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照山河 > 第124章 一路融合拜的亲,串着万家的暖

大年初一的晨光刚爬上杂院的石阶,列国的百姓已提着礼盒往街巷里走。秦国的汉子扛着腊肉,楚国的媳妇捧着茶叶,鲁国的老汉拎着丝绸,礼盒碰撞的 “叮咚” 声,像串起的风铃,引得墙根的腊梅都绽开了笑脸。

“公孙先生,您看这年礼备得中不中?” 王二愣子把红纸包好的糕点往竹篮里装,篮沿还系着条红绸,“昨儿个李掌柜从杂货铺挑了些新物件,列国的手艺合做的,秦国的木盒、赵国的竹篮、楚国的锦袋,装礼才体面。”

公孙矩刚把 “华夏” 剑靠在院门口的老榆树下,剑鞘上的 “圆” 字纹旁,新长出的 “拜纹” 像串脚印,把之前的纹路都连得热热闹闹。“这拜年活得凑够十二样年礼才像样,” 他帮着捆礼盒,“阿柴刚从库房取了些新做的器具,都是列国手艺合着造的,秦国的陶壶、楚国的漆盒、鲁国的木匣,盛礼正合适。”

说话间,小石头抱着个锦袋跑过来,袋上的绣纹竟和剑上的拜纹一个样。“娃非要跟着秦婶子和楚姑娘学绣礼袋,” 王二愣子媳妇提着个食盒跟在后头,“说要装遍列国的年礼,让大伙的拜年路就像这袋里的糖,越走越香甜。”

小石头把锦袋往剑旁边一放,剑穗突然晃了晃,掉下来颗玉扣,落在袋口的绳结处 “咔嗒” 一响,正好把松垮的结扣锁紧了,袋里的糖果顿时撒不出半颗,引得跟着看热闹的小狗直摇尾巴。

一、拜年场的巧思

备年礼的时候最热闹,列国的特产往院里一摊,秦国的花椒、赵国的核桃、楚国的蜜饯堆得像小山,包装的 “沙沙” 声、系绳的 “嗡嗡” 声、说笑的 “咯咯” 声缠在一起,转眼间,个个礼盒就包扎停当,像堆起的小金山。

“这拜年场得掺着列国的家什才像样,” 老妇人用红纸包着核桃,“秦国的木盒装干货牢,楚国的锦袋盛糕点雅,鲁国的竹篮提酒水便,凑在一块儿拜年才得劲,就像咱这场上的人,各有各的心意才周全。”

公孙矩帮着写礼帖,把燕国的宣纸和韩国的墨汁配在一起,帖上还盖着秦国的木印,字迹在阳光下映出的影子,竟和剑上的拜纹分毫不差。“您看这写法,” 他指着礼帖上的字,“秦国的称谓显敬重,楚国的祝词带喜气,鲁国的落款表诚意,凑在一起才得体。”

阿柴在旁边清点礼盒,突然指着拜年场的影子:“师父,这竹篮的影子跟剑上的拜纹对上了!”

众人凑过去看,果然见不同礼盒的影子在地上连成串,秦国的盒影里裹着赵国的篮影,楚国的袋影缠着齐国的匣影,像把列国的心意都串成了珠链。

“昨儿个试包《同心礼》的时候,” 李掌柜提着壶热茶进来,“秦国的婶子想多放腊肉,楚国的姑娘说要多搁蜜饯,最后各让一步,荤素搭配,连教书先生都夸这礼送得贴心。”

绣娘捧着个针线篮进来,里面是列国妇人绣的礼袋,秦国的布绣、鲁国的丝绣、楚国的绒绣叠得整整齐齐。“这是给大伙装零碎礼用的,” 她往每个袋里塞了张福字,“做的时候用了列国的针法,秦国的平针、赵国的盘针、楚国的打籽针,混着做才好看。”

小石头突然指着院角的梅花,众人抬头,见阳光透过花瓣的缝隙,在地上投出个 “拜” 字,正好把剑的影子圈在中间。

二、拜具里的名堂

做拜年器具的时候总有人搭把手,列国的材料在作坊铺开,秦国的硬木、赵国的竹子、楚国的丝绸堆得像小山,木匠的凿子挖着这个,绣娘的针线缝着那个,转眼间,种种拜具都做得精巧,像天生就该这么用。

“这拜具得混着做才中用,” 老木匠用刻刀雕着木盒,“秦国的木盒雕花显庄重,楚国的锦袋绣纹带喜气,鲁国的竹篮编纹透清爽,看着简单,其实藏着列国的巧劲。”

公孙矩帮着编竹篮,把齐国的柳条和燕国的麻绳拧在一起,篮耳还缠着秦国的红绸,提着礼盒竟有种说不出的轻便,像拎着满心的欢喜。“您看这大小,” 他掂着篮子说,“秦国的腊肉块头大,篮就得宽;楚国的茶叶分量轻,篮得深,凑在一起才合宜。”

货郎背着布包逛拜年场,见里面热闹,掀帘进来:“俺从南边带了些香料,能让糕点更耐存,要不要试试?”

他把香料纸垫在锦袋里,楚国的蜜饯顿时添了三分清芬,走亲戚路上都透着香,连最嘴刁的孩童都直咂嘴。“这叫‘留香纸’,” 货郎举着锦袋笑,“去年在魏国的集镇,用这纸包的礼,列国的百姓都学样,连地主家都来讨方子。”

公孙矩把剑放在拜具旁,剑鞘上的水汽凝在木盒上,竟让散落的木屑慢慢聚成个圆,圆心处正好是秦盒楚袋合装的年礼。

“这剑是真懂拜年的,” 老妇人指着新纹,“知道咱今儿拜的是《万家亲》。”

正说着,教书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本《列国礼俗》,里面记着列国拜年术融合的故事,秦国百姓学楚礼、鲁国家人学秦俗、楚国妇人学鲁仪都有,页边写满了批注。“这是给大伙找讲究的,” 先生指着礼俗,“得让他们知道,拜年礼融合的门道,跟列国的相处是一个理,礼轻情重才长久。”

三、融合拜串万家暖

拜年的时候,列国的百姓走街串巷,秦国的汉子给长辈作揖,楚国的姑娘向老人请安,鲁国的孩童给长者磕头,脚步踩在石板路的 “噔噔” 声,像在奏亲情曲,引得院墙上的麻雀都跟着飞。

“今儿拜的是《同心年》,” 王二愣子媳妇举着个食盒喊,“秦国的腊肉送得实在,鲁国的丝绸送得体面,楚国的茶叶送得清爽,合在一起才尽心,走着走着就心里热乎。”

公孙矩跟着人群走亲戚,看着众人递礼,旁边的小石头捧着个小礼盒,正跟着父亲学拜年。“慢点递,” 公孙矩帮孩子托了托盒底,“这年越拜越亲,就像日子越过越对味。”

路刚走到一半,年礼的香气就漫了整个村子。秦国的肉香刚飘出东巷,楚国的茶香就绕着西院转,列国的味道在街巷里缠成结,引得人心里发痒。

“您看这搭配,” 隔壁的老太太摸着新收的丝绸笑,“送肉的是秦国的屠户,可装礼的是楚国的姑娘,引路的是鲁国的娃,走着走着就忘了哪是哪国的。”

拜到列国合住的 “共乐院” 时,院里的秦国长者受礼,楚国主妇奉茶,鲁国书生陪聊,年礼堆在桌上像座小山,连飞过的喜鹊都落在墙头,像在沾喜气。

“这融合拜串的是咱过日子的情,” 李掌柜抿着新沏的茶说,“就像去年咱修祠堂,秦国的石匠、楚国的木匠、鲁国的瓦匠一起动手,堂成了,亲聚了,年才过得欢。”

拜完年返程的时候,小石头举着自己收的压岁钱跑向剑,刚跑到旁边,钱袋突然和剑同时亮了亮,袋上的绣纹和剑鞘上的拜纹在阳光下连成片,像条温暖的亲情链。

“这俩是一伙儿的吧?” 有人大着嗓门喊。

雪天里的拜年路

大年初二飘着细雪,列国的百姓却没歇脚,秦国的汉子把礼盒往怀里揣,楚国的媳妇用棉袄裹着糕点,赵国的老者给孩童戴暖帽,雪花落在红绸上的 “簌簌” 声,竟像在撒糖霜。

“这拜年路真抗冻,” 王二愣子往鞋底绑草绳,“去年下雪的时候,也是这街巷,让列国的人凑在一块儿走,冻着冻着就不冷了。”

公孙矩抱着剑站在巷口,剑鞘上的雪花化成水,顺着纹路汇成个圆,把所有拜具和拜年的人都圈在里面。

“您看这热乎劲,” 教书先生用拐杖指着人群,“跟《礼记》里说的‘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一个理,情到了,啥雪都不怕。”

雪下得最大的时候,巷口的石桥结了冰,众人赶紧用列国的物件铺 —— 秦国的草垫、鲁国的麻袋、楚国的稻壳撒在一起,桥面顿时防滑得很,像早就备着的。

“这铺垫比原来的还稳当,” 石匠用脚蹭着桥面笑,“就像这融合拜,缺了哪国的心意都不行,凑在一起才暖心。”

雪停时,众人发现巷口的雪地上,踩出个小小的 “亲” 字,是用列国的脚印拼的,秦国的棉鞋印做笔画,楚国的布鞋印当点缀,正好在剑的影子里。

“这剑又长新本事了,” 李掌柜拍着身上的雪笑,“知道咱爱走亲戚。”

公孙矩摸着剑上的新纹,突然明白:“不是剑长本事,是咱的心在融合拜里融在了一块儿,连雪花都跟着添暖。”

五、岁月里的拜亲

大年初三的时候,杂院要新做批拜具,列国的人又来帮忙。秦国的木匠打新盒,赵国的竹匠编新篮,楚国的绣娘做新袋,连小石头都拿着个小针线笸箩,学着绣福字。

“这新拜具得叫‘共亲具’,” 王二愣子媳妇在木盒上贴红帖,“不管哪国的亲戚,用这儿的器具拜年,都能让大伙的心更近,热热闹闹的才叫年。”

新拜具做好那天,列国的人都来试送,秦国的百姓拎着新盒走西家,楚国的百姓提着新袋串东邻,鲁国的百姓挎着新篮访北户,欢笑声飘出三里地,引得全县的人都来了。

“这叫亲上加亲,” 教书先生摸着胡子笑,“就像树上的枝,这根连着那根,那枝缠着这枝,最后都成了一家子,看着就亲。”

孩子们在拜年场边学做拜具,秦国的娃学雕盒,楚国的娃学绣袋,燕国的小石头学编篮,笑声混在一起,竟分不清谁是谁,只有 “嘻嘻哈哈” 的调子在场里飘。

晚上收拾时,王二愣子发现老榆树下,不知谁刻了道新纹,把列国的拜具都刻在上面,秦国的木盒、楚国的锦袋、鲁国的竹篮凑成个圆,和剑鞘上的新纹一模一样。“准是哪个老匠人刻的,” 他笑着说,“这叫念想。”

公孙矩看着剑上的新纹,“拜” 字旁边又多了道 “亲” 字纹,用手摸上去,竟带着点红绸的温润感。“师父,这纹咋越来越像咱的拜年路了?” 阿柴问。

公孙矩望着巷里来来往往的人,有人在卸礼盒,有人在晒糕点,有人在清点回礼,列国的情谊混在这路上,像条永远走不完的亲情道。“因为日子就是由这融合拜串亲的啊,” 他说,“你送你的肉,我赠我的茶,你递你的绸,我回我的糖,走着走着就忘了哪是哪国的地界,只记得要和和美美、亲亲热热。”

后来,这拜年场成了全县的宝贝,每年都有新的列国年礼加进来,老榆树下的刻痕被摸得锃亮。有个史官见了,在《春秋会要》的续卷里写:“所谓亲情,不过是把各家的心意串在一条路,你走一程,我访一户,你送一份,我回一礼,年深日久,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牵挂。”

而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榆树下,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像幅活的拜年图。有人说这剑吸了拜年的灵气,摸上去总带着点暖意;只有公孙矩知道,那暖意哪是剑上的,不过是千万双脚走过的痕迹,是千家万户的亲情,在木头里生了根,开了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