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56章 毫米的问候

1800年之龙腾四海 第156章 毫米的问候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19

嘉庆年间,天津城墙是城市的核心防御设施,主要承担两大功能:

城墙高约2.4丈(约7.8米),上设箭垛,城门设有瓮城(东、南、西三门),可抵御小型军事进攻;

防洪功能:城墙基座宽大(3.2丈),且与环城壕沟、石闸(东南角“引汲受福”闸)连通,可排泄城内积水、防止海河洪水倒灌(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洪涝频发)。

天津城墙内的城市格局仍以鼓楼为中心,四条主干道(东、南、西、北大街)从鼓楼向四周辐射,连接四个城门。城内有官署(如天津道署、天津府署)、庙宇(如天后宫)、民居(多为四合院)和商业店铺,城墙外的护城河(海河支流)环绕,是城市与外界的重要分隔。

第二舰队派出了两千陆战队士兵,五百炮兵部队(五百炮兵)和五百辎重兵部队,另外还有一千五百人的武装水兵。

一千五百水兵分散到三个门,挖掘壕沟封锁南,北,西三门,每个门是五百步枪兵。

东门是一千步兵和五百炮兵作为主攻部队,也开始进行壕沟战部署。

另外有乌拉圭人培训的一千专业骑兵,他们一人双枪,一把步枪和一把双管长手枪,作为应急部队使用。

东门位于城墙东侧,靠近海河主航道,是天津漕运的重要节点,江南税粮通过海河运至天津,再转运北京。周边有天后宫,漕运保护神庙宇,始建于元代,清代多次重修、文庙祭祀孔子的场所,始建于明正统元年等文化建筑,以及众多四合院民居。因漕运繁忙,东门周边人口稠密,商业氛围浓厚,粮食、茶叶、丝绸等商铺林立。

1819年三月的天津卫,春寒料峭。海河的水面泛着冷冽的波光,城墙上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裹紧了棉甲,警惕地注视着两公里外平原上出现的异样身影。

\"报!东门外的地平线上,有不明队伍正在集结!\"一名哨兵慌张地跑上城墙。

城头顿时一片哗然。八旗的佐领色楞格和绿营的参将赵德胜快步登上了望台,手搭凉棚望去。只见在天津城东门外约两公里处,一群身着统一绿色制服的士兵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既没有竖起营帐,也没有擂鼓呐喊,而是挥舞着铁锹,在松软的土地上挖掘着深深的壕沟。

\"对方拱有多少人马?\"色楞格皱眉问道。

\"东门外这些绿色军服的有一千五百人左右\"赵德胜眯起眼睛,\"其他三门的蓝色军服的人大约都有五百人!\"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士兵既不开设营帐,也不构筑防御工事,只是专注地挖掘着一道道壕沟。这些壕沟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深约五尺,宽约三尺,仿佛在地下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网。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城头的清军将士们面面相觑。按照常理,敌军兵临城下,要么立即攻城,要么安营扎寨,可这支神秘的军队却只顾挖沟,既不进攻,也不安营。

\"将军,要不要先发制人?\"一名绿营千总请战道。

\"且慢!\"赵德胜抬手制止,\"陛下有旨,遇敌先固守,待援军抵达。\"他转向色楞格,\"八旗兄弟以为如何?\"

色楞格沉吟道:\"老夫从军三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敌军。他们既不攻城,也不扎营,每日只顾挖地,实在蹊跷。\"

清军将士们议论纷纷:

\"莫非是要挖地道攻城?\"

\"可他们挖得也太浅了,而且他们离城墙还远着呢!\"

\"我看他们是心虚,不敢攻城!\"

就这样,马祖军在城外连续挖掘了整整两天壕沟,却始终没有发起进攻。城内的清军守军虽然人数多达八千,却因不明敌情而不敢轻易出战。八旗和绿营的军官们日夜轮班监视,却始终猜不透对方的意图。

\"援军应该快到了吧?\"一名小兵问道。

\"按行程,七日之内必到。\"赵德胜安慰道,但眼中也藏着忧虑。

与此同时,在天津以东的大沽口炮台,马祖军的另一支部队正在忙碌着。他们重点加固着木制码头的承重结构,用铁钉、木板和钢管对码头进行加固改造。

\"这些木头码头撑不住蒸汽拖拉机的重量。\"一名工程师模样的军官说道,\"必须加强承重。\"

大量的士兵开始加固五座木头码头,只看到马祖军的工兵们日夜不停地加固着码头,他们在为未来的大规模运输做准备。

第三天清晨,地平线上出现了异样的黑烟。城头的清军士兵警觉地举起望远镜。

\"报!海河入海口方向,有黑烟升起!\"

\"好像是...很多冒着烟的铁家伙?\"

中午时分,二十台蒸汽拖拉机喷吐着黑烟,缓缓驶上海岸。四台拖拉机都拖拽着两门沉重的240毫米迫击炮,其余拖拉机拉着重载六轮马车拖动弹药跟随,在武装水手的护卫下,向着天津城的壕沟方向缓缓前进。

\"那是什么怪物?\"城头的清军将士惊呼。

\"铁兽...铁兽!\"一个年轻的绿营兵颤抖着描述道。

这些蒸汽拖拉机外形如同一座移动的铁屋,前端伸出巨大的齿轮,后部拖拽着粗壮的炮管。它们行驶时发出低沉的轰鸣,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将军,快看!\"色楞格指向远方,\"它们...它们是要用那门大炮轰城吗?\"

赵德胜面色凝重:\"恐怕是的。陛下急报已发七日,援军为何还未到?\"

马祖军的部队在距离城墙约两公里处停下。他们没有立即架设大炮,而是继续挖掘着壕沟,将大炮阵地隐藏在地下工事中。

\"他们在做什么?\"清军将士们不解。

\"似乎要把大炮送入地沟...\"赵德胜若有所思,\"这些蛮夷,打仗的方式好生古怪。\"

城内的清军虽然人数占优,却因不明敌情而不敢贸然出击。八旗和绿营的军官们日夜轮班监视,却始终猜不透对方的战术意图。

\"将军,要不我们先派小股部队试探一下?\"一名千总请战。

\"不可轻举妄动!\"赵德胜摇头,\"敌军必有诡计。\"

就这样,一场前所未有的攻防战即将展开。马祖军凭借着神秘的战术和先进的装备,正在一步步逼近这座古老的城池。而城内的八千守军,虽然人数众多,却因对敌人的战术一无所知而陷入深深的困惑与恐惧之中。

夜幕降临,城外的马祖军营地依然灯火通明。他们继续完善着地下工事,将大炮阵地掩藏在精心构筑的壕沟网络中。

城内的清军将士们彻夜难眠。他们听着远处隐约的机械轰鸣声,心中充满了不安。

\"将军,您说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一名小兵问道。

赵德胜望着漆黑的夜空,缓缓道:\"老夫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将是一场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战争。\"

而在城外的黑暗中,两门240毫米迫击炮已经就位,蒸汽拖拉机的引擎在夜色里低声轰鸣。

当大清帝国的火炮工匠们仍在用泥模铸造铁炮时,马祖军的军工基地里,两座10米高的龙门吊正缓缓吊起一枚150公斤重的240毫米炮弹,将其精准地填入一门钢铁巨兽般的重型迫击炮炮膛。这门火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地攻城武器,它的诞生,标志着战争进入了工业化火力时代。

妈祖240火炮基本参数:

口径 240毫米(炮管内径)

炮管长度 4.2米(约17.5倍口径)

炮管材质 镍钢 锰钢复合锻造(高炉吹氧炼钢技术)

炮管重量 15.8吨(含炮闩与加固结构)

全炮重量 28.5吨(含炮架与底座)

最大射程 2.8公里(实心弹),2.2公里(爆炸弹)

炮口初速 210米\/秒(实心弹) \/ 190米\/秒(爆炸弹)

射速 每五分钟一发

炮架类型 可调节式蒸汽辅助炮架(最大仰角60°,俯角5°)

装填方式 前装式(由两台10吨级龙门吊辅助装弹)

这门大型攻城炮的技术底层:

1. 钢铁革命:高炉吹氧炼钢 锰镍合金

马祖军的高炉吹氧炼钢技术,炼出的钢材纯度极高,强度远超传统生铁。

锰钢(含锰12%-15%):赋予炮管极高的硬度和抗冲击性,确保在发射时能承受3000磅\/平方英寸的恐怖膛压而不开裂。

炮管采用复合锻造工艺,由200吨蒸汽锤反复锻打钢坯,使其密度与强度达到极致,每一寸炮管都经过千锤百炼,坚不可摧。

2. 锻造工艺:200吨蒸汽锤的暴力美学

炮管成型:钢坯在1500c高温下被送入锻造台,200吨蒸汽锤以每分钟6-8次的频率锻打,消除内部杂质与气泡,使其密度与强度达到极致。

渐缩式结构:炮管前端略细(240mm),后端加粗(300mm),优化膛压分布,确保炮弹出膛时的初速与稳定性。

相比之下,清军的火炮仍依赖泥模铸造,炮管内壁粗糙、厚度不均,极易在发射时炸裂。

3. 炮管设计:蒸汽炮管弹线技术

浅螺旋膛线(早期概念):炮管内壁刻有浅螺旋槽,使炮弹在发射时能轻微旋转,提升飞行稳定性。

可调节炮架:炮架采用蒸汽动力辅助底座,能快速调整仰角(最大60°),配合简易瞄准镜,计算弹道落点。

4. 弹药系统

半实心铁弹(高爆穿甲弹):

重量:150公斤

初速:210米\/秒

穿透力:可击穿2米厚的夯土城墙。

射程:2.6公里

全爆炸弹(早期榴弹):

- 重量:120公斤(填充黑火药 一千五百枚钢珠)

- 爆炸威力:覆盖半径50米内的区域

- 射程:2.8公里

5. 装填系统:两台龙门吊协同作业

由于炮弹重量极大(150公斤实心弹),马祖军专门设计了两台10吨级龙门吊,用于辅助装填:

1. 第一台龙门吊:将炮弹从弹药车吊起,精准定位到炮口上方装填。

2. 第二台龙门吊:起吊第二枚炮弹进行下一次装填等待。

这种恐怖武器一共只制造了六门,陈阿生有一门,李珠江有一门,李海有一门,赵大有一门,因为牛野要进攻北京城,雨儿送来了两门。

围城的第三日黎明,天津卫的天空被硝烟染成了铅灰色。

自马祖军的钢铁大军兵临城下以来,这座古城首次感受到了真正的恐惧。

东城门外两公里处,壕沟下方两门240毫米口径的重型攻城迫击炮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天津城的咽喉——东城墙。这两门火炮是马祖军最恐怖的杀戮机器,它们的炮弹足以在百米外击穿城墙,将整段防御工事化为齑粉。

而今天,它们将第一次向天津城发射穿甲高爆弹。

黎明时分,两门迫击炮的炮组就已经开始忙碌。

每门炮由12名炮手操作,他们穿着厚重的皮制防护服,头戴铁盔,脸上沾满了火药灰。炮架后方,两条钢轨上一前一后,两台10吨级的龙门吊正缓缓吊起一枚枚150公斤重的穿甲高爆弹,这些炮弹的外壳由淬火钢铸造,内部填充了黑火药与碎铁片,弹头经过特殊设计,能够在撞击城墙时引爆,产生毁灭性的穿透与爆破效果。

炮长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工程师,手持望远镜,死死盯着东城墙。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炮管,计算着风速、角度与射程。

“仰角45度,装填!”他低声命令道。

炮手们立刻行动起来。

“轰——!”

第一发炮弹出膛的瞬间,巨大的后坐力整个大地都为之震颤,如同雷神在用巨大的鼓槌轰击大地,壕沟都在微微颤抖。

炮口喷出的火舌长达十余米,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一枚150公斤的穿甲高爆弹以210米\/秒的初速呼啸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黑色的轨迹,直奔东城墙而去。

“轰!”

炮弹命中城墙的瞬间,整段砖石结构如同被巨锤砸中。炮弹穿透了两米厚的夯土层,在内部爆炸,碎石与铁片如暴雨般飞溅,城墙表面瞬间出现了一个直径五米的大洞,周围的砖块哗啦啦地崩落,砸向城内。

城头上的清军守军还没来得及反应,第二发炮弹已经落下。

“轰!轰!轰!”

接下来,两门迫击炮以每五分钟两发的速度连续轰击,三十枚穿甲高爆弹如同神灵的神罚不断砸向东城墙。

第一波打击,炮弹集中在东门附近的防御工事,箭楼和炮位被直接命中,砖石崩塌,箭楼垮塌,大炮被掀飞,守军死伤惨重。

第二波打击,炮弹瞄准城墙中段,炮弹击穿城墙,在两米夯土的深处六十公斤黑火药猛地爆炸,整段城墙开始出现裂缝崩塌。

第三波打击,炮弹直接轰击东门城门,前段城楼崩塌,厚重的木门在炮弹的冲击下扭曲变形,门闩断裂。

城内的清军守军被这前所未有的炮击震得手足无措。

城墙后的八旗兵和绿营兵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炮弹,许多人跪在地上,嘴里念诵着佛经,祈求神灵保佑。

城墙上的守军在炮弹的连续轰击下,死伤枕藉,一些人甚至被震得耳鼻流血。

“将军!东门快守不住了!”一名千总跌跌撞撞地跑进指挥帐,脸色惨白。

“陛下……陛下什么时候才能派援军啊!”

天津镇总兵赵德胜握紧了拳头,眼中满是绝望。他知道,按照正常行军速度,援军至少还要三天才能到,可马祖军的炮击,可能只需要一天就能轰开东门。

当硝烟稍稍散去,东城墙的惨状终于显现。整段城墙被轰开了三个大缺口,最大的缺口宽达十米,碎石与泥土堆积如山。

箭楼与雉堞几乎被夷为平地,原本坚固的防御工事,现在只剩下焦黑的残垣断壁。

城门楼被最后两枚炮弹彻底摧毁,整个城门楼都已经垮塌。

更可怕的是,清军守军的士气已经崩溃。许多人躲在城内不敢露头,甚至有人开始偷偷收拾行李,准备逃跑。

三十发炮弹,炮击结束后,马祖军的炮组并没有立即进行下一轮轰击。

牛野拿起望远镜,冷静地观察着东城墙的损伤情况。

“现在送去劝降信”他低声说道,“明天,凌晨之前如果没有投降,上午继续炮击三十发,然后前方壕沟里的步兵炮开始炮击!”

而在城内,色楞格和赵德胜呆呆的看着已经分段倒塌的东城墙,他们知道这种力量不是人力可以阻挡,天津城的末日,可能真的要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