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45章 临时市长斯宾塞

1800年之龙腾四海 第145章 临时市长斯宾塞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19

郑一娘离开开普敦时,让斯宾塞做开普敦的临时市长,这货第一次担任这么大的官职。

原本他想把那六个挖了地基,却长满荒草的炮台再弄弄,可姚大人警告过他们,金矿快挖完了,这些炮台不一定有钱造起来,现在谁也不准动。

可斯宾塞觉得自己不能啥也不做啊!

于是,这货找了民兵里面的一群农民工兄弟们商量,接下来怎么搞点钱。。。

这群人要么是本地的黑人部族,他们只知道畜牧,狩猎和种地;要么是荷兰的早期农民移民,知道种地和养牛;要么是法国佬的早期移民,知道种地和种葡萄;华人,就喜欢种地;最后还有一点点英国佬的移民,这群人也就知道种地和挖矿赚点钱。

把五种意见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共同点:种地开荒!

可他们又没有拖拉机,几千人还要守卫开普敦,能开荒多少土地?

于是,有人给出了一个方法,还是一位黑人战士想到的方法。

“荒野上有好多游牧部落,他们有很多人手只要给他们一些粮食和铁器,就能帮我们开荒。”

斯宾塞问,“那开一亩荒地要给多少粮食?”

一些黑人战士讨论了一下,一个人站起来说道:“这些部落大约都在三百到四百人,人多了,部落就养不活!他们主要是饲养牛,其实妇女和老人也能干,成年劳动力大约有七十人左右可以过来长期劳动,只要能够自己吃饱,还能给部落带去一个人的口粮或者工具,他们肯定愿意过来干活。”

另外一个黑人战士说道:“游牧部落的粮食是不够的,碰到瘟疫,有时牛会大量死亡,所以能有另外的粮食来源很重要!比如我们,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去狩猎羚羊。但狩猎的产出也不稳定,如果我们每年给他们提供劳动时的口粮,再提供四百斤红薯或者玉米,一定有很多人愿意过来帮忙!”

一个荷兰人说道:“四百斤粮食,可以再养活一个人,等于一个人可以养活两个。七十人就可以再养活一百四人,这等于一个三百人的部落,可以靠做工养活一半的人口。自己部落里的牛还能有收获,确实会有很多部落过来干活!”

但另一个黑人战士却说道:“但如果成年男子都过来,草原上其他部落的袭击和野兽的攻击,老人和妇女无法抵御,这些部落会很危险,除非我们提供保护!”

斯宾塞让几个农民工算算账,“首先,一个人一年能开荒几亩?一个人能管理几亩农田?我们要算算70人到底一年能带来多少产出!”

一群农民开始计算。

这群货简直就是精明到了极点,有人在喊:“他们都有牛,而且那些牛很听话,应该能用来耕田,让他们带上三十头牛过来”

于是一个荷兰老农民计算到:“单人加上一头牛,用华人的犁,日均开荒0.1-0.15亩,70人协作可优化一下,如分工清理、犁地、平整和分陇,集中开荒1个月,可以开荒面积约 210-315亩。

按照我们的工作方式,1个人可管理3-4亩粮食作物,含播种、除草、灌溉、收割,70人加上30头牛最多可稳定管理 250亩左右。

如果精耕细作,实际可稳定运营的土地约 200-250亩,我们取一个中间值225亩来计算。”

有华人开始飞速打算盘:

“如果一半用来种主粮的稻米和小麦(各占50%) 112.5亩 稻米250-300、小麦200-250,平均225斤\/亩,约斤。

另一半地种玉米和红薯(各占50%) 112.5亩,玉米200-250、红薯(鲜重)2000-2500,红薯折粮按10:1(鲜重转干粮),平均300斤\/亩(折合干粮) 约斤 。

这225亩,一年能收获约斤!

成年人年均需300-400斤原粮,按70人均为劳动力、无老弱计算,取中间值350斤每人每年。

总粮食消耗是斤,含少量储备损耗,就按斤计。

如果,再拿出70人口粮,我们也按照斤计算,那总支出为斤粮食。

总产出约斤,减去消耗(约斤粮食,那还剩余9062斤,约五十石(4.5吨)。”

那华人老农,最后再次一打算盘,“正常年景,二两银子一石,能值一百两银子,等于每个人呢。给帮我们赚1.43两银子!”

旁边一个华人老农说道:“如果田间水利能再好些,那还能多个一两成,1.5两肯定没有问题!”

另一个英国人说道:“我们雇佣他们一年,农忙时种田,农闲时修水利,保证粮食产量。”

一个法国佬说道:“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葡萄,我们带着他们酿酒,酒卖的价格高很多,能把银子提高到1.8两每人。”

一个荷兰佬说道:“我们会造风车和水窖,可以把水从低洼地提到山坡上,这样耕种的土地面积可以大很多!把水窖挖大点,盖上水泥板,不让水分蒸发。那就算是旱季,水窖的水也可以保证粮食地里的基本产量!”

斯宾塞指着河流说道,“沿着河流,我们五十里建设一个粮库和村落,可以做驿站,市场和粮食存储点,一路向上延伸!”

他单手一拍桌子,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通知所有游牧部落,所有来做工的部落,我们提供五把滑膛枪用保护他们的村民,另外告诉他们这些沿河的村落我们都会驻扎100士兵,随时可以向他们提供武装保护!”

一个华人民兵开始再次用算盘计算,“我们原本有名民兵,去掉保护商队的2000人,在去掉保护城市的2000人,还有7000人,可以沿着大大小小的河流建立70个小村落。按照五十里一个,我们可以延伸出去总流域3500里的流域。”

一个英国佬开始用羽毛笔计算,“如果沿着河流两边,第一阶段,都开垦出一公里宽度的农田,那么总面积是3500平方公里!按照精耕细作,中等年景,总产量能达到70万吨的粮食,我们收取其中的百分之二十作为租金和保护费,那就是14万吨的粮食。”

一个荷兰人跳起来,喊道:“14万吨?!那有多少钱收入?”

华人继续打算盘,良久他深吸一口气说道:“311万两白银!”

斯宾塞再一次一拍桌子,把一群人再次吓一跳,“交百分之十的税,我们这7000民兵每人能分多少?”

算盘在飞舞,噼里啪嗒一顿乱算,那华人抬起头,满脸震惊:“每人每年能分399.86两白银!”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有人疑惑的问道:“也就是我们提供第一批火枪和劳动工具,建立保护机制,我们每人每年就能分400两白银?”

另外一人说道:“还有三十一万两白银交税,有一半可以留在开普敦,用来给城市修建道路和那些村庄!”

另外一个人低声说道:“这还没有计算沿河的这些小家伙村落可以和部落做交易,商品中间也有差价。”

所有人此时全部都抬头,眼睛里全是小星星。

斯宾塞大声说道:“现在就通知所有部落,从今天起我们开始沿河开垦土地,有多少人就她娘要多少人!告诉他们只要出人出牛,我们出土地,劳动工具和提供保护,产出的百分之八十归他们,只要每人能够照顾好四亩田,我们就多支付一个人的口粮。多产出的部分,也按照八成给他们,多劳多得!”

斯宾塞他们的本意是赚钱,他们想的是每人每年能搞400两银子的终极目标。

可他们不知道,人均劳动可以获得800斤粮食,对于非洲游牧部落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他们以为游牧部落会有一半人继续从事游牧。

可这些部落只是继续游牧了一年,第二年全部都加入了耕种的队伍!

无论是男人,女人,老人,还是孩子,他们全部都正式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要知道,游牧是不稳定的,而农耕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这两者的差距,绝不是一点点。

这些部落直接把部落和牲畜全部带到农田附近,用大量的畜力投入农业生产,学着华人农户收集动物粪便回田,同时用秸秆养育动物。

然后,华人教他们在大河两岸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每隔一年种植红薯,大豆和高粱轮作,这些土地虽然天然的水源不足,但这群部落有大量牛可以驼运水桶来做定期浇灌。

这些红薯,大豆和高粱的产量很大,人根本吃不完,这个时代的存储条件有限,最后很大一部分被作为牲畜饲料,这些部落的动物也长的极为强壮。

1818年6月底,开普敦的夏日阳光炽烈而明亮,河面泛着细碎的金光。刚刚回到开普敦的郑一娘与刘野并肩站在河岸的高地上,眺望着眼前沸腾的景象。

成千上万的黑人部落民正散布在开普沿河两岸,这里原本是未经开垦的荒野,如今却成了沸腾的工地。荷兰殖民者指挥着民兵,在高地上夯实地基,建造坚固的石屋与风车,水窖的轮廓已初具规模,为即将到来的旱季储备清水。华人们挽着袖子,蹲在田垄边,耐心地手把手教导黑人部落民如何翻土、播种——他们的动作娴熟而细致,仿佛这片土地早已是他们的家园。

更远处,一群法国移民已在开垦好的坡地上插下葡萄藤,整齐的行列在阳光下舒展嫩芽,预示着未来醇香的佳酿。整个大地人声鼎沸,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的劳工们交织在一起,铁镐与锄头的敲击声、指挥的呼喊声、孩童的嬉闹声,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喧嚣。

每隔片刻,便有民兵策马而来,翻身下马向民兵军官汇报——又有新的非洲部落抵达,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只身前来,但都带着对粮食的渴望。几乎每日都有三四百人加入这场拓荒,短短数月,开普敦沿河两岸的人口已激增数倍。

郑一娘与刘野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攀上一处更高的岩丘。当他们的视线越过树梢与屋脊,俯瞰整片土地时,眼前的景象令两位第二舰队的高级指挥官屏住了呼吸——上万双手同时在土地上劳作,黑色的、棕色的、黄色的身影如蚁群般涌动,修好的风车在水窖旁缓缓转动,葡萄藤在微风中轻颤,而远处,更多的村落正在成形。

这是人类迁徙与开拓的狂潮,是文明与荒野碰撞的瞬间。刘野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低声道:“我个娘!斯宾塞是个人才啊 ……我们恐怕见证了一个新世界的诞生。”

郑一娘沉默良久,点了点头。风掠过河面,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仿佛在回应她的思绪。

斯宾塞他们现在其实已经焦头烂额,首先他们原本想着这件事其实会慢慢进行,他们七千民兵集资一点钱就能分个十年八年把这些沿河的土地慢慢弄起来。

可事情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光买滑膛枪,农具和建造风车,就已经把这笔钱花了底朝天。

更不要说,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加入开荒的队伍,他们都需要农具和保护自己部落的武器,这让斯宾塞一群人简直要抓狂。

这件事好像有点超出斯宾塞的想象,他只好找到刚刚回来的牛野和郑一娘讨论是否第二舰队能够出资一部分。

牛野和郑一娘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这件事第二舰队会接手后面的投入,但所有粮食产出的结余部分,第二舰队要占百分之二十。

斯宾塞和这群民兵想一想,觉得也算合理,于是双方订好了契约。

民兵部队负责管理和维护,第二舰队负责投入滑膛枪和农具,沿着开普敦附近的大河开始疯狂的开垦土地。

牛野是觉得这件事,一年左右就能开到回头的银子,怎么算都不亏本!而且这些粮食和葡萄酒的产出,将极大丰富开普敦的物产,对于第二舰队的海外贸易会有很大的帮助。

郑一娘是觉得民兵的收入增加,能够极大的增加当地老百姓的家庭收入,大家靠劳动能够过得更好,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他们两个都没有发现,这件事对于非洲大陆到底有多么大的影响!

他们输入了一种奇葩的治理方式,

一,军事保护;

二,全面指导当地人民精耕细作;

三,将所有收益的八成分配给劳动者,这远比欧洲殖民者公平太多;

四,沿经村落的河流,能够充分利用河流进行快速运输。

五,村落和村落之间相隔五十里,天生就是驿站和商业网点,能快速运物资和传递情报。

六,这是一种可以不断复制的模式,即便是大河周边拥有土地的部落,也会主动加入,而不是抵抗这种合作方式。因为双方粮食产量完全不对等,用开普敦的方式种植和管理的土地,年产出比原始部落的撒种子,自生自灭的耕种方式,亩产量高出三倍不止。就算支付两成粮食产量,原始部落的收获也极大的增加,并且他们能够获得充足的劳动工具和例如风车这种大型生产技术的输入,这让整个沿河地带的开发无比顺利。

七,这些不断扩张的村落因为天生具有军事属性和商业属性,慢慢形成聚落,慢慢形成大大小小城市,在自然形成地区统治架构。

八,这些沿河的小村庄和商队沿着道路修建的贸易站点在慢慢融合,他们在整个大陆在形成统治的毛细血管。

九,最初的管理者都是民兵,其执行效率是半军事化结构,而且他们的年薪远超整个世界的平均收入,其执行力和廉洁程度是非常高的。在这些地区很快就能形成相对公平的规则,这在快速加强统治力!

十,大河和驿站让军事调动非常快捷,真的碰到强盗部落,附近的村落可以在一天内集结超过三百骑马民兵和六门大炮。这种武力在非洲大陆几乎是横扫一切的存在。

十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第二舰队建立整套体系,只需要提供少量的滑膛枪和农具!整个沿河的管理体系,全部是民兵部队在管理,这群货干这件事不要太爽,根本就不要第二舰队投钱!你要问为什么?因为牛野说投钱可以,我要增加分红比例!那还是拉倒吧!老子现在赚的不要太多,坚决不要第二舰队投资!

十二,现在,家家户户都要参加民兵训练,武装民兵的收入太高了,一个人就顶三个家庭的年收入。一年后,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参加民兵,连家里只有女娃的,都会送女娃来参加民兵训练。开普敦的武装人员数量,简直不要太恐怖。这些人的不断加入,让开普敦的势力沿着南部非洲,大大小小的河流在疯狂扩张。

斯宾塞这群人,用一年时间就搞定了三千五百里的水路开发,第二年更是扩充到了七千里水路,第三年直接扩充到一万一千里。

这群货三年建立了220个村落,投入民兵总数人。

农田总面积为1650万亩,年产粮食约309亿斤。

归开普敦民兵所有的粮食达到61.8亿斤,折算下来为309万吨粮食。

其中百分之二十属于第二舰队,第四年,第二舰队光粮食就入库61.8万吨,搞得第二舰队修粮食仓库都来不及!

第四年时,牛野和姚耀祖看着那多粮食仓库彻底发懵,吃他们绝对吃不完!喂牲口,那是暴殄天物!可这个数量,他们的运力都不够,连卖也卖不完啊!

最后,第二舰队直接开始制造粮食酒,从此开普敦除了葡萄酒,又多了一个高度粮食酒的产品,其利润之高超出第二舰队的想象。

可真正可怕的收入,还不是这些粮食和酒类,而是沿着大河周边的矿山被一座接一座发现。

南部非洲的矿产储量非常丰富,这些矿产品类包括、黄金、铬、锰、萤石、锆、钻石、煤、铁、镍、铜、铅、锌、磷酸盐等。

第二舰队根本没那么多人手开发这些矿产,现在除了黄金,钻石,煤,铁,铜,锰和镍,大约十几个矿产,每个矿都有上千人在开采,其他绝大部分全都在地图上睡大觉!

斯宾塞这个临时市长,带着一群财迷农民工,为了一点小钱钱,搞出了一个无比庞大的运河粮食体系。

这个体系最奇葩的特点是,它并不属于哪一个富豪,最开始属于整个开普敦人民的子弟兵,属于开普敦的每个家庭。

后来随着流域延伸,各个地区的城镇扩大,民兵招收也在扩大,每个沿河的村落每年都在各个家庭里选取一人加入民兵,且每家只能安排一个孩子加入,不论男女!

慢慢的,这个体系变成了属于整个沿河流域的村落共同的利益分配体系,可以说它创造了南部非洲的第一批中产阶层。

而这些村落也因为这个体系,牢牢的和开普敦的政权捆死,任何村落都无法脱离这个利益分配,物资流通和军事保护体系,其统治效率和反应速度甚至远超大清的中央集权。

这简直可以说是奇迹,一个完全不需要政府投入,一个高效,且不断向着整个非洲大陆不断自我延伸的另类中央集权制度,就被斯宾塞这群农民工这么折腾出来了!

这个体系有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首先这里没有乱七八糟的税收,每年不同的粮食收获季节,所有人会聚集在村落的广场。

人们将所有田地的收获的百分之二十,全部在所有人面前一担担盘点入库,有人在广场上大声报数。

扣掉政府税收的百分之十,然后再将剩余部分的百分之二十归属第二舰队,其余的部分就会归属整个民兵组织。

每个村落都管理五十里河道,两侧都开垦有一公里宽的粮食种植区。每个村落在正常年景能获得大约一万吨粮食。

村落会按照人口,先分配充足风口粮,然后将粮食打包。

斯宾塞他们会在粮食收获的季节,安排船只沿河收取这些粮食,以统一商议好的收购价进行统一收购。

哪个村子种的多,收入就高!

每个村落用这粮食贩卖的银子,支付薪水和其他开支。

这些村落并不是粮食生产者,但他们维持秩序和治安,定期提供农具和高产种子,提供交易场所,提供银行服务,后期甚至提供化肥和托儿所。

再后来,就渐渐有了小学。

再后来,因为民兵缺人,开始在附近农家招收民兵,慢慢的整个地区就以他们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民兵政权。

斯宾塞的民兵总部,把所有收到的粮食加价百分之五卖给第二舰队,这些钱用于支持总部的薪水,武装迭代和田间水利建设。

是的,新建立的村落,那些大型风力和水利建设是由民兵总部投资的,但各个村落要进行后期维护和修理。

收取土地百分之二十的产出,总要提供一些可以看的见的大型设备和水利工程人力投入,否则别人为什么会愿意缴纳百分之二十的粮食收入给你。

总之,这个运河粮食系统每年都在非洲大陆上疯狂扩张,很多遥远的沿河部落都跑来希望早点开发他们的区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