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67章 妈祖群雄会(军备,通讯和移民)

第三天的会议是军备。

牛野主持此次会议,他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用最少的钱,打造最强大的军队!”。

他在会议开头就写下了一个数字,“36两白银”。

然后,他分别写下,

“一把枪的造价是12两白银”

“一门陆军炮的造价是600百两白银”

“一艘冬潮级战舰的造价是两万两白银”

然后,他继续写到“一把枪如果可以用十年,就算换两根枪管,造价也不会超过三十两银子!可一个战兵一年就需要至少五十两,包括他们的薪水三十六两,还有十四两其他的开销。十年下来,一个战兵就会消耗五百两白银!”

“一门炮十年建造和维护成本,不会超过一千两。可一门炮需要五名士兵,一年就是250两,十年下来就是2500两白银。”

“一艘冬潮级可以用三十年,购买和维护三十年的费用不会超过十万两白银,可一艘冬潮级就需要至少130名水手,十年需要两白银。”

他最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几个字,“贵的是人!”

然后,他继续分析道:“李海靠三万人,堵死二十五万清军,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数不决定未来战争的胜负!”

然后,他继续写到:“大炮,机械化,班组火力决定未来!”

牛野说道:“肖万里计算过一个题目,一万人的开销可以养多少蒸汽装甲车!”

牛野在黑板上写下,“一万人,一年就需要五十万两白银”

然后他继续写到:“买一台蒸汽装甲车,需要2000两白银,维修和保养需要百分之十的费用,也就是2200两白银。可以拥有227辆蒸汽装甲车,需要人员1800人左右,加上维修和后勤人员也就2000人左右。”

他问所有人,“我想问问,在坐的各位,在战场上,哪怕依托壕沟,展开的一万人能挡住227辆装甲车在一个点上集群冲锋吗?”

李海说道:“很难!几乎不可能挡住!”

赵大说道:“除非多层壕沟,直射火炮足够多!”

牛野继续说道:“我们再说行军速度,装甲车跑的不快,可这玩意可以一直跑!只要给它们煤和水,227辆装甲车可以用每小时六公里的速度,一直跑下去。轮流铲煤,这玩意一天跑十五个小时完全没有问题,那就是九十公里,虽然跑到终点会有十几条故障,可绝大多数会出现在终点!”

他继续说道,“纯步兵,一天能走四十公里顶了天;骑兵跑100公里顶了天;可跑完还能立刻战斗的部队,绝对是精锐中到底精锐。可蒸汽装甲车却停下来就能战斗,且绝大多数士兵状态良好!他们还能发起冲锋,能够在快速奔跑!更不要说长途行军,如果是走两百公里,蒸汽装甲车两天左右就能抵达,骑兵也能,但是人和马都到了极限!”

李珠江先头,“越是长距离机动,蒸汽机就越有优势,他们能彻底拖垮敌人!”

牛野继续说道:“大炮,我不用介绍,海军就靠这玩意吃饭,我要重点说一下班组火力!”

他在黑板上画了五个小人儿,看上去挺卡通。

牛野解释道:“从欧洲战场发来的情报,英法的线膛枪部队在伯明翰附近开始了大规模壕沟战!”

他画了一条壕沟,解释道:“壕沟战有优点,也有缺点!”

赵大不明白了,“我觉得全是优点哈!”

李海也抱着胸说道:“没看出啥缺点!”

牛野呵呵笑,“如果我从一个点发动突然攻击,如果步枪射击的距离是三百米,一层壕沟左右三百米能聚集多少部队?当然你们还能再加上两层,比如三层壕沟,能聚集多少部队?”

李海说道:“如果三米一个士兵,一层大约是两百士兵,三层能聚集六百人。”

牛野在画了三条壕沟,然后在三层壕沟左右的通道上画了六把叉。

他说道:“壕沟真正的问题是增援必须从两边抵达,锁死两边壕沟里就没有援军,同时炮弹如果落进壕沟,爆炸威力释放受到限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是巨大的。”

牛野再次画了一门迫击炮,然后给五个人的班,又增加了五个人。

他说道:“如果发动攻击的也是六百人,其中三百人是迫击炮兵,就有六十门迫击炮。注意,这些迫击炮能从壕沟里打到对面的壕沟,用十二门牢牢封死六个增援点,剩下四十八门,在发起攻击前要用多少发炮弹可以重创对面的三层壕沟?”

这些所有人都不说话了,李珠江知道这玩意的厉害,他说道:“最多九轮,每一层壕沟发射144发,对面三层壕沟就要死伤超过半数!”

牛野看了看雨儿,雨儿说道:“六十毫米口径,中等能力的炮兵,发射四轮针对一层壕沟,对面死伤率超过八成。从后到前,然后发动攻击,进攻方死伤率最小!”

李海好奇了,“为啥从后到前?而不是从前到后?”

雨儿说道:“爆炸会有冲击波,活着的也头昏眼花,短时间视力难以聚焦,所以最前面的最后炮击!”

牛野说道:“所以,六十毫米迫击炮下班排!每一个战斗班,配一个迫击炮班,一前一后协同作战。这样,一个排,就有十个班,共五十人,拥有五门六十毫米炮击炮!”

他又写到连,“原来一个连有五个排,现在我们要再加一个七十人加强马车排,携带五门80毫米迫击炮!一个连将有三百二十人。”

他又写到营,“营有五个连,要增加一个马车连,携带十门妈祖95毫米炮。共2000人。”

牛野然后写下团,“团级配备三个步兵营,一个装甲车营,配备220辆蒸汽装甲车;一个重炮和辎重营,配备二十门100毫米迫击炮和五门240毫米口径重型迫击炮,并且再装备一百五十辆装甲蒸汽拖斗运输车,能携带三百吨物资和给养。”

李海等人目瞪口呆,“这一个团,一万人?”

牛野点头,“这是标准配备的陆军甲种团!”

林老深吸一口烟,“那乙种团少了啥?”

牛野说道:“少了一个装甲车营,但他们依然可以有150台装甲蒸汽运输车可以发动轻型装甲突袭。”

赵大好奇的问:“那有没有丙字号?”

牛野点头,“少装甲营和重炮营,就是丙种团!”

牛野继续说道:“一甲级,一乙级加上一个丙级,就是一个标准步兵师!共两万四千人!”

陈阿生此时拿出一张表格,说道:“现在,每个月的蒸汽拖拉机产量是八百台。拿出一半来优先支援军队的,就是四百台,分到六个舰队,每个舰队可以每个月补充67台,八个月以内,五个舰队都可以组建一支标准步兵师!”

赵大点点头,“驾驶员和装甲步兵都需要培养,每个部队慢慢增加是合理的!”

李海潮也拿出来一张表说道:“六十毫米迫击炮和八十毫米迫击炮,八月可以抵达;一百毫米迫击炮九月;240毫米迫击炮要到十月, 才能抵达!”

牛野点头,然后他说道:“兵贵精,而不贵多,目前而言我认为保持六个标准步兵师已经足够,其余的备份兵力我建议以建设兵团和民兵为主,除了核心大城市留下少量二线守备部队,其余城市依旧以民兵为主。”

他让陈阿生介绍接下来的安排。

陈阿生站起来,走上前台和牛野换了位置。

陈阿生说道,“接下来是六支舰队指挥权问题。

印度洋舰队依然由李海任统领,林老任副统领;

大西洋舰队由牛野为统领,姚耀祖为副统领;

东太平洋舰队由赵大海为统领,副统领暂时空置,等赵大递送名单,再行商议;

西太平洋舰队,由我做统领,副统领原广州水师周子谦担任;

南洋舰队,李海潮为统领,李珠江为副统领;

各位如果有异议,请在现在提出,我们可以立刻讨论。”

他等了十秒,没有人反对,决议就算通过了。

陈阿生拿起关于军事通讯的资料,说道:“下一个议题,关于通讯的议题,”

他打了一个响指,两个士兵将一张大图在黑板上展开,并用图钉固定。

这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三体船船型,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船体特别细长,长宽比达到8:1;

第二就是风帆特别多,主船体,两个副船体,连横向连接平台都有风帆。

第三就是还有三台高功率蒸汽涡轮蒸汽机。

陈阿生说道:“这是一条专用通讯船,我们将向每个舰队提供三艘这样的五百吨快速通讯船,按照风力和水速实验室模拟,这小家伙的极速有可能达到三十节,所以它的第一艘船的名字就叫做“三十节号”。”

他继续介绍道:“用蒸汽动力鼓动海水,从而在室内模拟海流的;实验室,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动力构型。这条船的第二艘的水下部分,将采用一种独特的帆船水翼设计,这种设计是在船体两侧安装水下机翼状装置,利用水流速度差产生升力,使船体部分或全部抬离水面,从而显着减小航行阻力并提升速度。水翼产生的升力可抵消船体重量,形成“水翼升力系统”,同时还能提供额外的回正力,帮助船体保持稳定”。

他正了正身子,然后说出下面一段话语:“这条船的航速有可能超过三十节,但具体能跑出多少,需要看试航情况。”

这下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牛野看到这条海船的绘图稿,微微发愣,看上去这条船非常低矮,就像一把破开海浪的锐利军队,风帆非常多,远超以前见过的所有海船。

陈阿生介绍完最新的通讯舰,再次回到大陆地图的页面,他说道:“大陆沿着东南沿海,我们将逐步恢复驿站系统,然后所有的驿站将信息汇总到海边码头,再由海路送到广州府和各个战区,中华国将组建一支专业的军事通讯队伍,驻扎在各个战区码头,他们负责信息安全和情报速递。这个队伍的人数大约是1800人左右。”

最后是李海潮来讲解移民政策,他走上讲台,说道:“原本的鼓励政策没有变化,但我们要重新确定本土和外海的概念。原则上而言,大陆,包括台南府和海南岛,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澳洲,定义为现在这个阶段本土。而妈祖军负责北美洲沿海,印度次大陆沿海和非洲沿海移民据点的开发。”

他继续说道:“上个月我们从铁矿港和坤甸港的俩个拖拉机工厂,已经向加尔各答,开普敦和美中城送出了各三十台蒸汽拖拉机,作为新殖民地开荒的礼物。但以后如果还需要,就要开始购买了。”

李海潮还说了一个好消息,“化肥开始销售,我会送你们每人一百吨和农业人员用来给你们做实验种植。”

李海和赵大不知道化肥的意义,两个人还在交头接耳,可牛野知道啊!这货直接高喊,“我要五千吨,立刻订货。”

李海潮最后抛出了王炸,把三个土皇帝轰的焦头烂额,“今年的移民人口数量大增,中央无法负担每个人头三十两的银子,价格降低为每人十两,而且折算为城市上缴的商业税金扣除,你们发展的好就拿回的快,发展非常慢的,就慢慢垫着吧!但三年后回收殖民地的买卖,我们可以继续做哈!”

李海暴跳如雷,这货已然准备在印度洋沿岸开个十个八个殖民据点,原本开张就能大赚一笔。而且移民都已经在路上了,这群人吃喝拉撒都要钱,于是拍着桌子大骂:“不能说话不算数!开这么多殖民地,第一舰队有多少钱可以烧?我不同意!”

牛野和赵大一看有人冒头,也在旁边长吁短叹,哭爹喊娘。

李海潮一看这群货,就知道这件事无法善了。

陈阿生和李海潮对视了一眼,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情绝对有压力,其实他们有第二套方案,但不能现在就拿出来,不然这群人渣会得寸进尺。

陈阿生把手一摊,然后说道:“我和海潮也没办法,我们就这么点银子,要不你们来做总长,你们来定?”

陈阿生知道这三个货,上次竞选总长时就和这三人商量,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干总长,所以他直接将军,老子不干了!

李海还在那里骂骂咧咧,赵大在哭诉北美洲创业的艰苦卓绝,牛野看了李海潮一眼,李海潮跟他眨了眨眼睛,这是让他帮忙。

牛野抱着脑袋想了想,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把李海吓了一跳。

牛野腾的站起来,右脚踩在凳子上,唾沫星子横飞,“没钱,那就拿铁器和煤矿来换,反正这些东西开荒可以用,我们也能卖,这样总可以吧?要知道开荒第一年好歹也有四五百斤粮食,工具,衣物,牛马要提供,总不能全都由我们海外妈祖军承担!本土总要出点成本!”

赵大跟着起哄,“要么我们卖到本土的货物免税!”

是的,移民地的消费量才多少,能节约多少税金?作为原料产地,他们大量输出原材料到本土,在本土的交易收税才是大头!

比如,今天北美洲出口到大陆的棉花,大型造船的木料,松香,从墨西哥卖来的白银,这些才是超级大头。

最终,双方谈判的结果变成了,少支付的二十两白银的人头费用,一半用工业用品支付,一半由本土海关征收的税收银两支付,直到付清为止。

李海潮还拿出了一个新的文件,《大中华招垦安民令》

“惟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今我中华国运昌隆,海晏河清,四夷宾服,然海外诸行省地广人稀,沃野千里而未尽其利,山泽之利有待开发,城邑之基尚待兴筑。朕心念之,思所以广招天下之民,通四海之货,以裕国计而安民生。

是故颁此招垦安民之令,布告中外:

凡寰宇之内,无论华裔外邦,有志之士、勤勉之民,愿徙居我中华海外行省者,悉听其便。官府将量口授田,每户赐地百亩,永为世业。其初至之年,官仓供给种子、耕牛、农具、屋材,一应垦荒所需,无不周备,使无饥寒之忧,得专力于耕耘。

又设垦殖银行,凡兴农工、建屋舍、购机械者,皆可贷资,年息不过二厘,期限宽至十年,分期归还,不加苛责。其有能率众成团,垦地千亩以上者,授以乡正之职,赐爵一级,旌其功勤。

且我中华法度清明,商贾通行,信仰自由,子弟就学有庠序,疾病疗治有医馆。凡归化之民,一体编户,同享权利,共担义务,无分彼此,咸为赤子。

呜呼!地非不足,患无人也;利非不厚,患无启也。今敞门户,开利源,招徕远人,非独为拓土殖边,实欲使天下共享太平之乐也。凡我侨民,及四方之士,其各踊跃前来,共图大业,立功名于异域,垂子孙于久远。朕不吝爵赏,必使有功者得所,尽力者获报。

布告所及,咸使闻知。”

李海潮说道:“现在我们土地广阔,但海外行省人口稀薄,既然本土还是支付三十两银给每个移民,那我们就打开移民窗口,全球吸纳移民屯垦。”

陈阿生也拿出了一份文件,《中华国兴学育才令》

“立国之道,莫重于教;教化之本,始于童蒙。儿童者,国家之元气,未来之栋梁。若不早施教养,则民智不开,国本不固。今我中华欲致太平之治,必先兴庠序之教,使闾阎之子皆有所学,髫龀之童咸登道岸。

特颁此令,通行全国:

自即日起,凡州县及以上城邑,必设公立幼儿园与小学,务使学童就近入学,无有遗逸。幼儿园收三岁稚子,以养其性、导其行、启其智为务,教以礼让、言语、歌谣、图画之法,使习于良善,乐于群处。小学收五岁童蒙,学制五年,课程周备,涵括六艺而通新学。

其课程如下:

一曰汉语,习文字、音韵、读写,通古今之言,明华文之美;

二曰数学,授算术、几何、代数之基,启思维之巧,立理数之根;

三曰历史,讲中华五千年兴衰治乱,彰忠义,贬奸佞,使知国脉所系;

四曰物理,析天地运行之理,验声光电力之用,启格物致知之门;

五曰化学,察万物化生之妙,识金木水火土之变,为工农医卫之基;

六曰军事,教以基本操练、国防常识、战地救护,强体魄,砺胆气,养忠勇报国之心。

凡任教者,必经师范学堂考选,德才兼备,方得录用。其俸禄由本城财政按月支给,优其廪饩,使安居乐教,无后顾之忧。儿童每日在校,食有定餐,由地方政府供给口粮,务令饱暖,不使一童饥馁。

教学质量,专设学政司督察,每年巡校考核,察师之教法、生之学业、校之管理,优者奖之,劣者诫之,怠者易之,务使教不虚施,学有所成。

呜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日之童蒙,即他日之将相、师儒、百工。朕以此令布之天下,望四方守令恪尽其责,师儒勤勉其业,百姓踊跃送子就学。使天下无失教之童,举国皆明理之人,则中华之强,可翘足而待也。

布告所及,咸使闻知。”

嗯,这里没有体育,但每日有军事操练课程,队列,行军,挖壕沟,开炮。沿海城市,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暑假,孩子们要随海船出发,学习航海,并跟随商队拜访沿途城市,了解不同地区文化。

不同地区的建筑,语言,大海的壮阔,海上的风暴,会让每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世界广阔,生民众多,心胸宽阔。

这个时候,武装商船船队会特意给所有孩子,演示强占t字位战术和群炮开火的震撼画面。

你可以想象这些对于九岁和十岁的孩子们而言,是多么大的震撼。

而且,这些商船船队的贸易路线都是特别安排的,他们一定会去铁矿港看工业之伟力,去坤甸港看马祖军起源,去广州港看贸易之兴盛,去海城看新的首都,去天津再到北京,看浩大的北京城墙和宫殿,知道这个国家悠久的历史。

北京被定为北方经济和文化中心。

从天津到北京,不过百余里路,却沿途密布着驿站。这些驿站,照例是供往来官差歇脚的所在,然而不知从何年何月起,竟都修起了石头雕刻,排出一列列碑林来。

先是盘古。他横卧于石上,一手托天,一手拄地,肌肉虬结如老树根,眼睛半睁半闭,仿佛尚未从混沌中完全醒来。盘古之后,便是三皇五帝。伏羲氏手持八卦,神农氏尝着百草,黄帝骑龙,颛顼戴冠,帝喾垂衣,尧舜则显出几分慈祥,似乎正在\"禅让\"什么。

女娲补天的石像颇是生动。那小姑娘——后来人们叫她女娲——踮着脚,手举五色石,石块间尚有熔岩滴落,溅在她的裙裾上,烧出几个小洞。大禹治水则显出几分威严,他站在山石上,手持耒耜,指挥着众人疏导洪水,身后还刻着几只应龙,张牙舞爪地拱开山石。

秦始皇的雕像最为高大,他昂首挺胸,车同轨书同文的功绩似乎就刻在他那威严的脸上。汉武帝则与匈奴作战,箭在弦上,马蹄扬尘。唐太宗骑在马上,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贞观之治的奥秘。宋太祖则被\"杯酒释兵权\"的场景所环绕,将军们或喜或忧的表情都栩栩如生。

文官们也各有其位。孔子端坐讲学,弟子们围坐四周,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抓耳挠腮。李斯站在秦始皇身旁,手指着小篆的范本。张衡的地动仪旁,几只蛤蟆正仰头接珠。李时珍则弯腰辨认草药,药锄上还沾着泥土。

将军们的雕像最为威风。白起横刀立马,身后是长平的累累白骨。岳飞怒发冲冠,枪尖直指北方。戚继光则脚踏倭寇,盾牌上还留着刀痕。

这些石像,从天津到北京,一路排开,竟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浓缩于此。过往的行人,无论是商贾,还是来往的文官,亦或是各地来的孩子们,都要在这些石像前驻足片刻。孩子们尤其喜欢这些雕像,他们围着石像奔跑,听接待者讲述这些人物的事迹。

久而久之,这条路便成了活的历史课堂。孩子们在这些石像间穿行,不知不觉间,便将华夏的脉络刻进了骨血里。

石像无言,却比任何史书都更为生动。它们站着,站在历史的风雨中,看着一代代人来了又走,而中华的历史,就这样在石头上流传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