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照山河 > 第73章 秦地冬闲核民力,魏陇传艺护农器

冬至的寒阳斜照在泾阳的渠堤工地上,冬闲民力的核验木牍已在工棚前摞起半尺高。按《商君法·徭律》“冬闲‘十一月至十二月调民力修渠补堤,每户出一丁,官给廪粟(日二升半),贵族不得私调官役修私宅’”,官府设“民力核验站”,摆着三样核心物:木牍民力册(记各村应出丁数、实到丁数、役期)、青铜工筹(每丁每日发一枚,凭筹领廪粟)、夯土密度仪(铁制,夯击堤身凹陷超半指为不合格)。 赵承的青骊马踏过渠边的冻土,马背上的牛皮袋里,是刚修订的《徭律·冬闲篇》抄本,朱笔圈出“民力需‘按册调派,私调者罚粟二十石;工程需每日核验,不合格者返工’”。他勒马时,正见工地旁围着群裹着褐衣的民力,旧贵族韩儋(韩墒同族,爵“公士”)正把三名官役往自家马车旁拽:“我家私宅后墙塌了,借你们修半日,给你们多补一升粟,比在这修渠轻松!” 负责核验的徭吏周甲攥着民力册,冻得嘴唇发紫:“韩大夫,民力册上明记‘你村应出丁三十人,实到二十七人,缺的三人就是被你私调了’!这渠堤还差三丈没夯完,再缺人,开春汛水一来就得溃,张伯家十亩田就在下游,你这是断他活路啊!”蹲在旁的张伯握着冻硬的夯土锤,指缝里还沾着泥:“俺们天不亮就来修渠,就盼着渠牢能浇田,你私调人,这渠要是溃了,俺们今年收成就没了!” ## 一、主线:赵承验筹破私调,韩儋补役学修渠 赵承翻身下马,先取过韩儋的工筹记录——木牍上“二十七人实到”的字迹旁,有三枚工筹没登记,而韩家私宅方向传来夯土声;再用青铜工筹核对:官役腰间的工筹均刻“泾阳冬渠”,而韩家私宅的三名役夫,工筹竟被换成了韩家私制的木牌(刻“韩府私役”);实测渠堤夯土,未完工段凹陷达一指,远不合格。 “韩儋,你私调三名官役、伪造工筹,按《商君法》当罚粟二十石,需即刻送回私调役夫,再补派五名私奴帮修渠,罚粟分两季缴!”赵承话音刚落,韩儋突然踢翻身边的廪粟袋,粟米撒在冻土上:“我家私宅后墙临着渠,再不修怕被渠水冲垮!借三人修半日咋算私调?这夯土不合格是民力偷懒,跟我没关系!” 张伯突然上前,指着渠堤的裂缝:“韩大夫,你看这缝!去年冬闲没修好渠,开春就溃了半里,俺家田淹了三亩!今年再偷工,俺们就得卖地赔粮!”说着蹲下身,用手抠了抠渠堤的土——松散的泥土簌簌往下掉,根本经不住汛水冲。冬至的风刮过,渠边的枯草呜呜作响,像在催着赶工。 赵承召来水工演示“民力核验与修渠法”:“先查工筹(官筹刻官府印,私筹无效),再验夯土(密度仪凹陷超半指返工),最后核丁数(按册对人,缺一补一)——你私调役夫、换工筹,就是想逃修渠之责。”说着教众人用夯土密度仪:“每夯完一丈,就用仪测一次,合格了再往下修,别等溃了才返工。” 测算后发现,韩家私调的三名役夫已耽误一日工期,需补修两丈渠堤,再派五名私奴帮工三日才能赶上进度。“我认补!”韩儋突然抓过夯土锤,往渠堤上夯了一锤:“私宅不修了,先把渠修好!私奴现在就来,罚粟二十石秋收后缴!”他跟着水工学夯土:“原来夯土要‘三击一测’,之前竟不知道松散了会溃堤……” 赵承趁机在核验站立起“冬闲修渠示教牌”,画着工筹辨认、夯土核验的步骤,又让周甲每日清晨教民力认工筹:“以后出役先领官筹,别收私牌,私调者可直接报官。”他在民力册批注:“泾阳冬至核民力,韩儋私调官役换工筹,既罚且教,补役学修渠。变法当教民辨役、知工程要,而非仅惩私调之失。”这行批注后被收录入《秦徭律考》,佐证战国冬闲民力管理制度的细节。 ## 二、支线·孟姬:魏陇传艺遇苛扣,古法修器护农本 同日上午,魏国曲沃的农器传艺场边,孟姬正和农人们围着破损的耒耜发愁。按李悝“尽地力之教”,“冬闲‘官府需派农艺师教农修农器,供木料、铁刃,不收费’”,可负责发物资的小吏宋九(前章苛扣训丁口粮被笞)却把朽木、钝铁往地上扔:“今年县府拨的物资少,要修器就用这个,要么自己找料,别指望官府!” “宋吏,《法经·农律》明载‘冬闲传艺需‘供良材锐刃’,朽木钝铁咋修器?’”孟姬拦住他,举起一根朽木耒柄——一折就断,“我家的耒耜刃都卷了,本想换个新刃,你这铁刃比旧的还钝,咋耕地?再说你这木料,十根里有八根带虫眼,根本用不了!”宋九把铁刃往地上一摔:“县府说要省料补军器,我这也是没办法,你别挑三拣四!” 邻村王婆抱着断柄的锄,哭出声:“俺家就这一把锄,开春要耕三亩田,要是修不好,只能用手挖!去年孟姬教俺们野菜代粮,今年咋连修农器的料都苛扣?”孟姬突然想起外婆教的“古法修器术”——用桑木做耒柄(耐腐)、用草木灰淬铁刃(增锋利),断柄可接(用竹钉固定),比官府的朽木钝铁管用。 “大家别用他的料!”孟姬高声喊,“咱们伐桑木做柄、淬铁刃修器,宋吏的料不合格,咱们找农艺师评理!”农人们立刻行动:壮丁去田埂伐桑木(选三年生的,不毁古树),妇人们用草木灰淬铁刃,孟姬则教王婆接断柄:“把断柄削成斜口,用竹钉固定,再缠上麻线涂漆,比新柄还结实!” 宋九站在传艺场边急得转圈,却不敢上前——他私藏了二十根好木、十片新铁刃,想偷偷卖给粮商换铜贝。日头偏午,县府的农艺师赶来查传艺,见农人们都用桑木修器,宋九的朽木堆在角落,不禁皱眉问:“为何不用官府物资?”孟姬递上断成两截的朽木和钝铁刃:“宋吏私藏好料、发朽木钝铁,若不是古法修器,农人们开春就没农具用,咋耕地?” 农艺师当场按律没收宋九的私藏物资,又教众人“桑木修柄要诀”:“桑木需去皮晒干,削成三寸粗的柄,接断柄用三枚竹钉,涂漆要涂三遍(防蛀)。”王婆握着修好的锄,试着挖了块冻土,锄刃入土顺畅,她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多亏孟姬懂古法修器,不然今年开春,俺们真得用手挖田!”孟姬在木牍刻:“曲沃冬至传艺,古法修器,农乃安。吏若苛扣农料,再好的传艺也难护农本。”这枚木牍后被收录入《魏农辑要》,成为战国冬闲传艺的民间实证。 ##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辩“冬闲用民”,新法增“传艺修渠双制”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卷策论。卫鞅穿着厚絮深衣,手里攥着韩儋的私调案牍,眉头紧锁:“冬闲修渠是为开春灌田,私调民力者必须重罚!去年秦国因冬闲渠没修好,春灌迟了十日,二百亩田减产,这个教训还不够吗?” 坐在对面的淳于越裹着麻絮披风,手里捧着《孟子·滕文公上》,慢悠悠地说:“卫客卿,修渠重要,可你看孟姬案——农人们冬闲要修农器,不然开春没工具耕地,渠修得再牢也没用。《孟子》云‘民事不可缓也’,冬闲民力该‘一半修渠,一半学修器’,不能全扎堆在工程上,不然农本要丢。” “秦地渠患多年,不修渠开春就溃,民力咋能分?”卫鞅把案牍往桌上一拍,“若人人都像韩儋私调,渠修不完,农人们照样没田种!” 赵承推门而入,手里捧着“泾阳冬闲核验报告”,上面记着韩儋补役、孟姬修器的细节:“卫客卿,淳于先生,臣倒有个‘冬闲双用制’:其一,民力分两批——壮丁修渠(十日一轮),次壮丁学修器(十日一轮),两不耽误;其二,官府设‘农器修补站’,修渠间隙派农艺师教修器,廪粟照发;其三,贵族若捐粟助修渠,可免家属半次冬闲役。这样既修了渠,又护了农器。” 卫鞅盯着报告上“农器修好后民力更愿修渠”的记录,指尖划过竹简上的“农本”二字,沉默片刻:“双用制可行,但需加一条——私调民力者,除罚粟外,需补修农器十件;苛扣农料的小吏,削职后徙边,永不复用。” “善。”淳于越站起身,对着卫鞅作揖,“卫客卿此举,既守了水利之重,又护了农器之要。《管子·轻重甲》云‘粟者,王之本事也’,粟要靠渠灌、靠器耕,哪能偏废?” 赵承把“冬闲双用制”条文写在竹简上,旁添一句:“冬闲修渠为灌田,传艺修器为耕田,耕灌相济,方得农安。”写完,他想起渠堤上韩儋夯土的身影、传艺场边孟姬修锄的笑容,忽然明白:变法不是刻在竹简上的冰冷律条,是让冬闲民力不被私占,让农人们开春有渠浇田、有器耕地,让每一户人家都能在冬至后,盼着来春的播种、秋日的丰收。 ## 四、冬闲实录见新法,寒日里藏变法心 深夜的泾阳县寺,烛火还燃着,赵承坐在案前,在《变法实录》上一笔一划地写:“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冬十一月,泾阳冬闲核民力,韩儋私调官役换工筹,既罚且教,补役学修渠;曲沃宋九苛扣农器料,吏笞之,农以古法修器自救。秦魏之冬闲,皆显‘耕灌双护’之要。” 案上摆着两样东西:一是农人送的迷你夯土密度仪,铁制的仪身刻着“半指为限”;二是孟姬托人捎来的桑木耒柄(三寸粗,缠着麻线),旁附纸条“桑木耐腐,竹钉固柄”。赵承摩挲着密度仪的刻度,仿佛看见民力们围着示教牌学夯土,听见传艺场里铁器淬火的滋滋声。 窗外传来周甲的吆喝声,他正带着民力给渠堤盖草垫防冻;曲沃的传艺场边,孟姬在教农妇们漆耒柄,王婆握着修好的锄,在院里比划着开春耕地的姿势——那是有了农器才有的底气。冬至的月光洒在冻土上,泛着清冷的光,却透着冬闲后的安稳、来春的希望。 赵承走到窗边,看着远处渠堤的灯火,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回到案前,在《变法实录》的最后,添了一行小字:“冬闲修渠,为春灌之基;传艺修器,为春耕之要。渠牢器利,农人才有盼头,变法方得真义。” 这行字,后来被赵珩整理东汉藏书时发现,特意用墨笔加粗——旁边还黏着一小块桑木,是当年孟姬修耒柄剩下的,历经千年,仍带着曲沃冬至的寒气,也带着那个时代变法者最朴素的初心:让每一条渠都能护田,让每一件农器都能耕地,让每一户农人都能安稳度过寒冬,盼来丰收的来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