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之我俩是专业的搅屎棍 > 第118章 人心向背 公道在民

晨雾还未散尽,京城西市的早点摊刚支起油锅,几句压低的议论就随着油条的香气飘了出来。

“听说没?那殷若璃跟谢景宸,背地里勾连的都是马帮、私商,还有些边关来的粗人,说是要图谋不轨呢!”

“可不是嘛!我昨儿在茶馆听人说,他们还煽动那些穷秀才跟朝廷作对,这要是成了气候,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还有城西那个卖布的王掌柜,就因为前阵子跟他们据点的人说过几句话,昨儿铺子门就被人砸了,说是‘通反贼’,你说吓人不吓人!”

这些话像带了钩子,勾得周围吃早点的人都凑过来打听。说话的人压低声音,眼神却不住往四周瞟,一副“我知道内幕”的神秘模样——他们没注意到,不远处一个挑着菜筐的老农,悄悄将这些话记在了心里,菜筐底层,藏着一张丐帮九叔给的纸条,上面写着“记录市井流言,每日汇总”。

此刻的三皇子府花厅,白若薇正把玩着一枚成色极好的翡翠镯子,听着手下汇报市井间的动静。

“小姐,按您的吩咐,那些‘苦主’和‘正直士子’都已经安排好了。城西王掌柜的铺子也砸了,现在京城里没人不知道殷若璃他们是‘乱臣贼子’,连之前跟他们有往来的商号,都主动断了联系。”

白若薇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将翡翠镯子戴在手腕上,冰凉的玉镯贴着皮肤,却压不住她眼底的狠戾:“做得好。光断他们的路还不够,要让所有人都怕他们、恨他们,让他们在京城待不下去,变成过街老鼠!”

她顿了顿,又道:“再去安排些人,在那些施粥棚、药铺附近散播消息,就说殷若璃他们是想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等老百姓都信了他们,就会趁机煽动造反,到时候兵荒马乱,大家连饭都吃不上!”

“是!”手下连忙应下,转身退了出去。

白若薇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据点的方向,眼中满是轻蔑——她自小在深宅大院长大,最懂人心的弱点:百姓怕乱,士子惜名,只要抓住这两点,再编织些“造反”“通敌”的罪名,就算殷若璃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了身。

而此时的据点正厅,气氛却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陈瑜将一叠信纸重重拍在桌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这些都是跟我们合作的寒门学子寄来的,你自己看!”

殷若璃拿起信纸,逐字翻看——有的说“家中父母以死相逼,不敢再与君往来”;有的说“同窗皆骂我‘通反贼’,科举之路恐已断绝”;还有的更直接,写着“从此恩断义绝,两不相欠”,字迹潦草,却透着一股无奈与恐惧。

赵珩看得火冒三丈,一拳砸在桌角,震得茶杯都晃了晃:“白若薇太卑鄙了!不敢跟我们正面打,就玩这些阴招!造谣、栽赃、恐吓,她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玉漱站在一旁,小声道:“姑娘,刚才去买药材的侍卫回来报,说现在药铺的人一听到我们据点的名字,就说‘没药了’,连普通的甘草都不肯卖,还说‘怕沾上反贼的晦气’。”

百草先生也叹了口气:“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百姓被流言误导,士子被恐吓退缩,我们连最基本的物资都快弄不到了,更别说跟三皇子抗衡。”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殷若璃身上,等着她拿主意。殷若璃却没有慌,她走到窗边,看着院外那棵老槐树——树干上还留着上次三皇子府暗哨射箭的痕迹,却依旧枝繁叶茂。

她转过身,眼神平静却坚定:“慌什么?白若薇能编谣言,我们就能破谣言;她能让百姓怕我们,我们就能让百姓信我们。”

“怎么信?”赵珩急道,“现在大家都把我们当反贼,谁还敢信我们?”

“用事实信。”殷若璃拿起一张信纸,上面写着城西贫民区“十日无米,饿殍渐增”的消息,“白若薇说我们‘收买人心’,那我们就真的‘收买人心’——不是用花言巧语,是用一碗热粥、一包救命药。”

她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红笔,在城西的位置画了个圈:“赵珩,你立刻去联系黑刀和海鲨,让他们把刚运来的粮食和药材分一半出来,我们在城西贫民区设三个施粥棚,免费施粥、赠药。记住,不要提我们的名字,就说是‘北境伤残老兵互助会’做的——景宸的旧部在百姓心里有威望,不会引起怀疑。”

赵珩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百姓饿肚子的时候,一碗热粥比什么都管用!我这就去安排!”

“陈瑜,”殷若璃又看向陈瑜,“你之前说,那些寒门学子在地方上有亲友,知道三皇子门下官员欺压百姓的事,对吧?”

陈瑜点头:“对!有个学子的表哥在京郊当差,亲眼看到县令为了给三皇子建别院,强征了十几户百姓的田地,还把反抗的人关进了大牢!”

“那就把这些事整理出来。”殷若璃道,“不用写得文绉绉的,就写成老百姓能听懂的故事、歌谣,让丐帮的兄弟帮忙,在茶馆、酒肆、田间地头传唱。比如‘京郊县令狠,强占百姓田,只为皇子建别院,百姓哭破天’,越通俗越好,越真实越好。”

陈瑜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白若薇编假的,我们就说真的!让百姓知道,真正害他们的是三皇子,不是我们!”

“还有百草先生,”殷若璃转向老大夫,“您昨天说,京中最近有流感的苗头,贫民区的孩子已经开始咳嗽、发烧了,对吧?”

百草先生点头:“是啊,贫民区卫生差,一旦爆发时疫,后果不堪设想。”

“那就麻烦您配些防疫的药包。”殷若璃道,“不用太名贵的药材,用金银花、甘草、薄荷这些常见的,煮成药汤装在布包里,让施粥棚的人一起分发。告诉百姓,这是‘老兵互助会’特意准备的,能防流感,让孩子多喝。”

百草先生立刻应道:“没问题!我这就去药房准备,这些药材我库房里还有不少,足够用了。”

谢景宸靠在软榻上,一直没说话,此刻却轻轻点了点头:“若璃这个主意,比任何辩解都管用。民心是杆秤,你对他们好,他们心里清楚;谁害了他们,他们也记得。”

殷若璃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我知道。白若薇以为靠谣言就能赢,却忘了,百姓要的不是空名声,是能吃饱饭、能活下去。”

当天下午,城西贫民区就热闹了起来。

三个施粥棚一字排开,棚子上挂着“北境伤残老兵互助会”的木牌,几个穿着粗布衣服、身上带着伤疤的老兵,正忙着给排队的百姓盛粥。粥熬得浓稠,里面还加了豆子,热气腾腾的,飘着诱人的香气。

“张大爷,您慢点,小心烫!”一个老兵笑着递给前排的老农一碗粥,又额外给了他一个菜窝头,“家里要是有孩子,下次可以多带个碗,我们还能给您装些回去。”

老农接过粥,眼眶都红了——他家已经三天没开火了,孙子饿得直哭,若不是这施粥棚,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看着老兵身上的伤疤,颤声问:“你们……真是北境回来的兵?”

老兵点头,指了指自己胳膊上的疤痕:“是啊,当年在北境跟匈奴打仗,被箭射的。我们这些老兵,知道百姓过日子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老农叹了口气:“唉,要是朝廷的官都像你们这样,就好了。前阵子京郊的官,为了给三皇子建别院,把人家的地都抢了,还打人……”

周围排队的百姓也纷纷附和:“可不是嘛!我 cousin 在户部当差,说三皇子府的人天天吃山珍海味,我们却连饭都吃不上!”

“还有那个白小姐,听说就是她撺掇三皇子干坏事,还说殷姑娘他们是反贼,我看她才是坏人!”

这些话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很快在人群中传开。施粥棚的老兵们不接话,只默默给百姓盛粥、递药包,可百姓心里的天平,却悄悄开始倾斜。

与此同时,京城里的茶馆酒肆,也多了些“说书人”。

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汉子,手里拿着一块醒木,“啪”地一拍桌子,开口道:“今天咱不说帝王将相,说个真事儿——京郊有个李家庄,庄里有个李老汉,家里有三亩好地,种出来的麦子能养活一家五口。可就在上个月,来了一群官差,说三皇子要在这儿建别院,二话不说就把李老汉的地给占了,李老汉不肯,还被官差打断了腿……”

汉子说得声情并茂,台下的百姓听得义愤填膺。

“这三皇子也太不是东西了!”

“官差也敢打人?还有王法吗?”

“我听说啊,这还不算啥,城南的张屠户,就因为不肯给三皇子府的人‘孝敬钱’,铺子就被封了,现在还在大牢里呢!”

百姓你一言我一语,之前对殷若璃团队的恐惧,渐渐被对三皇子的愤怒取代。而那些被丐帮兄弟传唱的歌谣,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三皇子,心太黑,抢民田,害百姓;白小姐,毒心肠,造谣言,害忠良……”

更让百姓暖心的是,施粥棚还免费发防疫药包。一个妇人抱着发烧的孩子,接过药包,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啊!我家孩子烧了好几天,没钱看大夫,要是再不好,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发药包的老兵笑着说:“不用谢,这药包煮水喝,一天两次,孩子很快就会好的。以后要是有困难,还来这儿找我们。”

妇人点了点头,抱着孩子走了。路上遇到邻居,她忍不住说:“你也去施粥棚领点药包吧,人家是真心为我们好,比那些当官的强多了!”

这样的场景,在京城的各个角落上演。白若薇派去散播“殷若璃收买人心”的人,刚开口就被百姓怼了回去:“人家给我们粥喝、给我们药,怎么就是收买人心了?总比你们这些只会说瞎话的强!”

“就是!你们是不是三皇子派来的?想让我们饿肚子、生病,好让你们主子快活?”

派去的人被骂得狗血淋头,只能灰溜溜地回去复命。

三皇子府花厅,白若薇听着手下的汇报,脸色铁青。她猛地将桌上的茶杯扫落在地,瓷器碎裂的声音在花厅里格外刺耳:“一群废物!连几句流言都传不出去,还被百姓骂回来,我养你们有什么用!”

手下吓得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小姐,不是我们没用,是殷若璃他们太狡猾了!他们用施粥、发药包收买人心,百姓都信他们,不信我们……”

“收买人心?”白若薇冷笑一声,眼神阴鸷,“好啊,他们不是想当好人吗?我就让他们当不成!”

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施粥棚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狠戾:“去,把京郊的流民都引到施粥棚附近,就说那里有免费的粥和药。再安排些人,混在流民里,故意挑起事端,说‘粥太少不够喝’‘药包是假的没用’,要是有人出来阻拦,就动手打人,把事情闹大!”

她顿了顿,又道:“再去告诉京兆尹,就说‘反贼聚集流民,意图作乱’,让他派兵去镇压!我要让所有人都看看,殷若璃他们所谓的‘善举’,只会引来混乱,只会害了百姓!”

“是!”手下连忙应下,起身退了出去。

白若薇看着手下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笑——她就不信,殷若璃能挡得住流民闹事,挡得住官兵镇压。只要事情闹大,就算殷若璃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第二天一早,城西施粥棚就乱了起来。

几百个衣衫褴褛的流民涌了过来,围着施粥棚大喊:“我们要喝粥!我们要吃药!”

“凭什么他们能喝,我们不能喝?快把粥拿出来!”

人群中,几个壮汉故意推搡着老兵,还把盛粥的木桶打翻在地,滚烫的粥洒了一地,引来一阵尖叫。

“你们干什么!”赵珩带着侍卫赶过来,看到这场景,气得眼睛都红了——这可是他们好不容易运来的粮食,就这么被糟蹋了!

“干什么?”一个壮汉梗着脖子,“我们饿了,要喝粥!你们不是‘好心’吗?怎么连碗粥都不肯给我们?我看你们就是假好心,想骗百姓的信任!”

周围的百姓也慌了,有的往后退,有的小声议论:“怎么回事啊?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流民?”

“他们会不会真的是来闹事的?”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京兆尹带着一队官兵,举着刀枪,冲了过来,大声喊道:“都不许动!有人举报这里有反贼聚集流民,意图作乱,都给我抓起来!”

官兵们冲过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抓人。流民们吓得四处乱跑,施粥棚也被掀翻了,场面一片混乱。

赵珩气得浑身发抖,指着京兆尹大喊:“你凭什么抓人?我们是在施粥,是在帮百姓,不是反贼!”

京兆尹冷笑一声:“是不是反贼,不是你说了算!有人举报,我就要抓人!来人,把他们都给我带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住手!你们不能抓他们!”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群百姓簇拥着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农,走了过来。老农正是昨天来施粥棚领粥的张大爷,他走到京兆尹面前,颤巍巍地说:“大人,您不能抓他们!他们是好人,是来给我们施粥、发药包的,要是没有他们,我们早就饿死、病死了!那些流民,是有人故意引来的,那些闹事的,也是有人故意安排的,跟他们没关系!”

“对!”周围的百姓也纷纷附和,“大人,我们可以作证,他们是好人!”

“是有人故意陷害他们,您可不能冤枉好人啊!”

京兆尹看着围过来的百姓,心里也有些发虚——他本来就是受三皇子指使,来抓人的,没想到会引来这么多百姓阻拦。

就在这时,远处又传来一阵马蹄声,这次来的,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手里拿着一份明黄色的圣旨。

“京兆尹接旨!”太监高声喊道。

京兆尹连忙翻身下马,跪在地上:“臣京兆尹,接旨!”

太监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日闻城西有‘北境伤残老兵互助会’施粥赠药,惠及百姓,此乃善举,朕心甚慰。着京兆尹不得干涉,若有人故意寻衅滋事,严惩不贷!钦此!”

京兆尹愣在原地,半天没反应过来——皇帝怎么会知道这件事?还下旨保护他们?

太监收起圣旨,意味深长地看了京兆尹一眼:“大人,陛下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要是再敢乱抓人,小心你的乌纱帽!”

京兆尹连忙磕头:“臣明白了!臣再也不敢了!”

太监走后,京兆尹带着官兵,灰溜溜地走了。那些闹事的壮汉,也早就趁乱跑了。流民们看着被掀翻的施粥棚,又看了看周围的百姓,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我们是被人骗来的,说这里有免费的粥,还说只要闹一闹,就能拿到银子……”

赵珩叹了口气,对老兵们说:“把剩下的粮食拿出来,给他们盛粥吧。”

老兵们点了点头,重新支起施粥棚,给流民们盛粥。流民们接过粥,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我们不该听别人的话,来闹事。”

张大爷走到赵珩身边,笑着说:“小伙子,别担心,百姓心里都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以后你们要是再施粥,我们还来帮你们!”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说:“对!我们帮你们搭棚子、看场子,再也不让坏人来捣乱!”

赵珩看着眼前的百姓,眼眶都红了——他终于明白,殷若璃说的“公道在民”,是什么意思。

当天晚上,据点里一片欢腾。

赵珩兴奋地给大家讲着白天的事,说百姓如何帮他们阻拦官兵

说皇帝怎么会突然下旨,又说流民后来帮着收拾施粥棚,连之前退走的寒门学子都派人送来消息,说要帮着整理三皇子贪腐的证据。

“你们是没看见!”赵珩一拍大腿,眼里闪着光,“京兆尹那脸色,比锅底还黑!还有那些流民,喝了粥后主动说,是三皇子府的人给了他们银子,让他们来闹事的,还说以后再也不帮坏人做事了!”

陈瑜也笑着补充:“我刚收到丐帮九叔的消息,说现在京城里没人再信‘殷姑娘是反贼’的谣言了,反而都在传‘三皇子心黑,白小姐毒’,连茶馆里的说书人,都把三皇子强占民田的事编成了新段子,听的人挤满了茶馆,每次说到三皇子被骂,都有人拍桌子叫好!”

百草先生端着刚熬好的汤药走进来,也忍不住插了句嘴:“今天去贫民区送药包,好多百姓都拉着我的手说谢谢,还有人给我塞自家种的蔬菜,说‘你们是好人,要多保重’。若璃姑娘,你这招‘以实破虚’,真是太管用了!”

殷若璃看着众人兴奋的模样,心里也暖暖的,她转头看向谢景宸,发现他正靠在软榻上,嘴角带着淡淡的笑,眼神里满是赞许。感受到她的目光,谢景宸轻轻握住她的手,低声道:“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做到。”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苏先生的学生——那个在京郊县衙当差的年轻人,匆匆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账册。

“若璃姑娘!谢公子!”年轻人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说,“我……我找到三皇子贪腐军粮的证据了!这是京郊粮仓的账册,上面详细记录了三皇子这三年来,一共从粮仓里运走了多少军粮,卖给了哪些商人,还有收了多少银子!”

众人一下子围了过来,陈瑜接过账册,翻开一看,上面的字迹工整,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粮仓管事的签名和手印,证据确凿。

“太好了!”陈瑜激动地说,“有了这份账册,再加上之前的假军粮账册,三皇子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

谢景宸坐直身子,眼神变得严肃起来:“不能再等了。明天一早,我们就把这份账册和之前收集的证据,一起交给周明远,让他递到御史台。这次,一定要让三皇子付出代价!”

“对!”众人齐声应道,眼里满是坚定。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陈瑜就带着账册和证据,悄悄去了周明远的府上。周明远看到证据,也很激动,立刻让人备好车马,拿着证据去了御史台。

御史台的官员看到证据确凿,不敢耽搁,立刻上书弹劾三皇子。皇帝看到奏折后,龙颜大怒,拍着桌子说:“朕一直以为他只是骄纵,没想到他竟然敢贪腐军粮,残害百姓!真是胆大包天!”

当天下午,皇帝就下旨,将三皇子打入宗人府,彻查他的罪行,还下令释放了所有被三皇子诬陷的百姓和官员,严惩了那些帮三皇子作恶的手下。

消息传到三皇子府,白若薇彻底慌了。她想收拾东西逃跑,却被早就埋伏好的侍卫抓住,押进了皇宫。皇帝看着她,眼神冰冷:“你一个女子,竟敢勾结三皇子,残害百姓,编造谣言,罪大恶极!朕念你是女子,不判你死刑,但你余生都要在冷宫里度过,永不得出!”

白若薇瘫在地上,眼神空洞,嘴里喃喃道:“不可能……怎么会这样……我明明已经让所有人都怕他们了……”

她到最后都不明白,自己到底输在了哪里。她以为靠权力、靠谣言、靠恐吓就能赢,却忘了,民心才是最强大的力量——你对百姓好,百姓就会站在你这边;你害百姓,百姓就会把你推向深渊。

三皇子被打入宗人府后,他的党羽树倒猢狲散,有的主动辞官,有的被御史弹劾,很快就被清理干净了。京城的百姓听说后,都欢呼雀跃,还自发地在街头巷尾挂起了红灯笼,庆祝这个好消息。

城西的施粥棚,也变成了“便民药铺”,百草先生带着几个学徒,免费给百姓看病、抓药;寒门学子们则在附近办起了“义学”,免费教贫民区的孩子读书写字;赵珩和黑刀、海鲨也成了好朋友,一起做起了正当生意,把粮食和药材运到需要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

据点里,更是一片热闹景象。赵珩买了好几坛酒,大家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谢景宸的伤也渐渐好了,能自己下地走动,还能陪着殷若璃在院子里散步。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柔而明亮。

“若璃,”谢景宸停下脚步,握住殷若璃的手,眼神里满是温柔,“等过段时间,我就去你家提亲,风风光光地娶你过门,让你成为我谢景宸唯一的妻子。”

殷若璃脸颊微红,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我等你。”

她抬头看向天空,月亮又大又圆,星星也格外明亮。她想起前两次人生里的孤独和绝望,再看看现在身边的伙伴,还有眼前的谢景宸,心里满是幸福。

她知道,这场围绕权力、利益、人心的较量,他们之所以能赢,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他们始终记得——公道在民,人心向背,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而他们的故事,也会像这轮明月一样,在往后的岁月里,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继续书写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