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科幻电影不好拍?我直接上真家伙 > 第73章 解锁新的科技

正月初四的清晨,深市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街头,各大影院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龙。《警察故事 — 涅盘》的海报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海报上孙弘毅穿戴夜隼外骨骼的身影,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春节档的票房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而这部起初不被看好的缉毒题材电影,却凭借着炸裂的口碑,上演了一场精彩的 “逆袭之战”。

影片首日排片率仅 18%,在春节档七部电影中排名第四,远低于头部喜剧片35% 的排片占比。但上映当天,影院里的场景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上午十点的场次,开场前半小时就座无虚席;下午的黄金场次,连第一排和角落的座位都被抢空;到了晚上,不少影院甚至出现了观众站在过道上观影的盛况。

“太值了!这票价花得比看那些流量片划算一百倍!” 散场时,一位观众激动地对同伴说,手里还拿着刚买的电影周边,一套迷你夜隼外骨骼模型。

影院经理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深市万达影院的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原本只给《警察故事 — 涅盘》安排了 6 个影厅,结果第一天所有场次全满,还有很多观众没买到票。我们连夜调整排片,第二天就增加到 10 个影厅,上座率依然高达 95% 以上。”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全国各大影院纷纷自发上调排片率。到了第二天,影片排片率已飙升至 28%,超过了第三名——由流量明星主角的一部奇幻片,稳居春节档排片榜第二;第三天更是突破 32%,与头部喜剧片的差距不断缩小。

票房数据同样亮眼得惊人。首日票房直接冲破 4 亿大关,不仅刷新了缉毒题材电影的首日票房纪录,还超过了同期上映的两部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第二天,尽管面临新片分流的压力,票房仍逆势上涨,单日斩获 3.8 亿,累计票房达 7.8 亿;到了第三天,随着口碑的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家庭观众、年轻群体走进影院,票房直接突破 10 亿大关,三天累计票房高达 17.8 亿,成为今年春节档票房增长最快的 “黑马” 电影。

社交平台上,关于影片的讨论热度更是居高不下。# 警察故事涅盘票房破 10 亿 #的话题冲上热搜榜首,阅读量短短几小时内就突破 8 亿,讨论量超 500 万。

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我带着爸妈一起去看的,我爸是老警察,看完后眼眶都红了,说这才是警察的真实样子。”“影片里的打戏太真实了,孙弘毅最后和糯坎护卫打斗那段,我手心都捏出汗了!” 行业媒体也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夏国电影报》发文称:“《警察故事 — 涅盘》用扎实的剧情、精湛的演技和震撼的视觉效果,打破了春节档‘喜剧垄断’的局面,为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观影人数的不断增加,观众们的情绪也如同潮水般汹涌。有为缉毒警察牺牲而感动落泪的,有为孙弘毅涅盘重生而震撼的,有为糯坎被绳之以法而激动的,有为影片中黑科技而惊叹的…… 这些复杂而浓烈的情绪,如同无形的能量,通过屏幕源源不断地被陈宇的系统收集。陈宇能清晰地感受到,系统面板上 “新科技解锁进度条” 在飞速上涨:电影上映第一天晚上,进度条从 75% 涨到 82%;第二天,随着票房和口碑的发酵,进度条一路飙升至 93%;到了第三天晚上,当票房突破 10 亿的消息传来时,进度条终于稳稳地停在了 100%,旁边还弹出一行提示:“情绪值收集达标,可解锁新科技。”

第四天一早,陈宇特地提前来到公司。他推开办公室的门,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处理文件,而是径直走到办公桌前坐下,双手轻轻放在桌面上,深吸了一口气。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身上,温暖而明亮,他在心中默念:“系统,解锁新科技。”

下一秒,一道淡蓝色的光幕凭空出现在他眼前,光幕上闪烁着柔和的光芒,系统冰冷的机械音在他脑海中清晰响起:“恭喜宿主,情绪值收集达标,成功解锁新科技 ——‘太空电梯’。本次解锁的科技共分为两部分,具体技术参数与应用场景如下:

第一部分:运载货物的电磁轨道天梯,又称‘电磁大炮’。该设备基于电磁弹射原理,通过高强度电磁轨道产生的强磁场,对货物舱进行持续加速,最终将货物以超高速度送入预定轨道。设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地下发射井,深度达 1000 米,可有效减少空气阻力对发射过程的影响;电磁加速轨道,采用特种合金材质,长度约 5000 米,轨道表面覆盖耐高温涂层,可承受发射时产生的高温与高压;货物舱,采用轻量化复合材料制造,最大容积可达 1000 立方米,单次发射运载力可达 500 吨,远超传统火箭的运载能力。该设备可用于运输卫星、空间站组件、太空探测器、太空移民所需的物资等大型货物,且发射频率不受限,大幅降低了太空运输的成本。

第二部分:用于人员运输的引力电梯。该设备通过在近地轨道建设专用空间站或平台,与地面基站构建稳定的引力通道,利用引力场的相互作用,将地面上穿戴有专用引力设备的人员‘吸’送至近地轨道空间站。整个运输过程的速度可自由调节,最高速度可达 10 马赫,从地面到近地轨道仅需 20 分钟;最低速度可降至 1 马赫,适合对速度敏感的人群。在运输过程中,人体所承受的过载压力仅为 0.5G,远低于传统火箭发射时 2-3G 的过载压力,普通人无需进行专门的抗过载训练,只需穿戴专用引力设备,即可轻松完成整个升空过程。该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太空旅游、宇航员日常输送、空间站人员轮换、太空科研人员往返等场景,未来还可作为太空移民的重要运输工具。”

光幕上还附带了太空电梯的三维立体模型图,模型细节清晰可见:电磁轨道天梯的地下发射井内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磁线圈,货物舱正平稳地停放在发射井底部,准备进入轨道;引力电梯的地面基站呈圆形,直径约 500 米,基站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 100 米的引力发生器,发生器顶部发射出一道淡蓝色的引力光束,与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相连,光束中还有几个小点在缓慢移动,正是正在运输的人员。模型图还动态演示了货物与人员的运输过程:电磁轨道天梯发射时,货物舱在轨道上快速加速,尾部产生淡淡的蓝色光晕,最终冲破大气层,进入太空;引力电梯运输人员时,穿戴专用设备的人员站在地面基站的指定区域,随着引力光束的启动,身体缓缓升空,平稳地朝着近地轨道空间站飞去,过程中没有任何颠簸与不适。

陈宇看着光幕上的信息,内心如同被点燃的火焰,一片火热,双手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从获得系统后他就有一个梦想,让星辰公司涉足航天领域,打破传统航天的局限,带领人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在此之前,他曾无数次设想过如何进入航天领域,但传统火箭发射成本高、运载力有限、风险大,一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而现在,太空电梯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让他的梦想不再遥远。

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蔚蓝天空,远处的白云缓缓飘动,仿佛在召唤着他去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电磁轨道天梯负责运货,引力电梯负责送人,两者结合,就能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太空运输体系。”

陈宇喃喃自语,脑海中开始规划起未来的发展蓝图:首先,需要选址建设地面基站和地下发射井,最好选在靠近赤道的地区,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其次,要组建专门的科研团队,负责太空电梯的技术落地与优化,同时与国家航天局展开合作,获取近地轨道的使用权限;最后,还要考虑太空旅游、太空科研等衍生业务的开发,让太空电梯不仅能服务于国家航天事业,还能惠及普通民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