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照山河 > 第18章 旱裂晋土,礼断抉择

青史照山河 第18章 旱裂晋土,礼断抉择

作者:川东血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9:10:46

处暑的太阳把晋地烤成了铜色。赵无恤跪在曲沃的麦田里,指尖插进干裂的土缝,土块像碎瓷片一样硌着皮肤 —— 这是连续六十天没下雨的第三十天,原本该齐腰深的麦秆,现在只到脚踝,穗子瘪得能数清麦粒,风一吹就发出 “咔嚓” 的脆响,像骨头断裂的声音。

“无恤大哥,最后一口井也见底了。” 赵狗儿的声音带着哭腔,手里的陶碗还沾着井壁的泥,碗底仅存的水晃了晃,映出他干裂的嘴唇。这三个月来,他跟着农人们学用皮囊从晋水运水,肩膀磨出的茧子破了又结,新做的麻布短衫后背,已结了层盐霜似的汗渍,比第十六章抗扰时的狼狈更让人心惊。

赵无恤站起身,望着远处的流民营地。三十顶草屋像晒焦的蘑菇,蜷缩在土坡下,每个屋前都跪着几个流民,对着太阳磕头,嘴里念叨着 “求老天爷下雨”。智伯勤蹲在草屋前,正把自己的水囊分给一个孩童,水囊捏扁的声音在死寂的旷野里格外刺耳 —— 这已是他今天第三次分自己的水。

“晋阳送来的粮到了吗?” 赵无恤的声音干得像麦秆,他知道这问的是废话。三天前赵午就带信说,晋阳的粮仓也快空了,能凑齐的粮,只够赵氏宗族和士兵撑到秋收,若分给流民,怕是撑不过九月。

话刚落,北边的山道扬起一阵尘烟。不是送粮的车马,是魏成派来的信使,倒在地上时,嘴里还冒着血泡:“匈奴…… 匈奴联合智瑶残部,已经过了雁门关,说要…… 要抢晋地最后一点水……”

赵狗儿刚要去扶,信使突然抓住他的手腕,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赵无恤:“魏族长说…… 让你想好,是保流民,还是保…… 保晋地的根……” 说完头一歪,再没动静,怀里露出半块啃剩的麦饼,饼渣里还掺着土。

赵无恤把信使的尸体放平,手指在他睁着的眼睛上轻轻一合。他想起十七章在晋阳辩礼时,长老们说 “礼过宽要断赵氏根基”,那时只当是危言,此刻才懂,乱世里的 “根基” 不是竹简上的字,是能喘气的人,是能打仗的兵,是能撑到下一场雨的水。

“把剩下的水和粮都集中起来。” 赵无恤的声音突然稳了,却带着一种让人发冷的平静,“赵氏士兵和宗族优先分,剩下的……” 他没说完,因为知道根本不会有 “剩下的”。

赵狗儿愣住了,手里的陶碗 “当啷” 掉在地上,碎成几片:“无恤大哥!你忘了‘流民之礼’了吗?你忘了智伯勤他们……”

“我没忘。” 赵无恤打断他,指着远处一个正用舌头舔草叶的流民孩子,“可匈奴来了,没有士兵挡着,这些孩子明天就会被马蹄踩死。到时候,你跟谁讲‘流民之礼’?” 他摸出怀里的《赵氏礼策》,卷首的 “仁” 字被汗水泡得发涨,像在流泪,“礼是活的,可活着,得先有命。”

智伯勤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手里还攥着那个空水囊:“无恤先生,我懂。” 他的声音比麦秆还干,“我们智氏农人,愿意把粮让给士兵。只要能打退匈奴,以后…… 以后我们再种就是了。”

流民们也跟着点头,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把最后一块麦饼塞给赵狗儿:“给士兵吧,我们…… 我们能挺。” 孩子却突然哭起来,喊着 “要水”,声音细得像线,一下下割着人的耳朵。

赵无恤别过头,不敢看那孩子的脸。他让赵狗儿去分粮,自己则走到老槐树下 —— 十七章还发着新绿的枝丫,现在全枯了,叶子落得满地都是,踩上去像踩碎的骨头。他蹲下来,挖出十七章埋的 “曲沃共融” 竹片,竹片裂了道缝,像被旱得张开的嘴。

“你说礼是活的,可这土都死了,礼还能活吗?” 他对着竹片自言自语,指尖在 “共融” 两个字上反复摩挲,直到竹片的毛刺扎进肉里,渗出血珠,才觉得心里那股堵着的疼,稍微松了点。

半夜时,赵狗儿突然闯进草屋,手里举着块麻布:“无恤大哥!你看!韩氏织工们把所有麻布都撕了,编成了运水的管子,从晋水往这边引!虽然慢,可…… 可总有水了!”

赵无恤跟着他跑到村口,果然看见一条麻布管子从山道上铺过来,像条苍白的蛇,管子尽头的陶碗里,正一滴一滴往下掉水,每滴水下落的声音,都像敲在人心上的鼓。韩氏织工韩母跪在地上,用布条缠着磨破的手,见赵无恤过来,笑了笑,露出缺了颗牙的嘴:“老话说,麻布能织礼,也能…… 也能救命。”

更意外的是,狄人首领带着十几个族人来了,牵着几匹瘦马,马背上驮着皮囊:“我们在北边山谷找到个泉眼,水不多,够孩子喝。” 他指了指身后的狄人少年,“他们说,要跟赵氏士兵一起守山口,我们…… 我们也是晋地的人。”

赵无恤看着那条麻布水管,看着狄人马背上的水囊,突然想起十七章在晋阳说的 “礼是让不同的人找到活法”。原来他错了,礼不是 “选择谁活”,是 “所有人都想让彼此活”—— 这种想,比任何分粮的规矩都更有力量。

“把粮重新分。” 赵无恤对赵狗儿说,声音里带着一种失而复得的颤抖,“士兵减半,流民和狄人各分三成,剩下的…… 留给孩子。”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士兵,不是让他们让粮,是让他们知道,他们要护的,就是这些愿意分出水囊的人。”

天快亮时,匈奴的马蹄声果然从山口传来。赵无恤举着那卷裂了缝的 “曲沃共融” 竹片,站在栅栏后,身边是赵氏士兵、智氏农人、狄人骑手、韩氏织工,还有握着碎陶片的流民孩子。

“放箭!” 他嘶吼着,声音划破旱裂的空气。箭雨落下时,他看见智伯勤用身体护住一个狄人少年,看见韩母把织梭砸向匈奴的马眼,看见赵狗儿举着他的木剑,像举着整个世界的重量。

战斗结束时,太阳正爬到头顶。赵无恤坐在血泊里,怀里抱着那个喊着要水的孩子 —— 孩子终于喝上了水,却是从他被箭射穿的胸口流出来的。他摸出《赵氏礼策》,把孩子的血抹在 “流民之礼” 的字上,血珠渗进竹片的裂缝,像给礼的伤口,结了层痂。

赵狗儿走过来,手里拿着块新削的竹片,上面刻着 “旱礼” 两个字,字的边缘还在滴血:“无恤大哥,我记下来了。礼不是在顺境里笑,是在绝境里,还想让别人活下去。”

赵无恤笑了,把裂了的 “曲沃共融” 竹片和新的 “旱礼” 竹片绑在一起。风从麦田里吹过,枯麦秆发出 “呜呜” 的响,像在唱一首葬礼的歌,又像在唱一首新生的歌。

他知道,这场大旱和战斗不是结束。匈奴还会再来,旱情还会持续,礼的抉择还会一次比一次难。但只要还有人愿意把水囊分给陌生人,还有人愿意用身体护住异族人,还有人愿意在血里刻下 “活下去” 的字,这礼就不会断,这晋地就不会死。

夕阳把所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道刻在旱地上的痕。赵无恤握着绑在一起的竹片,看着远处重新铺好的麻布水管,水滴 “嗒嗒” 落在地上,在干裂的土上,砸出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坑 —— 那是礼的种子,是活下去的希望,是哪怕天塌下来,也能在裂缝里扎根的,晋地的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