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79章 关中空虚,钢铁风暴走进人间

从满清看来,占据北京的军队是第一反攻重点,因为如果能够再次攻克北京,那么就能再次攻克山海关,打通连接东北的道路。所以,满清将陕西,甘肃和山西的军队,新整编的二十万大军全部压到山西战场。

第二反击重点是山东进入河南的军队,中原腹地是粮食产地,守住河南东部就能保持粮食产地。河南所有的十万军队都在东部商丘一带,建立防线,抵抗李海的军队。

他们从未想过,从长江流域会有一支军队几乎每日都在以急行军的方式战斗,他们乘做蒸汽船沿着汉江快速北上,这些船航速极快,日夜航行,军队上岸就立刻开始攻击,骑兵伪装成清军不断沿途截断消息,连续攻克襄阳,新野,南阳,析邑关,已经在快速逼近武关。

李大虎的思路很简单,这位少年将军在以快打慢,在浑水摸鱼,在利用迫击炮的轻巧和曲射特性不断攻城拔寨。此刻他统领的军队就像一把烧红的烙铁扎进了猪油,一扎就透。

少年将军,会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他们带领的军队往往生机勃勃,往往不畏生死,往往狗胆包天!

李大虎再次一人带领百骑,领头穿行山脉的小道间,马蹄踏碎薄雾,如同下山的猛虎,一头冲进秦岭的烟雨之中。

只用了两天半的时间,这一百穿着满清顶戴花翎的骑兵,就已经抵达武关之下。

1820年一月底,秦岭南麓,武关。

寒风如刀,卷着细碎的雪粒,在黑沉沉的夜幕下呼啸而过。少年将军李大虎一夹马腹,胯下的乌蹄马低嘶一声,稳稳踏过结了薄冰的石板路。他裹紧了身上的清军制式皮袄,帽檐下的眉眼依旧锐利如刀——尽管不过十八岁,可那双眼睛里淬着的冷厉,却让身后的一百骑兵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大虎抬头,遥望武关,想着之前了解的历史。

武关是中国古代关中地区东南方向的核心关隘,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秦之四塞”,素有“秦楚咽喉”“关中锁钥”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历经两千余年风雨,始终是南北交通、军事攻防与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

武关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晋国为防御楚国向北扩张,在少习山(今武关镇北)下修筑关隘,命名为“少习关”。战国中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崛起,东扩占领原晋国西南隅的商洛地区,将“少习关”更名为“武关”,寓意“以武力讨伐东方诸国”,凸显其军事防御与扩张的战略意图。

武关的地理环境堪称“天然要塞”: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的武关河,东西两侧为陡峭山崖,形成“枕山带河、险阻天成”的格局。《史记》记载“武关,秦南关,通南阳”,丹江通道开辟后,武关成为连接关中平原与南阳盆地、江汉平原的关键节点,既是秦国东出攻楚的前沿阵地,也是楚国防御秦国北上的最后一道屏障。正如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言:“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武关巨防,一举而轻重分焉”。

武关因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以结盟为名,诱骗楚怀王熊槐至武关。楚怀王不听屈原劝谏,执意前往,结果被秦军扣留,最终客死秦国。这一事件加剧了楚国的衰落,也成为秦楚交恶的重要转折点。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采纳张良之计,避开函谷关的秦军主力,转而攻打武关。他先派郦食其、陆贾游说武关秦将投降,随后趁机袭击,成功夺取武关。随后,刘邦率军西进,在蓝田与秦军决战获胜,最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王朝灭亡。

公元23年,绿林军将领申屠建率部攻克武关,直驱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新朝统治,恢复了汉室江山。

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在商洛山区休养生息后,出武关进军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

唐朝时期,武关道改称“商山路”,成为关中与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纽带。安史之乱后,中原战乱频繁,江淮地区的财赋需通过武关道运往关中,武关道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历代文人墨客途经武关,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涉的《再宿武关》“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杜牧的《题武关》“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均以武关为背景。

此时武关的城楼在风雪中若隐若现,黑黢黢的箭楼轮廓像是蛰伏的巨兽,俯瞰着这条狭窄的山道。城墙上挂着几盏风灯,昏黄的光晕被风雪搅得支离破碎,映得守关的清兵身影影影绰绰。

“将军,前面就是关卡。”副将低声道,声音压得极低,却仍被呼啸的风声削去大半。

李大虎没说话,只是微微抬手,示意队伍放缓速度。一百骑兵和两百战马默契地收拢队形,马蹄声刻意放轻,踩在积雪上,只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城门口,几个清兵裹着棉袄,缩在岗哨里,哈着白气,百无聊赖地来回踱步。为首的什长眯着眼,看向远处缓缓逼近的马队,神色慵懒,不过是寻常的清兵兵卒,有什么好警惕的?

“站住!”什长懒洋洋地扬声器,“什么人?”

李大虎嘴角微勾,猛地一提缰绳,乌蹄马前蹄扬起,踏雪嘶鸣。他猛地扯开嗓子,用标准的清军腔调喝道:“奉提督令,急调骑兵,火速前往商州押运粮草!”

什长一愣,眯眼打量着这支队伍,就百来号人,清一色的清军皮袄,就连旗帜都是标准的绿营制式。领头的少年将军虽年轻,却气势逼人,身后骑兵个个神情肃穆,马鞍旁还挂着鼓鼓囊囊的麻布包袱,看起来确实像是押运军需的队伍。

“可有令牌?”什长仍有些狐疑,却没敢阻拦。

李大虎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一块铜制令牌,随手抛给什长。那什长接住一看,上面刻着“急调军需,沿途放行”的字样,还有清晰的官印,确实是襄阳的军牌。

“原来是急令。”什长随手将令牌抛回,摆摆手,“走吧走吧,别耽误了差事!”

李大虎嘴角的笑意更深,却仍绷着脸,抱拳一拱:“谢过兄弟,告辞!”

话音未落,他猛地一提缰绳,乌蹄马嘶鸣一声,猛地冲了出去。身后的一百骑兵紧随其后,马蹄声骤然加快,在积雪覆盖的山道上溅起一片雪雾。

“驾!”

“快!”

风雪扑面,李大虎眯起眼睛,回头瞥了一眼逐渐远去的武关城楼。那几个清兵仍站在原地,似乎并未察觉异样,依旧懒洋洋地跺着脚,呵着白气。

“哼,蠢货。”他低声喃喃,随即扬鞭大喝,“兄弟们,过此雄关,天下在手!李珠江那老货说了,只要能占了长安,他就在东望城给我们每人千良田,外加一个庄园,杀啊!”

众军士齐声喝彩,一百人,两百匹雄壮战马,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迅速没入风雪之中。武关的城楼渐渐消失在视野里,只留下几个清兵依旧站在原地,浑然不知,方才那一支“清军”,实则是伪装而来的少年将军李大虎,正带着一百精锐,悄然穿过清军重地,直奔长安而去。

此时,李珠江带着步兵大部队,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跑的人人都吐着舌头,才刚刚抵达析邑关,他骑着马都直呼“老头子,受不了了,这群兔崽子们,他奶奶的为了一千亩地,要搭上老朽性命嘛?”。

苍茫神州,南线长江兵团兵进武关!

北线,邱三田一把火烧光了清军七万人过冬的粮草,朔州危急。

张家口鼓号声嘹亮,五万新军从张家口一队队走出,在雪地上行军,向着南面的牛野蒸汽装甲车部队,那是太原的方向,身后是五台240毫米超重型大炮。

东线,李海指着雪原上商丘,大声喊到:“去她娘一个人,告诉他们,李大王来了,开门投降!不然,老子炮轰商丘城,王八犊子,让老子大冬天不能进城,老子就给他们点个大炮仗!”

这货搓着手再次骂道:“丢你老母啊!冷死个宁了!”,回头望去,雪原上,四台240毫米口径的大炮正在被蒸汽装甲车慢慢拖进阵地。

这货准备的炮仗有点大啊,240毫米的大炮仗。

大西南的贵州,陈阿生站在高地上,下达了命令,“命令,四百门迫击炮开火,给老子一路烧过去,一层壕沟一层壕沟的烧,老子看清军顶不顶的住!”

没错,陈阿生看起来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但实际上,这货一旦疯狂起来,就会变得毫无顾忌、肆无忌惮。这一次,他准备了整整四十万发凝固汽油弹,这无疑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数字!他要让法国佬培训出来的贵阳府清军见识一下他的威猛,看看他们到底有多硬气!

与此同时,在更南边的地方,李海潮和爱德华正在为广州府的拖拉机新厂房举行盛大的剪彩仪式。这座新厂房的落成,标志着拖拉机生产的规模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一旦投产,每年中华国的拖拉机产量将扩大到三千五百辆!从现在开始,每天都会有十台崭新的拖拉机从中华国的生产线上驶下,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用于军事就是十台蒸汽装甲车。

用于农业,十台蒸汽拖拉机(50马力)用于专业开荒,一年(200个工作日)可开出约8万至10万亩荒地。

再往南面走去,便能看到坤甸港的枪炮厂。这座工厂规模宏大,设备先进,工人们正忙碌地操作着各种机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枪炮厂的生产线上,一款新型大炮正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这款大炮口径为 120 毫米,属于加农炮的范畴,被命名为“妈祖 120-40 型”。它的精确射程超过了 2 公里,威力巨大,足以对敌方目标造成致命打击。

据了解,这座枪炮厂的生产能力非常惊人。每天,工人们都能按照严格的生产标准,正常生产出十门这样的大炮炮管。按照这个速度计算,一年下来,这座枪炮厂的产量将会高达三千六百门,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

再往南行,便来到了铁矿港。在港口的码头上,一艘巨大的钢铁战舰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工作。这艘战舰的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两千五百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之一。

它的船身被厚重的装甲所覆盖,宛如一座移动的堡垒。而在它的甲板上,工人们正忙碌地安装着一门门巨大的火炮。这些火炮的口径达到了一百五十毫米,是一种后装线膛重炮,具有强大的火力。

在战舰的前甲板上,有两个装甲炮台,每个炮台都装备了两门一百五十毫米重炮,总共四门。这些火炮可以在近距离内对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后甲板上则只有一个装甲炮台,同样装备了两门一百五十毫米重炮。虽然数量较少,但它们的位置更为灵活,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对敌人进行攻击。

这门一百五十毫米重炮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它的炮身采用了45倍径的设计,使得炮弹的初速更高,射程更远。每分钟两发的射速也让它在战斗中能够持续地输出火力。

据测试,这种火炮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2.5公里,足以轻易击穿这个世界上任何一艘战列舰的装甲。这意味着,一旦这艘战舰进入战斗,它将成为一个极其可怕的对手。

此外,这艘战舰的设计也非常独特。它的船身极其修长,长宽比达到了1:8,这种设计使得它在航行时更加稳定,速度也更快。

船体侧面装甲由两公分厚的镀锌钢板构成,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还能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护。而在重要部位,如指挥室、弹药库等,更是覆盖了两公分厚的镀锌龙鳞甲,这种特殊的装甲设计使得这些关键区域的防护能力更上一层楼。

顶层甲板则采用了一公分厚的钢板,足以抵御一般的攻击。

三船体结构是这艘战舰的一大特色,侧面的钢铁浮船同样采用了水密舱结构。这种设计使得战舰在遭受侧面攻击时,即使被鱼雷击中,也会先被侧面的两个水密舱结构体所遮挡,从而减少对主船体的损害。

左右两个浮筒位于比主甲板更低的位置,不仅增加了战舰的稳定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抗沉性。此外,前后还各配备了两门带小型装甲的妈祖95—45舰炮,进一步增强了战舰的火力。

整条战舰总共拥有十四门大炮,其中包括六门射速为每分钟两发的150-45重炮,其射程可达2.5公里;以及八门每分钟射速为四发的95-45速射炮,射程为两公里。这些强大的火炮使得战舰在海战中具备了强大的攻击力。

这种设计采用了两台燃煤蒸汽涡轮机和两台重油燃烧蒸汽汽轮机,形成了双燃料、双动力系统。这样的配置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能源选择,还增加了动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该系统还配备了七根桅杆,可利用风力进行巡航。这种混合动力的设计使得船只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能灵活运行,既可以依靠燃油或煤炭提供强大的动力,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利用风力节省燃料。

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燃油补给的局限性。虽然燃油在某些地区可能不易获取,但煤炭在中华国的各个港口都能得到充分的补给。因此,通过结合燃煤和燃油两种动力源,船只能够在更广泛的区域内自由航行,减少了对特定燃料供应的依赖。

根据设计要求,当四台发动机全部以最大功率运转时,在顺风的有利条件下,这艘船的最高速度能够达到令人惊叹的 25 节。不仅如此,它的燃油和煤炭储备量足够支撑它进行长达五千海里的巡航,如果再加上利用风力作为动力源,那么它所能行驶的距离几乎没有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远航。

此外,这艘船还有一个创新之处,那就是首次在全船范围内采用了实验性的电话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舰桥上的指挥人员可以与炮组、发动机舱、风帆组以及损管组等各个关键部门进行即时、高效的沟通,极大地提高了指挥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

同时这条战舰连接两个浮船的连接翼面之下,左右各挂载了三枚蒸汽机鱼雷,按照实验结果这条柴油蒸汽涡轮机鱼雷的燃料能够在水下以十五节的航速前进三公里,固定深度为两米,前方是一个十字星型的撞击雷汞起爆器,只要拉开保险,它碰触到十字型的任意一点就会立刻起爆,里面装有一顿重的黑火药,一发入魂。

如果没有命中目标,三公里后蒸汽机燃料耗尽,停止运作时,三个定时起爆器将起爆鱼雷,让她回归大海。

唯一麻烦的是,发射鱼雷时要把航速降低到十五节以下,不然。。。你知道的!

时间来到三月初,这艘令人瞩目的战舰已经成功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试航。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即将迎来更为重要的第二次全状态试航,这将是对它各项性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它正式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历经十八年的漫长时光,无数的心血与资源都倾注在了教育和工业领域。如今,这一切的努力都将在这艘战舰上得到最终的检验。它不仅是一艘战舰,更是一个凝聚了无数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在这十八年里,教育领域的投入让无数人才得以培养,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将在战舰的建造和运行中发挥关键作用。而工业领域的投入则确保了战舰的每一个零部件都经过了精心打造,具备了最高的质量和性能。

当这艘战舰起航时,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更是对十八年教育和工业投入的肯定与回报。它将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展示出中华国的科技实力和制造水平,向世界证明我们在这两个领域的卓越成就。

战争是科技的最大催化剂,铁矿港后面山里的枪炮研究所,已经开始实验用双人人力手摇,作为动力的全新供弹系统,雨儿管这东西叫做“人力机关枪”,

但设计人员发现,连续射击一个枪管,温度过高很快就会磨损枪管膛线,打七百到八百发子弹就需要更换枪管,才能保持射程和精度。

于是,设计人员提出了一种思路,他们称之为“双向运动机关”,原理很简单,那就是人力手摇,推动子弹带移动,同时。。。推动枪管旋转。

为了更好的长时间射击,这群疯子设计的机枪拥有八根枪管,不断轮换枪管发射弹药,这挺机枪非常沉重需要用马车运输,需要八个人才能抬上山,但是它采用布条装弹带,火力极其暴力。

八管8毫米口径转管机枪的实际射速约为250发\/分钟,这是双人手摇极限。有效射程约为350米,最大射程约为1200米,弹头落地的最远距离。。

这玩意开火,需要至少五人操作,一名机枪手,两名摇手,两名供弹手。

由于八根枪管分担射击频率,每根枪管有一定冷却时间,枪管能发射两千发再进行更换,八根枪管能打一万六千发,全力射击能发射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做八根枪管整体更换。

这东西有多暴力,8毫米直径的弹头,隔着三百米能在一分钟内把半片猪肉打成粉末,8毫米的子弹头在300米能打穿五公分厚的木板,0.5公分厚的铁皮。由于机枪弹头比步枪子弹长,弹头很重,在一千二百米吊射,子弹下坠的动能,依然能打穿两层牛皮。

这还没完,这群人在思考小型燃油版斯特林发动机能不能替代手摇动力,他们正在工厂定制两马力的小型斯特林发动机。

而雨儿却要求再加上,人力手摇发电机和电机驱动枪机。

工程师写信问,“为什么一定要电机?”

小丫头回信,“如果电机可行,那么在大型阵地上,就能用一台发动机驱动多挺机枪防御,或者战舰上可以利用发电系统驱动多挺机枪,不用维护那么多斯特林发动机。同时,也能给蒸汽装甲车的蒸汽发动机加装发电机模块,形成统一的驱动标准。”

这东西,之所以还没有送去前线,就是在等斯特林发动机和电机的合体测试,一旦成功,那射速有可能再次提升,并且可以安装在蒸汽装甲车的顶部。

这种枪被命名为“1820-8转管机枪”,科研人员称它们“转管20”。

一群科研和工业工作者,正在把钢铁风暴从妈祖的神国带进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