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照山河 > 第23章 秦穗辨伪破瞒计,魏祭抗苛守农俗

白露的晨霜刚在秦地粟穗上结出薄冰,泾阳县的秋穗核验就起了风波 —— 按《商君法?租税律》,“白露后十日核穗定税,壮穗(百粒重五钱)亩缴三成,弱穗(百粒重三钱)亩缴两成”,旧贵族令狐康却玩起了 “穗样掉包” 的把戏:把私田壮穗藏进地窖,只拿弱穗去公仓申报,还让家奴在核穗吏的样穗篮里偷偷换穗,想少缴十石税粮。赵承骑着青骊马走在田埂上,马背上的竹筐里装着两样关键物:一是 “穗质核验匣”,分三层装着 “鲜穗、干穗、虫蛀穗” 的标准样;二是 “地块穗谱”,记着全县各田块的土壤肥力 —— 他刚从咸阳带回新定的 “穗茎比对法”,就是要戳穿这种 “以弱充壮” 的瞒产伎俩。

一、主线:赵承辨穗破瞒产,令狐康伏法正税规

公仓前的核验场挤满了农人,令狐康穿着锦缎短袄,手里举着枝干瘪的弱穗,对着核穗吏高声喊:“今年霜来得早,俺家私田全是这样的弱穗,按律只能缴两成税!” 说着就要把弱穗往样穗篮里放。

赵承上前一步拦住他:“令狐大夫别急,先看看这穗茎。” 他从核验匣里取出鲜壮穗,指着穗茎处:“壮穗刚割下,穗茎里的汁水没干,掐开是绿的;你这‘弱穗’,穗茎掐开是白的,分明是放了三天的陈穗 —— 私田的新穗,藏哪了?”

令狐康脸色一僵,强辩:“陈穗也是俺家的!粟穗放几天都会干!” 可他身后的家奴却慌了,手往怀里缩 —— 赵承眼疾手快,冲过去拽住那名家奴,从怀里搜出个布包,里面全是刚割的壮穗,穗尖还沾着晨霜:“这穗上的霜还没化,要是陈穗,霜早该融了!”

小吏立刻跟着去令狐康私田,在地窖里挖出二十多袋壮穗,袋口还贴着 “令狐氏私藏” 的木牌。里正张伯捧着自家粟穗上前:“俺家田和他家挨着,土壤一样,俺的是壮穗,他咋会全是弱穗?” 农人们也跟着起哄,有的举着自家壮穗喊 “俺们都如实报,就他耍滑!”

令狐康见瞒不住,“扑通” 跪在地上:“俺就是想少缴点税,饶了俺这一回!” 赵承展开《商君法》竹简,念得字正腔圆:“瞒产一亩罚粟五石,你私藏壮穗百亩,该罚粟五百石,爵降为庶人 —— 服不服?”

后续的核验里,赵承教农人们用 “穗茎比对法” 自查:“壮穗茎绿、粒沉,弱穗茎干、粒轻,别让人家换了你们的好穗!” 他还让小吏把各户的穗样都编上号,和地块穗谱对应,免得再有人掉包。核验册上最后批注:“泾阳白露核穗,令狐康以陈弱穗换鲜壮穗瞒产,赖穗茎湿度与现场人证破之。核穗不是为了多征税,是为了让老实人不吃亏。”

二、支线?农人孟姬:魏祭抗苛护家俗,郑五敛财吃瘪

同一时辰,魏国曲沃县的 “尝新祭” 场地,孟姬正领着阿大摆祭器 —— 按魏地农俗,尝新祭要供 “新粟饭、鲜瓜、家酿米酒”,由农户自办,官府只来观礼。可小吏郑五却带着两名差役,扛着个写着 “官制供品” 的木箱过来,往案上一放:“县府新规,尝新祭供品需用官制,每户缴铜贝三枚,不然不准祭!”

孟姬手里的陶碗 “哐当” 一声磕在案上:“郑吏说笑了!俺们魏地的尝新祭,从魏文侯时就是农户自办,你这‘官制供品’,俺咋没听过?” 阿大也凑过来,指着木箱里的米酒坛:“这坛上的泥封都裂了,是去年的陈酒,还敢当新的卖!”

郑五把木箱盖摔得巨响:“这是县丞定的规矩!不缴钱,你们的祭礼就是‘私祭’,要罚粟十石!” 邻村的王婆刚被收了钱,抱着空钱袋哭:“俺家就剩五枚铜贝,全被他收走了,孙儿还等着新粟饭呢!”

孟姬忽然想起里正家藏着魏文侯时的《农祭旧册》,赶紧让阿大跑去取。里正赶来时,手里举着泛黄的竹简:“你们看!上面写着‘尝新祭,民自办供品,官不征敛’,郑五你敢改祖制?” 农人们也围上来,有的翻出家里的老祭器:“俺们用家传的碗盛饭,比官制的还干净!”

郑五见众人怒目,赶紧往差役身后躲:“是县丞让我来的,不关我的事!” 可里正早让人去报了县令,没过半时辰,县令的人就来了,当场让郑五退还铜贝,还骂他 “乱改农俗,扰民生计”。孟姬笑着把自家的新粟饭盛给阿大:“咱的祭礼,咱自己说了算。”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论祭辩税俗,儒法折衷护农心

咸阳的 “秋税议坛” 上,烛火把两卷竹简的影子投在墙上 —— 法家弟子卫鞅的《核穗严税策》主张 “不管祭俗,只按穗质定税,敢瞒产者重罚”,淳于越的《祭税分治论》却摇头:“魏地孟姬的事你们也听说了,官吏借祭敛财,比瞒产更伤农心!《周礼》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尝新祭是农人的根,不能让税把根挖了。”

卫鞅把策简拍在案上:“秦要东出,军粮要紧!若按你说的‘祭不征税’,贵族都借祭逃税咋办?”

“不是不征税,是‘祭归祭,税归税’!” 淳于越展开《管子?轻重甲》,“比如秦地,核穗时可让农人留足祭用的粟,再按剩余的缴税;魏地那样借祭敛财的,要定‘禁祭苛律’。赵承刚送来的秦地核穗案,令狐康瞒产就是怕多缴税,若早定‘祭用免税额’,他未必会冒这个险。”

赵承这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秦魏两地的记录:“卫客卿说的‘严税’要保军粮,淳于先生说的‘护祭’要保民心,其实能两全 —— 秦地可设‘祭用粮额度’,每户留两斗粟办祭,超出部分再缴税;魏地则查禁‘官制供品’这类苛敛。”

卫鞅盯着记录看了半晌,终于点头:“此法可试,但需派吏监督,别让贵族借‘祭用’多留粮。” 淳于越笑着补充:“还要让农人自己管祭礼,官不插手,自然没人能借祭敛财。”

四、穗与祭里见初心,变法原是护民生

深夜的泾阳县寺,赵承把秦地辨穗、魏地抗苛、咸阳议策的事,一笔一画写进《变法实录》。他在令狐康的案例旁画了个 “穗茎”,注着 “辨伪要查细处,治瞒要懂民心”;在孟姬的事旁画了个 “祭碗”,写着 “农俗是根,苛敛是虫,要护根除虫”。

窗外的霜还没化,赵承想起白日里农人们捧着壮穗笑的模样,想起孟姬给阿大盛新粟饭的温柔 —— 变法不是写在竹简上的严律,是让农人种出壮穗能安心缴税,办祭礼能不被苛敛,是让每一粒粟都能养人,每一场祭都能暖心。

他把实录卷好,放在胸口,能听见窗外粟田的轻响 —— 那是秋风吹过壮穗的声音,也是变法护着民生的声音。这声音,要让后世知道:战国的变法,从来不是为了强邦而苛民,是为了让邦强起来后,农人能过得更踏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