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照山河 > 第91章 秦演武场核验强武技,魏修械坊硝皮补甲胄

冬至的寒风吹得泾阳演武场的旌旗猎猎作响,按《商君法·徭律》“冬至后‘乡邑丁壮冬训需半月一核,需掌握“劈砍、格挡、列阵”三项基础技,合格者记“农功簿”,可抵春日徭役三日’”,核验站的石桌上摊着木牍武技册,青铜剑靶(刻“泾阳武用”)与牛皮格挡盾(边缘缝着麻绳加固)整齐排列,旁边还堆着三捆待分发的练剑用竹剑。 赵承的青骊马刚停在演武场边,就见戍卒陈丈握着磨得发亮的青铜剑跑过来:“赵客卿!魏大夫家的三丁壮练了五日就装病逃训,昨日考核,劈砍剑痕才三厘,格挡时还把盾摔破了,列阵更是错了四次!俺们村的丁壮练了半月,胳膊都肿了,就盼着合格抵徭役,他们这样太不像话了!” 顺着陈丈指的方向,赵承看见旧贵族魏儋的家丁正把练剑用的竹剑往马车上搬,魏儋站在车旁裹着厚裘,脚边还放着两具未开封的新盾。“魏儋,《徭律》明载丁壮冬训需满二十日,考核合格方可免训,你家丁壮既未达标又逃训,还想跟合格丁壮一样抵徭役?”赵承翻身下马,指了指青铜剑靶——上面合格的剑痕(深五厘)密密麻麻,而魏家丁壮留下的浅痕还不足三厘,“再说你私藏两具新盾,演武场的戍卒们还用着破盾,这哪是冬训,分明是糊弄!” 魏儋搓着冻红的手辩解:“客卿有所不知,我家佃户刚返乡,田地里的麦种还没藏好,丁壮得回家看田,哪有时间练这些花架子?再说真遇着事,还得靠官府的兵,丁壮练不练差别不大!”他话没说完,陈丈突然举起自己的格挡盾——盾面虽有划痕,却没一处破洞,“魏大夫,你看俺这盾,练了半月都没破,你家丁壮的盾练一日就裂了,去年匈奴人没来,倒是来了伙盗匪,若不是俺们丁壮列阵抵抗,你家的粮囤早被抢了!” ## 一、主线:赵承督训强武技,魏儋正训补盾甲 赵承让人取来青铜剑靶,让魏家丁壮赵三上前劈砍:“按考核标准,剑痕深五厘才算合格,你这三厘的力道,连盗匪的皮甲都劈不破。”他又拿起一面破盾,指着裂缝处:“格挡时要举盾至肩,用盾缘卸力,不是用盾心硬抗,你看陈丈的盾,就是这么练的。” 陈丈趁机上前,演示起列阵口诀:“前二后三、左盾右剑,记住自己的位置,别乱走!”说着他喊来几名合格丁壮,列了个简易的防御阵,“去年盗匪来的时候,俺们就是这么站的,盗匪根本冲不进来!”周围丁壮也跟着起哄,让魏家丁壮跟着学列阵,演武场上的气氛渐渐热了起来。 魏儋看着自家丁壮笨拙地跟着学劈砍,又看陈丈他们熟练的动作,脸色慢慢变了:“那……那我家丁壮现在补训还来得及吗?抵徭役的事……”赵承让人搬来三具新盾:“现在补训还不晚,每日跟着老兵练两个时辰,十日后续考,合格了照样能抵徭役。你私藏的两具新盾,就分给演武场的戍卒,算是补偿之前的短缺。” 他还教魏儋练剑的诀窍:“劈砍时要腰腹发力,不是只靠胳膊,你看——”说着拿起竹剑,对准剑靶轻轻一劈,就留下一道深五厘的痕迹,“这样既省力,力道又足。”午后,魏儋让人把私仓里的粟米搬来,给参与补训的丁壮每人发了半斗:“之前是我不懂冬训的重要性,差点误了大家的事,以后肯定让丁壮好好练。” 赵承趁机在演武场旁立起“武技示教牌”,画着“劈砍三步法”:“沉肩、发力、收剑”,旁边还标注了“格挡举盾高度”“列阵站位图”。他在武技册上批注:“冬至核泾阳冬训,魏儋纵容丁壮逃训,督其补训并补盾甲,教武技之法。”这行批注后来被赵珩整理东汉藏书时发现,旁注“战国秦丁壮冬训标准,见睡虎地秦简《徭律》”。 ## 二、支线·孟姬:魏乡修械避苛吏,硝皮补盾护丁壮 同日上午,魏国曲沃的修械坊里,孟姬正带着农妇们用硝制好的畜皮补盾牌。按李悝“尽地力之教”,“冬训需‘官府供皮革(每户三尺)、铜钉(每户十枚),教兵器修补法’”,可负责发物资的小吏宋九却抱着皮革说:“要领料修盾,每户得帮着修驰道半日,不然就自己找料,兵器坏了别怨我!” “宋吏,《法经·徭律》说冬训修械物资是官助防务,不能额外派活!”孟姬拦住他,举起自家补好的盾牌——用硝制畜皮补了盾心,还钉了三枚铜钉,“你这皮革都是薄料,一戳就破,还要人去修驰道?俺们王婆家的丁壮明天就要考核,盾牌破了咋上场?” 宋九把铜钉往地上一摔:“县府说皮革要从外地运,让大家搭把手修驰道,也是为了方便运物资,咋就不行了?要么帮忙,要么自己想办法!”王婆抱着破盾牌,眼圈泛红:“俺家丁壮就这一面盾,考核要是不合格,还得补训十日,家里的田都没人种了,哪有时间去修驰道?” 孟姬突然想起外婆教的“古法硝皮补盾术”:“大家别等官府的料了!咱们用自家的畜皮硝制后补盾,用骨钉替代铜钉,比官府的薄料还耐用!”她带着农人们动手:壮丁们用草木灰硝制畜皮,妇人们用骨刀裁剪,孟姬则教王婆“补盾要诀”:“破洞要剪成斜角,用硝好的畜皮覆盖,骨钉间距一寸,涂松脂防漏,这样盾牌又结实又轻便。” 宋九看着农人们不用官府物资也修得整齐,又看自己怀里没人要的薄皮革,脸涨得通红。他悄悄让人把铜钉搬到修械坊:“之前是我不对,这些铜钉先给你们用,要是不够,我再去县府要。”孟姬笑着接过铜钉,教大家给盾牌加钉:“在盾缘多钉几枚,能防开裂,以后练格挡也耐用!”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议冬训新规,双保制护乡邑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份冬训报告。卫鞅指着秦地的核验记录:“魏儋纵容丁壮逃训,虽非恶意,但也说明冬训监管不到位。去年因丁壮武技不精,乡邑遭盗匪袭扰,损失粮二十石,这个漏洞必须堵上!” 淳于越摇着蒲扇,翻开孟姬的修械记事:“卫客卿,魏地的事更要注意——小吏借修械派活,农人们自己硝皮补盾,可见冬训不仅要‘训’,更要‘保’。《孟子》云‘保民而王’,若官府能把物资及时送到乡邑,把技法教到丁壮手里,哪用得着农人自己摸索?” 赵承这时推门而入,把“秦地补训”与“魏地修械”的记录递过去:“臣有一议,可设‘冬训双保制’:其一,秦地设‘武技指导站’,每个乡派两名老兵教技法,逃训丁壮需补训双倍时长;其二,魏地设‘修械共享点’,农人选代表管物资,小吏不得额外派活,缺料时先教古法替代。” 卫鞅看着记录上“魏儋补训”“宋吏送铜钉”的记载,点头道:“双保制可行,再加一条:冬训核验需有丁壮代表在场,若再出现纵容逃训、苛扣物资,小吏调离岗位,贵族需公开致歉!” 淳于越起身作揖:“善!冬训是为了护乡邑,不是折腾人。官府多帮一把,丁壮多练一手,农人才有安稳日子过,这才是变法的本意。” ## 四、冬训实录藏暖意,技强甲固待春来 深夜的泾阳县寺,赵承在《变法实录》上写道:“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冬,泾阳核冬训,魏儋纵容丁壮逃训,督其补训并补盾甲,教武技之法;魏地曲沃,宋吏借修械派活,孟姬率农硝皮补盾,后吏送还铜钉,修械得以推广。” 案上摆着两样东西:一是陈丈送来的练剑竹剑(剑刃磨得光滑);二是孟姬托人捎来的硝皮样本(用麻绳捆着,还带着松脂香),旁附纸条“丁壮考核都合格了,孙儿说开春要跟着学列阵”。 赵承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演武场——那里已亮起灯火,魏家丁壮正跟着老兵练劈砍,陈丈等人举着新盾演示格挡;曲沃的方向,隐约能想象到修械坊里的铜钉闪着光,王婆的丁壮正试着举起补好的盾牌,脸上满是笑意。 他提笔在实录末尾添了一行:“冬训之要,在‘强技’不在‘逃训’,在‘护械’不在‘苛扰’。”这行字,后来被赵玥修复秦简时发现,旁边还黏着一小块硝制皮革——是当年孟姬补盾剩下的,历经千年,仍带着曲沃冬至的寒气,也带着那个时代最朴素的安稳:丁壮有技,甲盾牢固,农人能安心等着来年的春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