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众人听得有些疑惑,但还是凝神静听。
凌风继续道:“柱子,你率领这‘三百骑’,大张旗鼓,依令前往狼山口。行军速度不必过快,沿途多加侦察。到了狼山口,一切依礼行事,但需保持警惕,驻地要选择易守难攻之处。没有我的亲笔手令,绝不可轻易听从狼山口守将的调遣,尤其是出城作战的命令。”
“疤叔,你的任务更重。你的人马潜行至狼山口外围后,分散隐蔽,建立秘密联络点。任务是:第一,监控狼山口驻军动向,尤其是对柱子队伍的监视和可能的刁难;第二,侦察周边地形、道路、水源;第三,若柱子部遭遇不测,或狼山口有异动,立刻接应柱子部撤离,并迅速向黑石城传回警报!”
“另外,”凌风看向老拐,“以我的名义,起草一份呈报行营的文书。内容要恭谨,首先表示坚决服从行营调令,部队已按时出发。其次,要‘如实’禀报黑石城现状:兵力因前期大战及剿匪折损严重,精锐外调后城防空虚,北凉游骑近日活动频繁,云州方面补给迟迟未至……恳请行营速拨援军粮饷,以固边防!同时,将此文书副本,通过秘密渠道,设法呈送京城兵部备案。”
这一连串的安排,听得众人眼花缭乱,细细品味之下,不禁拍案叫绝!
明面上,完全服从了行营调令,派出了“精锐”,让人抓不到把柄。
暗地里,派出的并非全部精锐,而是新旧混编,既保存了核心战力,又锻炼了新兵。同时派出接应部队,确保外派队伍的安全和信息的畅通。
更重要的是,那份呈报行营的文书,看似诉苦,实则是将难题反抛了回去,并留下了向更高层申诉的伏笔。若行营或云州后续有进一步动作,黑石城便有了反击的依据。
“风哥儿,高!实在是高!”陈大疤兴奋地摩拳擦掌,“俺这就去挑人,保证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狼山口去!”
柱子也重重点头:“末将明白!定会稳住队伍,见机行事!”
老拐更是心领神会:“老汉这就去写文书,定写得情真意切,字字珠玑!”
命令迅速执行下去。数日后,一支打着黑石城旗号、盔甲鲜明的“三百骑”队伍,在柱子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开出北门,沿着官道向东北方向的狼山口而去。黑石城似乎完全遵从了行营的指令。
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支队伍并非真正的全部精锐,而另一支更隐蔽的刀,已经悄无声息地提前出鞘,潜行于山林之间,为前方的同伴保驾护航,也为黑石城留足了后手。
凌风站在城头,望着远去的烟尘,眼神深邃。行营和高万山的这一招,被他以精妙的“移花接木”和“暗度陈仓”之计化解。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激烈的较量,恐怕还在后头。黑石城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更快地壮大自身。
行营调兵的风波,在凌风精巧的应对下,表面上波澜不惊地过去了。派往狼山口的队伍按时抵达,呈报行营的文书也送到了该送的地方。云州和行营方面似乎一时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局势再次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
但黑石城内部,发展的步伐却丝毫未停,反而在各种压力的催化下,迸发出更加强劲的活力。这种活力,不仅体现在农业的深耕和军备的强化上,更体现在一种更深层次的变化——匠人精神的觉醒与技术的累积爆发。
城南匠作区,已然成为黑石城最富生机的地方。水力机械的成功应用,如同点燃了一把火,彻底激发了工匠们的创造热情。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指令,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如何改进工艺、提升效率。
铁匠工坊里,王大锤带着徒弟们,在稳定产出精钢刀剑的同时,开始尝试利用水力锻锤进行更复杂的“夹钢”和“包钢”工艺试验,希望能打造出韧性更佳、更不易折断的兵刃。甚至有老师傅根据实战反馈,琢磨着改进铠甲的形状,使其更贴合人体,防护更全面。
木匠坊的刘老根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水力锯床和钻床的成功,让他看到了机械力量的巨大潜力。他带着一群徒弟,开始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水力机械,比如水力驱动的磨盘用于研磨火药(黑石城已开始小规模试验火药),甚至设想能否用水力来带动纺车织布。虽然很多想法还很不成熟,失败远多于成功,但这种勇于探索的氛围却弥足珍贵。
周耐火的琉璃工坊也取得了突破。在凌风“无意间”提及“模具”和“压铸”的概念后,周老头如获至宝,带着徒弟们疯狂试验,终于成功烧制出了第一批形状相对规整、厚度更均匀的琉璃片,虽然面积还不大,但已能用于制作更清晰的镜片和灯罩。他还尝试在釉料中添加不同金属氧化物,烧制出了色彩更加鲜艳稳定的琉璃器,为黑石城换回了更多急需的物资。
更令人惊喜的是医师坊。在获得了优化药材和部分玻璃镜片后,医师们的诊疗水平显着提升。首席医师甚至开始尝试根据伤员的不同伤情,配制更具针对性的方剂,而不是沿用一成不变的金疮药。有年轻医师受到水力机械的启发,向木匠坊定制了一些小巧的木质器械,用于辅助正骨或处理伤口,虽然简陋,却代表了医学实践的进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