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90章 疾风北上

1800年之龙腾四海 第190章 疾风北上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19

邱三田这货,在朔州会战和太原会战里表现优异,全连记一等功一次。

郑一娘直接提拔邱三田为营长,同时其所在营,被正式划分为中华国北方军团,军团特别给予了称号“疾风”,

郑一娘给予疾风营称号的同时,也为疾风营定下了装备标准,他们是北方军团第一支快速骑行陆军部队。

这个营共两千人,人手两匹战马。不同于冲锋骑兵,他们的马匹是清一色的蒙古马,其主要作用是长距离大跨度快速移动,战士本身依然是步兵,而不是骑兵。

疾风营拥有六个连队,其中前五个连队都是骑马步兵,第六个连队是马车连共有四马大车160辆,95-40大炮十门。

一百六十辆大车提供的一百六十吨运力,再加上蒙古马本身不挑食的本事,能保证疾风营一次补给,就能独立作战一个月时间。

拥有大炮的疾风营,其部队的平均移动速度大约是每天70里,他们快于步兵的40里,少于轻骑兵部队的100里。其行动速度,介乎于步兵和骑兵中间。

7月中旬,北方军团总部,临时司令员郑一娘向驻扎在太原府的疾风营下达了命令。

1820年7月15日,太原府的天空阴云密布。疾风营大营内,邱三田将军正与副将赵铁柱研究地图,忽然一名电报传令兵浑身湿透地冲进营帐:\"报!北方军团总部急电!俄罗斯三万步兵已在东北边疆发动进攻,黑龙江将军府告急!\"

邱三田猛地站起身,一把抓过电报。北方军团总司令郑一娘的命令赫然在目:\"着疾风营即刻整军,以每日七十里之速驰援黑龙江将军府!务必在俄军突破防线前抵达!\"

\"每人两匹蒙古马,160辆驷马大车,160吨物资。\"邱三田快速盘算着,\"立刻去找军需官,筹备足够一个月粮草用度。传我命令,击鼓聚将,全营立即备战!\"

校场之上,两千疾风营将士正在给战马套鞍。每名士兵配备两匹精选的蒙古马:一匹用于骑行,一匹专门驮运物资。营后,160辆驷马大车整齐排列,大车是四轮马车,每辆由四匹健马拉动,车上满载粮食、弹药和医疗用品。

\"大人,按地图测算。\"一连长郝富贵展开军用地图,\"太原到黑龙江将军府,走直隶、热河、盛京一线,最近距离约1690里。\"

邱三田手指沿着路线划过:\"每日七十里,理论上需要24天。但实际行军要留有余地,按25天计算。\"

\"将军,\"马车炮兵连连长刘得贵指着地图上标注的山川河流,\"从太原到直隶边境约500里,多是平原;直隶到热河约400里,地势渐高;热河到盛京300里,山路较多;最后盛京到黑龙江690里,多为平原。\"

\"军令如山!\"十八岁的邱三田,横眉一挑,一巴掌拍在长桌之上,\"前7天奔袭500里到直隶边境,中间9天400里过热河,最后9天790里直达黑龙江!立刻发电报告诉朔州,我们中途只在山海关补给一次,让他们准备粮草,备用马匹和马车配件\"

1820年7月16日黎明,太原府东门外。

\"全营将士听令!\"邱三田的声音在晨雾中格外清晰,\"俄罗斯三万大军压境,我疾风营要以每日七十里速度,二十五日内抵达黑龙江!每人双马轮换,大车辎重保障一月给养,务必赶在俄军突破防线前抵达!\"

\"吼——!\"两千将士齐声怒吼,战马嘶鸣,车轮滚滚。

晨光细雨中,疾风营启程。

七月炎风过晋阳,两千铁骑赴边疆。双驹并辔踏尘去,百辆辎车载粮忙。将军令下如雷震,\"七日疾行五百里!\",太行叠嶂云脚下,铁蹄声撼雨苍茫。

1820年7月18日,疾风营行至太行山麓。

邱三田站在山崖上眺望,只见原本清晰的官道已被乌云笼罩。他攥紧望远镜,对身旁的赵铁柱道:\"气象不对,怕是要有大雨。\"

话音刚落,远处天空骤然阴沉,铅灰色的云层如同泼墨般迅速蔓延。郝富贵嗅了嗅空气:\"营长,是雨前特有的土腥味,接着会下大雨。\"

\"传令!全营加速通过山岭!\"邱三田厉声下令,\"天黑前必须翻过这道山梁!\"

午后时分,豆大的雨点突然砸落。

起初只是零星几滴,转眼便化作倾盆大雨。雨水顺着山势奔流而下,很快在山路上汇成湍急的水流。疾风营的两千将士在大雨中艰难前行,蒙古马的马蹄不断打滑,驷马大车的车轮陷入泥泞。

\"将军!第三中队陷进泥坑了!\"斥候冒雨跑来报告。

邱三田一夹马腹,冲到队伍最前方。只见三辆大车深陷泥潭,十六匹马拼命挣扎却越陷越深。他当机立断:\"卸货!轻装前进!\"

\"遵命!\"刘得贵立即指挥士兵将大车上的物资转移到其他车辆上。蒙古马的主人迅速解下备用马鞍,将两匹马并为一组,合力拉拽陷住的车轮。

雨越下越大,能见度不足十丈。山道上的碎石被雨水冲刷得滑溜无比,不时有战马失蹄打滑。邱三田拔出佩刀,砍断一截拦路的树枝:\"改道!走山脊线!\"

\"传令!全营改走山脊!\"邱三田的声音穿透雨幕,\"双马并行,互相牵引!大车编队收紧,防止走散!\"

蒙古马在雨中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它们低着头,绷紧肌肉,在湿滑的山路上稳稳前行。士兵们一手紧拉缰绳,一手扶着鞍鞯,时不时还要帮助推搡陷入泥泞的大车。

最艰难的是第六马车和炮兵连队。他们负责押运最重的一百六十辆大车,

\"一二!一二!\"士兵们喊着号子,十人一组合力推车。雨水混着汗水从他们脸上滚落,蒙古马喷着白气,在雨中发出低沉的嘶鸣。

黄昏时分,队伍来到一处悬崖隘口。

\"报!前方道路被山洪冲毁!\"斥候喘着粗气回报。

邱三田策马上前查看,只见原本的盘山道被湍急的山洪冲断了五米,另一侧就是数十丈深的悬崖。

\"搭桥!\"邱三田当机立断,\"砍木头搭建过去,用马车车厢板做桥面!\"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砍下山间的大树,拆下车厢木板,用绳索捆绑固定,搭建出一座简易的木桥。蒙古马在雨中不安地踏着蹄子,但训练有素的骑手们牢牢控制着它们。

\"第一中队先过!\"邱三田指挥道,\"每人牵马,轻装通过!\"

最惊险的时刻来临。当驷马大车来到时,木桥承受第一辆大车的重量时,木板发出可怕的吱嘎声。邱三田亲自站在桥头指挥:\"慢慢来!如果大车太重就卸货,分开两车运过木桥\"

经过两个时辰的紧张抢修,全营终于在深夜时分全部通过险峰。此时,雨势稍歇,但山路上满是泥泞和积水。

山路难行,但这一日的行动计划没有完成,凌晨三点,大雨完全停了。

邱三田站在山崖上,望着东方微微泛白的天空。他计算着行程:\"按这个速度,我们比预计晚了一天......\"

\"将军!\"副官突然指着远方,\"前面就是直隶边境的哨卡!\"

远处,隐约可见烽火台上的火光。疾风营的将士们虽然疲惫不堪,但看到希望的曙光,眼中重新燃起斗志。

\"上马!\"邱三田厉声下令,\"天亮前必须赶到哨卡补给!\"

蒙古马似乎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休息,它们昂首嘶鸣,迈开步伐。士兵们挺直腰背,尽管双腿酸痛,却依然保持着整齐的队形。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疾风营的先锋部队终于看到了直隶边境的城墙。邱三田松了一口气,回头望向身后的队伍,两千将士,四千匹马,一百六十辆大车,在暴雨山岭间穿行三日,行程虽慢,却从未停下。

\"传令!\"他高声宣布,\"埋锅造饭,人马都在哨卡好好休整一日,明日继续前进!\"

士兵们发出欢呼。

1820年7月,当俄罗斯三万步兵悍然入侵东北边疆的消息传至中原,整个华夏大地沸腾了。

从山西的黄土高原,河南的中原沃野,山东的齐鲁大地,直隶的燕赵之境,一支支队伍正日夜兼程,向着东北方向疾进。他们有的是边军精锐,有的是地方团练,有的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有的是刚刚脱下儒衫的书生。但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华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抗击俄罗斯的侵略。

在山西,疾风营率先出征。他们每人两匹蒙古马,160辆大车满载粮草弹药,日行七十里,翻越太行山,直奔黑龙江。他们的马蹄踏碎了山间的晨雾,他们的旗帜在风雪中猎猎作响。

\"报,俄寇已至松花江!\"斥候飞报。

\"传令,全营提速!\"邱三田拔出佩刀,\"我们必须在俄军进攻黑龙江将军府前赶到!\"

在河南,原本要接受培训和换装的嵩山营的将士们,还来不及换装,已经在渡过黄河。他们没有最新的武器,没有疾风营那样的双马辎重,甚至身上还穿着满清的战袍,但他们有坚定的意志,在接到命令后毅然北上。推着独轮车,扛着满清装备的老式滑膛枪和冷兵器,徒步穿越豫北平原。

\"听说俄国人烧杀抢掠,连妇孺都不放过!\"满清老兵李大牛咬牙道。

\"那我们就去东北,和他们拼了!\"年轻的新兵蛋子握紧了手中的长矛。

在山东,原满清水师的将士们放下了手中的船桨,改操步枪。他们本是守卫海疆的老兵,但听说俄军从陆路入侵,他们毅然北上。

\"我们熟悉北方气候,更能忍耐严寒!\"原北洋水师,现在的西太平洋水师山东水师统领林远山下令,\"所有战船改为运兵船,送将士们过渤海!\"

在直隶,北京神机营的步枪兵们正在整装待发。他们装备着最新的燧发枪,是北京城训练的最新火器部队。

\"北方军团下令,命我等即刻北上,支援黑龙江!\"营长赵铁鹰下令,\"全军轻装,只带火药和刺刀!\"

1820年7月,黑龙江将军府的烽火台接连燃起三股狼烟。守军了望兵颤抖着举起望远镜——黑龙江北岸,三万俄军黑压压的阵列如乌云般压境,火炮在晨曦中泛着冷光。

\"报!\"斥候滚鞍下马,\"俄军已在漠河渡口集结,炮兵阵地延伸至二十里外!\"

营长廖清泉攥紧腰间佩剑,指节发白。三个月前刚归降中华国的黑龙江,各地还散布着零星叛乱。原本驻守的精锐半数被抽调西进平叛,如今城内能战之兵不足八千。

\"大人,我们守军不足\"副将指着地图,\"他们若突破瑷珲要塞,沿乌苏里江直下......\"

话音未落,城外突然传来震天炮响。俄军先头部队已开始试探性进攻。

三百里外的俄军大营,将领们围坐在作战地图前举杯畅饮。

\"满清刚刚归降那个什么中华国,\"科尔夫斯基中将用马刀拨弄着地图,\"东三省守备空虚得像个筛子。\"

\"东太平洋舰队的陆军主力?\"副官冷笑,\"早被派去蒙古收编那些部落了,整个东北只剩三千士兵。\"

科尔夫斯基将伏特加一饮而尽:\"三万精锐,六十门攻城炮,足够我们打下整个黑龙江将军府。\"他指向地图上闪烁的红点,\"然后直取海参崴,那才是真正的战利品。\"

\"为了太平洋出海口!\"众将举杯高呼,\"乌拉!\"

6月15日黎明,黑龙江上空飘着细雪。俄军炮兵率先开火,炮弹如雨点般砸向瑷珲要塞。

\"放!\"廖清泉拔刀怒吼。守军仅有的三十门六零迫击炮在还击,硝烟中可见俄军步兵正抬着浮桥冲向江面。

\"他们想强渡!\"副将拉着将军的袖子,\"瑷珲守军不足三千!\"

\"传令下去,\"廖清泉咬破嘴唇,\"所有民夫进行枪械训练!\"他望向南方,\"要是援军能在十天内赶到......\"

此时三千俄军已成功架桥,骑兵如潮水般涌上南岸。黑龙江畔的炮声,惊起了栖息的寒鸦。

俄军指挥部内,科尔夫斯基正用红铅笔圈画着地图。

\"整个黑龙江守军只有三千,而且多半是水兵。\"他得意地笑着,\"只要我们拿下黑龙江将军府,就能从背后包抄。\"

\"将军,中华国不会坐视不管吧?\"有参谋迟疑道。

\"等他们反应过来?\"科尔夫斯基将地图重重合上,\"我们已经拿下整个黑龙江\"他指着窗外阴沉的天空,\"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战略窗口期,我们的西路大军正在进攻西域,中路正在向蒙古提供军火,蒙古在发生叛乱,这个国家到处都在起火,在他们还没真正控制住这个国家的时候,俄罗斯已经一举夺取黑龙江和太平洋出海口!我们将成为拥有欧洲和太平洋的真正双头鹰帝国。\"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黑龙江上时,俄军的旗帜已经插上了瑷珲要塞的城墙。守军率领残部退守第二道防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