅速,移民潮推动着“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早期观念,“即美国是天命之国,注定要向西扩张至太平洋”。

1820年的美国,既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共和国,也是一个被奴隶制撕裂、经济尚未完全工业化、政治正在重组的国家。它尚未经历1828年安德鲁·杰克逊的民粹主义革命,却因为和英国的跳跃和默许提前迎来了西进狂潮,

它的扩张**、经济变革和社会矛盾已在酝酿。这一年,美国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即将从一个区域性农业国,逐步迈向一个横跨大陆的工业强国。

1820年的美国海军正处于从近海防御向远洋存在转型的关键阶段,其军事战略与组织架构深刻反映了新生共和国的地缘政治野心与技术局限。这一年,美国海军已建立起覆盖全球重要航道的六大分舰队体系,包括地中海分舰队(1815年成立)、非洲分舰队(1820年),形成了一张以保护商船航线为核心、兼具外交威慑功能的全球网络。

受限于当时有限的舰船数量与技术水平,美国并未组建集中式的大型作战舰队,而是采取\"化整为零\"的分舰队策略。每个分舰队通常由1-2艘快速战舰(如38门炮的护卫舰)搭配若干小型快速帆船组成,既能独立执行区域任务,又可通过协同行动应对突发危机。例如,地中海分舰队自1815年击败的黎波里海盗后持续驻留,通过武力展示维护了美国在地中海的商业特权;非洲分舰队则肩负双重使命,为新兴的利比里亚共和国提供保护。这种分布式部署使美国得以用少量资源实现对全球关键海峡(如直布罗陀、非洲西海岸)。

尽管分舰队体系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弹性,但1824年的美国海军仍深陷技术代差危机。自1807年富尔顿号蒸汽船问世后,英法等国已逐步将蒸汽动力应用于军舰,而美国海军仍未列装一艘实用化蒸汽舰艇。国会保守派坚持投资传统木质风帆战舰,导致主力舰艇仍以\"宪法号\"这类三桅护卫舰为主力——该舰1797年下水时排水量1576吨,配备44门重型火炮,但在1820年代已逐渐落后于欧洲列强的蒸汽巡洋舰。

为弥补硬件劣势,美国海军发展出独特的\"非对称战术\":一方面利用炮艇(如杰斐逊时期建造的15-25艘浅水炮艇)实施近岸封锁与要塞防御,另一方面通过海军陆战队扩编至63名军官和1224名士兵的快速突击能力夺取战略节点。活跃于加勒比海的分舰队频繁采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针对海盗巢穴(如墨西哥湾私掠船)和敌对商船实施精准打击,这种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有效弥补了主力舰队的不足。

1824年的美国海军深度介入国际事务,成为外交政策的强力工具。美国海军通过巧妙运用礼仪展示、武力威慑与商业谈判三位一体的策略获得全球很多国家的贸易最惠国待遇,标志着美国海军从单纯护航向综合战略投射的角色转变。

然而,1820年的美国海军亦面临严峻挑战。军官团阶层固化严重,第二次独立战争的老兵长期占据高位,而年轻军官晋升通道狭窄,最高军衔仅为礼节性\"准将\"。

国会拒绝设立海军上将军衔,导致指挥体系效率低下。更致命的是技术路线之争:以杰斐逊为代表的\"炮艇派\"主张廉价防御,而务实派则呼吁投资蒸汽动力与铁甲舰。这种战略模糊性使得美国海军在1820年虽拥有1224名海军陆战队员和多支分舰队,却始终未能突破\"区域性存在舰队\"的定位。

纵观1820年的美国海军,它既是保护商业利益的\"移动盾牌\",也是拓展海外影响力的\"无声使节\"。尽管受制于技术短板与体制约束,但其开创的分舰队全球部署模式、灵活多变的战术组合以及对海军外交的探索实践,为日后南北战争后美国蓝水海军的崛起奠定了制度基础。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这个时期的美国海军如同其国家一样,“他们羽翼未丰,却雄心勃勃。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指定到底国家,在旧世界列国的夹缝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航道”。

如果牛野不出现,如果中华国不出现,那么美国会在什么时候成为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风国家?又会在什么时候成为海军总排水量世界第一的国家?

美国成为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和海军总排水量世界第一的时间节点可能会比历史上的时间节点是:工业总产值世界排水量第一的国家会在在1920年前后。

在牛野原来的时间献上,美国在1890年代(约1890-1895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工业总产值第一,主要得益于: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钢铁、石油、化工)

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统一市场 移民劳动力)

总之,美国在大规模,有计划的屠杀万印第安人以后,全面占领太平洋东岸的土地,导致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和铁路公路的建设浪潮,从而激发了美国工业的蓬勃发展,现在美国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

牛野看着世界地图,笑着给姚耀祖说道:“呵呵,美国佬想要太平洋东岸?可不好意思,我们也想要大西洋西岸!”

姚耀祖还是那副痞子将军的模样,他的衣领敞开,脚搭在桌子上,一个已经有些发福的身材,整个陷在皮座椅里,这张椅子还是从英国佬的战列舰上搬过来的豪华橡木皮座椅。

他问牛野,“我说,老牛,你准备先干哪里?”

牛野恨恨的说道:“老子上次就盯上了巴巴多斯,没想到美国佬先下手为强,从英国佬手里抢了过去,现在老子要抢回来!”

姚耀祖好奇的问道,“为什么是巴巴多斯?”

牛野嘿嘿笑,“因为人类的快乐基因?”

姚耀祖不明白了,牛野总有一些奇葩的词汇,“快乐基因是什么鬼?”

牛野解释道:“人类吃了糖就会快乐!巴巴多斯有糖!”

姚耀祖兴奋了,“糖绝对是好东西!我喜欢糖。不吃都觉得很开心!”

牛野手指着巴巴多斯和古巴说道,“先搞巴巴多斯,然后搞古巴!这两个地方大量出产糖!”

姚耀祖对于白糖的价格了如指掌,“一吨白糖需要400两白银!”

牛野眼睛眨了眨,反问,“你知道巴巴多斯一年产多少白糖吗?”

姚耀祖疑惑道,“多少?”

牛野拿出一份商业情报,“开普敦的商会,有一份情报,巴巴多斯一年的白糖产量是2.25万吨!”

姚耀祖在计算,“400两白银一吨,2.25万吨。。。。。。我擦,900万两白银?那就算,光收税也有90万两白银啊!干,必须干!”

在1820年之前的欧洲与美洲,糖仍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其珍贵程度堪比黄金。大航海时代之前,欧洲的蔗糖主要依赖阿拉伯商人从东南亚进口,价格极高,只有贵族才能享用。16世纪哥伦布将甘蔗引入美洲后,加勒比海地区(如巴巴多斯、古巴)成为全球主要的蔗糖产地,但即便如此,糖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仍非普通家庭日常消费品。

1800年前后,英国工人阶级每年人均糖消费量仅约5磅(约2.3公斤),而贵族家庭则能消费数十倍于此的数量。糖的稀缺性使其成为身份象征——欧洲贵族甚至以拥有一口被糖腐蚀的黑牙为荣,以此炫耀自己的财力。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后制糖业扩张(如古巴糖产量飙升),糖才逐渐普及,但在1820年,它仍是只有富裕阶层才能负担的\"白色黄金\"。

1820年前后,巴巴多斯(barbados)是西印度群岛最重要的蔗糖产地之一,尽管其面积仅约430平方公里(比新加坡稍大),却是英国殖民地中最密集的甘蔗种植区。

地理位置巴巴多斯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西距特立尼达岛约322公里,坐标北纬13°,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年均气温26c),日照充足(年日照约3000小时),且土壤肥沃(石灰岩地质,排水良好),极其适合甘蔗生长。

1820年,巴巴多斯约80%的耕地用于种植甘蔗(相当于全岛土地的绝大部分),是典型的单一作物经济。

虽然1820年巴巴多斯的糖产量尚未达到19世纪中后期的高峰(如1890年代古巴年产糖超50万吨),但它是英国本土重要的糖供应地,糖业占全岛出口的90%以上。

曾经的英国人,在巴巴多斯甘蔗种植完全依赖非洲奴隶劳工,种植园主多为英国殖民者,只用窝窝头就赚取恐怖的利润源源不断输往伦敦。

牛野继续说道:“巴巴多斯只有三万人口,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奴隶,他们在岛上利用百分之十的土地种植口粮,同时对外采取一些,这些奴隶人均年消耗粮食价值不到五两银子。

也就是,英国佬以前只用十五万两白银就能养活三万黑人奴隶,却在巴巴多斯获得超过900万两白银的收入,简直丧心病狂。

现在,美国人也在巴巴多斯这么干,美国的奴隶主和政府一年养活奴隶和进行基础建设耗费不到30万两白银,他们合起来,含泪在巴巴多斯一年狂赚870万两白银。”

姚耀祖反问,“我们不准养奴隶,你准备怎么干?”

牛野笑道:“我们是解放者!我准备在巴巴多斯成立糖业公司,开启劳动工分制度,他们都是工人,自己种植土地的白糖产出换取工分,而工分和工资挂靠。我算了算,一般而言一个成年工人一年能赚30两白银,做的好能赚40两白银。一个家庭只要有两个人上班,能达到平均白糖亩产量,就有六十两白银收入。”

姚耀祖计算到,“一年三万人,投入就是九十万?我们含泪赚八百万?”

牛野想了想,点头说道:“留十万两,搞基础建设和工业设备投入,我们再扩大一点产量,应该能赚七百九十万两!努力努力,能赚八百万!”

姚耀祖飞速计算,“上缴百分之五的国家税,去掉四十万两,我们能整整搞七百六十万两白银一年!”

此时,肖万里刚好走进船舱,问道:“啥?什么东西能搞七百六十万两白银一年?”

牛野和姚耀祖同时说道:“巴巴多斯!”

作为大西洋舰队参谋长的肖万里,早就把地图吃透了,他立马明白了,“你们好先打巴巴多斯?”

牛野和姚耀祖同时点头,同时说道:“为了快乐基因!”

肖万里一脸懵逼,啥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