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照山河 > 第235章 立春备播启农时,古卷传规续耕弦

立春的东风刚吹化田垄的残雪,杂院的备播案已摆得齐整——案上摊着泛黄的《鲁国田垄图》,中央立着竹制春神牌位,牌位两侧摆着三具待校的农具:秦地的播种耧、鲁地的开沟锄、楚地的拌种盆,都透着待启的生机。列国的农人、百工踩着融雪的田埂往杂院赶,秦国的汉子扛着竹制“耧眼校准仪”,仪身刻着“粟种耧眼三分、麦种耧眼二分”的青痕,仪尾绑着细竹针(通耧眼用);楚国的农妇拎着麻编“拌种药囊”,囊里装着晒干的艾草、苍术,囊底缝着可调节漏口(控药量);鲁国的田夫推着木柄“田垄规划尺”,尺身刻着“鲁地平田垄距五尺、秦地坡田垄距三尺”的褐痕,尺侧挂着测坡仪(定垄向用)。 老桑树下的“华夏”剑已卸下厚绒布,剑鞘上的“护种纹”旁,新长出的“备播纹”像株刚破土的麦苗,纹路里还嵌着耧车、锄刃的暗纹。公孙矩展开赵氏家族传下的《立春备播录》,泛黄的竹片上赵无恤亲笔批注:“立春备播,当顺天时——耧需校眼(防漏种、防堵种),种需拌药(防虫咬、防烂根),垄需定距(宜通风、宜灌溉);传规需‘因地施为’:秦地坡田宜顺坡起垄,鲁地平田宜方田规划,楚地湿田宜高垄防涝;礼俗需‘祭春启耕’,荐春饼、咬春萝卜,示‘咬断寒根、迎得暖苗’。”他用指尖轻刮竹简上“校、拌、定”三个朱字:“今年立春融雪快,田土易板结,得按古卷的‘分地备播法’来,既要校好农具,更要传好春播规矩,别让农时误在‘备’上。” 王二愣子握着耧眼校准仪刚通完一具秦地耧,竹针带出的干土簌簌落:“公孙先生,这仪真称手!就是贵族家的家臣来传话,说要征咱的播种耧去筑春台,柳婶家刚校好的鲁地开沟锄都被他们扛走了,急得她抱着拌种盆哭——没了锄,开春开沟下种都没法弄!”说话间孟春提着陶篮走来,篮里盛着刚烙好的春饼与切好的萝卜条——按她祖母传的古法,立春备播时吃春饼咬萝卜,能“断寒气、振精神”;刘婶已把拌种药囊摆成排,每囊都贴着“粟种”“麦种”“豆种”的布标,“拌不同种用不同药,不混味”;小石头攥着迷你田垄规划尺,正学着给小沙盘画垄线,线画得直挺挺的:“王大叔你看,俺画的垄距正好五尺!”小黄狗围着备播案转,尾巴扫过拌种盆,惊得几粒拌好药的粟种滚出盆外,被小石头飞快捡回,还小心吹掉种上的药末,引得大伙都笑。 ## 一、备播工具的巧校精调 摆弄工具时,列国农夫为“备播妥帖度”争了起来。秦国的张大哥把耧眼校准仪往播种耧上一卡:“按咱秦地规矩,耧眼通三遍才算净!”楚国的刘婶却掏出古卷抄本,指着“备播要诀”:“光通净没用!赵无恤批注里写‘耧眼需校高低——播粟种耧眼高半寸,播麦种耧眼低半分’,你这没校高低,播的时候要么深了闷芽,要么浅了被鸟啄!”鲁国的王大叔干脆把田垄规划尺的测坡仪换成了“双针式”:“按古卷说的‘顺坡定垄,不逆水势’,双针一测坡向,一测坡度,省得凭眼瞅定错垄向。” 公孙矩没急着断对错,而是取来三具待校物件:一具堵了眼的秦地耧、一具刃口歪的鲁地锄、一具没定坡的楚地规划尺。“赵无恤当年在鲁地备播,遇‘耧堵 锄歪’用的是‘先通后校法’。”他示范着用耧眼校准仪的细竹针,顺着耧眼斜向通堵土——针尾贴着耧壁走,不刮伤耧木:“这样通既净又不损耧,再校高低就准。”又教鲁国田夫用规划尺的“垄距定法”:“平田垄距看褐痕,坡田垄距看测坡仪,你看这尺侧双针,红针指坡向,黑针指坡度,顺红针起垄,水就不会淹苗。” 秦国竹匠立刻给耧眼校准仪加了“高低刻度”:仪身刻着“粟种高、麦种低”的小图,竹针换成了“粗细双针”——粗针通大耧眼,细针通小耧眼,“校不同种耧用不同针,不费劲”。楚国农妇把拌种药囊的漏口换成了“三档扣”:“拌粟种开大口(药多防虫),拌麦种开中口,拌豆种开小口(药多烧芽)”。鲁国的王大叔在规划尺旁加了“垄向标”:按立春东风方向刻上箭头,“顺箭头起垄,苗能吹着东风,长得壮”。 ## 二、协作备播的冲突与守护 备播刚开头,就见五个穿青绸短打的家臣扛着麻绳走来,麻绳上系着“季氏春台监造”的木牌。为首的家臣一把夺过王二愣子刚校好的播种耧:“奉大夫令,征调农具筑春台祭神,晚了就拿你们去服劳役!”柳氏扑过去想抢回开沟锄,却被家臣推得跌在融雪地里,沾了满裤泥:“这锄是俺们春播的命!筑春台用木夯就行,凭啥抢农器!” 王二愣子当即把耧眼校准仪横在备播案前:“这是农人种地的家当,古卷上都记着‘鲁宣公时定例——立春农器专备春播,非灾年不得征调’,你们敢违旧例?”公孙矩没急着冲突,而是展开《立春备播录》,指着赵无恤的批注给家臣看:“你看,古卷明确记‘鲁地立春,春台祭神用民捐木石,不得夺农器误耕’,你们大夫征耧锄,是坏了百年耕规!”说话间里正带着族老赶来,族老捧着鲁地《春播令》竹简,与《立春备播录》逐字比对后,当场让家臣把农具还回:“农时误不得!谁要是断了春播的路,先问过全村的锄头!” 一场风波平息后,备播的节奏更快了。列国众人自发分成“校具组”“拌种组”“定垄组”:秦国汉子全去校播种耧,把耧眼通净、高低校准;楚国农妇负责拌种,按“艾草拌粟、苍术拌麦”的规矩,每筐种拌药囊半袋;鲁国田夫跟着王大叔定垄,平田按五尺距、坡田按三尺距,用规划尺画好垄线,再用白灰做记号。 公孙矩跟着定垄组忙活,见张大哥定坡田垄时逆了坡向,赶紧递过测坡仪:“按古卷说的,坡田垄得顺着水势,你这逆着定,下雨准淹苗。”另一边,孟春发现楚地湿田的拌种药多了,赶紧倒出些:“古卷说‘湿田药宜少,药多会烂根’,得按田土干湿调药量!”小石头也没闲着,他守在拌种盆旁,帮着递药囊:“刘婶,粟种的药囊在这儿!” ## 三、古卷补注的春播规矩 备播间隙,赵无恤带着两位熟悉列国春播俗的老农赶来,身后还跟着抄录古卷的仆从。“昨儿个查《诗经·豳风·七月》,发现‘立春备播’只记了晋地的‘耧播法’,秦、鲁、楚的春播规矩还缺着。”他蹲在备播案旁,看着秦国汉子校耧,让仆从记下:“秦地坡田春播,需‘顺坡起垄、浅播盖土’,耧腿需绑竹片防陷泥;播后需在垄头插柳枝,示‘柳芽发、苗芽出’的吉兆。” 公孙矩接过竹简,指着其中一段补充:“赵公,鲁地还有‘立春咬春’的规矩——备播前全家分食春饼,饼里裹萝卜丝,咬一口说‘咬断寒根,苗长三寸’,这规矩能振农人精神,得记上,让春播规更全。”楚国的刘婶也凑过来,拿着刚拌好的豆种说:“俺们楚地春播后,要在田边熏‘驱鸟香’(柏叶 硫磺),防鸟啄种,这细节古卷没写,得补注。”赵无恤当即让仆从把这些规矩补在《立春备播录》的空白处,还在旁批注:“春播规异,皆为顺天;顺天者,苗必旺,不可漏记。” 为了让春播规矩传得更实,众人还做了“备播示教牌”:用厚竹简刻出“校耧、拌种、定垄、咬春”的步骤,每个步骤旁都画着小图——校耧的图里标着“耧眼高低”,拌种的图里画着“药囊漏口大小”,连咬春的春饼都刻着“裹萝卜丝”的小字。小石头拿着示教牌,跟着老农学念春播口诀:“立春校耧眼,播时不跑偏;拌种加草药,虫不把芽咬……”念得响亮,引得老农笑着摸他的头:“娃记牢了,来年就能帮着领播了!” ## 四、立春备播的农聚小宴 备播完事后,杂院摆起“启耕宴”,桌上的吃食全是立春应景的:春饼卷萝卜丝(鲁地风味)、粟米粥煮豆芽(秦地做法)、豆面蒸糕(楚地甜食),连饮品都是温热的迎春酒(用迎春花泡的酒)。柳氏端着春饼,给每人卷了张:“今年多亏古卷和大伙,农具没被征走,这春饼咬一口,咱春播准顺利!”王二愣子举着迎春酒碗:“明年立春,咱还按今年的法子备播、传规,再把示教牌传给邻村,让更多农人会按规矩春播!” 公孙矩把补注后的《立春备播录》传给众人传阅,竹简上还夹着刚画的“列国春播图”:秦地坡田顺垄(插柳枝)、鲁地平田方垄(咬春饼)、楚地湿田高垄(熏驱鸟香),旁边注着“规异心同,皆顺农时”。“赵无恤说‘备播不是备物,是备农时的诚心;传规不是传旧,是传耕读的根脉’,咱这备播,备的是老祖宗的顺天智慧,传的是种地的实在规矩。”他给每人发了一小枝柳枝,是从田垄头折的:“拿着这个,播种时插在垄头,看着柳芽发,就想起今儿的规矩,别断了这耕弦。” 小石头最兴奋,他得到了公孙矩亲手做的迷你耧眼校准仪——仪身是用软竹编的,竹针是细铜丝做的,“等你再长高点,就能帮着校真的播种耧了”。小黄狗叼来块豆面蒸糕,蹲在他脚边摇尾巴,像是也在庆祝备播顺利。月光透过老桑树洒下来,照在剑鞘新长的“启耕纹”上,泛着温润的光。 ## 五、岁月沉淀的苗芽盼 立春后十日,备好的农具都整齐摆在杂院的架上——播种耧校得精准,开沟锄磨得锋利,拌好的种粒装在陶瓮里,补注的古卷收在木柜,示教牌挂在备播案旁,柳枝插在田垄头,透着待播的劲。列国众人每天都来杂院查看:秦国汉子试校耧眼,楚国农妇查拌种药囊,鲁国田夫验垄线白灰,连小石头都学会了按示教牌查备播:“耧眼通、药囊满、垄线直,合格!” 柳氏把补注的春播规矩刻在自家田垄头的石碑上,还画了示教牌的小图:“让村里的娃都看着,长大了就不会忘立春备播的规矩。”公孙矩擦拭着“华夏”剑,剑鞘上的纹路又多了几重:从大寒核种到立春备播,农耕的智慧就像这待播的种粒,得用心备、细心传,才能在春日里发出希望的芽。 风吹过田垄,传来“沙沙”的柳枝轻响,像是土地在回应农人的备播心。有人说这是古卷在低语,有人说这是春神在保佑。只有公孙矩知道,这是千万双手校具、拌种、传规的心意,在守护着农耕的根脉,也在续写着春秋时期生生不息的耕读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