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凌风那份堪称惊世骇俗的“铁甲舰”草图,在核心圈子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质疑和担忧是难免的,但凌风的决心和黑石城现有的精钢冶炼能力,又让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构想,有了一丝落地的微光。
次日,凌风亲自带着草图,秘密来到了月牙湾船厂,召见了总匠师郑老槌和匠作营最好的几位铁匠、木匠头目。当草图展开时,郑老槌的眼睛瞪得如同铜铃,拿着草图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城……城主……这,这船……披铁甲?”郑老槌活了六十多年,造过大小船只无数,从未见过如此设计,“这……木头和铁,如何能紧密贴合?海水浸泡,铁锈蚀木头,如何是好?这重量……帆还能带动吗?”
凌风早已料到这些疑问,耐心解释道:“郑师傅莫急。铁甲非全覆盖,而是关键部位加强。连接之处,可用我城新研制的不钢甲,并以铜钉或特制钢钉铆接,减少锈蚀。船体结构需重新设计,用更坚固的龙骨和肋骨,以承受额外重量。至于帆……我们需要计算,或许需要更大的帆面积,或者……未来尝试更高效的风帆索具。”
他指着草图上的细节:“当前第一步,不是直接造大船。而是先造一条小型舰,比如……十丈长即可,验证想法。我们需要解决几个关键:第一,钢甲的锻造和弯制,要能贴合船体曲线;第二,可靠的铆接技术;第三,重装下的船体稳定性计算。”
郑老槌和几位匠师围着草图,激烈地讨论起来。最初的震惊过后,工匠的本能被激发出来,开始专注于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
“城主,若是小舰,精钢的用量或许能承受。”一位铁匠头目计算着,“但锻造弧形甲板,对火候和锻打要求极高,需反复试验。”
“木料需选用最坚韧耐腐蚀的硬木,龙骨尤其要粗壮。”一位老木匠补充。
“铆钉的强度和防锈是关键,需匠作营全力配合。”郑老槌总结道。
接下来的日子,月牙湾船厂分成了明暗两条线。明面上,继续修建港坞基础设施,并开始铺设第一条大型哨船的龙骨,掩人耳目。暗地里,一个被严格隔离的小工棚内,郑老槌带领着最核心的一批工匠,开始了铁甲舰的初步试验。
匠作营全力运转,尝试用精钢锻造薄而坚韧的弧形钢板。失败是家常便饭,要么太脆易裂,要么太厚过重。木匠们则开始挑选和处理用于建造强化船体的特种木材。关于连接工艺、重心计算的争论每天都在进行。
凌风并非甩手掌柜,他时常来到工棚,与工匠们一起讨论。他虽然不懂具体工艺,但总能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比如“重心要低”、“结构要三角支撑”、“接缝要交错”等来自前世模糊的工程学概念,往往能让陷入僵局的工匠们豁然开朗。
同时,火炮的研制也在加速。基于上次火铳的经验,匠作营改进了铸造工艺,尝试制造口径更大、管壁更厚、带有简易炮耳和瞄准基线的青铜炮(青铜韧性优于生铁,不易炸膛)。虽然进展缓慢,但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记录在案。
数月后,经过无数次失败,第一块符合要求的弧形钢甲板终于锻造成功!虽然面积不大,但坚韧且形状规整。紧接着,一种特殊的、掺入了其他金属以增强强度和防锈能力的钢制铆钉也被试制出来。在一个小比例的木制船模上,工匠们成功地将一块钢甲用铆接的方式牢牢固定,经过反复敲打和模拟海浪颠簸的测试,连接处纹丝不动!
“成功了!城主!您看!”郑老槌激动得老泪纵横,捧着那个小小的、带着一块铁甲的船模,如同捧着稀世珍宝。
凌风看着船模,心中也涌起一股激动。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证明了方向是可行的!
“好!郑师傅,诸位工匠,辛苦了!重赏!”凌风下令,“立即以此为基础,开始绘制小型铁甲舰的详细施工图。同时,开始备料,准备铺设真正的龙骨!”
月牙湾的秘密工棚里,一盏油灯下,一幅更加精细、标注着各种数据的舰船图纸逐渐成型。黑石城的海疆梦想,正在工匠们的汗水和智慧中,一点点变为现实。一艘划时代的雏舰,即将在这偏僻的海湾,铺下第一根龙骨。
寒来暑往,又是以月已过。月牙湾的工程在高度保密下持续推进。那条用于掩人耳目的大型哨船已然下水,开始海试,船员由柱子从军中挑选水性好、学习能力强的士兵担任,日夜操练。而真正核心的工程——那艘被凌风命名为“破浪一号”的小型铁甲试验舰,也终于在重重掩护下,完成了船体建造和关键部位的钢甲铆接。
这日夜晚,月黑风高,海浪轻轻拍打着新建的滑道。“破浪一号”被黑布覆盖,在数十名核心工匠和精选士兵的努力下,通过绞盘和滚木,缓缓滑入水中。没有欢呼,没有仪式,只有紧张的注视和绞盘转动的吱呀声。
船体入水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船体没有因为额外的重量而失衡倾覆,吃水线比预想的略深,但仍在安全范围内。郑老槌带着工匠们迅速登船,检查每一个铆接点、舱壁,确认没有渗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